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看看,這傢伙竟然不知道《孫子兵法》上說“不戰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如果你能不戰使對方投降,齊國人難道就忘了你的功勞?況且現在楚國腹背受敵,當以保險獲勝為上,你如果一戰不利,楚國全境門戶大開,項王斷了後勤,仗就沒法打了。所以說,龍且實在是項王的罪人啊。項羽任用了這幫窩囊廢,也算是瞎了眼,這幫鬼魂到了陰曹地府相遇,都誰也沒話說。
十一月份,齊楚與韓信兵夾濰水布陣。水東為齊楚軍,水西為漢軍。戰前的晚上,韓信做了充分準備,他派人在濰水上游扔了數萬沙袋,將濰水堵住,下游水量因此大大減少,韓信於是派兵渡河佯攻,軍隊剛渡到一半,假裝敗走。看來韓信打仗,也就這點伎倆,總是假裝不敵。要是龍且研究過韓信攻趙的戰術,一定會有所防備。但是龍且是根不折不扣的廢柴,他見狀果然大喜:“我說了罷,韓信是個膽小鬼。”下令全部渡河追擊韓信,韓信則立刻傳令上游士兵將沙袋全部挪開,水流洶湧而下,楚兵渡到水中央,洪水傾瀉而下,大部分立刻成了水鬼,還在岸上的士卒則大亂,不聽約束,四散奔逃。韓信於是下令進軍,大敗楚兵,斬殺龍且,虜楚將周蘭。齊王田廣見事不妙,一溜煙向北逃竄到城陽,韓信一路追趕,還是將他俘虜了去。在博陽的田光軍,也被灌嬰擊破。田橫則自立為齊王,率兵還擊灌嬰,不敵敗於嬴(今山東萊蕪西北),於是逃往梁地,投奔彭越去了。灌嬰繼續進兵,攻打駐紮在千乘(今山東高青縣東)的田吸軍,斬之;曹參攻打膠東的田既軍,斬之。齊國,就這樣全面落入了漢兵手中。
龍且軍的覆亡,基本預示項羽的日子進入了倒計時。
那邊劉邦在成皋修養了一陣,箭傷基本平復,回了一趟關中,到了櫟陽,把司馬欣的腦袋示眾了好幾天,因為櫟陽是司馬欣當塞王時的國都,這是告訴百姓,別幻想司馬欣帶領還鄉團殺回來了,他已經徹底歇菜了。然後劉邦又回到廣武前線,和項羽對峙。
這時他接到韓信派人送來的信,他打開信一看,氣得發昏,信上是這麼寫的:
大哥:
我把齊國全部打下來了,在齊國呆了這麼些日子,挺想您的。我不習慣這裡的生活,海鮮不咋地,我都拉兩回了。記得在家鄉淮陰的時候,也偶爾吃海鮮,但從沒鬧過肚子。我琢磨著是不是齊國人心眼壞,海鮮里摻了防腐劑。我拷打了幾個,都堅決否認。這幫傢伙真奸猾啊,不好統治。我現在吧,不過是個漢相國的身份,統治這些刁民,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我想您能不能封我為假齊王,刁民們知道我一時半刻不會走,就會老實了。您說呢?
您最忠誠的永遠的朋友 韓信
劉邦把信扔到桌上,大罵道:“老子被項羽困在這裡,日夜希望你來幫我,你卻想自立為王。”
使者嚇了一跳,不敢說話。張良、陳平兩個奸人在旁,馬上雙雙踩了劉邦一腳,在他耳邊悄悄說:“大哥,我們現在戰事不利,有力量阻止韓信稱王嗎?不如因勢加封他,讓他好好守衛齊地,不然的話,只怕有變。如果他投向楚國,我們就完蛋了。”
是這個道理。劉邦馬上悟到了,當即又破口大罵:“大丈夫定諸侯,就應當做真王,當什麼假的,真沒出息。我馬上叫人鑄印,立他為齊王。”
下來後劉邦對張良說:“剛才雖然見機得早,但第一句話已經說出去了,只怕使者回報韓信,他會生疑心。”
張良說:“好辦,把他殺了,然後說病死,我親自去齊國給他送印信,保險讓他找不到破綻,同時再征他的兵來打項羽。”
劉邦喜道:“讓那使者‘被病死’?你真是他媽的奸猾到家了,良心大大的壞,不過呢,就這麼辦。”
第56章 會戰垓下
在廣武前線的項羽聽說龍且戰死,齊國全境被韓信征服,非常驚恐。從軍這麼久,他還從來沒有這麼驚恐過。他恨自己的手下太不爭氣,一點忙幫不上,盡添亂。這時一個盱眙人叫武涉的安慰他:“君王,聽說韓信要求自立為假齊王,劉邦則派張良去拜他為真齊王。臣看韓信也不是個善茬,劉邦上次派說客拉走了您的愛將英布,不如這次我們也試試去拉攏他的韓信。”
項羽大喜:“那就有勞先生了。”
武涉跑到齊國,求見韓信,說:“天下苦秦久矣,所以戮力攻秦。秦國覆亡,項王計功割地,分封諸侯,讓士卒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劉邦卻興兵而東,殺諸侯,奪之地,還不肯罷休,又侵伐楚國,看來不把天下全部吞下,他是不肯罷休的,這麼貪婪的人,實在聞所未聞啊。而且這人出身市井,特別不講誠信。他屢次被項王控制住,項王可憐他,讓他得以活命。但每次逃走,都背叛盟約,反攻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現在足下雖然自以為是劉邦的親信,將來天下一定,一定會被他幹掉。足下自立為假王,劉邦卻封足下為真王,其實心中十分不快,只是不得已耳。您現在還能逍遙自在地當王,主要還是因為項王在,項王不在,他能不嫉恨足下,能留足下的命嗎?人生世間,情義最不可信。我來這,也不是勸足下完全投靠項王,而是希望足下能善於利用形勢,平衡各方面力量,保住自己的王位。以足下現在的實力。投靠漢王,則漢王勝;投靠項王,則項王勝。都不投靠,則天下三分,各不侵擾。足下和項王也是老朋友,何不反漢,徹底自立門戶,三分天下,永保齊王之位呢?如果放棄這個機會,而自以為漢王講信用,全心全意幫他擊楚,將來兔死狗烹,唇亡齒寒,這不是聰明人所為啊,望足下三思。”
韓信說:“我侍奉項王的時候,官不過郎中(侍衛幹警),位不過執戟(郎中的職責),勸諫不聽,謀劃不用,所以離開楚國投奔漢王。漢王拜我為大將軍,給我數萬軍隊,把自己的衣服解下來給我傳,把自己的美食推過來給我用,言聽計從,我才能到今日的地位。人家這麼親信我 ,我卻去背叛他,不祥啊。就算死了,也不能這麼做,請為我向項王道歉,我不能聽從。”
武涉悲傷地走了。他的失敗,不是他的口才不如隨何,而是韓信沒有英布那樣背信棄義。他說劉邦親信他,背叛劉邦不祥;難道想不到項羽親信英布,英布卻背叛了項羽,不也活得有滋有味的嗎?武涉之所以失敗,一則是因為劉邦給人的感覺比項羽厚道,脾氣略微溫和。二則還可能因為韓信手下的兩個主將曹參、灌嬰都是劉邦的鐵桿班底,就算自己想反叛,只怕也有心無力。反正武涉遊說的失敗,象徵著楚漢之爭已徐徐落下了帷幕。
這時韓信的手下縱橫家蒯徹又冒出來,勸韓信道:“大王,我從前學過看相,要不要給你相一下?”
韓信說:“當然啊,你看我的國家是不是可以像鑽石那樣恆久遠,永流傳,我子孫世代是否可以長富貴,不過氣。”
蒯徹假裝圍著韓信前後上下左右仔細看了看,道:“如果看大王的臉呢,頂多只是封侯,而且危險不安定;如果看大王的背,則貴不可言。”
十一月份,齊楚與韓信兵夾濰水布陣。水東為齊楚軍,水西為漢軍。戰前的晚上,韓信做了充分準備,他派人在濰水上游扔了數萬沙袋,將濰水堵住,下游水量因此大大減少,韓信於是派兵渡河佯攻,軍隊剛渡到一半,假裝敗走。看來韓信打仗,也就這點伎倆,總是假裝不敵。要是龍且研究過韓信攻趙的戰術,一定會有所防備。但是龍且是根不折不扣的廢柴,他見狀果然大喜:“我說了罷,韓信是個膽小鬼。”下令全部渡河追擊韓信,韓信則立刻傳令上游士兵將沙袋全部挪開,水流洶湧而下,楚兵渡到水中央,洪水傾瀉而下,大部分立刻成了水鬼,還在岸上的士卒則大亂,不聽約束,四散奔逃。韓信於是下令進軍,大敗楚兵,斬殺龍且,虜楚將周蘭。齊王田廣見事不妙,一溜煙向北逃竄到城陽,韓信一路追趕,還是將他俘虜了去。在博陽的田光軍,也被灌嬰擊破。田橫則自立為齊王,率兵還擊灌嬰,不敵敗於嬴(今山東萊蕪西北),於是逃往梁地,投奔彭越去了。灌嬰繼續進兵,攻打駐紮在千乘(今山東高青縣東)的田吸軍,斬之;曹參攻打膠東的田既軍,斬之。齊國,就這樣全面落入了漢兵手中。
龍且軍的覆亡,基本預示項羽的日子進入了倒計時。
那邊劉邦在成皋修養了一陣,箭傷基本平復,回了一趟關中,到了櫟陽,把司馬欣的腦袋示眾了好幾天,因為櫟陽是司馬欣當塞王時的國都,這是告訴百姓,別幻想司馬欣帶領還鄉團殺回來了,他已經徹底歇菜了。然後劉邦又回到廣武前線,和項羽對峙。
這時他接到韓信派人送來的信,他打開信一看,氣得發昏,信上是這麼寫的:
大哥:
我把齊國全部打下來了,在齊國呆了這麼些日子,挺想您的。我不習慣這裡的生活,海鮮不咋地,我都拉兩回了。記得在家鄉淮陰的時候,也偶爾吃海鮮,但從沒鬧過肚子。我琢磨著是不是齊國人心眼壞,海鮮里摻了防腐劑。我拷打了幾個,都堅決否認。這幫傢伙真奸猾啊,不好統治。我現在吧,不過是個漢相國的身份,統治這些刁民,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我想您能不能封我為假齊王,刁民們知道我一時半刻不會走,就會老實了。您說呢?
您最忠誠的永遠的朋友 韓信
劉邦把信扔到桌上,大罵道:“老子被項羽困在這裡,日夜希望你來幫我,你卻想自立為王。”
使者嚇了一跳,不敢說話。張良、陳平兩個奸人在旁,馬上雙雙踩了劉邦一腳,在他耳邊悄悄說:“大哥,我們現在戰事不利,有力量阻止韓信稱王嗎?不如因勢加封他,讓他好好守衛齊地,不然的話,只怕有變。如果他投向楚國,我們就完蛋了。”
是這個道理。劉邦馬上悟到了,當即又破口大罵:“大丈夫定諸侯,就應當做真王,當什麼假的,真沒出息。我馬上叫人鑄印,立他為齊王。”
下來後劉邦對張良說:“剛才雖然見機得早,但第一句話已經說出去了,只怕使者回報韓信,他會生疑心。”
張良說:“好辦,把他殺了,然後說病死,我親自去齊國給他送印信,保險讓他找不到破綻,同時再征他的兵來打項羽。”
劉邦喜道:“讓那使者‘被病死’?你真是他媽的奸猾到家了,良心大大的壞,不過呢,就這麼辦。”
第56章 會戰垓下
在廣武前線的項羽聽說龍且戰死,齊國全境被韓信征服,非常驚恐。從軍這麼久,他還從來沒有這麼驚恐過。他恨自己的手下太不爭氣,一點忙幫不上,盡添亂。這時一個盱眙人叫武涉的安慰他:“君王,聽說韓信要求自立為假齊王,劉邦則派張良去拜他為真齊王。臣看韓信也不是個善茬,劉邦上次派說客拉走了您的愛將英布,不如這次我們也試試去拉攏他的韓信。”
項羽大喜:“那就有勞先生了。”
武涉跑到齊國,求見韓信,說:“天下苦秦久矣,所以戮力攻秦。秦國覆亡,項王計功割地,分封諸侯,讓士卒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劉邦卻興兵而東,殺諸侯,奪之地,還不肯罷休,又侵伐楚國,看來不把天下全部吞下,他是不肯罷休的,這麼貪婪的人,實在聞所未聞啊。而且這人出身市井,特別不講誠信。他屢次被項王控制住,項王可憐他,讓他得以活命。但每次逃走,都背叛盟約,反攻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現在足下雖然自以為是劉邦的親信,將來天下一定,一定會被他幹掉。足下自立為假王,劉邦卻封足下為真王,其實心中十分不快,只是不得已耳。您現在還能逍遙自在地當王,主要還是因為項王在,項王不在,他能不嫉恨足下,能留足下的命嗎?人生世間,情義最不可信。我來這,也不是勸足下完全投靠項王,而是希望足下能善於利用形勢,平衡各方面力量,保住自己的王位。以足下現在的實力。投靠漢王,則漢王勝;投靠項王,則項王勝。都不投靠,則天下三分,各不侵擾。足下和項王也是老朋友,何不反漢,徹底自立門戶,三分天下,永保齊王之位呢?如果放棄這個機會,而自以為漢王講信用,全心全意幫他擊楚,將來兔死狗烹,唇亡齒寒,這不是聰明人所為啊,望足下三思。”
韓信說:“我侍奉項王的時候,官不過郎中(侍衛幹警),位不過執戟(郎中的職責),勸諫不聽,謀劃不用,所以離開楚國投奔漢王。漢王拜我為大將軍,給我數萬軍隊,把自己的衣服解下來給我傳,把自己的美食推過來給我用,言聽計從,我才能到今日的地位。人家這麼親信我 ,我卻去背叛他,不祥啊。就算死了,也不能這麼做,請為我向項王道歉,我不能聽從。”
武涉悲傷地走了。他的失敗,不是他的口才不如隨何,而是韓信沒有英布那樣背信棄義。他說劉邦親信他,背叛劉邦不祥;難道想不到項羽親信英布,英布卻背叛了項羽,不也活得有滋有味的嗎?武涉之所以失敗,一則是因為劉邦給人的感覺比項羽厚道,脾氣略微溫和。二則還可能因為韓信手下的兩個主將曹參、灌嬰都是劉邦的鐵桿班底,就算自己想反叛,只怕也有心無力。反正武涉遊說的失敗,象徵著楚漢之爭已徐徐落下了帷幕。
這時韓信的手下縱橫家蒯徹又冒出來,勸韓信道:“大王,我從前學過看相,要不要給你相一下?”
韓信說:“當然啊,你看我的國家是不是可以像鑽石那樣恆久遠,永流傳,我子孫世代是否可以長富貴,不過氣。”
蒯徹假裝圍著韓信前後上下左右仔細看了看,道:“如果看大王的臉呢,頂多只是封侯,而且危險不安定;如果看大王的背,則貴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