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杜麗琳在家。如今年輕人天天開會,外文組的辦公室里沒人坐班了,余楠自己也不上班了。麗琳每天下午也不再到辦公室去,她和彥成暫且除去前些時候的隔閡,常一同捉摸當前的形勢,討論各自的認識。
余楠來訪,麗琳禮貌周全讓坐奉茶,和悅地問好,余楠問起許彥成,麗琳只含糊說他出去借書了。余楠懷疑麗琳掩遮著什麼,可是問到大學裡的三反,她很坦率地告訴余楠,叫“洗澡”。每個人都得洗澡,叫做“人人過關”。至於怎麼洗,她也說不好,只知道職位高的,校長院長之類,洗“大盆”,職位低的洗“小盆”,不大不小的洗“中盆”。全體大會是最大的“大盆”。人多就是水多,就是“澡盆”大。一般教授,只要洗個“小盆澡”,在本系洗。她好像並不焦心。
余楠告辭時謝了又謝,說如果知道什麼新的情況,大家通通氣。麗琳不加思考,一口答應。
彥成這時候照例在姚家。不過這是他末了一次和姚太太同聽音樂。姚太太說:“彥成,現在搞運動呢。你得小心,別到處串門兒,看人家說你”摸底“,或是進行什麼”攻守同盟“。”這大概是姚宓透露的警告吧?他心虛地問:“人家知道我常到這兒來嗎?”“總會有人知道。”“那我就得等運動完了再來看伯母了,是不是?”姚太太點頭。
彥成沒趣。坐了一會兒就起身說:“伯母,好好保重。”姚太太說:“你好好學習。”彥成快快辭出,默默回家。他沒敢把姚太太的話告訴麗琳。不過,他聽麗琳講了余楠要求通通氣,忙說:“別理他,咱們不能私下勾結。”麗琳說:“咱們又沒做賊,又沒犯罪。”彥成說:“反正聽指示吧。該怎麼著,明天動員報告,領導會教給咱們。”麗琳瞧他悶悶地鑽入他的“狗窩”,覺得他簡直像挨了打的狗,夾著尾巴似的。
第二章范凡做了一個十分誠摯的動員報告。大致說:“新中國把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一個大包袱全包了,取他們的專長,不計較他們的缺點,指望他們認真改造自我,發揮一技之長,為人民做出貢獻。可是,大家且看看一兩年的成績吧。大概每個人都會感到內心慚愧的。質量不高,數量不多,錯誤卻不少。這都是因為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封建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使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包袱,束縛了我們的生產力,以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為當前的需要努力。大家只是散亂地各在原地踏步。我們一定要拋掉我們背負的包袱,輕裝前進。”“要拋掉包袱,最好是解開看看,究竟裡面是什麼寶貝,還是什麼骯髒東西。有些同志的舊思想、舊意識,根深蒂固,並不像身上背一個包袱,放下就能扔掉,而是皮膚上陳年積累的泥垢,不用水著實擦洗,不會脫掉;或者竟是肉上的爛瘡,或者是暗藏著尾巴,如果不動手術,爛瘡挖不掉,尾巴也脫不下來。我們第一得不怕丑,把骯髒的、見不得人的部分暴露出來;第二得不怕痛,把這些部分擦洗乾淨,或挖掉以至割掉。”“這是完全必要的。可是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得本人自覺自愿。改造自我,是個人對社會的負責,旁人不能強加於他。本人有覺悟,有要求,群眾才能從旁幫助。如果他不自覺、不自願,捂著自己的爛瘡,那麼,旁人儘管聞到他的臭味兒,也無法為他治療。所以每個人首先得端正態度。態度端正了,旁人才能幫他擦洗垢污,切除或挖掉腐爛骯髒或見不得人的部分。”他接下講了些端正態度的步驟。他組織幾位老知識分子到城裡城外的幾所大學去聽些典型報告,讓他們照照鏡子,看看榜樣。然後開些座談會交流心聲。然後自願報名,請求幫助和啟發。
動員大會是在大會議室舉行的。滿座的年輕人都神情嚴肅,一張張臉上漠無表情,顯然已經端正態度,站穩立場。丁寶桂覺得他們都變了樣兒:認識的都不認識了,和氣的都不和氣了。朱千里本來和大家不熟,只覺得他們嚴冷可怕。就連平日和年輕人相熟的許彥成,也覺得自己忽然站到群眾的對方面去了。他們幾個“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覺得范凡的話句句是針對他們說的。這雖然不能表明他們知罪,至少可見那些話全都正確。他們還未及考慮自己是否問心有愧,至少都已覺得芒刺在背。
大會散場,丁寶桂不敢再和朱千里胡說亂道,怕他沒頭沒腦地捅出什麼話來。朱千里也有了戒心,對誰都提防幾分。余楠更留心不和他們接近。他們這一夥舊社會過來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馴服地按照安排,連日出去旁聽典型報告。不僅聽本人的自我檢討,也聽群眾對這些檢討提出來的意見。意見都很尖銳,“幫助”大而肯定少。還時時聽到群歡逢到檢討者“頑抗”而發出憤怒的吼聲。這仿佛威脅著他們自己,使他們膽戰心驚。
丁寶桂私下對老伴兒感嘆說:“我現在明白了。一個人越丑越美,越臭越香。像我們這種人,有什麼可檢討的呢。人越是作惡多端,越是不要臉,檢討起來才有話可說,說起來也有聲有色,越顯得覺悟高,檢討深刻。不過,也有個難題。你要是打點兒偏手,群眾會說你不老實,狡猾,很不夠。你要是一口氣說盡了,群眾再擠你,你添不出貨了,怎麼辦呢?”朱千里覺得革命群眾比自己的老婆更難對付。他私賺了稿費,十次里八次總能瞞過。革命群眾卻像千隻眼,什麼都看得見。不過,守在他身邊的老婆都能對付,革命群眾諒必也能對付。兵來將擋,水來上掩,走著瞧吧。
余楠聽了幾個典型報告,十分震動,那麼反動的思想,他們竟敢承認,當然是不得不承認了。他余楠可以把自己暴露到什麼程度呢?他該怎麼招供呢?
許彥成和杜麗琳認真學習,一面聽報告,一面做筆記。每聽完一個報告,先在筆記上寫下自己的批語,如老實不老實,深刻不深刻等等。不過他們認為誠懇深刻的,群眾總說不老實,狡猾。下一次再聽這人重作檢討,總證實他確實不夠坦白,的確隱瞞了什麼。兩人回家討論,不免心服群眾水平高,果然是眼睛雪亮。好在群眾眼睛雪亮,可以信任他們。夫婦倆互相安慰說:“反正咱們老老實實把包袱底兒都抖摟出來就完了。”他們聽了好些檢討和批判,范凡就召集他們開一個交流心得的座談會。除了他們幾個“老知識分子”,旁聽的寥寥無幾。
余楠第一個發言,說他看到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醜惡,震撼了靈魂。他從沒有正視過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臭多髒。他願意在群眾的幫助下,洗個乾淨澡,脫胎換骨。
丁寶桂因為到會的人不多,而且不是什麼檢討會,只是交流心得,所以很自在。他改不了老脾氣,只注意人家字眼兒上的毛病,脫口說:“哎,洗個澡哪會脫胎換骨呀!——我是說,咱們該實事求是。”朱千里打圓場說:“這不過是比喻,不能死在句下。洗澡是個比喻,脫胎換骨也是比喻。只是比在一起,比混了。我但願洗個澡就能脫胎換骨呢!”余楠生氣說:“我建議大家嚴肅些!咱們這時候還有心情開玩笑說這些無原則的話嗎?”杜麗琳忙插口表白自己和余楠有同樣的感受,要求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余楠來訪,麗琳禮貌周全讓坐奉茶,和悅地問好,余楠問起許彥成,麗琳只含糊說他出去借書了。余楠懷疑麗琳掩遮著什麼,可是問到大學裡的三反,她很坦率地告訴余楠,叫“洗澡”。每個人都得洗澡,叫做“人人過關”。至於怎麼洗,她也說不好,只知道職位高的,校長院長之類,洗“大盆”,職位低的洗“小盆”,不大不小的洗“中盆”。全體大會是最大的“大盆”。人多就是水多,就是“澡盆”大。一般教授,只要洗個“小盆澡”,在本系洗。她好像並不焦心。
余楠告辭時謝了又謝,說如果知道什麼新的情況,大家通通氣。麗琳不加思考,一口答應。
彥成這時候照例在姚家。不過這是他末了一次和姚太太同聽音樂。姚太太說:“彥成,現在搞運動呢。你得小心,別到處串門兒,看人家說你”摸底“,或是進行什麼”攻守同盟“。”這大概是姚宓透露的警告吧?他心虛地問:“人家知道我常到這兒來嗎?”“總會有人知道。”“那我就得等運動完了再來看伯母了,是不是?”姚太太點頭。
彥成沒趣。坐了一會兒就起身說:“伯母,好好保重。”姚太太說:“你好好學習。”彥成快快辭出,默默回家。他沒敢把姚太太的話告訴麗琳。不過,他聽麗琳講了余楠要求通通氣,忙說:“別理他,咱們不能私下勾結。”麗琳說:“咱們又沒做賊,又沒犯罪。”彥成說:“反正聽指示吧。該怎麼著,明天動員報告,領導會教給咱們。”麗琳瞧他悶悶地鑽入他的“狗窩”,覺得他簡直像挨了打的狗,夾著尾巴似的。
第二章范凡做了一個十分誠摯的動員報告。大致說:“新中國把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一個大包袱全包了,取他們的專長,不計較他們的缺點,指望他們認真改造自我,發揮一技之長,為人民做出貢獻。可是,大家且看看一兩年的成績吧。大概每個人都會感到內心慚愧的。質量不高,數量不多,錯誤卻不少。這都是因為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封建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使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包袱,束縛了我們的生產力,以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為當前的需要努力。大家只是散亂地各在原地踏步。我們一定要拋掉我們背負的包袱,輕裝前進。”“要拋掉包袱,最好是解開看看,究竟裡面是什麼寶貝,還是什麼骯髒東西。有些同志的舊思想、舊意識,根深蒂固,並不像身上背一個包袱,放下就能扔掉,而是皮膚上陳年積累的泥垢,不用水著實擦洗,不會脫掉;或者竟是肉上的爛瘡,或者是暗藏著尾巴,如果不動手術,爛瘡挖不掉,尾巴也脫不下來。我們第一得不怕丑,把骯髒的、見不得人的部分暴露出來;第二得不怕痛,把這些部分擦洗乾淨,或挖掉以至割掉。”“這是完全必要的。可是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得本人自覺自愿。改造自我,是個人對社會的負責,旁人不能強加於他。本人有覺悟,有要求,群眾才能從旁幫助。如果他不自覺、不自願,捂著自己的爛瘡,那麼,旁人儘管聞到他的臭味兒,也無法為他治療。所以每個人首先得端正態度。態度端正了,旁人才能幫他擦洗垢污,切除或挖掉腐爛骯髒或見不得人的部分。”他接下講了些端正態度的步驟。他組織幾位老知識分子到城裡城外的幾所大學去聽些典型報告,讓他們照照鏡子,看看榜樣。然後開些座談會交流心聲。然後自願報名,請求幫助和啟發。
動員大會是在大會議室舉行的。滿座的年輕人都神情嚴肅,一張張臉上漠無表情,顯然已經端正態度,站穩立場。丁寶桂覺得他們都變了樣兒:認識的都不認識了,和氣的都不和氣了。朱千里本來和大家不熟,只覺得他們嚴冷可怕。就連平日和年輕人相熟的許彥成,也覺得自己忽然站到群眾的對方面去了。他們幾個“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覺得范凡的話句句是針對他們說的。這雖然不能表明他們知罪,至少可見那些話全都正確。他們還未及考慮自己是否問心有愧,至少都已覺得芒刺在背。
大會散場,丁寶桂不敢再和朱千里胡說亂道,怕他沒頭沒腦地捅出什麼話來。朱千里也有了戒心,對誰都提防幾分。余楠更留心不和他們接近。他們這一夥舊社會過來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馴服地按照安排,連日出去旁聽典型報告。不僅聽本人的自我檢討,也聽群眾對這些檢討提出來的意見。意見都很尖銳,“幫助”大而肯定少。還時時聽到群歡逢到檢討者“頑抗”而發出憤怒的吼聲。這仿佛威脅著他們自己,使他們膽戰心驚。
丁寶桂私下對老伴兒感嘆說:“我現在明白了。一個人越丑越美,越臭越香。像我們這種人,有什麼可檢討的呢。人越是作惡多端,越是不要臉,檢討起來才有話可說,說起來也有聲有色,越顯得覺悟高,檢討深刻。不過,也有個難題。你要是打點兒偏手,群眾會說你不老實,狡猾,很不夠。你要是一口氣說盡了,群眾再擠你,你添不出貨了,怎麼辦呢?”朱千里覺得革命群眾比自己的老婆更難對付。他私賺了稿費,十次里八次總能瞞過。革命群眾卻像千隻眼,什麼都看得見。不過,守在他身邊的老婆都能對付,革命群眾諒必也能對付。兵來將擋,水來上掩,走著瞧吧。
余楠聽了幾個典型報告,十分震動,那麼反動的思想,他們竟敢承認,當然是不得不承認了。他余楠可以把自己暴露到什麼程度呢?他該怎麼招供呢?
許彥成和杜麗琳認真學習,一面聽報告,一面做筆記。每聽完一個報告,先在筆記上寫下自己的批語,如老實不老實,深刻不深刻等等。不過他們認為誠懇深刻的,群眾總說不老實,狡猾。下一次再聽這人重作檢討,總證實他確實不夠坦白,的確隱瞞了什麼。兩人回家討論,不免心服群眾水平高,果然是眼睛雪亮。好在群眾眼睛雪亮,可以信任他們。夫婦倆互相安慰說:“反正咱們老老實實把包袱底兒都抖摟出來就完了。”他們聽了好些檢討和批判,范凡就召集他們開一個交流心得的座談會。除了他們幾個“老知識分子”,旁聽的寥寥無幾。
余楠第一個發言,說他看到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醜惡,震撼了靈魂。他從沒有正視過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臭多髒。他願意在群眾的幫助下,洗個乾淨澡,脫胎換骨。
丁寶桂因為到會的人不多,而且不是什麼檢討會,只是交流心得,所以很自在。他改不了老脾氣,只注意人家字眼兒上的毛病,脫口說:“哎,洗個澡哪會脫胎換骨呀!——我是說,咱們該實事求是。”朱千里打圓場說:“這不過是比喻,不能死在句下。洗澡是個比喻,脫胎換骨也是比喻。只是比在一起,比混了。我但願洗個澡就能脫胎換骨呢!”余楠生氣說:“我建議大家嚴肅些!咱們這時候還有心情開玩笑說這些無原則的話嗎?”杜麗琳忙插口表白自己和余楠有同樣的感受,要求洗心革面,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