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搞掂了二李之叛,宋太祖心中仍舊嘀咕。老趙人是宋朝開國主,精神上還屬五代亂世,對於帝王易姓,他本人比誰都有更切身的感受。一日閒暇,他召智囊趙

  普,問道:"自唐末至今數十年,帝王換了八家,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吾欲息天下之兵,立國家長久之計,又怎樣入手去做呢?"趙普雖號稱"半部《

  論語》治天下",不是什麼大儒,可亂世之中他這種半吊子知識分子最切實際,進言道:"陛下您能言及此事,真乃天下蒼生之福!世道紛亂,皆因方鎮太重,君弱臣強。

  如果想安定天下,只有先從方鎮大將下手,收其兵,奪其權,制其錢糧,如此,天下自安!"

  趙匡胤不停點頭。

  一日,趙匡胤召集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等軍中老哥們兒於內廷歡飲。酒酣,宋太祖屏去左右,對幾個老友說掏心窩子的實話:

  "沒有你們,我今天不會坐在皇帝寶座上。但是,貴為天子,我還不如從前當節度使時 快樂,可以這麼說,我是終夕未嘗安枕而臥!"

  石守信等人美酒數杯下肚,腦子都還十分清醒,聽皇上如此說,均離座下跪,叩首而言:"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

  "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人)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豈可得乎!"

  老趙一句話,嚇得跪於當地的石守信等人如五雷轟頂。要知道,內廷宴飲,只要皇帝一個眼神,在座數人的腦袋會瞬間搬家。老石連嚇帶驚,惶惶恐恐,哭了:"臣等

  愚鈍,萬望陛下哀憐,指條生路。"

  趙匡胤長嘆一聲,好言好語道:"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眾愛卿不如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如此,君臣之間再無嫌猜,可以兩全呵。"

  石守信等人聽此言,冷汗稍收,忙不迭地叩首連連,拜謝說:"陛下能這樣替我們著想,真是給我們這些該死的人一條生路!"

  "明日,(石守信等)皆稱病,乞解實權。帝(趙匡胤)從之,皆以散官就第,賞賚甚厚。"詔旨一下,石守信等人各為大鎮節度使,皆罷軍職,優遊於家,全得善終。

  特別是石守信,晚年好佛,積財巨萬,但全都拿去興建了佛寺,死後被追封為"武威郡王".

  比起日後鳳陽要飯花子出身的朱元璋,老趙"杯酒釋兵權",真是忠厚無比了。

  罷去石守信等人軍權後,宋太祖又想召符彥卿掌統軍隊大權。符彥卿此人,乃已故後周世宗柴榮的老丈人,是五代百戰名將。很久以前,他就曾令契丹人聞名喪膽

  .其父符存審,也是當時名將。符彥卿十三歲即精曉騎she,由於是老符第四子,當時人稱"符第四",驍勇無雙。符彥卿是後周朝世宗老丈人,按理講宋太祖最應猜忌他,

  但這位老將軍命好,其長女是周世宗皇后,次女又嫁給了宋太祖之弟趙光義,不知不覺中給自己上了政治方面的"雙保險",故而趙氏兄弟待之甚厚。對於趙匡胤想讓

  符彥卿領軍一事,趙普不同意,押下任命詔不發,力勸宋太祖深思利害。太祖皇帝不高興,說:"我待符彥卿甚厚,他日後豈能負我!"趙普馬上回言:"周世宗待陛下也厚

  ,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一句話,趙匡胤默然,馬上收回委任詔命。符彥卿也算真正好命,宋太祖未讓他掌軍,其實最終也是保護了他,老爺子得以"對賓客終日談笑,

  不及世務,不伐戰功,"七十八歲高壽善終於家。

  另一個值得一表的,當屬"點檢做天子"謠言的冤大頭張永德。張永德,字抱一,出身并州富豪世家。他年方二十四歲時,迎娶周太祖郭威之女晉國公主為妻,得封

  駙馬都尉,並任禁軍要職殿前都指揮使。周世宗首戰北漢,張永德居功甚偉。世宗伐江南,駙馬爺又屢立戰功,並被擢升為殿前都檢點(皇家禁衛軍司令)。周世宗病

  危,"點檢做天子"木牌突現,張永德大受其害,被解除兵柄。周恭帝小孩子即位後,他又被朝中文臣外派為忠武軍節度使。宋太祖即位後,馬上授這位自己先前載贓陷

  害的老上司為侍中的厚職。估計張永德一直認為那塊木牌是李重進所為,對趙匡胤心中並無怨恨,很聽話地入朝晉見,被宋廷改授武勝軍節度使。宋太祖征伐李重進,

  他還連出數條妙計,對老李的怨毒之意,溢於言表,至死都不知他自己其實是被老趙所賣。想當初,張永德對趙匡胤這位當時的手下非常好。趙匡胤第一個妻子去世後

  ,續娶王氏,張永德贈予這個"聽話"的下屬大量錢財,"出緡錢金帛數千以助之。"所以,在政治方面,張永德可以說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主兒。當然,由於心內有

  愧,趙匡胤待張永德一直"甚厚",君臣二人常于禁苑歡飲,"飲以巨觥,每呼駙馬而不名。"張永德對趙家也始終盡忠,為之東征西討出謀劃策。厚道人畢竟有好報,老張

  七十三歲時善終於府。

  軟硬兼施之下,宋太祖終於坐穩了皇位。後來,他又採用"更戍法",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並把"抑武用文"作為基本國策確定下來。重文事,抑武將,守內虛外,強

  干弱技,雖然從根本上在內部消除了對趙姓皇權的威脅,卻也種下了日後兩宋亡國的種子,這當屬後話。

  趙匡胤建宋之時,德不足以綏萬邦,功不足以戡大亂,"趙氏起家什伍,兩世為禆將,與亂世相浮沉",無大功大德積於世間,相比之下,曹操掃黃巾、擊董卓、救獻

  帝、夷平二袁,劉裕能滅後秦、擒慕容,誅滅桓玄,擊平盧循,所以,趙匡胤亂世軍頭忽然立建一個王朝,可以想見當時他內心之中有多麼不安穩。所以,他一定要建功

  立業,才能打好開國基礎,才能使天下人心畏服。

  ――宋太祖的赫赫武功

  後周世宗柴榮生前,採納大臣王朴的建議,收拾天下的方針為"先南後北,先易後難".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基本上仍沿襲後周的統一計劃。最根本原因,杮子先撿

  軟的捏,消平江南和蜀地,一方面在政治上實現最低層次上的"大一統",另一方面,江浙地區以及蜀地的經濟力量,是支撐中原王朝用兵北方的巨大樑柱。戰爭就是無

  限的消耗,沒有經濟基礎, 都是紙上談兵。當時,盤踞山西一隅的北漢乃彈丸小國,仰仗契丹人鼻息敬延殘喘而已,它身後的契丹才是中原王朝最兇惡的敵人。至於南

  方,共有南唐、吳越、南平、南漢、後蜀這五個"小國"加上福建一隅的軍閥陳洪進和湖南一帶的軍閥周行逢。怎樣把這些小邦解決掉,是宋太祖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天假其便。宋太祖登基不久,湖南的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權是個十一歲的小娃娃,繼位之後,其屬下"衡州刺史"張文表反叛,也想割據一方。由此,宋朝打著"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