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670年(咸亨元年),吐蕃大舉攻唐,安西四鎮被廢。

  672年(咸亨三年),吐蕃再攻吐谷渾,吐谷渾亡。

  679年(調露元年),置安南都護府於宋平(越南河內)。

  690年(武則天天授元年),武則天稱帝,國號周。

  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武則天卒,大唐復國。

  713年(唐玄宗開元元年),渤海王建國。

  742年(天寶元年),西突厥徹底滅亡。

  755年(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起。

  763年 (唐代宗廣德元年)十月,吐蕃占領長安,國力鼎盛。

  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唐蕃在清水締結盟約。

  788年(貞元四年),回紇行文大唐,宣布改稱回鶻。此後從唐德宗貞元十一年至唐憲宗元和十六年(795-821)為回鶻汗國全盛時期。

  821年和822年(唐穆宗長慶元年、二年),唐蕃在長安和拉薩締結盟約。

  840年(唐文宗開成五年),回鶻汗國滅亡。

  注釋

  第一章

  [1]事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

  [2]關於煬的解釋,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煬皇帝上之上篇首胡三省注。

  [3]漢與漢以後隋之前末代皇帝的諡號是:漢獻帝、魏元帝、晉恭帝、宋順帝、齊和帝、梁敬帝、北魏孝武帝、東魏孝靜帝、西魏恭帝、北周靜帝,北齊末代皇帝無諡號。

  [4]李商隱《隋宮》云: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胡三省批註稱:好內怠政曰煬。帝(隋煬帝)諡陳叔寶曰煬,豈知己不令終,亦諡曰煬乎?

  [5]請參看胡戟《隋煬帝的真相》。

  [6]請參看(日)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7]請參看胡戟《隋煬帝的真相》。

  [8]因此,也有歷史學家不把兩晉列入中華帝國的序列,請參看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9]歷代王朝的起止時間,學術界歷來有不同計算方式,兩個王朝的興亡也會有時間的重疊,這裡不爭論。

  [10]中華帝國史的分期也是有爭議的問題,黃仁宇先生即以秦漢為第一帝國,唐宋為第二帝國,明清為第三帝國,理由是唐宋具有開放性,明清具有收斂性。然而事實上,唐代怛羅斯戰役後,中華帝國的對外擴張便基本停止,宋代的版圖更縮至歷史最小,只不過仍然延續了唐帝國和唐文明的許多特徵。因此本中華史將唐宋合稱為世界性文明,但分屬第二帝國和第三帝國。至於四個帝國時間的計算方式,分別是秦並天下(前221)至曹丕稱帝(220)為第一帝國秦漢,楊堅建國(581)至朱全忠滅唐(907)為第二帝國隋唐,趙匡胤稱帝(960)至朱元璋建國(1368)為第三帝國宋元,朱元璋建國(1368)至辛亥革命(1911)為第四帝國明清。這裡面,只有第三帝國和第四帝國之間是沒有空當的。魏晉南北朝不列入中華帝國系列的原因,亦請參看易中天《帝國的終結》一書。

  [11]從曹丕稱帝(220)到陳叔寶亡國(589),魏晉南北朝共三百六十九年;從晉武帝滅吳(280)到劉淵稱帝(308),西晉統一中國二十八年。

  [12]日本學者氣賀澤保規就認為隋有兩張面孔,請參看《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一書。

  [13]隋煬帝離開洛陽前往江都是在大業十二年(616)七月十日,被殺則在十四年三月十一日。

  [14]為隋煬帝建言獻策的是黃門侍郎裴矩,他也因此而在兵變中受到驍果的保護。見《隋書·裴矩傳》。

  [15]見《隋書·宇文述傳》。

  [16]煽動驍果造反的人,正史稱為老二宇文智及,野史稱為老三宇文士及。但這段歷史被魏徵等人篡改過,因此野史很可能是信史。請參看袁剛《隋煬帝傳》。

  [17]以上事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

  [18]見《隋書·煬帝蕭皇后傳》。

  [19]據一條未必可靠的史料,煬帝被害前有朱貴人挺身而出,大罵叛軍忘恩負義,遂被殺。見《隋煬帝海山記》。

  [20]江都兵變後,蕭皇后被叛軍帶到了聊城。宇文化及兵敗後,蕭皇后被竇建德奉養,然後又被處羅可汗迎至突厥,最後被唐太宗迎回長安,在唐太宗駕崩的前一年以八十高齡謝世。有學者認為,蕭皇后死裡逃生是因為她與隋煬帝畫清界限,從而贏得了御林軍全體官兵的尊敬。此說恐怕很難成立。請參看袁剛《隋煬帝傳》。

  [21]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

  [22]請參看(日)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23]當時的唐王李淵得到隋煬帝被害的消息,是放聲大哭了的 。但是沒過幾天,他便毫不客氣地請隋恭帝楊侑讓出皇位。煬帝之死對於這位後來的唐高祖,恐怕正是時候。李密和竇建德卻是動真格的。在消滅了那伙亂臣賊子之後,竇建德拜見了蕭皇后,不但俯首稱臣,還著素服祭奠煬帝。這位農民起義軍領袖的說法是:我是隋臣,隋是我君,殺我君父者便是我的仇人。李密則在陣前痛罵對方:爾等世受國恩,竟然弒君謀逆,天地都不容!以上事見《舊唐書》與《新唐書》之《李密傳》、《竇建德傳》,《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卷一百八十七,並請參看胡戟《隋煬帝的真相》。

  [24]開皇三年(583)正月,隋政府下令將男子的納稅年齡由十八歲提高到二十一歲,但十八歲受田的規定不變。這樣,農民在受田之後就其實有三年的免稅期。這一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也發展了生產力。見《北史·隋本紀》、《隋書·食貨志》。

  [25]見《隋書·高祖紀》。

  [26]見《獨異志》卷下。

  [27]馬端臨《文獻通考》稱: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錢穆《國史大綱》稱:隋文帝初一天下,就實現了西漢初年高、惠、文、景三代四帝六十年休養生息才達到的目標,文帝的遺產則足夠以後五六十年的政務開支。

  [28]見《元和郡縣誌》卷五《河南道一》。

  [29]杜寶《大業雜記》稱艦隊船隻共5191艘,也有人統計為5245艘。請參看袁剛《隋煬帝傳》。

  [30]關於這次北巡的時間,《資治通鑑》記載有誤,此處據胡戟《隋煬帝的真相》、袁剛《隋煬帝傳》。

  [31]見《隋書·宇文愷傳》。

  [32]見《隋書·裴矩傳》、《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

  [33]唐代胡曾《詠史詩·阿房宮》。

  [34]歷史學家袁剛先生即持此論,請參看袁剛《隋煬帝傳》。

  [35]日本歷史學家氣賀澤保規即持此論,請參看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36]對此,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含糊其詞;袁剛的 《隋煬帝傳》認為是楊廣授意楊素,由張衡動手殺隋文帝於病榻;胡戟《隋煬帝的真相》則認為是張衡擅自或在楊素的指使下謀殺了隋文帝,而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楊廣在事後默認許可。

  [37]請參看袁剛《隋煬帝傳》。

  [38]請參看陳璧顯主編《中國大運河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