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我先前失去的產業,都被我重新賺了回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但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把這些寶貴經驗都傳給了我兩個兒子。這比只給他們財富要有意義。
在經歷了如此多的事情後,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必須信仰某些事物。假如我們沒有就此信仰去採取行動,一切仍然是徒勞無功。只有信心而沒有作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川伽先生的故事是邁向成熟的最好典範:他從一個被嬌寵、不知責任為何物的男孩,在一夜之間認清自己不但要有所信仰,並且要因此採取行動來印證這個信仰。在此之前,川伽先生像一個幼稚的孩子一樣逃避現實,但是,他堅信著自己的信仰,使他能像成人一樣再度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
當然,我們要想使自己變得成熟,僅有信仰是不夠的。信仰的好處是能增強勇氣,使我們在接受考驗的時候,不至於臨陣退卻。除非我們以信仰做基礎,然後付諸行動,否則任何大道理與原則對我們都無濟於事。
有時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我們的行動和信仰也會產生矛盾。比如,有位婦女笑著告訴我,店裡的售貨員多找50美分給她。我問她是否打算把錢還回去,並向那位售貨員說明理由,她聽了非常不以為然。
她提高聲調急急地說:“當然不啊!多找零錢那是她的過失,當然得由她負責。想想看,如果是她少找給我錢,我不就吃虧了嗎?”
我們如果要檢驗這位婦女的誠實度,她當然就要自取其辱。她對售貨員的過失似乎採取幸災樂禍的態度,甚至到了不顧體面的地步。這種不磊落的行為,完全將她那不誠實的品格給暴露了出來。
人們的信念往往是依靠行動表現出來的。耶穌曾說過:“憑他們所結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是的,只有行為才是有效的。如果我們不表現出行動,則任何哲學理論叫得喧天價響,對我們也絲毫起不到作用。我們所結的果子將是苦的,我們的生命也將失去它的真正意義。
我們一旦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應當付諸行動。
在夏威夷,有一個名叫保羅·瑪哈的建築承造商,他堅信人不可輕言放棄。
他不但如此堅信,並且在行動中時時都有表現,因此事業做得十分成功。
1931年,瑪哈先生在建築和工業界四處打聽,想要找一份工作。他年輕沒有經驗,因此處處碰壁,工作的機會非常渺茫。當時的社會不景氣,沒有公司需要增聘工程或製圖人員,就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也會遭到解聘,新手就別提了。瑪哈先生坦承道:
我當時感到氣餒。但後來我決定,假如沒有人願意雇我,我就給自己做。
我借了500美元,成立了一家小型建築承造公司。
‘公司雖然建成了,但是十分不景氣。你想一下,想要蓋房子的人,誰願意找一名沒有經驗又沒有名氣的人來做?但無論如何,我鼓起勇氣,下定決心要干到底。憑著這種信念和堅持的心理,我終於得到了幾筆小生意。
第39章 如何把自己修煉成成熟有魅力的人(3)
第一筆生意是承造一棟2500美元的房子。由於經驗不足,估價不准,結果我賠進去200美元。但是,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接下去的幾樁生意便彌補過來了。由於我堅信人不可輕言放棄,終於度過了人生中這一堅實的坎兒。
不錯,人不是因為沒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動,並且不顧一切地堅持到底。
如果想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要記住第四大原則:
擁有自己的信仰,並付諸行動。
你就是唯一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熱衷於園藝,還親手建立了一個有相當規模的玫瑰園。這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一天,我正陶醉在盛開的玫瑰叢中時,忽然想起一個問題:“這些玫瑰,粗看起來都十分相像,但是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它們朵朵不同,甚至屬於同種類的,開出來的花都彼此不太一樣。如生長的速度、花瓣曲卷的程度、顏色的均勻與否等,只要仔細地觀察,就可發現每一朵都有各自的風姿。”
自然界是如此,人類的情形更是如此。亞瑟·吉始博士對古代的生活及民俗有著相當深刻的研究,他說:“沒有兩個人的生活遭遇是完全相同的,每個人均有與眾不同的生活遭遇。”不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儘管構成人體的基本因素相同,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格,與任何人都不會雷同。
要想使自己邁向成熟地段,我們首先得了解並接受這個事實,因為這是我們與他人溝通的基礎。除非我們真正把他人視為一獨立的個體,正如我們本身的情形一樣,否則,我們很難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這聽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了。
在當今社會,個性主義已遭到破壞,甚至已瀕臨滅亡。無怪乎我們現在對自己的獨特性已愈來愈沒有概念,甚至於採取與他人不同的行動也會感到恐懼。
當然,現代人非常渴望得到如何使自己變得“獨特有個性”這方面的知識,事實的確如此。姑且不論社會對我們的評定歸類、對我們順應群體的要求帶來什麼壓力,在內心深處,我們仍希望自己與他人能有所不同。
有許多人為了表達這種渴求、解除這種束縛,最終把自己送到了精神病院。還有的人用酒精、藥物來麻醉自己,使自己完全失落。
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治療這些疾病呢?如何才能使人們意識到自己的獨特性呢?如何才能使人們以更成熟的態度去認識自己呢?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三點建議。
1.每天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從而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人們的生活與工作變得越來越緊張和忙碌,同時人們也愈來愈少有時間給自己深思的機會。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抽出時間來面對自己、認識自己。
當然,不同的人通常會採取不同的獨處方法。我有一位好朋友,他通常在人群擁擠的街道上,一面散步,一面冥思。“這種方法,可以使我達到忘我的境界,而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來。”他這樣解釋道。
我非常喜歡教堂這個地方,在那裡我可以尋求到片刻的寧靜。這種方法可以安定神經,恢復精神,並能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地沖洗。
同時,我也非常喜歡與大自然接觸。由於現實問題的原因,我並沒有很多時間可以散步或從事戶外活動,但可以獨自到花園裡走走,甚至坐在窗旁偶爾眺望窗外的藍天或樹木,都可以讓心靈得到極好的放鬆與休息。季節更換時,無論是面對一望無垠的風景,還是一片小小的土地,都可以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同時也能使自己融入其中,變成大自然的一分子。
還有一些人比較喜歡在安靜的房間裡獨處,或用其他自我隔離的方式。總而言之,每天抽一小段時間出來,不讓自己受到任何干擾,如此才能好好體驗你自己,你的生活、信仰和種種行為,對自已有個更為深刻的了解。
在經歷了如此多的事情後,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必須信仰某些事物。假如我們沒有就此信仰去採取行動,一切仍然是徒勞無功。只有信心而沒有作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川伽先生的故事是邁向成熟的最好典範:他從一個被嬌寵、不知責任為何物的男孩,在一夜之間認清自己不但要有所信仰,並且要因此採取行動來印證這個信仰。在此之前,川伽先生像一個幼稚的孩子一樣逃避現實,但是,他堅信著自己的信仰,使他能像成人一樣再度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
當然,我們要想使自己變得成熟,僅有信仰是不夠的。信仰的好處是能增強勇氣,使我們在接受考驗的時候,不至於臨陣退卻。除非我們以信仰做基礎,然後付諸行動,否則任何大道理與原則對我們都無濟於事。
有時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我們的行動和信仰也會產生矛盾。比如,有位婦女笑著告訴我,店裡的售貨員多找50美分給她。我問她是否打算把錢還回去,並向那位售貨員說明理由,她聽了非常不以為然。
她提高聲調急急地說:“當然不啊!多找零錢那是她的過失,當然得由她負責。想想看,如果是她少找給我錢,我不就吃虧了嗎?”
我們如果要檢驗這位婦女的誠實度,她當然就要自取其辱。她對售貨員的過失似乎採取幸災樂禍的態度,甚至到了不顧體面的地步。這種不磊落的行為,完全將她那不誠實的品格給暴露了出來。
人們的信念往往是依靠行動表現出來的。耶穌曾說過:“憑他們所結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是的,只有行為才是有效的。如果我們不表現出行動,則任何哲學理論叫得喧天價響,對我們也絲毫起不到作用。我們所結的果子將是苦的,我們的生命也將失去它的真正意義。
我們一旦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應當付諸行動。
在夏威夷,有一個名叫保羅·瑪哈的建築承造商,他堅信人不可輕言放棄。
他不但如此堅信,並且在行動中時時都有表現,因此事業做得十分成功。
1931年,瑪哈先生在建築和工業界四處打聽,想要找一份工作。他年輕沒有經驗,因此處處碰壁,工作的機會非常渺茫。當時的社會不景氣,沒有公司需要增聘工程或製圖人員,就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也會遭到解聘,新手就別提了。瑪哈先生坦承道:
我當時感到氣餒。但後來我決定,假如沒有人願意雇我,我就給自己做。
我借了500美元,成立了一家小型建築承造公司。
‘公司雖然建成了,但是十分不景氣。你想一下,想要蓋房子的人,誰願意找一名沒有經驗又沒有名氣的人來做?但無論如何,我鼓起勇氣,下定決心要干到底。憑著這種信念和堅持的心理,我終於得到了幾筆小生意。
第39章 如何把自己修煉成成熟有魅力的人(3)
第一筆生意是承造一棟2500美元的房子。由於經驗不足,估價不准,結果我賠進去200美元。但是,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接下去的幾樁生意便彌補過來了。由於我堅信人不可輕言放棄,終於度過了人生中這一堅實的坎兒。
不錯,人不是因為沒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動,並且不顧一切地堅持到底。
如果想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要記住第四大原則:
擁有自己的信仰,並付諸行動。
你就是唯一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熱衷於園藝,還親手建立了一個有相當規模的玫瑰園。這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一天,我正陶醉在盛開的玫瑰叢中時,忽然想起一個問題:“這些玫瑰,粗看起來都十分相像,但是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它們朵朵不同,甚至屬於同種類的,開出來的花都彼此不太一樣。如生長的速度、花瓣曲卷的程度、顏色的均勻與否等,只要仔細地觀察,就可發現每一朵都有各自的風姿。”
自然界是如此,人類的情形更是如此。亞瑟·吉始博士對古代的生活及民俗有著相當深刻的研究,他說:“沒有兩個人的生活遭遇是完全相同的,每個人均有與眾不同的生活遭遇。”不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儘管構成人體的基本因素相同,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格,與任何人都不會雷同。
要想使自己邁向成熟地段,我們首先得了解並接受這個事實,因為這是我們與他人溝通的基礎。除非我們真正把他人視為一獨立的個體,正如我們本身的情形一樣,否則,我們很難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這聽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了。
在當今社會,個性主義已遭到破壞,甚至已瀕臨滅亡。無怪乎我們現在對自己的獨特性已愈來愈沒有概念,甚至於採取與他人不同的行動也會感到恐懼。
當然,現代人非常渴望得到如何使自己變得“獨特有個性”這方面的知識,事實的確如此。姑且不論社會對我們的評定歸類、對我們順應群體的要求帶來什麼壓力,在內心深處,我們仍希望自己與他人能有所不同。
有許多人為了表達這種渴求、解除這種束縛,最終把自己送到了精神病院。還有的人用酒精、藥物來麻醉自己,使自己完全失落。
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治療這些疾病呢?如何才能使人們意識到自己的獨特性呢?如何才能使人們以更成熟的態度去認識自己呢?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三點建議。
1.每天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從而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人們的生活與工作變得越來越緊張和忙碌,同時人們也愈來愈少有時間給自己深思的機會。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抽出時間來面對自己、認識自己。
當然,不同的人通常會採取不同的獨處方法。我有一位好朋友,他通常在人群擁擠的街道上,一面散步,一面冥思。“這種方法,可以使我達到忘我的境界,而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來。”他這樣解釋道。
我非常喜歡教堂這個地方,在那裡我可以尋求到片刻的寧靜。這種方法可以安定神經,恢復精神,並能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地沖洗。
同時,我也非常喜歡與大自然接觸。由於現實問題的原因,我並沒有很多時間可以散步或從事戶外活動,但可以獨自到花園裡走走,甚至坐在窗旁偶爾眺望窗外的藍天或樹木,都可以讓心靈得到極好的放鬆與休息。季節更換時,無論是面對一望無垠的風景,還是一片小小的土地,都可以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同時也能使自己融入其中,變成大自然的一分子。
還有一些人比較喜歡在安靜的房間裡獨處,或用其他自我隔離的方式。總而言之,每天抽一小段時間出來,不讓自己受到任何干擾,如此才能好好體驗你自己,你的生活、信仰和種種行為,對自已有個更為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