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恰巧,清朝有個董御史巡按江西,傲慢驕橫,向王得仁索要一個歌jì陪睡。王得仁沒有立刻應允。董御史大罵:“我可以讓王得仁老婆陪我睡覺,何況一個歌jì!”
聽罷此言,王得仁按劍而起,大叫:“我王雜毛作賊二十年,卻也知道男女之別,人間大倫,安能跪伏於豬狗之輩以求苟活!”於是,他提劍直趨,寸斬董御史。然後,他拜見金聲桓,細訴原由,兩人一起宣布反正。
這兩人的兵卒數目相加共約十萬人,又有良馬萬匹,甲械精好。一朝反正,天下震動。
可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導火索往往是一件小事情。如果沒有董御史的好色,可能金、王兩人只存“恢復”之心,隨時而移,也不一定會激起如此大的事端,二人最終極可能循規蹈矩,一直做大清順臣。滿清的董御史揚言要睡王大將軍老婆,這下倒好,大腦袋、小腦袋一起變成碎肉渣片,被拋於地上餵狗。yín念一起,牽出無數因果!
清廷聽聞二人造反,立刻四處調兵。佟養甲命李成棟率軍入援正為金、王兩人急攻的贛州清將高進庫。但是,此刻的李成棟,不動聲色,靜觀時變。
本來,李成棟、佟養甲兩級別相當,兩廣大部分都是他一路血戰奪得,隆武、紹武兩帝均為他所擒殺。殊不料,論功行賞之際,清廷重用“遼人”(佟養甲一族是遼陽大族,早就有族人投效清廷),封佟養甲為廣東巡撫兼兩廣總督,李成棟只落個兩廣提督(軍區司令),而且一切軍務大事還得聽佟養甲一人說了算。
李成棟的家屬在從江南入廣東的路上,肯定也目睹了金聲桓、王得仁等人反正後各地“反清復明”的大勢,可能多多少少對他進行過勸說。
各種史料中記載最多的,當屬李成棟一個“寵妾”自殺激勸的事跡。連號稱考據嚴謹的美國歷史學家wakeman也曾提及過這一深明大義的美婦人。根據查繼佐的《國壽錄》記載,此烈女名張玉喬;王夫之所著《永曆實錄》,只講這位美婦人是松江院jì出身,沒有言及其姓名;江日昇《台灣外記》,講她本是陳子壯的侍妾;而錢澄之《所知錄》等筆記,又稱這名美婦是姓趙,是李成棟側室。
本來,降清的明臣袁彭年一直知道李成棟怏怏不快,兩人關係又好,酒宴言談間,常常以辭色挑之。李成棟養子李元胤,也常常勸他反清。一次,爺倆兒登上越王台,密謀三天之久。李元胤縱論天下大事,涕泣陳說大義,勸說義父反正。最後,李成棟拔刀而起,發狠言道:“事即不諧,自當以頸血報本朝!”(此言也是一語成讖)
袁彭年為明朝大文人袁中道之子。袁中道,字小修,是“公安派”三袁兄弟中最小的一位。袁中道的兩個哥哥袁宏道、袁宗道都是二十多歲中進士,惟獨袁中道四十七歲才中,因此牢騷滿腹,天性狂猖,年輕時飲酒縱慾,疏狂不羈,還特別佩服狂放的大哲學家李贄。袁彭年的人品性格,想必半是遺傳其父,半是自幼受這位輕狂老子的影響,積習所致,導致他後半生的行徑反反覆覆。
回家後,李成棟那位美貌的愛妾也不斷勸他趁機反正。由於他怕婦人嘴碎泄露大計,佯裝發怒,對美人大聲責罵。豈不料,這美人是個烈性婦人,她一刀在手,慨然說:“明公如能舉大義反正,妾請先死於前,以成君子之志!”言畢,美人橫刀在頸,用力一揮,登時香消玉殞。
李成棟不及解救,撫屍慟哭,感憤益甚,決意反清。
根據南明大學士何吾騶等人的史料,此美人應該姓趙。因為何吾騶在李成棟廣東反正後,為趙姓美人寫過頌揚其事跡的歌詩。總之,無論這位美人姓張還是姓趙,紅顏玉碎,以死相激,這件事情肯定實實在在發生過。正是這位美人,激使一代梟雄李成棟拍案而起,下定反清復明的決心!
永曆二年陰曆六月十日(公元1648年),李成棟變易冠服,拜永曆正朔,發兵逮捕佟養甲屬下遼籍親兵一千多人,全部殺掉。然後,他裹挾佟養甲一起向永曆遞降表。由此,廣東十郡七十餘縣,共十多萬兵士歸附南明。
李成棟獲封惠國公,李元胤獲封錦衣衛指揮使,袁彭年為都御史,就連迫不得已投降的佟養甲,也被永曆帝封為“襄平伯”。
在此,筆者為行文方便,完整交待一下袁彭年。這位名士之子,文人習氣不輕。他於崇禎甲戌年中進士,年輕即有才名。弘光帝得立,袁彭年獲封禮部給事中。由於其人生性亢直,上疏揭發馬士英、阮大鋮罪惡,立刻被弘光帝罷官。隆武帝立,詔復原官。清軍入福建,袁彭年降清。聽說金、王兩人江西反正,又聞何騰蛟等明將在湖南湖北連勝,家鄉在湖北公安的袁彭年自然心動,與李承胤一起鼓勵李成棟反清。入永曆朝後,袁彭年捲入與馬吉翔等人的爭權奪利之中,後被永曆帝冷淡,出居肇慶。清軍再次攻陷廣東後,袁彭年再去滿清官署自首,聲言當初李成棟逼自己反清。估計他的名氣大,又是文人,對滿清統治沒有大威脅,清政府竟饒他一命。回老家後,袁彭年往游四處,以詩自鳴自詡。後來,他病死於旅途之上。袁公子性情反覆,也算是明末無行文人的一個典型。
否極泰來。廣東、江西、湖南、湖北等大片地區一時遍樹明朝旗幟,盡復明朝衣冠,正所謂“烏紗吉服,腰金象簡滿堂,如漢宮春曉”。不久,靖州、沅州、梧州、金川、寶慶等地相繼入明,真正“形勢一派大好”。
“重新做人”之後,李成棟確有刮骨洗腸之效,忠心耿耿,一心事明。
他不僅派人把桂林永曆帝父親的陵寢整修一新,還派兵迎永曆帝移蹕肇慶。
時窮節見殺身成仁
——李成棟的最後歲月
鑑於劉承胤挾帝自重的前鑒,瞿式耜上書請永曆帝到桂林。不過,瞿式耜這份擔心純屬多餘,李成棟對永曆帝確實一份純誠之心。他在肇慶修治宮殿,重建官署,修復城防,填充儀衛,使得“朝廷始有章紀”。
1648年11月,永曆帝駕臨肇慶。
李成棟“賊”軍出身,復與高傑被明軍招安,接著又降清軍。先前,他只見過隆武帝的屍身和那個登基僅一個多月即被擒的紹武帝。現在,他奉永曆為正朔,還真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面見明朝新君。進見之前,他向一幫儒臣賓客練習面君時的進退禮節和應對之語。
待陛見之時,永曆帝溫顏接之,和聲賜坐,慰問再三。李成棟只是跪伏在地上渾身亂顫,沒有一句答言,最後叩頭趨出。
出殿後,他的參謀很奇怪,問他為何沒有與皇上對話。李成棟回答說:“吾是武將出身,容止聲音,雖禁抑內斂,猶覺勃勃高聲,恐怕回言時驚動皇上,有失人臣禮節。”
至此,從前殺人如麻、嗜血成性的李將軍,一番真心剖白,真令人刮目相看。
不過,這永曆帝確實有人君之威儀。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他最後被吳三桂抓住關進監獄,清軍、漢軍各級官將出於好奇參觀這位爺,都不自覺地“或拜或叩首而退”。吳三桂本人前往,永曆帝問“來人為誰?”吳三桂竟然雙腿打晃,伏地不能起,驚惶得色如死灰,流汗浹背。雖然其中有皇家嫡系、九五之尊的倫威所致,但他的堂皇儀表,大概也真有九五人君的樣子。
聽罷此言,王得仁按劍而起,大叫:“我王雜毛作賊二十年,卻也知道男女之別,人間大倫,安能跪伏於豬狗之輩以求苟活!”於是,他提劍直趨,寸斬董御史。然後,他拜見金聲桓,細訴原由,兩人一起宣布反正。
這兩人的兵卒數目相加共約十萬人,又有良馬萬匹,甲械精好。一朝反正,天下震動。
可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導火索往往是一件小事情。如果沒有董御史的好色,可能金、王兩人只存“恢復”之心,隨時而移,也不一定會激起如此大的事端,二人最終極可能循規蹈矩,一直做大清順臣。滿清的董御史揚言要睡王大將軍老婆,這下倒好,大腦袋、小腦袋一起變成碎肉渣片,被拋於地上餵狗。yín念一起,牽出無數因果!
清廷聽聞二人造反,立刻四處調兵。佟養甲命李成棟率軍入援正為金、王兩人急攻的贛州清將高進庫。但是,此刻的李成棟,不動聲色,靜觀時變。
本來,李成棟、佟養甲兩級別相當,兩廣大部分都是他一路血戰奪得,隆武、紹武兩帝均為他所擒殺。殊不料,論功行賞之際,清廷重用“遼人”(佟養甲一族是遼陽大族,早就有族人投效清廷),封佟養甲為廣東巡撫兼兩廣總督,李成棟只落個兩廣提督(軍區司令),而且一切軍務大事還得聽佟養甲一人說了算。
李成棟的家屬在從江南入廣東的路上,肯定也目睹了金聲桓、王得仁等人反正後各地“反清復明”的大勢,可能多多少少對他進行過勸說。
各種史料中記載最多的,當屬李成棟一個“寵妾”自殺激勸的事跡。連號稱考據嚴謹的美國歷史學家wakeman也曾提及過這一深明大義的美婦人。根據查繼佐的《國壽錄》記載,此烈女名張玉喬;王夫之所著《永曆實錄》,只講這位美婦人是松江院jì出身,沒有言及其姓名;江日昇《台灣外記》,講她本是陳子壯的侍妾;而錢澄之《所知錄》等筆記,又稱這名美婦是姓趙,是李成棟側室。
本來,降清的明臣袁彭年一直知道李成棟怏怏不快,兩人關係又好,酒宴言談間,常常以辭色挑之。李成棟養子李元胤,也常常勸他反清。一次,爺倆兒登上越王台,密謀三天之久。李元胤縱論天下大事,涕泣陳說大義,勸說義父反正。最後,李成棟拔刀而起,發狠言道:“事即不諧,自當以頸血報本朝!”(此言也是一語成讖)
袁彭年為明朝大文人袁中道之子。袁中道,字小修,是“公安派”三袁兄弟中最小的一位。袁中道的兩個哥哥袁宏道、袁宗道都是二十多歲中進士,惟獨袁中道四十七歲才中,因此牢騷滿腹,天性狂猖,年輕時飲酒縱慾,疏狂不羈,還特別佩服狂放的大哲學家李贄。袁彭年的人品性格,想必半是遺傳其父,半是自幼受這位輕狂老子的影響,積習所致,導致他後半生的行徑反反覆覆。
回家後,李成棟那位美貌的愛妾也不斷勸他趁機反正。由於他怕婦人嘴碎泄露大計,佯裝發怒,對美人大聲責罵。豈不料,這美人是個烈性婦人,她一刀在手,慨然說:“明公如能舉大義反正,妾請先死於前,以成君子之志!”言畢,美人橫刀在頸,用力一揮,登時香消玉殞。
李成棟不及解救,撫屍慟哭,感憤益甚,決意反清。
根據南明大學士何吾騶等人的史料,此美人應該姓趙。因為何吾騶在李成棟廣東反正後,為趙姓美人寫過頌揚其事跡的歌詩。總之,無論這位美人姓張還是姓趙,紅顏玉碎,以死相激,這件事情肯定實實在在發生過。正是這位美人,激使一代梟雄李成棟拍案而起,下定反清復明的決心!
永曆二年陰曆六月十日(公元1648年),李成棟變易冠服,拜永曆正朔,發兵逮捕佟養甲屬下遼籍親兵一千多人,全部殺掉。然後,他裹挾佟養甲一起向永曆遞降表。由此,廣東十郡七十餘縣,共十多萬兵士歸附南明。
李成棟獲封惠國公,李元胤獲封錦衣衛指揮使,袁彭年為都御史,就連迫不得已投降的佟養甲,也被永曆帝封為“襄平伯”。
在此,筆者為行文方便,完整交待一下袁彭年。這位名士之子,文人習氣不輕。他於崇禎甲戌年中進士,年輕即有才名。弘光帝得立,袁彭年獲封禮部給事中。由於其人生性亢直,上疏揭發馬士英、阮大鋮罪惡,立刻被弘光帝罷官。隆武帝立,詔復原官。清軍入福建,袁彭年降清。聽說金、王兩人江西反正,又聞何騰蛟等明將在湖南湖北連勝,家鄉在湖北公安的袁彭年自然心動,與李承胤一起鼓勵李成棟反清。入永曆朝後,袁彭年捲入與馬吉翔等人的爭權奪利之中,後被永曆帝冷淡,出居肇慶。清軍再次攻陷廣東後,袁彭年再去滿清官署自首,聲言當初李成棟逼自己反清。估計他的名氣大,又是文人,對滿清統治沒有大威脅,清政府竟饒他一命。回老家後,袁彭年往游四處,以詩自鳴自詡。後來,他病死於旅途之上。袁公子性情反覆,也算是明末無行文人的一個典型。
否極泰來。廣東、江西、湖南、湖北等大片地區一時遍樹明朝旗幟,盡復明朝衣冠,正所謂“烏紗吉服,腰金象簡滿堂,如漢宮春曉”。不久,靖州、沅州、梧州、金川、寶慶等地相繼入明,真正“形勢一派大好”。
“重新做人”之後,李成棟確有刮骨洗腸之效,忠心耿耿,一心事明。
他不僅派人把桂林永曆帝父親的陵寢整修一新,還派兵迎永曆帝移蹕肇慶。
時窮節見殺身成仁
——李成棟的最後歲月
鑑於劉承胤挾帝自重的前鑒,瞿式耜上書請永曆帝到桂林。不過,瞿式耜這份擔心純屬多餘,李成棟對永曆帝確實一份純誠之心。他在肇慶修治宮殿,重建官署,修復城防,填充儀衛,使得“朝廷始有章紀”。
1648年11月,永曆帝駕臨肇慶。
李成棟“賊”軍出身,復與高傑被明軍招安,接著又降清軍。先前,他只見過隆武帝的屍身和那個登基僅一個多月即被擒的紹武帝。現在,他奉永曆為正朔,還真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面見明朝新君。進見之前,他向一幫儒臣賓客練習面君時的進退禮節和應對之語。
待陛見之時,永曆帝溫顏接之,和聲賜坐,慰問再三。李成棟只是跪伏在地上渾身亂顫,沒有一句答言,最後叩頭趨出。
出殿後,他的參謀很奇怪,問他為何沒有與皇上對話。李成棟回答說:“吾是武將出身,容止聲音,雖禁抑內斂,猶覺勃勃高聲,恐怕回言時驚動皇上,有失人臣禮節。”
至此,從前殺人如麻、嗜血成性的李將軍,一番真心剖白,真令人刮目相看。
不過,這永曆帝確實有人君之威儀。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他最後被吳三桂抓住關進監獄,清軍、漢軍各級官將出於好奇參觀這位爺,都不自覺地“或拜或叩首而退”。吳三桂本人前往,永曆帝問“來人為誰?”吳三桂竟然雙腿打晃,伏地不能起,驚惶得色如死灰,流汗浹背。雖然其中有皇家嫡系、九五之尊的倫威所致,但他的堂皇儀表,大概也真有九五人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