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但讓劉劭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派去宣判劉駿死刑的官員反戈一擊倒向了劉駿,內戰也隨之全面展開,而且很快就決出勝負。劉駿成為宋室新主人,是為孝武帝。劉劭和劉濬則成為刀下之鬼,並以兇手的身份載入史冊。
有些細節很值得玩味。
劉劭是躲進井裡後被抓住的,劉濬則在逃亡的路上向叔叔江夏王劉義恭投降。被俘的劉劭完全沒有了皇帝的尊嚴和架子,他甚至謙恭地問:天子在哪裡?
抓他的人答:就在附近。
劉劭問:可以代為啟奏,只判我流放嗎?
答:皇上自有處分。
劉劭只好聽天由命。
與劉劭不同,劉濬倒是沒有稱弟弟為天子,他使用的稱謂是劉駿的官職南中郎將,自稱則用小名虎頭。看來,劉濬仍寄希望於骨肉親情,幻想弟弟會網開一面。
劉濬問他叔叔:南中郎此刻在做什麼?
江夏王答:君臨天下。
劉濬又問:虎頭是不是來晚了?
江夏王答:恐怕太晚。
劉濬又問:總不至於會死吧?
江夏王答:可以先去請罪。
劉濬再問:能給個一官半職,讓我戴罪立功不?
江夏王答:那就不知道了。
事實上新皇帝根本沒打算給他兩個哥哥活路,就連嫂子和侄兒也被斬盡殺絕,骨灰則被扔進了長江。據說,臨刑前劉劭的殷皇后曾憤憤不平地質問執法官:他們劉家人骨肉相殘,為什麼要禍及無辜?
執法官答:當了皇后,怎麼能說無辜?
殷皇后說:早知道讓別人當。[28]
可惜這並由不得她,也由不得別人,猜忌和戾氣則像病毒一樣在劉宋擴散。孝武帝劉駿,前廢帝劉子業,明皇帝劉彧,後廢帝劉昱,個個都是殺人狂,宗室的叛亂也此起彼伏。開國皇帝劉裕的九個兒子,四十多個孫子,六七十個曾孫,死於非命的竟達十之七八。[29]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劉宋的政權終於落到了一個不怎麼被猜忌的普通將領蕭道成手裡。公元479年,也就是北魏馮太后開始政改和西羅馬帝國滅亡的三年後,順帝劉准被迫禪讓。蕭道成稱帝,改國號為齊,是為南齊。
退位的順帝則在第二個月被殺,這是他被迫讓位之時就已經料到的。小皇帝當時最多只有十三歲,卻很清楚讓出皇位會是什麼結果。因此舉行典禮那天,他躲進佛堂的寶蓋之下死活不肯露面。被硬拖出來後,這個身不由己的孩子抹著眼淚說:但願來世不要生在帝王家。[30]
當然,這也由不得他。
齊高帝蕭道成倒是吸取了教訓,他和兒子齊武帝都能善待宗室,南齊也有了永明之治。但從齊明帝起,噩夢又開始了。前任皇帝和宗室諸王都被他屠殺,結果南齊只存在了二十四年,就被南梁取代。
顛覆南齊的是梁武帝蕭衍,讓出皇位的則是齊明帝的第八個兒子和帝蕭寶融。當月,這位十五歲的小皇帝拒絕了讓他吞金自殺的方案,要來好酒喝得沉醉不醒,任由蕭衍派來的殺手用某種方式把自己送上西天。[31]
梁武帝非常滿意。他當然想不到,四十七年後自己也會死於非命,而且死得更窩囊。
梁武帝之死
梁武帝是被活活氣死的。
這一天是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初二。此刻的蕭衍實際上已是被軟禁在宮中受人慢待的病夫。夏季的建康烈日炎炎酷暑難當,躺在病榻上的他很想喝一口蜂蜜水,卻是求之不得。於是,在“嗬嗬”地叫了兩聲之後,八十六歲高齡的梁武帝孤獨而淒涼地離開了人間。
皇太子聞訊淚流滿面,卻不敢哭出一聲。[32]
沒錯,蕭衍父子都是體面的囚徒。他們除了依然保留著皇帝和太子的名分,其實手無寸鐵,身無分文。
掌握他們命運的,是侯景。
侯景原本是從北方叛逃到南朝的。此前,立國一百五十年的北魏,已經像羅馬帝國一樣分裂為東西兩半。西魏都長安,實際掌權者為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東魏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實際掌權者為鮮卑化的漢人高歡。
當然,兩魏名義上還是鮮卑拓跋的政權。
鮮卑化的羯人侯景則曾是高歡的部下,但在高歡去世後與繼承人高澄翻臉,於是,攜黃河以南十三州土地向梁武帝投誠。梁武帝以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卻沒想到西魏趁火打劫占了侯景的地盤,南梁的援軍則被東魏打得落花流水。出於無奈,梁武帝只好與東魏議和。
條件,當然是交出侯景。
這就等於把侯景逼入了死角。與此同時,侯景也看透了南梁的腐朽無能。反正只有死路一條的他調轉槍頭對建康發動突然襲擊,像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洗劫羅馬一樣攻陷並血洗了南梁的首都,最後又攻進了台城。
台城位於今天南京市的玄武區,在東晉和南朝是皇宮與政府的所在地,也是首都建康的城中之城。由於當時的中央政府叫尚書台,所以叫台城。也就是說,當時南梁的首都外圍是京城,中心是台城。建康城破,中央政府還在。台城一旦失守,皇帝和太子就只能束手就擒。
侯景與梁武帝終於見面。
不過,這場戰爭畢竟不是兩國交兵。侯景並不認為他是叛亂,梁武帝也不認為自己是敗軍之將和亡國之君。因此他們的見面依然遵守君臣之禮,侯景甚至表示自己是受jian臣迫害,不得已才驚動聖躬,此刻特地前來請罪。
他的身後,則站了五百個披甲的衛士。
實際上已經成為戰俘的梁武帝倒是從容鎮定。他十分平淡地說:愛卿久在軍中,一路辛苦了!
侯景竟汗流浹背,不敢仰視。
於是梁武帝問:你是哪裡人?為什麼膽敢如此?你的老婆孩子還在北方嗎?
侯景又不敢應對。
旁邊的人只好替他回答:臣侯景全家老小都被高澄屠殺已盡,只能隻身一人歸順陛下。
梁武帝便問:初渡江時,你有多少人?
侯景答:一千。
梁武帝又問:圍台城時,又有多少人?
侯景答:十萬。
梁武帝再問:現在多少?
侯景答:率土之濱,都是我的人。
梁武帝低下了頭。[33]
這實在是極具戲劇性,而且這種戲劇性其實是歷史本身的。是啊,走投無路的侯景以區區千人渡江,不過烏合之眾亡命之徒,怎麼就一舉顛覆了一個王朝呢?
直接的原因是有內jian。
內jian叫蕭正德。他是梁武帝的侄兒,也曾經一度是他的養子。梁武帝自己有了兒子以後,蕭正德也就失去了做太子的可能,因此懷恨在心。也因此,當侯景許諾擁立他當南梁皇帝時,他打開了建康的城門。[34]
但這只是原因之一。事實上從侯景起兵到台城陷落,前後有半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京都被圍,兩宮(皇帝和太子)被困,難道就沒人出手救援?[35]
當然有。邵陵王蕭綸(梁武帝六子),湘東王蕭繹(梁武帝七子),司州刺史柳仲禮等人,都曾率軍前來勤王。然而怎麼樣呢?不是止步不前,就是隔岸觀火。甚至當城中餓殍遍地時,他們還在城外摟著jì女喝花酒。
有些細節很值得玩味。
劉劭是躲進井裡後被抓住的,劉濬則在逃亡的路上向叔叔江夏王劉義恭投降。被俘的劉劭完全沒有了皇帝的尊嚴和架子,他甚至謙恭地問:天子在哪裡?
抓他的人答:就在附近。
劉劭問:可以代為啟奏,只判我流放嗎?
答:皇上自有處分。
劉劭只好聽天由命。
與劉劭不同,劉濬倒是沒有稱弟弟為天子,他使用的稱謂是劉駿的官職南中郎將,自稱則用小名虎頭。看來,劉濬仍寄希望於骨肉親情,幻想弟弟會網開一面。
劉濬問他叔叔:南中郎此刻在做什麼?
江夏王答:君臨天下。
劉濬又問:虎頭是不是來晚了?
江夏王答:恐怕太晚。
劉濬又問:總不至於會死吧?
江夏王答:可以先去請罪。
劉濬再問:能給個一官半職,讓我戴罪立功不?
江夏王答:那就不知道了。
事實上新皇帝根本沒打算給他兩個哥哥活路,就連嫂子和侄兒也被斬盡殺絕,骨灰則被扔進了長江。據說,臨刑前劉劭的殷皇后曾憤憤不平地質問執法官:他們劉家人骨肉相殘,為什麼要禍及無辜?
執法官答:當了皇后,怎麼能說無辜?
殷皇后說:早知道讓別人當。[28]
可惜這並由不得她,也由不得別人,猜忌和戾氣則像病毒一樣在劉宋擴散。孝武帝劉駿,前廢帝劉子業,明皇帝劉彧,後廢帝劉昱,個個都是殺人狂,宗室的叛亂也此起彼伏。開國皇帝劉裕的九個兒子,四十多個孫子,六七十個曾孫,死於非命的竟達十之七八。[29]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劉宋的政權終於落到了一個不怎麼被猜忌的普通將領蕭道成手裡。公元479年,也就是北魏馮太后開始政改和西羅馬帝國滅亡的三年後,順帝劉准被迫禪讓。蕭道成稱帝,改國號為齊,是為南齊。
退位的順帝則在第二個月被殺,這是他被迫讓位之時就已經料到的。小皇帝當時最多只有十三歲,卻很清楚讓出皇位會是什麼結果。因此舉行典禮那天,他躲進佛堂的寶蓋之下死活不肯露面。被硬拖出來後,這個身不由己的孩子抹著眼淚說:但願來世不要生在帝王家。[30]
當然,這也由不得他。
齊高帝蕭道成倒是吸取了教訓,他和兒子齊武帝都能善待宗室,南齊也有了永明之治。但從齊明帝起,噩夢又開始了。前任皇帝和宗室諸王都被他屠殺,結果南齊只存在了二十四年,就被南梁取代。
顛覆南齊的是梁武帝蕭衍,讓出皇位的則是齊明帝的第八個兒子和帝蕭寶融。當月,這位十五歲的小皇帝拒絕了讓他吞金自殺的方案,要來好酒喝得沉醉不醒,任由蕭衍派來的殺手用某種方式把自己送上西天。[31]
梁武帝非常滿意。他當然想不到,四十七年後自己也會死於非命,而且死得更窩囊。
梁武帝之死
梁武帝是被活活氣死的。
這一天是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初二。此刻的蕭衍實際上已是被軟禁在宮中受人慢待的病夫。夏季的建康烈日炎炎酷暑難當,躺在病榻上的他很想喝一口蜂蜜水,卻是求之不得。於是,在“嗬嗬”地叫了兩聲之後,八十六歲高齡的梁武帝孤獨而淒涼地離開了人間。
皇太子聞訊淚流滿面,卻不敢哭出一聲。[32]
沒錯,蕭衍父子都是體面的囚徒。他們除了依然保留著皇帝和太子的名分,其實手無寸鐵,身無分文。
掌握他們命運的,是侯景。
侯景原本是從北方叛逃到南朝的。此前,立國一百五十年的北魏,已經像羅馬帝國一樣分裂為東西兩半。西魏都長安,實際掌權者為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東魏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實際掌權者為鮮卑化的漢人高歡。
當然,兩魏名義上還是鮮卑拓跋的政權。
鮮卑化的羯人侯景則曾是高歡的部下,但在高歡去世後與繼承人高澄翻臉,於是,攜黃河以南十三州土地向梁武帝投誠。梁武帝以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卻沒想到西魏趁火打劫占了侯景的地盤,南梁的援軍則被東魏打得落花流水。出於無奈,梁武帝只好與東魏議和。
條件,當然是交出侯景。
這就等於把侯景逼入了死角。與此同時,侯景也看透了南梁的腐朽無能。反正只有死路一條的他調轉槍頭對建康發動突然襲擊,像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洗劫羅馬一樣攻陷並血洗了南梁的首都,最後又攻進了台城。
台城位於今天南京市的玄武區,在東晉和南朝是皇宮與政府的所在地,也是首都建康的城中之城。由於當時的中央政府叫尚書台,所以叫台城。也就是說,當時南梁的首都外圍是京城,中心是台城。建康城破,中央政府還在。台城一旦失守,皇帝和太子就只能束手就擒。
侯景與梁武帝終於見面。
不過,這場戰爭畢竟不是兩國交兵。侯景並不認為他是叛亂,梁武帝也不認為自己是敗軍之將和亡國之君。因此他們的見面依然遵守君臣之禮,侯景甚至表示自己是受jian臣迫害,不得已才驚動聖躬,此刻特地前來請罪。
他的身後,則站了五百個披甲的衛士。
實際上已經成為戰俘的梁武帝倒是從容鎮定。他十分平淡地說:愛卿久在軍中,一路辛苦了!
侯景竟汗流浹背,不敢仰視。
於是梁武帝問:你是哪裡人?為什麼膽敢如此?你的老婆孩子還在北方嗎?
侯景又不敢應對。
旁邊的人只好替他回答:臣侯景全家老小都被高澄屠殺已盡,只能隻身一人歸順陛下。
梁武帝便問:初渡江時,你有多少人?
侯景答:一千。
梁武帝又問:圍台城時,又有多少人?
侯景答:十萬。
梁武帝再問:現在多少?
侯景答:率土之濱,都是我的人。
梁武帝低下了頭。[33]
這實在是極具戲劇性,而且這種戲劇性其實是歷史本身的。是啊,走投無路的侯景以區區千人渡江,不過烏合之眾亡命之徒,怎麼就一舉顛覆了一個王朝呢?
直接的原因是有內jian。
內jian叫蕭正德。他是梁武帝的侄兒,也曾經一度是他的養子。梁武帝自己有了兒子以後,蕭正德也就失去了做太子的可能,因此懷恨在心。也因此,當侯景許諾擁立他當南梁皇帝時,他打開了建康的城門。[34]
但這只是原因之一。事實上從侯景起兵到台城陷落,前後有半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京都被圍,兩宮(皇帝和太子)被困,難道就沒人出手救援?[35]
當然有。邵陵王蕭綸(梁武帝六子),湘東王蕭繹(梁武帝七子),司州刺史柳仲禮等人,都曾率軍前來勤王。然而怎麼樣呢?不是止步不前,就是隔岸觀火。甚至當城中餓殍遍地時,他們還在城外摟著jì女喝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