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真宗早已從澶州北城移駕軍中,皇帝的帳篷也沒有厚牆,曹利用清楚地聽見了那一聲大喊,因此正式進去匯報時便一頭跪倒在地:臣無能,喪權辱國,罪該萬死!

  真宗急切地問:到底什麼價?

  曹利用答:三十萬。

  皇帝跌坐御榻長出一口氣:太便宜了![53]

  確實便宜。這個史稱“澶淵之盟”的討價還價,給雙方換來了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北宋經濟發達、科技進步、文化繁榮,也要拜這和平所賜。和平,對各族人民都好。

  大宋統治者也再一次意識到,能靠花錢來解決的都不是問題。於是他們大把地撒銀子,既贈友邦,也與家人。官員固然不斷加薪,軍隊也不斷擴容。結果是官員和軍士組成了龐大的隊伍,帝國的財政終於發生危機。

  奇怪!既然和平能夠購買,為什麼還要養兵?

  因為擔心的事情太多。

  [45]見《遼史·聖宗本紀五》,鄧廣銘《遼宋夏金史講義》,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唐興又稱順安軍。

  [46]這員大將的名字《遼史》作蕭撻凜,《宋史》和《續資治通鑑長編》作蕭撻覽。關於他大敗楊業的事跡,《遼史》之耶律斜軫傳和蕭撻凜傳均有記載。

  [47]見《宋史·真宗本紀一》。

  [48]見《宋史·寇準傳》。

  [49]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七景德元年閏九月條,《宋史·寇準傳》。

  [50]以上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八景德元年十一月條,《宋史·寇準傳》。按兩書所記史實及時間並不完全一致,今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及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

  [51]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八景德元年十一月條,《宋史·真宗本紀二》。拒絕貂皮大衣一事發生在前往澶州途中,今移至此時,更能表現歷史的真實。

  [52]以上請參看鄧廣銘《遼宋夏金史講義》,(日本)小島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日本)杉山正明《疾馳的糙原征服者》。關於當時宋人不知道被伏弩she死的是蕭撻凜,寇準也不可能反對和談,鄧廣銘先生都有極好的分析,亦請參看。

  [53]以上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八景德元年十二月條,《宋史》之寇準傳、曹利用傳。

  另類兒皇帝

  澶淵之盟的第二年,党項人也來要錢了。

  党項(Tangghut)是一個來歷不明的族群,西方學者將其視為藏緬民族的古代成員,漢語文獻則一般認為他們是西羌的別種,儘管其祖上姓過鮮卑的拓跋。總之,在晚唐五代的混亂中,這個生活在河套地區,而且很可能是混血的部落聯盟,在各種勢力的夾fèng中悄然興起,建立了世襲性的地方割據政權,只不過在北宋初年尚未建國而已。[54]

  大宋對於他們,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武力征伐基本上不起作用,停止雙方邊貿,實行經濟制裁,則又把他們推向了契丹的懷抱。想來想去,真宗皇帝決定還是花錢買,党項酋長也願意在得到實惠的前提下向大宋稱臣,價格是每年銀一萬兩,絹一萬匹,錢二萬貫,茶二萬斤。[55]

  當然,跟契丹一樣,宋也封那酋長為西平王。

  酋長很滿意。他對兒子李元昊說:打來打去,實在疲憊不堪,也沒什麼意思。現在好了,我們一族,可以穿金戴銀滿身羅綺,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成天披著獸皮了。

  元昊卻不以為然。他說,披獸皮,牧牛羊,正是我族的本色。英雄出世,就該稱王稱霸,穿什麼綾羅綢緞![56]

  呵呵,好一個青出於藍!

  實際上李元昊也不是省油的燈。領導過范仲淹和韓琦的北宋名臣夏竦,曾經在主持永興軍路(治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工作時貼出招賢榜,聲稱有得到李元昊腦袋的,賞錢五百萬貫,封西平王。李元昊聽說,派人喬裝打扮,扛了一卷蘆葦到西安的街上吃飯,吃完轉身就走。到了晚上,飯店老闆以為撿了一個便宜,興高采烈打開那捲蘆葦,卻發現裡面也有榜文,上面寫著:有獻上夏竦腦袋的,賞錢兩貫。

  夏竦得到情報,滿臉通紅。[57]

  如此梟雄,當然不會安分守己地當什麼西平王。三十五歲那年,即北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十月,李元昊在興慶(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年輕的西夏皇帝給原來名義上的君主宋仁宗,寫了一封語氣謙和但態度強硬的信。信上說:臣只稱王,包括吐蕃和韃靼在內的各族人民都不高興,陛下還是批准臣當皇帝吧![58]

  北宋君臣讀了,無不愕然。

  李元昊卻並不是胡說八道。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就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精兵,將河西走廊全部置於自己的軍旗之下,早已儼然一國之君。更重要的是,他已經為稱帝建國做了一系列準備,此刻則不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那麼,李元昊都做了些什麼?

  首先是更名改姓。他們家族本姓拓跋,後來又被李唐和趙宋先後賜姓李和趙。李元昊卻在1032年繼承王位後,將王室成員改姓嵬名,自稱曩霄。可惜,嵬名曩霄這個党項姓名實在怪異,所以大家還是習慣性地叫他李元昊。

  兩年後,元昊又下令改變髮型。他親自帶頭,剃去頭頂的毛髮,將劉海蓄起來,從前額垂到面部兩側。髮型的改變是強制性的。命令頒發三天不改的,格殺勿論。

  再過兩年,即1036年,更大的動作開始了,這就是頒行党項文字。這種文字由六千多個方塊字組成,發明人叫野利仁榮,但不是日本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党項人,並且是皇親國戚。他發明的党項文,是依照漢字創造的詞符文字,因此看起來像漢字,卻沒有一個是我們認識的。

  凡此種種,都表現出李元昊強烈的民族意識。他就是要讓党項與漢、吐蕃、回鶻、韃靼等等都區別開來,哪怕只是形式上的。這樣的人,又豈能真正臣服於宋或遼?[59]

  党項髮式

  壽陵殘碑拓片

  《龍龕手鏡》

  党項風俗中,男子髮式以“禿”為特色,具有典型的遊牧民族風格。西夏文字傳世較少,圖中的壽陵殘碑展示了西夏文的風貌,《龍龕手鏡》則是西夏文和漢字對照的字典,為今天解讀西夏文字提供了方便。

  同樣,大宋也絕不會承認什麼西夏皇帝。他們的應對措施,是宣布撤銷李元昊的一切職務,收回賜姓和封號,斷絕雙邊貿易,並懸賞購買他的人頭。結果如前所述,是夏竦在西安受到羞辱,西夏的入侵和騷擾也接二連三。李元昊甚至在退還大宋所賜錦袍時,對宋仁宗反唇相譏:番漢兩族原本就天各一方,我又沒篡你的位,何必那麼忌恨呢?[60]

  看來,也只能武力解決。

  可惜大宋屢戰屢敗。尤其是慶曆元年(1041)二月的好水川(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境內渝河)戰役,堪稱至為慘烈。當時,李元昊親自率軍埋伏於川口,大敗宋軍於六盤山下,死難者數以萬計。消息傳來,舉國震驚。[61]

  吃了大虧的主將韓琦只好退兵。走到半路,陣亡將士的家屬數千人攔住馬頭,一邊撒紙錢一邊哭著說:當初,你們義無反顧地跟著韓大人就走了。現在,你們的靈魂也能跟著韓大人回來嗎?據記載,哀慟之聲響徹四野,震耳欲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