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富庶與科學技術有關,也與商品經濟有關。實際上也正是市場的需求導致了大規模商品化農業生產的發展,反過來促進了農業技術的改良。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結果是農業和手工業都開始專業化。比如遂州(今四川省遂寧市)的冰糖、興化(今福建省莆田市)的荔枝和蘇州的絲綢,在當時就最負盛名。這樣的名特產當然絕不僅僅只是本地人消費和享用,甚至恰恰相反。比如福建的荔枝,在開花季節便被商家交付定金買斷,成熟之後再全部運走銷往日本、韓國和印度。本地人雖然吃不到,卻種植甚多。[35]
全國性的大市場也應運而生,控制著局面的則是商會或商行。商行是同業組織,一種業務叫一行,也叫行業,從京城到州縣都有。行會中的商戶叫行戶,首領叫行老,內部語言叫行話。作為民間組織,他們壟斷當地市場,有權為外來商品定價,也提供從進貨、銷售到結算的一條龍服務。
同類物資的編組運輸則叫綱運。綱也是官方制定的計量單位,但凡米一萬石,錢兩萬貫,銀十萬兩,金二萬兩均為一綱。綱運主要是政府行為,比如被晁蓋等人劫走的生辰綱就是。郵傳當然也是官辦的,但可以郵遞私人信件。其中速度最慢的“步遞”日行二百里,可以說,家書並不“抵萬金”。[36]
有行,有綱,有郵傳,還有浩蕩的船隊和車隊,全國性的商業網絡就建立起來了。這是兩宋經濟的大動脈,晝夜不停地為王朝輸送著新鮮血液和營養。可以說,帝國的完整和政權的穩固,已經不僅靠軍事力量和行政手段,實際上也靠商業網絡來維持。這在中國歷史上可是第一次。
始料未及的是,貨幣卻成了問題。
宋代貨幣以銅錢為主,鐵錢為輔,銅錢的年鑄造量大約是唐代的十到二十倍,卻仍不能滿足商品流通的需求,可見兩宋的商品經濟何等繁榮。為了解決問題,真宗時期,四川成都開始發行名叫“交子”的交換券,以此代替鐵錢。仁宗時期,中央政府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開始發行官交子。後來徽宗改交子為錢引,南宋高宗時又發行了會子。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誕生。[37]
其實,交子在宋代的使用,尤其是在普通民眾中的流通情況,還是一筆沒弄清楚的糊塗帳,因此也有人認為它並非貨幣,而是信用支票。但不管怎麼說,交子、錢引和會子都與四大發明中的兩項有關,是它們在金融領域的應用。[38]
這兩項發明,就是造紙術和印刷術。
印刷術,或者說雕版印刷的發明是在唐,普遍應用則是在宋,不過意義不在印交子,而在印書。交子由於本身有含金量,後來是銅版印刷的。書則是木版印刷。具體方法是在版木上刻出左右反轉的文字,然後塗上墨,鋪上紙,就印出一頁一頁的書。頁的概念由此產生,以前只有卷。
左為交子,右為會子的反刻雕版。
唐人發明印刷術,有可能是從印章得到的靈感。實際上雕版就是大印章,只不過印章是石頭或金屬的,刻的字和使用的次數都少。然而這一靈感帶來的變化,卻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革新。它對於文化和經濟的影響,都是革命性的。
首先是知識的獲得、思想的傳播和文化的傳承,都變得比以前更方便、更容易、更快捷,因為雕版印刷的書籍可以批量生產。量多則價低,也易得,博覽群書完全可能。附帶產生的文化成果是:書籍從此有了排版和裝訂技術,也有了規範的漢字——宋體字,它甚至使用至今。
其次是出版業的誕生。這在宋代,可是利潤不低的文化產業。一個印工一天能印兩千張,一塊印版可印萬次,當然有利可圖,因此政府、寺廟和書商都參與其事。刻印技術最好的是杭州,成都次之,福建又次。福建的建陽、建甌和崇化出版業特別發達,那裡的刻本並稱閩刻。閩刻當中又以建陽的崇仁和麻沙兩鎮所刻為多,世稱麻沙本。[39]
麻沙本的特點是價錢和質量都低,因為是用木質鬆軟的花梨木刻的,排版敷衍、校對不準、錯誤百出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更糟糕的是當時還有盜版書,以及冒名頂替或者假冒偽劣的假書。蘇軾和朱熹就曾大受其害。蘇軾抱怨刻印他的文集中摻有別人的文章,朱熹的作品則被建陽書商盜了版。好在當時政府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很大,書商被繩之以法,私刻的書版也被銷毀,儘管那麻沙本的盜版書早已覆蓋全國。[40]
那麼,諸如此類的商業奇觀,宋代還有嗎?
有的。
[31]以上均請參看孫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
[32]請參看美國時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第九冊。
[33]據鄧廣銘、漆俠等《宋史》。
[34]見鄧廣銘、漆俠等《宋史》,吳曉波《浩蕩兩千年》及所引資料。
[35]見鄧廣銘、漆俠等《宋史》,(北宋)蔡襄《荔枝譜》。
[36]以上見鄧廣銘、漆俠等《宋史》。
[37]關於交子,見漆俠《宋代經濟史》,鄧廣銘、漆俠等《宋史》,吳曉波《浩蕩兩千年》。
[38]交子並非貨幣的觀點,見(日本)小島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39]見蔡美彪等《中國通史》,鄧廣銘、漆俠等《宋史》。
[40]蘇軾事見《東坡全集》卷七十七《與陳傳道五首》;朱熹事見《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五《答蘇晉叟》。
商業奇觀
南宋的數學書里有這樣一道考試題:四個人合資做外貿生意,本錢有金、銀、鹽、鈔、度牒五種形式。出資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甲是金二百兩、鹽四袋、鈔十道,丙則是銀一千六百七十兩、度牒十五道,等等。總資本估值四十二萬四千貫,所獲利潤表現為沉香、胡椒和象牙三種實物。四人之間又有借貸關係:甲借乙鈔,乙借丙銀,丙借丁度牒,丁借甲金。若將各自所借各歸原主,請問如何分成?[41]
這道題現存於《數書九章》一書,作者是我國著名數學家秦九韶。使秦九韶名垂青史的,是發現了高次方程的數值求法。五百七十年後,英國數學家霍納也獨立地發現了這種計算方式,並於1819年在皇家學會的會議上宣布,因此被西方科學界命名為霍納算法(Horner Algorithm)。
現在看來,它也許應該叫“秦九韶算法”。
不過這事怪不到霍納頭上。事實上,即便重視科學技術如兩宋,也是沒有皇家科學院的。秦九韶的著作在有生之年也沒有出版,直到明初編纂《永樂大典》時才被發現。但是這部南宋末期寫成的數學書卻雄辯地證明,當時的海外貿易相當活躍,成為合資經營股本的則有鹽、鈔和度牒。[42]
那麼,鹽為什麼可以當錢用,鈔和度牒又是什麼?
鹽可以作為資本入股,原因在於宋代對具有資源性和暴利性的必需品,比如鹽、茶、酒、醋,都實行專賣制度。此外如染布用的礬,國外進口的香藥,也由國家壟斷經營。中央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立法苛嚴。比方說,只要膽敢私自售礬三斤,私自販酒三斗,私自賣鹽十斤,就是死罪。
結果是農業和手工業都開始專業化。比如遂州(今四川省遂寧市)的冰糖、興化(今福建省莆田市)的荔枝和蘇州的絲綢,在當時就最負盛名。這樣的名特產當然絕不僅僅只是本地人消費和享用,甚至恰恰相反。比如福建的荔枝,在開花季節便被商家交付定金買斷,成熟之後再全部運走銷往日本、韓國和印度。本地人雖然吃不到,卻種植甚多。[35]
全國性的大市場也應運而生,控制著局面的則是商會或商行。商行是同業組織,一種業務叫一行,也叫行業,從京城到州縣都有。行會中的商戶叫行戶,首領叫行老,內部語言叫行話。作為民間組織,他們壟斷當地市場,有權為外來商品定價,也提供從進貨、銷售到結算的一條龍服務。
同類物資的編組運輸則叫綱運。綱也是官方制定的計量單位,但凡米一萬石,錢兩萬貫,銀十萬兩,金二萬兩均為一綱。綱運主要是政府行為,比如被晁蓋等人劫走的生辰綱就是。郵傳當然也是官辦的,但可以郵遞私人信件。其中速度最慢的“步遞”日行二百里,可以說,家書並不“抵萬金”。[36]
有行,有綱,有郵傳,還有浩蕩的船隊和車隊,全國性的商業網絡就建立起來了。這是兩宋經濟的大動脈,晝夜不停地為王朝輸送著新鮮血液和營養。可以說,帝國的完整和政權的穩固,已經不僅靠軍事力量和行政手段,實際上也靠商業網絡來維持。這在中國歷史上可是第一次。
始料未及的是,貨幣卻成了問題。
宋代貨幣以銅錢為主,鐵錢為輔,銅錢的年鑄造量大約是唐代的十到二十倍,卻仍不能滿足商品流通的需求,可見兩宋的商品經濟何等繁榮。為了解決問題,真宗時期,四川成都開始發行名叫“交子”的交換券,以此代替鐵錢。仁宗時期,中央政府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開始發行官交子。後來徽宗改交子為錢引,南宋高宗時又發行了會子。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誕生。[37]
其實,交子在宋代的使用,尤其是在普通民眾中的流通情況,還是一筆沒弄清楚的糊塗帳,因此也有人認為它並非貨幣,而是信用支票。但不管怎麼說,交子、錢引和會子都與四大發明中的兩項有關,是它們在金融領域的應用。[38]
這兩項發明,就是造紙術和印刷術。
印刷術,或者說雕版印刷的發明是在唐,普遍應用則是在宋,不過意義不在印交子,而在印書。交子由於本身有含金量,後來是銅版印刷的。書則是木版印刷。具體方法是在版木上刻出左右反轉的文字,然後塗上墨,鋪上紙,就印出一頁一頁的書。頁的概念由此產生,以前只有卷。
左為交子,右為會子的反刻雕版。
唐人發明印刷術,有可能是從印章得到的靈感。實際上雕版就是大印章,只不過印章是石頭或金屬的,刻的字和使用的次數都少。然而這一靈感帶來的變化,卻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革新。它對於文化和經濟的影響,都是革命性的。
首先是知識的獲得、思想的傳播和文化的傳承,都變得比以前更方便、更容易、更快捷,因為雕版印刷的書籍可以批量生產。量多則價低,也易得,博覽群書完全可能。附帶產生的文化成果是:書籍從此有了排版和裝訂技術,也有了規範的漢字——宋體字,它甚至使用至今。
其次是出版業的誕生。這在宋代,可是利潤不低的文化產業。一個印工一天能印兩千張,一塊印版可印萬次,當然有利可圖,因此政府、寺廟和書商都參與其事。刻印技術最好的是杭州,成都次之,福建又次。福建的建陽、建甌和崇化出版業特別發達,那裡的刻本並稱閩刻。閩刻當中又以建陽的崇仁和麻沙兩鎮所刻為多,世稱麻沙本。[39]
麻沙本的特點是價錢和質量都低,因為是用木質鬆軟的花梨木刻的,排版敷衍、校對不準、錯誤百出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更糟糕的是當時還有盜版書,以及冒名頂替或者假冒偽劣的假書。蘇軾和朱熹就曾大受其害。蘇軾抱怨刻印他的文集中摻有別人的文章,朱熹的作品則被建陽書商盜了版。好在當時政府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很大,書商被繩之以法,私刻的書版也被銷毀,儘管那麻沙本的盜版書早已覆蓋全國。[40]
那麼,諸如此類的商業奇觀,宋代還有嗎?
有的。
[31]以上均請參看孫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
[32]請參看美國時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第九冊。
[33]據鄧廣銘、漆俠等《宋史》。
[34]見鄧廣銘、漆俠等《宋史》,吳曉波《浩蕩兩千年》及所引資料。
[35]見鄧廣銘、漆俠等《宋史》,(北宋)蔡襄《荔枝譜》。
[36]以上見鄧廣銘、漆俠等《宋史》。
[37]關於交子,見漆俠《宋代經濟史》,鄧廣銘、漆俠等《宋史》,吳曉波《浩蕩兩千年》。
[38]交子並非貨幣的觀點,見(日本)小島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39]見蔡美彪等《中國通史》,鄧廣銘、漆俠等《宋史》。
[40]蘇軾事見《東坡全集》卷七十七《與陳傳道五首》;朱熹事見《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五《答蘇晉叟》。
商業奇觀
南宋的數學書里有這樣一道考試題:四個人合資做外貿生意,本錢有金、銀、鹽、鈔、度牒五種形式。出資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甲是金二百兩、鹽四袋、鈔十道,丙則是銀一千六百七十兩、度牒十五道,等等。總資本估值四十二萬四千貫,所獲利潤表現為沉香、胡椒和象牙三種實物。四人之間又有借貸關係:甲借乙鈔,乙借丙銀,丙借丁度牒,丁借甲金。若將各自所借各歸原主,請問如何分成?[41]
這道題現存於《數書九章》一書,作者是我國著名數學家秦九韶。使秦九韶名垂青史的,是發現了高次方程的數值求法。五百七十年後,英國數學家霍納也獨立地發現了這種計算方式,並於1819年在皇家學會的會議上宣布,因此被西方科學界命名為霍納算法(Horner Algorithm)。
現在看來,它也許應該叫“秦九韶算法”。
不過這事怪不到霍納頭上。事實上,即便重視科學技術如兩宋,也是沒有皇家科學院的。秦九韶的著作在有生之年也沒有出版,直到明初編纂《永樂大典》時才被發現。但是這部南宋末期寫成的數學書卻雄辯地證明,當時的海外貿易相當活躍,成為合資經營股本的則有鹽、鈔和度牒。[42]
那麼,鹽為什麼可以當錢用,鈔和度牒又是什麼?
鹽可以作為資本入股,原因在於宋代對具有資源性和暴利性的必需品,比如鹽、茶、酒、醋,都實行專賣制度。此外如染布用的礬,國外進口的香藥,也由國家壟斷經營。中央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立法苛嚴。比方說,只要膽敢私自售礬三斤,私自販酒三斗,私自賣鹽十斤,就是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