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忽然消息傳來,幹校要大搬家了。領導說,各連養的狗一律不准帶走。
我們搬家前已有一隊解放軍駐在“中心點”上。阿香和我帶著小趨去介紹給他們,說我們不能帶走,求他們照應。解放軍戰士說:“放心,我們會養活它;我們很多人愛小牲口”。阿香和我告訴他小狗名“小趨”,還特意叫了幾聲“小趨”,讓解放軍知道該怎麼稱呼。
我們搬家前已有一隊解放軍駐在“中心點”上。阿香和我帶著小趨去介紹給他們,說我們不能帶走,求他們照應。解放軍戰士說:“放心,我們會養活它;我們很多人愛小牲口”。阿香和我告訴他小狗名“小趨”,還特意叫了幾聲“小趨”,讓解放軍知道該怎麼稱呼。
默存和我想起小趨,常說:“小趨不知怎樣了?”
默存說:“也許已經給人吃掉,早變成一堆大糞了。”我說:“給人吃了也罷。也許變成一隻老母狗,揀些糞吃過日子,還要養活一窩又一窩的小狗”
五 冒險記幸
在息縣上過幹校的,誰也忘不了息縣的雨——灰夢蒙的雨,籠罩人間;滿地泥漿,連屋裡的地也潮濕得想變漿。儘管泥路上經太陽曬乾的車轍象刀刃一樣堅硬,害我們走得腳底起泡,一下雨就全化成爛泥,滑得站不住腳,走路拄著拐杖也難免滑倒。我們寄居各村老鄉家,走到廚房吃飯,常有人滾成泥糰子。廚房只是個席棚;旁邊另有個席棚存放車倆和工具。我們端著飯碗儘量往兩個席棚里擠。棚當中,地較干;站在邊緣不僅泥濘,還有雨絲颼颼地往裡撲。但不論站在席棚的中央或邊緣,頭頂上還點點滴滴漏下雨來。
吃完飯,還得踩著爛泥,一滑一跌到井邊去洗腕。回村路上如果打破了熱水瓶,更是無法彌補的禍事,因為當地買不到,也不能由北京郵寄。唉!息縣的雨天,實在叫人鼓不起勁來。
一次,連著幾天下雨。我們上午就在村里開會學習,飯後只核心或骨幹人員開會,其餘的人就放任自流了。許多人回到寄寓的老鄉家,或寫信,或縫補,或趕做冬衣。我住在副隊長家裡,雖然也是六面泥的小房子,卻比別家講究些,朝南的泥牆上還有個一尺寬、半尺高的窗洞。我們糊上一層薄紙,又擋風,又透亮。我的床位在沒風的暗角落裡,伸手不見五指,除了晚上睡覺,白天耽不住。屋裡只有窗下那一點微弱的光,我也不願占用。況且面里的全副武裝——雨衣、雨褲、長統雨鞋,都沾滿泥漿,脫換費事;還有一把水淋淋的雨傘也沒處掛。我索性一手打著傘,一手拄著拐棍,走到雨里去。
我在蘇州故居的時候最愛下雨天。後園的樹木,雨里綠時青翠欲滴,鋪地的石子沖洗得光潔無塵;自己覺得身上清潤,心上潔淨。可是息縣的雨,使人覺得自己確是黃土捏成的,好象連骨頭都要化成一堆爛泥了。我踏著一片泥海,走出村子;看看表,才兩點多,忽然動念何不去看看默存。我知道擅自外出是犯規,可是這時候不會吹號、列隊、點名。我打算偷偷兒抄過廚
房,直奔西去的大道。
房,直奔西去的大道。
泥濘里無法快走,得步步著實。雨鞋愈走愈重;走一段路,得停下用拐杖把鞋上沾的爛泥拔掉。雨鞋雖是高統,一路上的爛泥粘得變成“膠力士”,爭著為我脫靴;好幾次我險的把雨鞋留在泥里。而且不知從哪裡搓出來不少泥丸子,會落進高統的雨鞋裡去。我走在路南邊,就覺得路北邊多幾莖草,可免猾跌;走到路北邊,又覺得還是南邊草多。這是一條坦直的大道,可是將近磚窯,有二三丈路基塌陷。當初我們菜園挖井,阿香和我推車往菜地送飯的時候,到這裡就得由阿香推車下坡又上坡。連天下雨,這裡一片汪洋,成了個清可見底的大水塘。中間有兩條堤岸;我舉足踹上堤岸,立即深深陷下去;原來那是大車拱起的輪轍,浸了水是一條“酥堤“。我跋涉到此,雖然走的是平坦大道,也大不容易,不願廢然而返。
水並不沒過靴統,還差著一二寸。水底有些地方是沙,有些地方是草;沙地有軟有硬,草地也有軟硬。我拄著拐杖一步一步試探著前行,想不到竟安然渡過了這個大水塘。
上坡走到磚窯,就該拐彎往北。有一條小河由北面南,流到磚窯坡下,稍一停洄,就泛入窯西低洼的荒地里去。坡下那片地,平時河水婉蜒而過,雨後水漲流急,給沖成一個小島。我沿河北去,只見河面愈來愈廣。默存的宿台在河對岸,是幾排灰色瓦房的最後一排。
我到那裡一看,河寬至少一文。原來的一架四五尺寬的小橋,早已衝垮,歪歪斜斜浮在下游水面上。雨絲綿綿密密,把天和地都連成一片;可是面前這一道丈許的河,卻隔斷了道路。
我在東岸望著西岸,默存住的房間更在這排十幾間房間的最西頭。我望著望著,不見一人;忽想到假如給人看見,我豈不成了笑話。沒奈何,我只得踏著泥濘的路,再往回走;一面走,一面打算盤。河愈南去愈窄,水也愈急。可是如果到磚留坡下跳上小島,跳過河去,不就到了對岸嗎?那邊看去儘是亂石荒墩,並沒有道路;可是地該是連著的,沒有河流間隔、但河邊泥滑,穿了雨靴不如穿布鞋靈便;小島的泥土也不知是否堅固。我回到那裡,伸過手杖枝去扎那個小島,泥土很結實。我把手杖扎得深深地,攀著杖跳上小島,又如法跳到對岸。一路坑坑坡坡,一腳泥、一腳水,歷盡千難萬阻,居然到了默存宿舍的門口。
我推院進去,默存吃了一驚。
“你怎麼來了?”
我笑說,“來看看你。”
默存急得直罵我,催促我回去。我也不敢逗留,因為我看過表,一路上費的時侯比平時多一倍不止。我又怕小島愈沖愈小,我就過不得河了。灰濛濛的天,再昏暗下來,過那片水塘就難免陷入泥里去。
恰巧有人要過磚窯往西到“中心點”去辦事。我告訴他說,橋已沖跨。
他說不要緊,南去另有出路。我就跟他同走。默存穿上雨鞋,打著雨傘,送了我們一段路。那位同志過磚窯往西,我就往東。好在那一路都是剛剛走過
的,只需耐心、小心,不妨大著膽子。我走到我們廚房,天已經昏黑。晚飯已過,可是席棚里還有燈火,還有人聲。我做賊也似的悄悄掠過廚房,泥濘中用最快的步子回屋。
的,只需耐心、小心,不妨大著膽子。我走到我們廚房,天已經昏黑。晚飯已過,可是席棚里還有燈火,還有人聲。我做賊也似的悄悄掠過廚房,泥濘中用最快的步子回屋。
入冬,我們全連搬進自已蓋前新屋。軍宣隊要讓我們好好過個年,吃一餐豐盛的年夜飯,免得我們苦苦思家。
外文所原是文學所分出來的。我們連里有幾個女同志的“老頭兒”(默存就是我的“老頭兒”——不管老不老,丈夫就叫“老頭兒”)在他們連里,我們連里同意把幾位“老頭兒”請來同吃年夜飯。廚房裡的烹調能手各顯奇能,做了許多菜:熏魚、醬雞、紅燒豬肉、咖喱牛肉等等應有盡有;還有涼拌的素菜,都狠可口。默存欣然加入我們菜園一夥,圍著一張長方大桌子吃了一餐盛饌。小趨在桌子底下也吃了個撐腸拄腹;我料想它尾巴都搖酸了。
我們搬家前已有一隊解放軍駐在“中心點”上。阿香和我帶著小趨去介紹給他們,說我們不能帶走,求他們照應。解放軍戰士說:“放心,我們會養活它;我們很多人愛小牲口”。阿香和我告訴他小狗名“小趨”,還特意叫了幾聲“小趨”,讓解放軍知道該怎麼稱呼。
我們搬家前已有一隊解放軍駐在“中心點”上。阿香和我帶著小趨去介紹給他們,說我們不能帶走,求他們照應。解放軍戰士說:“放心,我們會養活它;我們很多人愛小牲口”。阿香和我告訴他小狗名“小趨”,還特意叫了幾聲“小趨”,讓解放軍知道該怎麼稱呼。
默存和我想起小趨,常說:“小趨不知怎樣了?”
默存說:“也許已經給人吃掉,早變成一堆大糞了。”我說:“給人吃了也罷。也許變成一隻老母狗,揀些糞吃過日子,還要養活一窩又一窩的小狗”
五 冒險記幸
在息縣上過幹校的,誰也忘不了息縣的雨——灰夢蒙的雨,籠罩人間;滿地泥漿,連屋裡的地也潮濕得想變漿。儘管泥路上經太陽曬乾的車轍象刀刃一樣堅硬,害我們走得腳底起泡,一下雨就全化成爛泥,滑得站不住腳,走路拄著拐杖也難免滑倒。我們寄居各村老鄉家,走到廚房吃飯,常有人滾成泥糰子。廚房只是個席棚;旁邊另有個席棚存放車倆和工具。我們端著飯碗儘量往兩個席棚里擠。棚當中,地較干;站在邊緣不僅泥濘,還有雨絲颼颼地往裡撲。但不論站在席棚的中央或邊緣,頭頂上還點點滴滴漏下雨來。
吃完飯,還得踩著爛泥,一滑一跌到井邊去洗腕。回村路上如果打破了熱水瓶,更是無法彌補的禍事,因為當地買不到,也不能由北京郵寄。唉!息縣的雨天,實在叫人鼓不起勁來。
一次,連著幾天下雨。我們上午就在村里開會學習,飯後只核心或骨幹人員開會,其餘的人就放任自流了。許多人回到寄寓的老鄉家,或寫信,或縫補,或趕做冬衣。我住在副隊長家裡,雖然也是六面泥的小房子,卻比別家講究些,朝南的泥牆上還有個一尺寬、半尺高的窗洞。我們糊上一層薄紙,又擋風,又透亮。我的床位在沒風的暗角落裡,伸手不見五指,除了晚上睡覺,白天耽不住。屋裡只有窗下那一點微弱的光,我也不願占用。況且面里的全副武裝——雨衣、雨褲、長統雨鞋,都沾滿泥漿,脫換費事;還有一把水淋淋的雨傘也沒處掛。我索性一手打著傘,一手拄著拐棍,走到雨里去。
我在蘇州故居的時候最愛下雨天。後園的樹木,雨里綠時青翠欲滴,鋪地的石子沖洗得光潔無塵;自己覺得身上清潤,心上潔淨。可是息縣的雨,使人覺得自己確是黃土捏成的,好象連骨頭都要化成一堆爛泥了。我踏著一片泥海,走出村子;看看表,才兩點多,忽然動念何不去看看默存。我知道擅自外出是犯規,可是這時候不會吹號、列隊、點名。我打算偷偷兒抄過廚
房,直奔西去的大道。
房,直奔西去的大道。
泥濘里無法快走,得步步著實。雨鞋愈走愈重;走一段路,得停下用拐杖把鞋上沾的爛泥拔掉。雨鞋雖是高統,一路上的爛泥粘得變成“膠力士”,爭著為我脫靴;好幾次我險的把雨鞋留在泥里。而且不知從哪裡搓出來不少泥丸子,會落進高統的雨鞋裡去。我走在路南邊,就覺得路北邊多幾莖草,可免猾跌;走到路北邊,又覺得還是南邊草多。這是一條坦直的大道,可是將近磚窯,有二三丈路基塌陷。當初我們菜園挖井,阿香和我推車往菜地送飯的時候,到這裡就得由阿香推車下坡又上坡。連天下雨,這裡一片汪洋,成了個清可見底的大水塘。中間有兩條堤岸;我舉足踹上堤岸,立即深深陷下去;原來那是大車拱起的輪轍,浸了水是一條“酥堤“。我跋涉到此,雖然走的是平坦大道,也大不容易,不願廢然而返。
水並不沒過靴統,還差著一二寸。水底有些地方是沙,有些地方是草;沙地有軟有硬,草地也有軟硬。我拄著拐杖一步一步試探著前行,想不到竟安然渡過了這個大水塘。
上坡走到磚窯,就該拐彎往北。有一條小河由北面南,流到磚窯坡下,稍一停洄,就泛入窯西低洼的荒地里去。坡下那片地,平時河水婉蜒而過,雨後水漲流急,給沖成一個小島。我沿河北去,只見河面愈來愈廣。默存的宿台在河對岸,是幾排灰色瓦房的最後一排。
我到那裡一看,河寬至少一文。原來的一架四五尺寬的小橋,早已衝垮,歪歪斜斜浮在下游水面上。雨絲綿綿密密,把天和地都連成一片;可是面前這一道丈許的河,卻隔斷了道路。
我在東岸望著西岸,默存住的房間更在這排十幾間房間的最西頭。我望著望著,不見一人;忽想到假如給人看見,我豈不成了笑話。沒奈何,我只得踏著泥濘的路,再往回走;一面走,一面打算盤。河愈南去愈窄,水也愈急。可是如果到磚留坡下跳上小島,跳過河去,不就到了對岸嗎?那邊看去儘是亂石荒墩,並沒有道路;可是地該是連著的,沒有河流間隔、但河邊泥滑,穿了雨靴不如穿布鞋靈便;小島的泥土也不知是否堅固。我回到那裡,伸過手杖枝去扎那個小島,泥土很結實。我把手杖扎得深深地,攀著杖跳上小島,又如法跳到對岸。一路坑坑坡坡,一腳泥、一腳水,歷盡千難萬阻,居然到了默存宿舍的門口。
我推院進去,默存吃了一驚。
“你怎麼來了?”
我笑說,“來看看你。”
默存急得直罵我,催促我回去。我也不敢逗留,因為我看過表,一路上費的時侯比平時多一倍不止。我又怕小島愈沖愈小,我就過不得河了。灰濛濛的天,再昏暗下來,過那片水塘就難免陷入泥里去。
恰巧有人要過磚窯往西到“中心點”去辦事。我告訴他說,橋已沖跨。
他說不要緊,南去另有出路。我就跟他同走。默存穿上雨鞋,打著雨傘,送了我們一段路。那位同志過磚窯往西,我就往東。好在那一路都是剛剛走過
的,只需耐心、小心,不妨大著膽子。我走到我們廚房,天已經昏黑。晚飯已過,可是席棚里還有燈火,還有人聲。我做賊也似的悄悄掠過廚房,泥濘中用最快的步子回屋。
的,只需耐心、小心,不妨大著膽子。我走到我們廚房,天已經昏黑。晚飯已過,可是席棚里還有燈火,還有人聲。我做賊也似的悄悄掠過廚房,泥濘中用最快的步子回屋。
入冬,我們全連搬進自已蓋前新屋。軍宣隊要讓我們好好過個年,吃一餐豐盛的年夜飯,免得我們苦苦思家。
外文所原是文學所分出來的。我們連里有幾個女同志的“老頭兒”(默存就是我的“老頭兒”——不管老不老,丈夫就叫“老頭兒”)在他們連里,我們連里同意把幾位“老頭兒”請來同吃年夜飯。廚房裡的烹調能手各顯奇能,做了許多菜:熏魚、醬雞、紅燒豬肉、咖喱牛肉等等應有盡有;還有涼拌的素菜,都狠可口。默存欣然加入我們菜園一夥,圍著一張長方大桌子吃了一餐盛饌。小趨在桌子底下也吃了個撐腸拄腹;我料想它尾巴都搖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