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邦也不否認,服務員見是流氓,知道惹不起,趕忙陪笑道:“大哥,剛才多有得罪,房間也不用檢查了,這是押金,您走好!”劉邦道:“算了,押金你留著。”

  說完他跑到院子裡,發動馬車,全速行駛,不一會就看見韓信軍營,他也不減速,大叫“我是漢王使者,有緊急軍情。”守衛的崗哨開始還準備攔截,看他站在車上,舉著火紅的節信,知道是大人物,趕忙避開。

  這時趙王張耳和小軍神韓信還在夢鄉,劉邦下了車,在衛兵的帶領下,一個箭步闖入他們的臥室,也不管人家是不是赤身露體,就從床前把他們的印符搶到手中,說:“給我擊鼓,讓諸將都來大廳報導。”

  誰敢違抗使者的命令?軍營中登時鼓聲大震。

  張耳、韓信正在夢中流涎,被鼓聲驚醒,嚇了一跳,揉著睡眼就從床上彈了起來,以為遭到楚兵偷襲。聽衛兵說是劉邦來了,又是另一種驚恐,趕忙套上背心打著赤膊前去拜見,劉邦嘻嘻笑道:“你們的軍隊,現在歸我了。有意見麼?”

  廢話,當然沒意見。劉邦命令張耳:“你,率領軍隊去巡行趙地。”又指著韓信:“你,我拜你為相國,率領一部分趙兵進攻齊國。其他的跟我去成皋,繼續對付項羽。”

  可見當時韓信駐紮的地方距離滎陽非常近,為什麼劉邦不早命令他渡河,從後方夾擊項羽呢?不清楚,要不然我們就可以看看這兩個人打仗到底誰厲害了。但最大可能是,劉邦知道,當時就算集中所有的力量來和項羽死磕,也沒有取勝的希望。因為楚國的國力還在,給養沒有太大的受損,劉邦無法和項羽勢均力敵。只有占領了齊國,才能在炮灰和物質資源的總量上占據絕對優勢,那時兩面夾擊,才有可能徹底幹掉項羽。當然這不說明劉邦有多好的戰略眼光,傻瓜也知道應該這麼做。項羽當然也想,但他手下都是廢柴,沒有韓信這樣的人才可以幫他奪取齊國。

  劉邦一逃,項羽就攻拔成皋,想乘勢繼續西進,漢兵則依據鞏縣(今河南鞏縣東)城壁抵抗,楚兵受挫,不能前進一步。劉邦得到韓信的大量新炮灰,又振作精神,在這年的八月在小修武南的黃河岸邊聚集,想渡河與楚兵一決雌雄。郎中鄭忠勸他:“大王,這個主意不可取啊。項羽百戰百勝,迄今從未敗過,和他硬碰,現在還不是時機。因為現在您的兵力不能絕對勝出,等您的炮灰數量超過他十倍以上,再這樣做不遲。前幾天您讓韓信去攻齊,確實高明。臣以為現在只能深溝高壘,消耗他的士氣,等待可趁之機。”

  劉邦想了想,確實如此。楚兵除了項羽之外,基本是窩囊廢,而項羽走到哪,哪裡的楚兵就銳不可擋。於是派本家劉賈、好朋友盧綰率領兩萬人,數百騎兵,東行從白馬津渡河,和彭越的“土路游擊隊”接頭,創建敵後根據地,到處去燒毀破壞楚軍的糧食和其他設備,讓楚軍的糧草給養成問題。一旦楚兵進擊,他們又趕快遁走,躲進山中,讓楚軍深為頭疼。

  彭越的游擊隊就此越發壯大,慢慢公然進攻楚國的城邑,一連攻下睢陽、外黃等十七個城池,當地楚國駐軍都不是他的對手。項羽在前線坐臥不安,最後下定決心再次親自去剿匪,他對自己的部下大司馬曹咎說:“你幫我好好守住成皋,如果漢兵來挑戰,千萬不要理會,只要讓他們不能東進一步,就算達到目的了。給我十五天,就可以擊破彭越,到時再回來幫你。”

  一個大國,只有項羽一個人能幹,其他人碌碌無能,這個國家能長久嗎?當然,我們千萬別以為當時的楚國真的沒有人才,人才都在劉邦這邊。按照生物社會學,人才應該是按照地域平均分配的,楚國的人才除了投奔劉邦的之外,本地一定還有,但項羽都看不到。而項羽信任的,都沒有什麼才能,這些人之所以被提拔重用,或者是因為和項羽有親屬關係,或者是因為和項羽熟。比如這個曹咎,原先是蘄縣公安局刑偵科處長兼勞教所所長,只因為救過項梁,項羽就讓他當大司馬(國防部長),其實他的本事可能只夠當個勞教所所長。楚漢之爭,實際上是項羽以一人之力抵抗大半個中國有才華的流氓,而這些流氓還特別不講規則,今天說過的話,明天就不算了。項羽怎麼能不敗?

  我是懷著深深的抑鬱之心來敘述後面的歷史故事的,諸君不可不知。

  項羽前腳走,劉邦後腳就圍困了成皋。曹咎和司馬欣兩人開始還遵循項羽的策略,緊閉城門,不肯出戰。漢兵就派人天天辱罵,曹咎、司馬欣這兩個人雖然是窩囊廢,但估計出身不錯,還講究一定的尊嚴,畢竟不是街頭混混嘛。他們果然按捺不住了,決定出擊,寧死不受辱啊!他們下令讓士卒東渡汜水,才渡了一半,漢兵箭矢齊發,楚兵在水中間無可閃避,死傷無數。漢兵趁勢渡河全線出擊,大敗楚兵,曹咎和司馬欣兩人無顏再見項羽,雙雙在汜水邊自刎。劉邦見機當即渡過黃河,順利攻占成皋,駐軍廣武。廣武位於成皋東,是黃河渡口,距離天下聞名的敖倉非常之近。城邑建在敖倉西的三皇山上,山有澗水從中穿過,分成東西兩半,上各建一城,稱為東廣武,西廣武。

  本來項羽經過苦戰,已經攻取了敖倉,這相當於給楚兵找了一個就近的免費食堂。敖倉的粟,是秦朝政府多年來苦心儲藏的,屬於戰備物質。楚兵失去了它,勢必增加後勤的難度。劉邦曾經一度想放棄滎陽、成皋一線,退縮到鞏縣和洛陽一代繼續抵抗楚軍的攻勢,但酈食其勸他道:“王以民為天,但民以食為天,敖倉是天下轉輸之處,楚國人卻不懂得它的重要,沒有派重兵守衛,這是天在幫助我們大漢啊。足下當立刻加緊進兵,收復滎陽,奪回敖倉。然後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絕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守白馬之津,讓天下知道我大漢已經控制了一切險要,楚國必將覆亡。”

  劉邦聽從了酈食其的建議,酈食其很高興,又自告奮勇:“燕、趙已定,齊國還沒有服氣。齊國人多變詐,您派韓信去打他們,就算取勝,沒有幾個月也難徹底搞定。不如讓我去說服齊王,讓他們投靠我們大漢,不費一兵一卒,豈不甚好?”

  這倒是。劉邦想,韓信雖然能幹,卻不一定能順利攻拔齊國,如果酈食其能達到目的,確實更好,於是答應了。

  於是酈食其馬上趕赴齊國,面見齊王田廣,按照縱橫家的一貫策略,先發問:“大王知道天下最後將是誰勝出嗎?”

  齊王說:“不知道,誰?”

  酈食其道:“當然是歸我們大漢。”

  齊王倒沒生氣:“為什麼?”

  酈食其又祭起道德的大旗:“當年義軍一起立了楚懷王之約,誰先攻占關中,誰就當秦王。項羽不但背約,還分割不平。漢王於是出關弔民伐罪,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誰以城池投降,城就賞給他;得到了財寶,就與部下共享。所以豪傑之士,都紛紛投奔。項羽不但負約殺義帝,而且對待部下苛刻,有功不賞,有過必罰,非姓項不能重用。所以豪傑之士,都紛紛遠離。這不說明將來天下歸於漢王,是一定的嗎?漢王出師以來,破三秦,擒北魏,出井陘,誅殺成安君陳余,此非人力,乃上天給予他的福分。現在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絕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守白馬之津,壟斷了天下一切形勝之地,誰不服氣就會遭到滅亡,誰先投奔就會得到封賞,大王如果現在馬上投降漢王,可以長保齊國,否則危亡翹足可待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