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肖冬梅小聲問:“大姐,這就是現實的醜陋面兒吧?”
胡雪玫壓低聲音回答:“這算什麼醜陋面兒啊!一點兒也不醜陋。”
“那……是陰暗面兒?”
“也不是陰暗面兒。”
“那……我……到底該怎麼認為呢?”
胡雪玫伸過一隻手,在肖冬梅臉上撫摸了一下,帶著笑音說:“這都是正常的生活現象嘛。細想想,生活多有意思,多好玩啊!沒了這些人,沒了這些事,現實豈不是太沒勁兒了嗎?睡吧寶貝兒,你總不能希望自己在短短的日子裡什麼都明白了吧!”
但是那一夜肖冬梅失眠了。
因為其實並沒有什麼思想,只不過活得比較狡黠的胡雪玫一路上隨便說的許多話,在她聽來,都未免的太有思想太深刻了。深刻得她根本無法領悟。越是要領悟明白越是糊塗……
她對“大姐”動輒叫自己“寶貝兒”,已經不再反感,而變得非常樂意地認可了。
由於胡雪玫的“加盟”,受益最大的還不是肖冬梅,而是李建國。
自從肖冬梅被胡雪玫接走,李建國就沒睡過一夜安穩覺。仿佛一個作案犯科的壞人,提心弔膽於哪一天法網恢恢從頭上罩下來。
他曾問肖冬云:“冬梅為什麼突然又到她那位‘大姐’那兒去了呢?”
肖冬雲的回答是:“我哪兒知道。我都快不是她姐了!”
“她臨走沒跟你說什麼吧?”
“連告訴我一下都沒有。”
“她……你……你沒覺得她有什麼反常吧?”
肖冬雲被問煩了,就沒好氣地說:“我覺得她很反常!”
結果他做賊心虛地不敢再問。
他怕肖冬梅找個藉口離開“療養院”,為的是可以在外邊的什麼地方自殺。他幾次夢見肖冬梅自殺了,而他被公安機關帶去認屍,接著受審……
肖冬梅終於又回到了“療養院”,他才不再做那樣的夢。
但他又怕肖冬梅哪一天當眾嘔吐,之後當眾指著他說:“李建國使我懷了孕!”
這一種不安,成了他心口的痛。倘肖冬梅不拿好眼色看他,痛得就分外劇烈。而自從肖冬梅回到“療養院”,就沒拿好眼色看過他一次。他心口的痛也就幾乎成了頑症。他一路上有時隨著胡雪玫引吭高歌,或聽胡雪玫講了一段什麼笑話以後過分誇張地哈哈大笑,那純粹是一種自療的方式,好比頸肩病人以疼麻的部位去抵磨樹杈。
有一天下了火車出站時,別人們走在前邊,胡雪玫叫住了他。
她板著臉問:“你怎麼一點兒禮貌都不懂?不替校長拎皮箱!”
他就默默替她拎起了皮箱。
她將一隻手袋也拾在他肩上了,自己空著手走在他身旁。
李建國說:“這不好吧校長?”
她白了他一眼,反問:“怎麼不好?”
李建國說:“自己拎著這隻手袋,也累不著你。”
她說:“你怎麼知道累不著我?給你機會為我服點兒務,是瞧得起你。我怎麼不給趙衛東這種機會?不喜歡他!”
李建國說:“校長,那你也別喜歡我得啦!還是一碗水端平,也賜給趙衛東一次為您服點兒務的機會吧!”
她站住了,瞪著他說:“別跟我耍貧嘴,你對我的寶貝兒幹了些什麼,當我不知道?她原原本本地告訴我了!”
李建國也不由得站住,臉頓時白了,腦門兒上出了一片大汗珠兒。
她笑了,又說:“不過你也不必惴惴不安的。我已經給她吃過事後避孕的藥了。跟事前吃一樣萬無一失。你也不必一路上再偷偷打量她的肚子了,她的肚子絕對不會大起來的。我是看你擔驚受怕怪可憐的,才給你也吃一顆定心丸兒……”
李建國感激之情難說難表,臉色由白轉紅,嘿嘿傻笑不已。
那之後,他才真正地“旅途快樂”起來。並且,任勞任怨地充當胡雪玫的僕從……
半個多月以後,確切地說,是在第十八天接近中午的時分,一行七人終於到達了四名紅衛兵三十幾年前離開的那一座縣城。
之前,縣裡的,不,市裡的領導,專門為此事召開了一次常委擴大會議,並請幾位政協委員、
人大代表以及幾位名流賢達共同商討之——那縣城現已改成了地級市。規模拓展了十幾倍,人口已近百萬了。
市長和市委書記認為,這麼一檔子事兒降臨本市,市里任何方面都不做出一點兒反應,置若罔聞,也不行啊!可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做出反應,又拿不準原則性。所以想聽聽各方面的意見。
有人自然首先想到了一定要與“上邊”保持一致,不可自行其是,於是問省里是否有指示。
市委書記說:指示省里是有的。不過太含糊了,只一句話——酌情靈活對待。
於是有人說,態度已經包含在這句話里了嘛,以平常心對待就是了嘛!
於是有人說,什麼叫“以平常心對待”呀,這話就不含糊?含糊得等於沒說。有兄弟省民政部門的同志帶隊,一位還是處長,沒人出面接待成何體統?
有人建議由本市民政局長出面接待,市長和市委書記哪一位可以陪著吃頓接風飯。
此建議無人反對,當即採納,記錄在案。
又有人建議應該舉行個歡迎儀式。
立刻有人強烈反對——對紅衛兵,歡的什麼迎啊?!他們還光榮啦?!
於是有人反對,反對者說凡事頭腦都要靈活點兒嘛!說三十幾年前的人活了,又是四名紅衛兵,這也非是尋常事啊!總是要新聞公開的吧?多具轟動性的新聞啊!與本市發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是本市的幸運啊!省里不是也指示要“靈活對待”嗎?利用這件事,合理炒作新聞,定能一舉大大提高本市的知名度啊!知名度提高了,不是也有利於發展旅遊業,有利於招商引資,有利於經濟文化的發展嗎?發展不是硬道理嗎?
於是有人提出,起碼應調查調查,四名紅衛兵三十幾年前“文革”中有什麼嚴重的劣跡沒有?若有,不但歡迎會不能開,恐怕還要藉此事在宣傳上徹底批判“文革”,倡導“安定團結”……
政協委員中,有一位是三十幾年前一中的學生,現任校長。而且是趙衛東的同班同學。對肖冬雲姐妹和李建國也自言曾特別熟悉。他介紹情況說:肖冬雲姐妹倆是一中老校長的女兒,當年都是很可愛的女孩子,“文革”中不曾做過任何傷害別人的事。這一點他可以拿人格擔保。說李建國是三十幾年前老縣長的小兒子,“文革”中跟隨別的紅衛兵抄過幾次家,聽說還扇過當年的教育局長一耳光。但他那樣,顯然是由於父親成了“走資派”,因而急於證明自己的“革命”性。此外再沒聽說有什麼更為嚴重的劣跡。三十幾年過去了,原諒了吧!談到趙衛東,他反而話少了,出言謹慎了。眾人以為趙衛東一定是打砸搶分子了,要求他只管如實講,別有任何顧慮。如實講了,大家的意見才好統一嘛!
胡雪玫壓低聲音回答:“這算什麼醜陋面兒啊!一點兒也不醜陋。”
“那……是陰暗面兒?”
“也不是陰暗面兒。”
“那……我……到底該怎麼認為呢?”
胡雪玫伸過一隻手,在肖冬梅臉上撫摸了一下,帶著笑音說:“這都是正常的生活現象嘛。細想想,生活多有意思,多好玩啊!沒了這些人,沒了這些事,現實豈不是太沒勁兒了嗎?睡吧寶貝兒,你總不能希望自己在短短的日子裡什麼都明白了吧!”
但是那一夜肖冬梅失眠了。
因為其實並沒有什麼思想,只不過活得比較狡黠的胡雪玫一路上隨便說的許多話,在她聽來,都未免的太有思想太深刻了。深刻得她根本無法領悟。越是要領悟明白越是糊塗……
她對“大姐”動輒叫自己“寶貝兒”,已經不再反感,而變得非常樂意地認可了。
由於胡雪玫的“加盟”,受益最大的還不是肖冬梅,而是李建國。
自從肖冬梅被胡雪玫接走,李建國就沒睡過一夜安穩覺。仿佛一個作案犯科的壞人,提心弔膽於哪一天法網恢恢從頭上罩下來。
他曾問肖冬云:“冬梅為什麼突然又到她那位‘大姐’那兒去了呢?”
肖冬雲的回答是:“我哪兒知道。我都快不是她姐了!”
“她臨走沒跟你說什麼吧?”
“連告訴我一下都沒有。”
“她……你……你沒覺得她有什麼反常吧?”
肖冬雲被問煩了,就沒好氣地說:“我覺得她很反常!”
結果他做賊心虛地不敢再問。
他怕肖冬梅找個藉口離開“療養院”,為的是可以在外邊的什麼地方自殺。他幾次夢見肖冬梅自殺了,而他被公安機關帶去認屍,接著受審……
肖冬梅終於又回到了“療養院”,他才不再做那樣的夢。
但他又怕肖冬梅哪一天當眾嘔吐,之後當眾指著他說:“李建國使我懷了孕!”
這一種不安,成了他心口的痛。倘肖冬梅不拿好眼色看他,痛得就分外劇烈。而自從肖冬梅回到“療養院”,就沒拿好眼色看過他一次。他心口的痛也就幾乎成了頑症。他一路上有時隨著胡雪玫引吭高歌,或聽胡雪玫講了一段什麼笑話以後過分誇張地哈哈大笑,那純粹是一種自療的方式,好比頸肩病人以疼麻的部位去抵磨樹杈。
有一天下了火車出站時,別人們走在前邊,胡雪玫叫住了他。
她板著臉問:“你怎麼一點兒禮貌都不懂?不替校長拎皮箱!”
他就默默替她拎起了皮箱。
她將一隻手袋也拾在他肩上了,自己空著手走在他身旁。
李建國說:“這不好吧校長?”
她白了他一眼,反問:“怎麼不好?”
李建國說:“自己拎著這隻手袋,也累不著你。”
她說:“你怎麼知道累不著我?給你機會為我服點兒務,是瞧得起你。我怎麼不給趙衛東這種機會?不喜歡他!”
李建國說:“校長,那你也別喜歡我得啦!還是一碗水端平,也賜給趙衛東一次為您服點兒務的機會吧!”
她站住了,瞪著他說:“別跟我耍貧嘴,你對我的寶貝兒幹了些什麼,當我不知道?她原原本本地告訴我了!”
李建國也不由得站住,臉頓時白了,腦門兒上出了一片大汗珠兒。
她笑了,又說:“不過你也不必惴惴不安的。我已經給她吃過事後避孕的藥了。跟事前吃一樣萬無一失。你也不必一路上再偷偷打量她的肚子了,她的肚子絕對不會大起來的。我是看你擔驚受怕怪可憐的,才給你也吃一顆定心丸兒……”
李建國感激之情難說難表,臉色由白轉紅,嘿嘿傻笑不已。
那之後,他才真正地“旅途快樂”起來。並且,任勞任怨地充當胡雪玫的僕從……
半個多月以後,確切地說,是在第十八天接近中午的時分,一行七人終於到達了四名紅衛兵三十幾年前離開的那一座縣城。
之前,縣裡的,不,市裡的領導,專門為此事召開了一次常委擴大會議,並請幾位政協委員、
人大代表以及幾位名流賢達共同商討之——那縣城現已改成了地級市。規模拓展了十幾倍,人口已近百萬了。
市長和市委書記認為,這麼一檔子事兒降臨本市,市里任何方面都不做出一點兒反應,置若罔聞,也不行啊!可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做出反應,又拿不準原則性。所以想聽聽各方面的意見。
有人自然首先想到了一定要與“上邊”保持一致,不可自行其是,於是問省里是否有指示。
市委書記說:指示省里是有的。不過太含糊了,只一句話——酌情靈活對待。
於是有人說,態度已經包含在這句話里了嘛,以平常心對待就是了嘛!
於是有人說,什麼叫“以平常心對待”呀,這話就不含糊?含糊得等於沒說。有兄弟省民政部門的同志帶隊,一位還是處長,沒人出面接待成何體統?
有人建議由本市民政局長出面接待,市長和市委書記哪一位可以陪著吃頓接風飯。
此建議無人反對,當即採納,記錄在案。
又有人建議應該舉行個歡迎儀式。
立刻有人強烈反對——對紅衛兵,歡的什麼迎啊?!他們還光榮啦?!
於是有人反對,反對者說凡事頭腦都要靈活點兒嘛!說三十幾年前的人活了,又是四名紅衛兵,這也非是尋常事啊!總是要新聞公開的吧?多具轟動性的新聞啊!與本市發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是本市的幸運啊!省里不是也指示要“靈活對待”嗎?利用這件事,合理炒作新聞,定能一舉大大提高本市的知名度啊!知名度提高了,不是也有利於發展旅遊業,有利於招商引資,有利於經濟文化的發展嗎?發展不是硬道理嗎?
於是有人提出,起碼應調查調查,四名紅衛兵三十幾年前“文革”中有什麼嚴重的劣跡沒有?若有,不但歡迎會不能開,恐怕還要藉此事在宣傳上徹底批判“文革”,倡導“安定團結”……
政協委員中,有一位是三十幾年前一中的學生,現任校長。而且是趙衛東的同班同學。對肖冬雲姐妹和李建國也自言曾特別熟悉。他介紹情況說:肖冬雲姐妹倆是一中老校長的女兒,當年都是很可愛的女孩子,“文革”中不曾做過任何傷害別人的事。這一點他可以拿人格擔保。說李建國是三十幾年前老縣長的小兒子,“文革”中跟隨別的紅衛兵抄過幾次家,聽說還扇過當年的教育局長一耳光。但他那樣,顯然是由於父親成了“走資派”,因而急於證明自己的“革命”性。此外再沒聽說有什麼更為嚴重的劣跡。三十幾年過去了,原諒了吧!談到趙衛東,他反而話少了,出言謹慎了。眾人以為趙衛東一定是打砸搶分子了,要求他只管如實講,別有任何顧慮。如實講了,大家的意見才好統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