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懷王之約”被有些歷史學者屢屢提到,當成一個重要事件,以為是項羽的失敗的重要因素,劉邦確實也屢屢以此為口實,對項羽發動攻擊的。但我覺得並沒有多重要,誠然,劉邦開始是糾集諸侯,率領五十六萬大軍攻入彭城,但項羽一回師反攻,漢兵灰飛煙滅,諸侯立刻又相繼歸服了項羽。這說明眾之歸附與否,仍舊在於力量,不在於所謂的一個“懷王之約”。在現代化的宣傳手段沒有發明之前,輿論左右軍事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況且就酈食其的這些話來說,完全是胡說八道。項羽分封諸王,完全是靠軍功,而不靠世系,怎麼能說項羽有功不賞呢?他所封諸王,沒有一個姓項的,怎麼能說非項氏莫得用事呢。頂多他有些顧舊情,而又自負聰明,不識人才,不通謀略。說什麼劉邦立諸侯之後,更是滑稽。他出兵三年,僅僅立了一個趙王張耳,並非諸侯之後,還是項羽早就封定的。除此外魏王、趙王都被他幹掉,地除為郡,要說貪婪,他比項羽厲害得多了。

  齊王聽了酈食其一番高論,也不知是腦子進水還是別的,完全相信了他的話,說願意投降,派使者出使漢。本來聽說韓信要來進攻,已經在歷下(今山東濟南)修築了強大的工事,派華無傷、田解兩將軍率重兵把守,現在下令軍備全部撤除,自己則天天在臨淄和酈食其飲酒作樂。

  第55章 廣武對罵

  這時韓信的軍隊基本上靠近了齊國,已經準備發動進攻,聽說酈食其竟然成功說服齊王投降,決定罷兵。這時他手下一個叫蒯徹的勸他:“將軍受詔伐齊,漢王又派使者偷偷出使齊國,勸說齊王投降,有詔書阻止將軍進兵嗎?酈食其不過是個書生,靠著三寸長的一個舌頭,勸說齊國七十多城投降,將軍率數萬兵馬,打了一年多的仗,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個城池,和他相比,是不是太丟人了?”

  蒯徹我們知道,他是范陽人,原先在武臣手下做事,後來武臣被李良幹掉,他大概還留在趙地。韓信定趙,因此又變成了韓信的謀士。他現在勸韓信這麼做,有沒有別的原因,我不知道。不過這傢伙是個典型的縱橫家,唯恐天下不亂的類型,一旦天下太平,他所學的一套就沒用了。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尋找合適的主子,比孔子還賣力,如果生活在戰國時代,一定很有用武之地,可惜命運不濟,他的青春期大概是在秦朝度過的,好不容易等到天下大亂,投靠了武臣,結果又是個沒用的貨。估計他還想投靠過項羽,因為他的師傅安期生向項羽獻過計謀,但我們知道項羽喜歡能打的,對謀略不感興趣,沒有採納。據史書上說,項羽後來改變主意了,想封他們師徒倆做官,兩人又不肯接受,大概覺得項羽不足以輔佐。而劉邦又遠在大西北,他肯定不想跑遠路去投靠。現在見韓信到了齊地,馬上就像鼻涕一樣貼上來了。他勸韓信進攻齊國,當然是希望韓信能夠割據齊國,他就能施展口舌封侯拜相了。不過這確實就害了韓信、酈食其和田橫,司馬遷在《史記》里說他“甚矣蒯通之謀,亂齊驕淮陰,其卒亡此兩人”,班固說他“一說而喪三俊”,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夠全面。韓信不攻齊,酈食其確實就不會死。韓信的軍功也不會這麼大,乃至驕橫到想割據,自取禍端。但田橫我估計還是死定了,劉邦是絕不會容忍一個齊國存在的。

  而韓信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聽蒯徹這麼一說,當即繼續進兵。因為齊歷下軍沒有防備,很快被韓信攻破,俘獲了華無傷。華無傷二話不說,投降了韓信,身先士卒幫韓信打仗,後來還因此封了侯。他們一路火速進軍到臨淄,齊王那時大概還在和酈食其一起吃吃喝喝,過得很嗨皮,一聽已經兵臨城下了,當即氣得七竅生煙,罵酈食其道:“原來你們都是一幫騙子,氣死我了。來人,烹了他。”左右馬上上來把酈食其掀翻在筵席上,堂上烹牛肉的鼎是現成的,水正翻滾著。酈食其張口結舌,我們以前說過,酈食其按其學術底子,還不是縱橫家,而是儒家,口舌雖然還可以,但儒家知識分子特有的迂腐,讓他為自己一方背信棄義的行徑感到深深的羞愧,估計他寧願一死以謝齊王,也不好意思厚著臉皮為自己辯解。他沒有苦苦哀求:“請一言而死。”但就算這麼說了,齊王也會回答:“放屁,你當說客,他會不知道?難道你們不都是劉邦的手下,給我烹,老子才不會學項羽,給劉邦養老爸和老婆,烹得一個算一個。”總之酈食其就這樣在滾湯中活活烹死了。

  烹掉了酈食其,齊王出城和韓信鏖戰,大敗,率兵撤退到高密,這下他徹底醒悟了,劉邦的胃口比項羽要大得多,該是和項羽捐棄舊惡,共同對抗豺狼的時候了。他果斷派人去楚國求救,他的部將田橫則率兵撤到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守相(代理丞相)田光撤到城陽,另一將軍田既駐紮到膠東,靜靜等候楚國的援兵。

  這時項羽第二次征討彭越的游擊隊依舊很順利,把彭越打得哭爹叫娘,真可謂霸王一出,誰與爭鋒?外黃、睢陽等十七城皆投降項羽。如果上天給項羽時間,他依舊能順利把彭越這個漁業公司董事長兼游擊戰大師徹底幹掉。但是這時又傳來了曹咎、司馬欣兩人兵敗的消息。項羽長嘆一聲,看來真是天意啊!不早不晚,永遠偏偏在這時候,從這點來看,他後來在烏江自刎時,悲憤地說自己的失敗乃“天也”,“非戰之罪也”,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手下廢柴倒也罷了,可每次都廢在關鍵時刻,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自有神力。他只好再次放過彭越,重新率領士卒趕赴成皋。

  此時漢兵攻下了成皋,正在集中力量圍攻鍾離眜據守的滎陽,聽說楚霸王回來了,嚇得屁滾尿流,像猴子看見了養由基,紛紛向險阻處逃竄,不敢露面,滎陽之危一下解除。項羽也駐軍廣武,一東一西和劉邦隔澗相望,誰也不肯相讓。

  他們就這樣一直相持了數月,由於敖倉和成皋又回到漢軍手裡,楚軍逐漸糧草不濟,項羽有些煩悶,這天,他命令在城頭設立一個高俎,也就是當時宰割豬用的砧板,把劉邦的老爸劉太公放在上面,隔著澗對劉邦說:“再不投降,我把你爹給肢解了,再烹成肉湯。”

  但凡有點良知的人,看見自己父親為人魚肉,一定會發狂拼命。人家吳三桂一個漢奸,當年看見父親被滿族兵圍住,還不顧安危,率自己的親兵出擊救回了父親呢。但項羽低估了劉邦的流氓程度,人家劉邦為怕自己被追上,能屢次三番把自己的親生兒女踢下大車,又豈能在乎一個顫巍巍快要掛掉的老爸?他恬不知恥地回答項羽:“小項,當年我們可是在楚懷王面前發過誓,約為兄弟的,我的老爸也就是你的老爸,你烹了你老爸,可千萬記得給我舀一勺湯嘗嘗哦。”

  項羽被劉邦這個回答雷得外焦里嫩,徹底傻眼了,靠,這傢伙他媽的還是人嗎?不,他確實是人,但和你不是一個型號的。人和人的區別,從某種角度上說,比人和畜生的區別還大。劉邦人性匱乏,獸性豐富。你跟他斗,怎麼斗得過呢?項羽哀嚎了一聲:“我的娘誒!”蹲在地上,目眩良久,好一會才重新站起來,對手下揮揮手:“把他們拖下去,肢解了熬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