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我每天清早吃罷早點,一人往菜園去,半路上常會碰到住窩棚的三人到“中心點”去吃早飯。我到了菜園,先從窩棚木門窮的黍秸里摸得鑰匙,進門放下隨身攜帶的飯碗之類,就鎖上門,到菜地巡視。胡蘿蔔地在東邊遠處,泥硬土瘠,出產很不如人意。可是稍大的常給人拔去;拔得勿忙,往往留下一截尾巴,我挖出來??戶斗??些井水洗淨,留以解渴。鄰近北邊大道的
白菜,一旦捏來菜心已長瓷實,就給人斫去,留下一個個斫痕猶新的菜根。
一次我發現三四棵長足的大白菜根已斫斷,末及拿走,還端端正正站在畦里。
我們只好不等白菜全部長足,搶先收割。一次我剛繞到窩棚後面,發現三個女人正在拔我們的青菜,她們站起身就跑,不料我追得快,就一面跑一面把青菜拋擲地下。她們籃子裡沒有贓,不怕我追上。其實,追只是我的職責;我倒但願她們把青菜帶回家去吃一頓;我拾了什麼用也沒有。
白菜,一旦捏來菜心已長瓷實,就給人斫去,留下一個個斫痕猶新的菜根。
一次我發現三四棵長足的大白菜根已斫斷,末及拿走,還端端正正站在畦里。
我們只好不等白菜全部長足,搶先收割。一次我剛繞到窩棚後面,發現三個女人正在拔我們的青菜,她們站起身就跑,不料我追得快,就一面跑一面把青菜拋擲地下。她們籃子裡沒有贓,不怕我追上。其實,追只是我的職責;我倒但願她們把青菜帶回家去吃一頓;我拾了什麼用也沒有。
我們窩棚四周散亂的黍秸早被他們收拾乾淨,廁所的五根木柱逐漸偷剩兩根,後來連一根都不剩了。廁所圍牆的黍秸也越拔越稀,漸及窩棚的黍秸。我總要等背著大捆柴草的一隊隊都走遠了,才敢到“威虎山”坡的食堂去買飯。
一次我們南鄰的菜地上收割白菜。他們人手多,勞力強,幹事又快又利索,和我們菜園班大不相同。我們班裡老弱居多;我們斫呀,拔呀,搬成一堆堆過磅呀,登記呀,裝上車呀,送往“中心點”的廚房呀大家忙了一天,菜畦里還留下滿地的老菜幫子。他們那邊不到日落,白菜收割完畢,菜地打掃得乾乾淨淨。有一位老大娘帶著女兒坐在我們窩棚前面,等著揀菜幫子。那小姑娘不時的跑去看,又回來報告收割的進程。最後老大娘站起身說:“去吧!”
小姑娘說:“都掃淨了。”
她們的話,說快了我聽不大懂,只聽得連說幾遍“餵豬”。那老大娘憤然說:“地主都讓揀!”
我就問,那些干老的菜幫子揀來怎麼吃。
小姑娘說:先煮一鍋水,揉碎了菜葉撒下,把麵糊倒下去,一攪,“可好吃哩!”
我見過他們的“饃”是紅棕色的,麵糊也是紅棕色;不知“可好吃哩”
的麵糊是何滋味。我們日常吃的老白菜和苦蘿蔔雖然沒什麼好滋味,“可好吃哩”的滋味卻是我們應該體驗而沒有體驗到的。
我們種的疙瘩菜沒有收成;大的象桃兒,小的只有杏子大小。我收了一堆正在挑選,準備把大的送交廚房。那位老大娘在旁盯著看,問我怎麼吃。
我告訴她:醃也行,煮也行。我說:“大的我留,小的送你。”她大喜,連說“好!大的給你,小的給我。”可是她手下卻快,盡把大的往自己籃里揀。
我不和她爭,只等她揀完,從她籃里揀回一堆大的,換給她兩把小的。她也不抗議,很滿意地回去了。我卻心上抱歉,因為那堆稍大的疙瘩,我們廚房裡後來也沒有用。但我當時不敢隨便送人,也不能開這個例。
我在菜園裡拔草間苗,村裡的小姑娘跑來閒看。我學著她們的鄉音,可以和她們攀話。
我把細小的綠苗送給她們,她們就幫我拔草。她們稱男人為“大男人”;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已由父母之命定下終身。這小姑娘告訴我那小姑娘已有婆家;那小姑娘一面害羞抵賴,一面說這小姑娘也有婆家了。她們都不識字。
我寄居的老鄉家比較是富裕的,兩個十歲上下的兒子不用看牛賺錢,都上學;可是他們十七八歲的姊姊卻不識字。她已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鄰村一位年貌相當的解放軍戰士訂婚。兩人從未見過面。那位解放軍給未婚妻寫了一封信,並寄了照片。他小學程度,相貌是渾樸的莊稼人。姑娘的父母因為和我同姓,稱我為“俺大姑”;他們請我代筆回信。我舉筆半天,想不出一句合適的話;後來還是同屋你一句,我一句拼湊了一封信。那位解放軍連姑娘的照片都沒見過。
我把細小的綠苗送給她們,她們就幫我拔草。她們稱男人為“大男人”;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已由父母之命定下終身。這小姑娘告訴我那小姑娘已有婆家;那小姑娘一面害羞抵賴,一面說這小姑娘也有婆家了。她們都不識字。
我寄居的老鄉家比較是富裕的,兩個十歲上下的兒子不用看牛賺錢,都上學;可是他們十七八歲的姊姊卻不識字。她已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鄰村一位年貌相當的解放軍戰士訂婚。兩人從未見過面。那位解放軍給未婚妻寫了一封信,並寄了照片。他小學程度,相貌是渾樸的莊稼人。姑娘的父母因為和我同姓,稱我為“俺大姑”;他們請我代筆回信。我舉筆半天,想不出一句合適的話;後來還是同屋你一句,我一句拼湊了一封信。那位解放軍連姑娘的照片都沒見過。
有一次,那是一九七一年一月三日,下午三點左右,忽有人來,指著菜園以外東南隅兩個墳墩,問我是否幹校的墳墓。隨學部幹校最初下去的幾個拖拉機手,有一個開拖拉機過橋,翻在河裡淹死了。他們問我那人是否埋在那邊。我說不是;我指向遙遠處,告訴了那個墳墓所在。過了一會兒,我看見幾中人在胡蘿蔔地東邊的溪岸上挖土,旁邊歇著一輛大車,車上蓋著葦席。啊!他們是要埋死人吧?旁邊站著幾個穿軍裝的,想是軍宣隊。
我遠遠望著,刨坑的有三四人,動作都很迅速。有人跳下坑去挖土;後來一個個都跳下坑去。忽又有人向我跑來。我以為他是要喝水;他卻是要借一把鐵鍬,他的鐵鍬柄斷了。我進窩棚去拿了一把給他。
當時沒有一個老鄉在望,只那幾個人在刨坑,忙忙地,急急地。後來,下坑的人只露出了腦袋和肩膀,坑已夠深。他們就從葦席下抬出一個穿藍色制服的屍體。我心裡震驚,遙看他們把那死人埋了。
借鐵鍬的人來還我工具的時候,我問他死者是男是女,什麼病死的。
他告訴我,他們是某連,死者是自殺的,三十三歲,男。
冬天日短,他們拉著空車回去的時候,已經暮色蒼茫。荒涼的連片菜地里闃無一人。我慢慢兒跑到埋人的地方,只看見添了一個扁扁的土饅頭。
誰也不會注意到溪岸上多了這麼一個新墳。
第二天我告訴了默存,叫他留心別踩那新墳,因為裡面沒有棺材,泥下就是身體。他從郵電所回來,那兒消息卻多,不但知道死者的姓名,還知道死者有妻有子;那天有好幾件行李寄回死者的家鄉。
白菜,一旦捏來菜心已長瓷實,就給人斫去,留下一個個斫痕猶新的菜根。
一次我發現三四棵長足的大白菜根已斫斷,末及拿走,還端端正正站在畦里。
我們只好不等白菜全部長足,搶先收割。一次我剛繞到窩棚後面,發現三個女人正在拔我們的青菜,她們站起身就跑,不料我追得快,就一面跑一面把青菜拋擲地下。她們籃子裡沒有贓,不怕我追上。其實,追只是我的職責;我倒但願她們把青菜帶回家去吃一頓;我拾了什麼用也沒有。
白菜,一旦捏來菜心已長瓷實,就給人斫去,留下一個個斫痕猶新的菜根。
一次我發現三四棵長足的大白菜根已斫斷,末及拿走,還端端正正站在畦里。
我們只好不等白菜全部長足,搶先收割。一次我剛繞到窩棚後面,發現三個女人正在拔我們的青菜,她們站起身就跑,不料我追得快,就一面跑一面把青菜拋擲地下。她們籃子裡沒有贓,不怕我追上。其實,追只是我的職責;我倒但願她們把青菜帶回家去吃一頓;我拾了什麼用也沒有。
我們窩棚四周散亂的黍秸早被他們收拾乾淨,廁所的五根木柱逐漸偷剩兩根,後來連一根都不剩了。廁所圍牆的黍秸也越拔越稀,漸及窩棚的黍秸。我總要等背著大捆柴草的一隊隊都走遠了,才敢到“威虎山”坡的食堂去買飯。
一次我們南鄰的菜地上收割白菜。他們人手多,勞力強,幹事又快又利索,和我們菜園班大不相同。我們班裡老弱居多;我們斫呀,拔呀,搬成一堆堆過磅呀,登記呀,裝上車呀,送往“中心點”的廚房呀大家忙了一天,菜畦里還留下滿地的老菜幫子。他們那邊不到日落,白菜收割完畢,菜地打掃得乾乾淨淨。有一位老大娘帶著女兒坐在我們窩棚前面,等著揀菜幫子。那小姑娘不時的跑去看,又回來報告收割的進程。最後老大娘站起身說:“去吧!”
小姑娘說:“都掃淨了。”
她們的話,說快了我聽不大懂,只聽得連說幾遍“餵豬”。那老大娘憤然說:“地主都讓揀!”
我就問,那些干老的菜幫子揀來怎麼吃。
小姑娘說:先煮一鍋水,揉碎了菜葉撒下,把麵糊倒下去,一攪,“可好吃哩!”
我見過他們的“饃”是紅棕色的,麵糊也是紅棕色;不知“可好吃哩”
的麵糊是何滋味。我們日常吃的老白菜和苦蘿蔔雖然沒什麼好滋味,“可好吃哩”的滋味卻是我們應該體驗而沒有體驗到的。
我們種的疙瘩菜沒有收成;大的象桃兒,小的只有杏子大小。我收了一堆正在挑選,準備把大的送交廚房。那位老大娘在旁盯著看,問我怎麼吃。
我告訴她:醃也行,煮也行。我說:“大的我留,小的送你。”她大喜,連說“好!大的給你,小的給我。”可是她手下卻快,盡把大的往自己籃里揀。
我不和她爭,只等她揀完,從她籃里揀回一堆大的,換給她兩把小的。她也不抗議,很滿意地回去了。我卻心上抱歉,因為那堆稍大的疙瘩,我們廚房裡後來也沒有用。但我當時不敢隨便送人,也不能開這個例。
我在菜園裡拔草間苗,村裡的小姑娘跑來閒看。我學著她們的鄉音,可以和她們攀話。
我把細小的綠苗送給她們,她們就幫我拔草。她們稱男人為“大男人”;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已由父母之命定下終身。這小姑娘告訴我那小姑娘已有婆家;那小姑娘一面害羞抵賴,一面說這小姑娘也有婆家了。她們都不識字。
我寄居的老鄉家比較是富裕的,兩個十歲上下的兒子不用看牛賺錢,都上學;可是他們十七八歲的姊姊卻不識字。她已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鄰村一位年貌相當的解放軍戰士訂婚。兩人從未見過面。那位解放軍給未婚妻寫了一封信,並寄了照片。他小學程度,相貌是渾樸的莊稼人。姑娘的父母因為和我同姓,稱我為“俺大姑”;他們請我代筆回信。我舉筆半天,想不出一句合適的話;後來還是同屋你一句,我一句拼湊了一封信。那位解放軍連姑娘的照片都沒見過。
我把細小的綠苗送給她們,她們就幫我拔草。她們稱男人為“大男人”;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已由父母之命定下終身。這小姑娘告訴我那小姑娘已有婆家;那小姑娘一面害羞抵賴,一面說這小姑娘也有婆家了。她們都不識字。
我寄居的老鄉家比較是富裕的,兩個十歲上下的兒子不用看牛賺錢,都上學;可是他們十七八歲的姊姊卻不識字。她已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鄰村一位年貌相當的解放軍戰士訂婚。兩人從未見過面。那位解放軍給未婚妻寫了一封信,並寄了照片。他小學程度,相貌是渾樸的莊稼人。姑娘的父母因為和我同姓,稱我為“俺大姑”;他們請我代筆回信。我舉筆半天,想不出一句合適的話;後來還是同屋你一句,我一句拼湊了一封信。那位解放軍連姑娘的照片都沒見過。
有一次,那是一九七一年一月三日,下午三點左右,忽有人來,指著菜園以外東南隅兩個墳墩,問我是否幹校的墳墓。隨學部幹校最初下去的幾個拖拉機手,有一個開拖拉機過橋,翻在河裡淹死了。他們問我那人是否埋在那邊。我說不是;我指向遙遠處,告訴了那個墳墓所在。過了一會兒,我看見幾中人在胡蘿蔔地東邊的溪岸上挖土,旁邊歇著一輛大車,車上蓋著葦席。啊!他們是要埋死人吧?旁邊站著幾個穿軍裝的,想是軍宣隊。
我遠遠望著,刨坑的有三四人,動作都很迅速。有人跳下坑去挖土;後來一個個都跳下坑去。忽又有人向我跑來。我以為他是要喝水;他卻是要借一把鐵鍬,他的鐵鍬柄斷了。我進窩棚去拿了一把給他。
當時沒有一個老鄉在望,只那幾個人在刨坑,忙忙地,急急地。後來,下坑的人只露出了腦袋和肩膀,坑已夠深。他們就從葦席下抬出一個穿藍色制服的屍體。我心裡震驚,遙看他們把那死人埋了。
借鐵鍬的人來還我工具的時候,我問他死者是男是女,什麼病死的。
他告訴我,他們是某連,死者是自殺的,三十三歲,男。
冬天日短,他們拉著空車回去的時候,已經暮色蒼茫。荒涼的連片菜地里闃無一人。我慢慢兒跑到埋人的地方,只看見添了一個扁扁的土饅頭。
誰也不會注意到溪岸上多了這麼一個新墳。
第二天我告訴了默存,叫他留心別踩那新墳,因為裡面沒有棺材,泥下就是身體。他從郵電所回來,那兒消息卻多,不但知道死者的姓名,還知道死者有妻有子;那天有好幾件行李寄回死者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