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對於一個實際上拒絕歷史反省的國家,我是既無好感也絕無信任感可言的。一個國家的反省意識無非體現於兩方面——對國內行為的反省和對國際行為的反省。前一種反省的有無、遲早、真偽,決定一個國家自身文明進步的節奏;而後一種反省的有無、遲早、真偽,將帶給周邊國家安全或不安。
進一步說,倘德國乃是一個亞洲國家,它的存在再強也不至於又使我這一個中國人不安。
但日本在亞洲。我想亞洲未來的和平,幾乎必然地又將籠罩了陰影。
我所依據的是這樣的一條規律——看來,由一個好戰的國家而真正成為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它僅僅經歷一次戰敗國的教訓是不夠的。當然,經歷三次也太多了。或許,經歷兩次是正常的情況,比如德國。
“一戰”失敗——反而滋生出法西斯主義;“二戰”再敗,這才深痛反省,於是脫胎換骨。
這是德國的過程。
日本絕不是一個比德國反省力強的國家。
我想,它現在肯定還不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
因為掌控它的方向的政客們基本上還是一幫信奉勝王敗寇的政客。
它要養精蓄銳到什麼時候再發起戰爭?以什麼藉口發起戰爭?對哪一個別國發起戰爭?多大規模的戰爭?
現在作出判斷還為時尚早。哪一國使它再敗,也難估料。但總不會再是歐洲國家了,再不會是美國了。
有一點將是肯定的——日本,它只有再成為一次戰敗國,它才會有真反省。它才會真的脫胎換骨,亞洲才多一分永久的安全……
是以為亞洲、為中國憂患!
二、輕重取決於日本——從小泉到安倍
據我看來,中日關係現狀如何,前景怎樣,利弊實不由我中國,輕重全然決於日本,亦即日本站在國家意識的態度之上,究竟如何看待侵華罪惡,怎樣端正態度。
由日中關係,聯想到了非洲往事。那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倘我沒記錯的話,大約是在去年,由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國際新聞頻道播報。電視新聞資料,估計是由英國方面提供的。
究竟是一樁什麼非洲往事呢?不,用往事一詞,行文太過輕佻了,那是一樁悲慘恐怖的事件。
七八十年前,一名英國傳教士隻身來到非洲。在英國,其教績卓然,頗得美名,到非洲,僅為神職而已。他去拜見一位土著部落的酋長。在那過程中,他犯了一個微小的禮節上的錯誤——將自己的寬邊帽從頭上摘下,放在膝上了。
結果是地球上一切文明國度的人們都想不到的——那時世界已經邁入二十世紀。
他被殺死。
不僅被殺死,還被剝皮、剔肉、燒烤、煮湯,最後,敲骨吸髓,被吃得僅剩一個頭骨,成為酋長家族代代相傳的擺設。
我要提出的問題是:作為那英國傳教士的後人,他們能夠從心靈上輕易忘掉那一件事嗎?對於人類,應該不應該是一回事,能夠不能夠是另一回事。他們的先人的頭骨,還在別人家裡成為擺設啊!忘記和銘記,這是人類之人性的兩個顯著特徵。有時忘記更符合人性;有時銘記更符合人性,這是人性的真相。對於英國傳教士的後代,銘記更符合人性。能否使從前之事成為過去之事呢?這分明不是單方面取決於他們的問題。它取決於那土著部落的酋長的後代們——他們正一代代做著新酋長。
二零零四年,事隔七八十年以後,那非洲土著部落的最新一位酋長,做出了一個他的幾代前任酋長沒有做出過的決定——誠摯邀請英國傳教士的後人到非洲去,當面請罪;當面歸還對方們的先人的頭骨;當面以本部落習俗的最高方式,超度對方先人的靈魂。
五分多鐘的電視新聞,便是記錄二零零四年的那一過程的。
試問——如果沒有那非洲土著部落的最新一任酋長的誠意作為大前提,那英國傳教士的後人們會與對方促膝而坐,談什麼棄仇去憎修玉帛之好的話嗎?那後者的人性不是太不正常了嗎?
我將當今之日本好有一比,恰比作那非洲的土著部落;我將當今之日本政客小泉也好有一比,恰比作土著部落的最新一任酋長。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我這裡主要比的是,有資格代表一個國家或一個部落的人對本國家或本部落之歷史行為的態度。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日本政客們的意識遠在那一位非洲土著部落的最新一任酋長之下。後者的意識是與時俱進的,是願意向全人類的文明共識靠攏的。而日本右翼政客們的言行卻是相反的。
至於當年的日軍,我除了沒有接觸過他們當年吃中國人的記載,其他一概殘忍罪惡,他們是全部犯下了。將那一非洲之恐怖事件擴大十倍,不足以相提並論;擴大百倍,也不足以;擴大千倍,還是不足以;也許擴大萬倍幾萬倍才能相比。
從小泉到安倍,一而再、再而三地以一國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所遵循的不外是兩點:其一,人死了,靈魂都是平等的;其二,尊孔,中國的孔子曾曰:“仁者愛人。”
在某些日本人的意識之中,進一步說,在小泉首相的意識之中,人死了,靈魂果然是平等的嗎?倘果然是,又為什麼只一而再、再而三地參拜靖國神社呢?為什麼不曾也經常到日本的平民公墓去祭奠那些普普通通的亡靈呢?倘果然是,他們那靖國神社裡,為什麼只供奉名人貴族及所謂“英烈”的靈牌?對不起得很,事實上我認為,靖國神社之中定有日本人的真英烈的靈牌配擺放在那裡受日本人敬仰的。但連國際法西斯戰犯的靈牌也供奉在了那裡,則我就不得不將他們的“英烈”也用引號括上了。倘一概日本人的靈牌都是可以供奉在靖國神社的,還則罷了。但世人皆知,日本的普通人的靈魂,是斷不會被忝置於那靖國神社的。而戰犯的靈魂卻配。平等在他們那兒,說穿了,乃是——戰犯與英烈平等!倘不,南京大屠殺之紀念日,他們何不也在日本替那些慘遭本國獸軍野蠻殺害的中國黎民百姓和戰俘們的亡靈祈禱祈禱呢?——既然人死後,靈魂都是平等的!再試問一問:近一兩年,他們參拜供奉著法西斯戰爭罪犯的靈牌的靖國神社的次數大約比祭奠自己祖先的次數還多吧?而這,叫如喪考妣。
說到“仁者愛人”,他們實是孤陋寡聞。在中國,豈止孔子說過這樣的話!百千年來,反反覆覆宣傳同一思想的中華先賢,多了。那話的本意——博愛之人,首先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別人的生命。愛人之心愛人命。不知珍惜別人生命,“愛人”豈非偽裝嗎?希特勒之所以是全世界人民痛恨的法西斯戰犯,乃因他視別國人民生命如糞土。在這一點上,日本的東條英機們與希特勒無區別!
他們想必知道中國除了孔子,還有一位孟子,同樣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
孟子曾說過這樣的話:“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進一步說,倘德國乃是一個亞洲國家,它的存在再強也不至於又使我這一個中國人不安。
但日本在亞洲。我想亞洲未來的和平,幾乎必然地又將籠罩了陰影。
我所依據的是這樣的一條規律——看來,由一個好戰的國家而真正成為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它僅僅經歷一次戰敗國的教訓是不夠的。當然,經歷三次也太多了。或許,經歷兩次是正常的情況,比如德國。
“一戰”失敗——反而滋生出法西斯主義;“二戰”再敗,這才深痛反省,於是脫胎換骨。
這是德國的過程。
日本絕不是一個比德國反省力強的國家。
我想,它現在肯定還不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
因為掌控它的方向的政客們基本上還是一幫信奉勝王敗寇的政客。
它要養精蓄銳到什麼時候再發起戰爭?以什麼藉口發起戰爭?對哪一個別國發起戰爭?多大規模的戰爭?
現在作出判斷還為時尚早。哪一國使它再敗,也難估料。但總不會再是歐洲國家了,再不會是美國了。
有一點將是肯定的——日本,它只有再成為一次戰敗國,它才會有真反省。它才會真的脫胎換骨,亞洲才多一分永久的安全……
是以為亞洲、為中國憂患!
二、輕重取決於日本——從小泉到安倍
據我看來,中日關係現狀如何,前景怎樣,利弊實不由我中國,輕重全然決於日本,亦即日本站在國家意識的態度之上,究竟如何看待侵華罪惡,怎樣端正態度。
由日中關係,聯想到了非洲往事。那是一件真實的事情。倘我沒記錯的話,大約是在去年,由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國際新聞頻道播報。電視新聞資料,估計是由英國方面提供的。
究竟是一樁什麼非洲往事呢?不,用往事一詞,行文太過輕佻了,那是一樁悲慘恐怖的事件。
七八十年前,一名英國傳教士隻身來到非洲。在英國,其教績卓然,頗得美名,到非洲,僅為神職而已。他去拜見一位土著部落的酋長。在那過程中,他犯了一個微小的禮節上的錯誤——將自己的寬邊帽從頭上摘下,放在膝上了。
結果是地球上一切文明國度的人們都想不到的——那時世界已經邁入二十世紀。
他被殺死。
不僅被殺死,還被剝皮、剔肉、燒烤、煮湯,最後,敲骨吸髓,被吃得僅剩一個頭骨,成為酋長家族代代相傳的擺設。
我要提出的問題是:作為那英國傳教士的後人,他們能夠從心靈上輕易忘掉那一件事嗎?對於人類,應該不應該是一回事,能夠不能夠是另一回事。他們的先人的頭骨,還在別人家裡成為擺設啊!忘記和銘記,這是人類之人性的兩個顯著特徵。有時忘記更符合人性;有時銘記更符合人性,這是人性的真相。對於英國傳教士的後代,銘記更符合人性。能否使從前之事成為過去之事呢?這分明不是單方面取決於他們的問題。它取決於那土著部落的酋長的後代們——他們正一代代做著新酋長。
二零零四年,事隔七八十年以後,那非洲土著部落的最新一位酋長,做出了一個他的幾代前任酋長沒有做出過的決定——誠摯邀請英國傳教士的後人到非洲去,當面請罪;當面歸還對方們的先人的頭骨;當面以本部落習俗的最高方式,超度對方先人的靈魂。
五分多鐘的電視新聞,便是記錄二零零四年的那一過程的。
試問——如果沒有那非洲土著部落的最新一任酋長的誠意作為大前提,那英國傳教士的後人們會與對方促膝而坐,談什麼棄仇去憎修玉帛之好的話嗎?那後者的人性不是太不正常了嗎?
我將當今之日本好有一比,恰比作那非洲的土著部落;我將當今之日本政客小泉也好有一比,恰比作土著部落的最新一任酋長。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我這裡主要比的是,有資格代表一個國家或一個部落的人對本國家或本部落之歷史行為的態度。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日本政客們的意識遠在那一位非洲土著部落的最新一任酋長之下。後者的意識是與時俱進的,是願意向全人類的文明共識靠攏的。而日本右翼政客們的言行卻是相反的。
至於當年的日軍,我除了沒有接觸過他們當年吃中國人的記載,其他一概殘忍罪惡,他們是全部犯下了。將那一非洲之恐怖事件擴大十倍,不足以相提並論;擴大百倍,也不足以;擴大千倍,還是不足以;也許擴大萬倍幾萬倍才能相比。
從小泉到安倍,一而再、再而三地以一國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所遵循的不外是兩點:其一,人死了,靈魂都是平等的;其二,尊孔,中國的孔子曾曰:“仁者愛人。”
在某些日本人的意識之中,進一步說,在小泉首相的意識之中,人死了,靈魂果然是平等的嗎?倘果然是,又為什麼只一而再、再而三地參拜靖國神社呢?為什麼不曾也經常到日本的平民公墓去祭奠那些普普通通的亡靈呢?倘果然是,他們那靖國神社裡,為什麼只供奉名人貴族及所謂“英烈”的靈牌?對不起得很,事實上我認為,靖國神社之中定有日本人的真英烈的靈牌配擺放在那裡受日本人敬仰的。但連國際法西斯戰犯的靈牌也供奉在了那裡,則我就不得不將他們的“英烈”也用引號括上了。倘一概日本人的靈牌都是可以供奉在靖國神社的,還則罷了。但世人皆知,日本的普通人的靈魂,是斷不會被忝置於那靖國神社的。而戰犯的靈魂卻配。平等在他們那兒,說穿了,乃是——戰犯與英烈平等!倘不,南京大屠殺之紀念日,他們何不也在日本替那些慘遭本國獸軍野蠻殺害的中國黎民百姓和戰俘們的亡靈祈禱祈禱呢?——既然人死後,靈魂都是平等的!再試問一問:近一兩年,他們參拜供奉著法西斯戰爭罪犯的靈牌的靖國神社的次數大約比祭奠自己祖先的次數還多吧?而這,叫如喪考妣。
說到“仁者愛人”,他們實是孤陋寡聞。在中國,豈止孔子說過這樣的話!百千年來,反反覆覆宣傳同一思想的中華先賢,多了。那話的本意——博愛之人,首先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別人的生命。愛人之心愛人命。不知珍惜別人生命,“愛人”豈非偽裝嗎?希特勒之所以是全世界人民痛恨的法西斯戰犯,乃因他視別國人民生命如糞土。在這一點上,日本的東條英機們與希特勒無區別!
他們想必知道中國除了孔子,還有一位孟子,同樣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
孟子曾說過這樣的話:“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