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當然,有這種態度的人,也必定是有責任心和義務感的人,因為他們的這種態度本身,就是負責任和盡義務的表現。如果夫妻雙方都能既要求自己負責任和盡義務,又對對方持一種諒解和寬容的態度,那麼,他們的婚姻,就必定是成功的婚姻。
一般地說,中國人大多都能對自己的家庭負責任和盡義務,因為中國人特別看重家庭。他們難以做到的,是諒解和寬容。
不能諒解寬容的原因是不懂得尊重,不懂得尊重的原因則是不平等。
中國傳統社會的最大問題,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不但男女之間不平等,而且男人與男人、女人與女人之間也不平等。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說到底,是一種人身依附關係的宣言。既然是人身依附關係,則人與人之間,也就不會平等。不平等當然無尊重,相依附也就不負責。因為作為依附者,早已把自己的一切包括人格和意志都交給了被依附者,當然自己的一切,也就該由被依附者來負責。既無尊重,又不負責,則諒解寬容云云,也都是侈談。
剩下的,便只有義務。
事實上,中國的家也好,國也好,都靠義務來維繫。娶妻嫁人、生兒育女、孝敬父母、侍奉丈夫、光宗耀祖等等等等,都是義務。甚至連性生活,也帶有盡義務的性質:為了傳宗接代,讓祖宗福祚,延綿不斷。如果義務已盡,便可為所欲為。納妾、嫖jì、偷情,便是對盡義務者的酬勞。女人無此酬勞,便只好在當了婆婆以後,用苛求媳婦盡義務來作為補償。很顯然,家庭關係既然只是靠義務來維繫,則大家也就只需例行公事,可以“不談愛情”了。其實,又豈止是沒有愛情?認真說來,只怕是連責任也未必有的。如果說有什麼責任的話,也多半是有要求別人盡義務的責任。比方說,皇上和大臣們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卻要匹夫們來為天下興亡負責。又比如,當丈夫的什麼事也不管,卻埋怨做妻子的不稱職。顯然,這種僅僅只靠義務來維繫的國家,也多半只能成就“不壞的政治”。而且,一到連“不壞的婚姻”和“不壞的政治”都不能維持時,便只好“怨天尤人”了。
看來,只靠義務來維繫家國,實在是一件很玄乎的事。
那麼,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和國家,為什麼只能靠義務來維繫呢?說到底,就因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是人身依附關係。要依附,就得盡義務。子女、妻妾、臣僕的義務是“服從”。表現為道德要求,就是子孝、妻順、臣忠。父母、丈夫、君王的義務是“關懷”。表現為道德要求,則是君仁、父慈、夫愛。但服從是首要的。子女、妻妾、臣民如果不服從,則不但不能得到仁愛、慈愛、疼愛,而且要受處分,甚至要受嚴懲。反過來,如果父母、丈夫、君王不能使子女、妻妾、臣民服從,則極為掉價丟臉。所以,“怕老婆”是可笑的,“怕丈夫”則不會被視為笑柄。在中國的任何笑話集中,都決不會找到一則“怕丈夫”的故事,因為中國人並不覺得那有什麼可笑。
人身依附關係是一種使人不成其為人的人際關係模式。因為依附者既然必須服從被依附者,則被依附者當然也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依附者。這樣,依附者就不但不可能有獨立人格,而且也不可能有自由意志。更重要的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是一種層層依附關係。妻妾固然要依附於丈夫,但她們的丈夫也要依附於父母,而他們的父母又要依附於父母的父母,包括國家的父母——各級“父母官”和作為“國父”的皇帝。皇帝要不要依附呢?也要。因為皇帝也有父母。妻妾有沒有人來依附呢?也有。因為妻妾一旦升格為婆婆,便會有媳婦來依附何況妾還得依附於妻。因此,每個人都有人來依附,也都有人要依附,自然是誰也沒有獨立人格,誰也沒有自由意志。既然誰也沒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當然誰也可以不負責任。因為沒有獨立人格無須負責,沒有自由意志無法負責。所以,儘管中國傳統社會十分強調負責,但其實是誰也不會負責,誰也負不了責,就連國家亡了,也要賴到女人頭上。總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說到底,也是不會有責任感,或者想負責也負不了的。
當然,他們也就很難建設好自己的家庭和國家。
看來,我們的討論,已經不能再局限於如何做丈夫或妻子,也不能再局限於愛情、婚姻、家庭等問題,而應該討論一下如何做人。
也就是說,如何造就新一代的中國人。
《中國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看法之(五)新中國人
新一代的中國人,應該是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
所謂人格獨立,就是不依附於他人;所謂意志自由,就是不屈從於他人。正是在這一點上,新中國人將完全不同於舊中國人。
首先,他會負責任。因為他的人格是獨立的。沒有人會替他負責,也沒有人能替他負責。那麼,他不負責誰負責?更何況,他的意志是自由的,他的行為和選擇都是他自由意志所使然,當然只能由他自己來負責。可以肯定,當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時,社會將會變得更美好。因為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是負責任的人。每個人都負責任的社會,能不好麼?相反,一個人,如果連對自己負責都做不到,又怎麼能指望他對他人和社會負責?如果滿世界都是不負責任的人,這樣的社會,又怎麼好得起來?
其次,他會懂尊重。因為一個人要有獨立人格,首要的前提是必須所有的人都有獨立人格,至少必須承認所有的人都有獨立人格。如果所有的人都沒有獨立人格,那麼他的獨立人格又從何而來?同樣,一個人要有自由意志,也必須首先承認所有的人都有自由意志。如果不承認別人也有自由意志,那麼,他的自由意志又因何而生?顯然,真正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也必定是承認和尊重他人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因為只有承認和尊重他人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他自己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才有可能得到同樣的承認和尊重。
第三,他會有愛心。因為一個人一旦承認和尊重他人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就會把他人也當作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從而像愛自己一樣愛別人。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前提是自我意識,有自我意識的人也必定會有對象意識。也就是說,他既能把自己當作他人來看待,也能把他人當作自我來看待。這樣,如果他能愛自己,也就一定能愛他人。而且,由於這種愛,是以承認和尊重他人人格獨立和意志自由為前提的,所以這種愛,也就是真愛,而且是能夠得到回報的愛。愛是需要回報的。一個人,如果既能真心愛他人,又能得到他人真心的愛,那麼,他的心中,能不充滿愛嗎?
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當然也是承認男女性別差異的人。
道理也很簡單:這樣的人,連他人的個性都會承認和尊重,怎麼會不承認和尊重男女之間性別的差異?
一般地說,中國人大多都能對自己的家庭負責任和盡義務,因為中國人特別看重家庭。他們難以做到的,是諒解和寬容。
不能諒解寬容的原因是不懂得尊重,不懂得尊重的原因則是不平等。
中國傳統社會的最大問題,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不但男女之間不平等,而且男人與男人、女人與女人之間也不平等。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說到底,是一種人身依附關係的宣言。既然是人身依附關係,則人與人之間,也就不會平等。不平等當然無尊重,相依附也就不負責。因為作為依附者,早已把自己的一切包括人格和意志都交給了被依附者,當然自己的一切,也就該由被依附者來負責。既無尊重,又不負責,則諒解寬容云云,也都是侈談。
剩下的,便只有義務。
事實上,中國的家也好,國也好,都靠義務來維繫。娶妻嫁人、生兒育女、孝敬父母、侍奉丈夫、光宗耀祖等等等等,都是義務。甚至連性生活,也帶有盡義務的性質:為了傳宗接代,讓祖宗福祚,延綿不斷。如果義務已盡,便可為所欲為。納妾、嫖jì、偷情,便是對盡義務者的酬勞。女人無此酬勞,便只好在當了婆婆以後,用苛求媳婦盡義務來作為補償。很顯然,家庭關係既然只是靠義務來維繫,則大家也就只需例行公事,可以“不談愛情”了。其實,又豈止是沒有愛情?認真說來,只怕是連責任也未必有的。如果說有什麼責任的話,也多半是有要求別人盡義務的責任。比方說,皇上和大臣們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卻要匹夫們來為天下興亡負責。又比如,當丈夫的什麼事也不管,卻埋怨做妻子的不稱職。顯然,這種僅僅只靠義務來維繫的國家,也多半只能成就“不壞的政治”。而且,一到連“不壞的婚姻”和“不壞的政治”都不能維持時,便只好“怨天尤人”了。
看來,只靠義務來維繫家國,實在是一件很玄乎的事。
那麼,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和國家,為什麼只能靠義務來維繫呢?說到底,就因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是人身依附關係。要依附,就得盡義務。子女、妻妾、臣僕的義務是“服從”。表現為道德要求,就是子孝、妻順、臣忠。父母、丈夫、君王的義務是“關懷”。表現為道德要求,則是君仁、父慈、夫愛。但服從是首要的。子女、妻妾、臣民如果不服從,則不但不能得到仁愛、慈愛、疼愛,而且要受處分,甚至要受嚴懲。反過來,如果父母、丈夫、君王不能使子女、妻妾、臣民服從,則極為掉價丟臉。所以,“怕老婆”是可笑的,“怕丈夫”則不會被視為笑柄。在中國的任何笑話集中,都決不會找到一則“怕丈夫”的故事,因為中國人並不覺得那有什麼可笑。
人身依附關係是一種使人不成其為人的人際關係模式。因為依附者既然必須服從被依附者,則被依附者當然也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依附者。這樣,依附者就不但不可能有獨立人格,而且也不可能有自由意志。更重要的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是一種層層依附關係。妻妾固然要依附於丈夫,但她們的丈夫也要依附於父母,而他們的父母又要依附於父母的父母,包括國家的父母——各級“父母官”和作為“國父”的皇帝。皇帝要不要依附呢?也要。因為皇帝也有父母。妻妾有沒有人來依附呢?也有。因為妻妾一旦升格為婆婆,便會有媳婦來依附何況妾還得依附於妻。因此,每個人都有人來依附,也都有人要依附,自然是誰也沒有獨立人格,誰也沒有自由意志。既然誰也沒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當然誰也可以不負責任。因為沒有獨立人格無須負責,沒有自由意志無法負責。所以,儘管中國傳統社會十分強調負責,但其實是誰也不會負責,誰也負不了責,就連國家亡了,也要賴到女人頭上。總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說到底,也是不會有責任感,或者想負責也負不了的。
當然,他們也就很難建設好自己的家庭和國家。
看來,我們的討論,已經不能再局限於如何做丈夫或妻子,也不能再局限於愛情、婚姻、家庭等問題,而應該討論一下如何做人。
也就是說,如何造就新一代的中國人。
《中國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看法之(五)新中國人
新一代的中國人,應該是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
所謂人格獨立,就是不依附於他人;所謂意志自由,就是不屈從於他人。正是在這一點上,新中國人將完全不同於舊中國人。
首先,他會負責任。因為他的人格是獨立的。沒有人會替他負責,也沒有人能替他負責。那麼,他不負責誰負責?更何況,他的意志是自由的,他的行為和選擇都是他自由意志所使然,當然只能由他自己來負責。可以肯定,當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時,社會將會變得更美好。因為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是負責任的人。每個人都負責任的社會,能不好麼?相反,一個人,如果連對自己負責都做不到,又怎麼能指望他對他人和社會負責?如果滿世界都是不負責任的人,這樣的社會,又怎麼好得起來?
其次,他會懂尊重。因為一個人要有獨立人格,首要的前提是必須所有的人都有獨立人格,至少必須承認所有的人都有獨立人格。如果所有的人都沒有獨立人格,那麼他的獨立人格又從何而來?同樣,一個人要有自由意志,也必須首先承認所有的人都有自由意志。如果不承認別人也有自由意志,那麼,他的自由意志又因何而生?顯然,真正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也必定是承認和尊重他人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因為只有承認和尊重他人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他自己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才有可能得到同樣的承認和尊重。
第三,他會有愛心。因為一個人一旦承認和尊重他人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就會把他人也當作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從而像愛自己一樣愛別人。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前提是自我意識,有自我意識的人也必定會有對象意識。也就是說,他既能把自己當作他人來看待,也能把他人當作自我來看待。這樣,如果他能愛自己,也就一定能愛他人。而且,由於這種愛,是以承認和尊重他人人格獨立和意志自由為前提的,所以這種愛,也就是真愛,而且是能夠得到回報的愛。愛是需要回報的。一個人,如果既能真心愛他人,又能得到他人真心的愛,那麼,他的心中,能不充滿愛嗎?
具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當然也是承認男女性別差異的人。
道理也很簡單:這樣的人,連他人的個性都會承認和尊重,怎麼會不承認和尊重男女之間性別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