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使人們樂意去做你所建議的事。

  ● 提要改變人而不觸犯或引起反感的九種方法

  第一項規則:用稱讚和真誠的欣賞作開始。

  第二項規則:間接的指出人們的錯誤。

  第三項規則:在批評對方之前,不妨先談談你自己的過錯。

  第四項規則:發問時,別用直接的命令。

  第五項規則:顧全對方的面子。

  第六項規則:稱讚最細微的進步,而且稱讚每一個進步。

  第七項規則:給人們一個美名讓他去保全。

  第八項規則:用鼓勵,使你要改正的錯誤,看來很易做到;使你要對方所做的事,好象很易做到。

  第九項規則:使人們樂意去做你所建議的事。

  第五篇 創造奇蹟的信件

  我敢打賭,我知道你現在在想些什麼,你可能正對自己這樣銳:「『創造奇蹟的信件」!太可笑了,那是賣狗皮膏藥的藥品GG!」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會怪你。若是十五年前,我拿起這樣的一本書,我也會有那樣的想法。是不是覺得懷疑?好吧,我喜歡好「懷疑」的人,我在二十歲以前,一直住在米蘇里州……我就喜歡「不相信」的人。似乎人類思想之所以有進步,都是從懷疑、發問,和挑戰而來的。

  我們應該誠實,像我用「創造奇蹟的信件」這題名是準確的嗎?

  嗯、坦白的說,那是不準確的。

  說實在的,這個標題把事實輕描淡寫了!這裡所發表的信件,它所獲得的結果,被批評有比奇蹟好上一倍的效果。誰下這個斷語的?那是「坦克」……他是美國一位最著名的推銷專家,曾擔任「敏維爾公司」推銷主任,現在是「比德公司」GG主任,同時也是全國GG聯合會的主席。

  坦克先生說,他以前寄給代理商的詢問函件,所得到的覆函,總數不到發出信函的百分之八。如果有百分之十五的回信,他就認為是很不錯了。他還這樣告訴我,如果回信比例,達到百分之二十,那該是奇蹟了。

  可是坦克有一封信,即在本篇中披露出來的這封,它的比例數,竟達到百分之四十二點五,也就是說比「奇蹟」還好上一倍。你別發笑,這封信不是兒戲,也不是意外,其它許多信件,也獲得了同樣的效果。

  他是怎麼做到的?這是坦克自己說的:

  「在我加入卡耐基先生講習班後,信件的效力立即增加。我知道我過去所使用的方法完全錯誤。我試行這本書上的每一個原則,結果我發出的信函,竟增加百分之五百到八百的效果。」

  這裡是原信…這封信里的語氣、含意,使人很願意為發信人做一點事情,並且使對方有一種自重、高貴的感覺。

  我的評語,注在括號里。

  「親愛的勃萊克先生:

  我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幫我解決一點小困難?

  (讓我們先把情形弄清楚……試問一個遠在阿里桑那州的木材商,突然接到紐約敏維爾公司一位高級職員的來信;而這封信一開頭就說,那位紐約的高級職員,要請對方幫助他解決一項困難。我們可以想像到阿里桑那州的那位木材商,會對自己這樣說:

  「好吧!如果紐約那位先生,真遇到什麼困難,那他是找對人了。我一向願意幫助人家,我看看他到底遇到了什麼難題。」)

  去年,我曾使我們公司相信各家木材代理商,銷售增加的原因,是由於我們『敏維爾公司」,舉辦了直接通訊的效果。

  最近,我寄出各商家的詢問函件有一千六百封,使我感到興奮的是,已收到他們覆函數百封,那表示他們贊成這項合作有顯著的效果。

  因此,我們又完成了一項直接通訊的新計劃,相信你也會喜歡的。

  可是,今天早晨我們公司總經理,和我討論到關於去年所實施計劃的報告,並問我關於營業額方面的情形如何,究竟有若干買賣成交?所以,我必需請你幫助我,讓我能獲得這項資料。

  (「請你幫助我獲得這項資料」,這是一句很好的措辭,那位紐約大商人說了實在話,而他也給遠在阿里桑那州的一個代理商,誠實而懇切的重視。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坦克並沒有說出一句,他公司如何重視的話。可是,他使對方立即知道,他是如何需要對方的賜予和幫助。

  坦克又向對方承認極需要對方幫這個忙;不然無法向總經理作一圓滿的報告。阿里桑那州那商人,也具有普通的人性,當然喜歡聽這些話。)

  我請求你幫助的是:一、在來函附上的明信片上,請你告訴我,去年你所成交的生意,有那些是由直接通訊獲得成功的。二、請你告訴我,那些買賣的總額是多少。如果你肯賜下覆函,我非常感激。我對你所提供的資料,極是珍惜,而且感謝你的好意。

  推銷部主任坦克議啟」

  這是很簡單的一封信,是不是?但它卻能產生奇蹟……因為請對方幫忙,使對方有了自尊、自重的感覺。

  那種心理學是有效的,不論你是銷售海綿屋頂材料,或者是坐福特汽車去歐洲旅行。

  現在有這樣一個例子:我和卡魯,有一次去法國內地作汽車旅行的時候,突然迷了路。我們把那部「老爺車」停下,問當地的村民,我們如何可以駛去一個大鎮。

  這問路的效果,就像通了電流一樣……這些人穿的是木鞋,以為所有美國人都是有錢的,而汽車在那一帶,更少見到。駕著汽車遊覽法國的美國人,一定是百萬富翁,也許就是汽車大王「福特」的堂兄堂弟。

  可是他們知道的事,有些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比他們有錢,但我們把帽子脫下,恭敬有禮的向他們問路,就給了他們一種自重感。他們立刻開始說話,其中有一個,似乎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叫旁邊的人都安靜下來,他想要一個人享受這種指出我們迷途的快感。

  你不妨自己試一試!當你下次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把一個看來經濟、社會階層,比你低的人攔住。問他說:「不知你肯不肯幫我解決一點困難,請你告訴我如何到某某路、某某巷,好嗎?」

  富蘭克林就用這種方法,把一個仇人,變成一個終生的朋友。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投資在一家小型的印刷廠中。他設法讓自己被舉為費城議會的書記,由於那個職務,能使他做到公家的印刷生意。那位置對他來講,是很有利的,他希望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可是,在他的前方,卻有個很大的障礙,議會中有個最富有、最有能力的人,他極不喜歡富蘭克林,不但不喜歡,他在演講中還公開毀謗富蘭克林。

  這件事對富蘭克林非常的危險。所以,富蘭克林決心要使那個人喜歡他!

  可是,他要如何進行呢?這是個難題……他為那人做些有好處的事?不,那會引起對方的懷疑,說不定更會輕視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聰明、能幹,他決不會這樣做,他做了一椿正巧相反的事,他請那個仇人幫他一次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