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故人類將永遠需要一種自我教育,那就是——人性的世世代代的自我教育……
我們發現了我們人類自己的意識特點——那就是,人是特別地習慣於將威猛作為“王”的資格。
凡人懼怕的,人便懾服之,視為“王”。
“王”這個宇,與“領袖”、“首腦”是有區別的。“領袖”和“首腦”,是因號召力和業績而獲擁戴的。但“王”非是這樣,“王”的地位是征服的結果。凡為“王”者,必先稱霸一方。故從前的中國,也將嘯聚山林的強盜頭子稱為“山大王”。
帝王們或曰君王們,倘非世襲的,而是“打”來的江山,無一不是先為王,其後才是“帝”是“君”的。
一個童心不泯的人,縱有千般缺點,在我看來,也必是可交為朋友的。
不過,人世間,真正童心不渦之人,卻是越來越少了。都市裡尤其少。都市裡,人“單位”化了,“行業”化了,為著各自利益,明爭暗鬥。仿佛被關在一個大籠子裡,彼此難親難和,躲又躲不開,人心裡城府便深。僅只在個人愛好上,可能還有童趣的表現。在對待自己同類方面,比賽著圓滑。崇拜英雄的中國人似乎越來越少,膜拜奸雄理論的似乎越來越多。人人都成了“厚黑學”博士或專家的時候,那就不是熊要跟人玩,而是人只有到深山老林里去找熊作知交了……
“文革”中,一些男人便公然地、肆無忌憚地將別人“當猴耍”,盡顯凌辱別人之能事。因為“文革”是空前的機會,條件不但“成熟”,而且“理由”符合“革命”。“文革”中人“耍”人的“程序”比當今一切事的程序都簡單,首先以“革命”的名義宣布一部分人為“異類”,於是一部分人成了“中鬼”、成了“蛇神”,於是似乎比猴還低等。既不但可以“耍”,可以捉弄,也可以大打出手……
真的,我不喜歡特別喜歡猴子的男人。
但,心態上像猴的中國男人,或像耍猴者的中國男人,依我看,現在挺多挺多的……
一概地以富者為英雄,並且一概地不許問,反對問,甚至公開宣揚敢問者有罪,不許問有理,實乃渾帳的邏輯。也是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背道而馳的邏輯。
同時,我也在此鄭重地告訴牟其中——關於我的書中張冠李戴那一件事,我已公開在報上以及我的書中致歉了。如果你尚覺不夠不滿,那麼你可以再舉行一次記者招待會,或者買斷什麼報刊的版面,或者買斷電台電視台的時間段,我將一定前去再一次公開致歉。僅僅再一次公開致歉,絕不言其它。甚至,致歉的詞句可由你們自己擬定,我去大聲地持稿照續。並且讀罷三鞠其躬……
但是,若以你那一套生意經作為什麼“改革開放”的主導聲音,來批判我的書我的觀點,那麼你要三思而行!最起碼,你要找些相對有點兒水平的人,真的能從我的書中挑出我自己的言論,而不是無中生有而不是斷章取義地於I同時,要上升到國家立場國家利益的高度進行批判,而不能僅僅以你牟其中一個商人自己或一個公司的低級水平低級立場低級利益態度去批判。批判得有理有據,我公開表示向你的正確思想學習——倘還是水平如前販賣些胡說八道的批判“文章”,我不但是絕不會接受的,而且是一定要反駁的。
儘管我現在頸椎病重,執筆已成苦事,但反駁吳越農之類人那種不三不四的“文章”——不謙虛地說,我一個人對付得了一群。
依我看來,替別人廣而告之者,只要不是將劣的說成優的,將平庸的說成精彩的,只要不是肉麻的吹捧,所做便是大大的有益之事。既不但有益,而且絲毫無害。
對那被一筆小錢雇了,面以寫文章的方式為他人實行報復的人,我是很鄙視的。起碼,目前是很鄙視的。這足見我的迂腐。我的思想既不符合現實之經濟規律,又不能超越於現實之上,而符合著理想主義的尷尬了。因為倘立足於現實,一千字一千元,或一萬元由一個人承包了東一小篇西一大篇地可持續性地獨自干,我不能不承認那錢掙的也較容易。較容易掙的錢當然是值得掙的錢。而倘立足於真理想主義的大境界,那麼其純潔的眼,是根本不該發現這種勾當的。醜陋之事,當不人理想之眼。既不人眼,鄙視又從何談起呢?
“文痞”一詞,可理解為文人與痞子“交媾”的“雜種”。“雜種”非指物種學方面的後代,乃指文人與痞子二者人格特徵的合成。凡“文痞”,身上既有投機文人的見風使舵,火中取栗,又有痞子那一種天生的刁滑性和無賴性。只不過其“痞”由“文”包裝了,後天“合成”為一種邪劣的假正經而已。
考察中國正野文史及歷史,文人中少有很痞的典型。文人的劣點林林種種,但大多數文人,拒絕痞氣的沾染。痞主要的心理成分非僅僅是玩世不恭。因大部分玩世不恭者,不過將玩世作心理的盾,將不恭作寫在盾上的圖騰式宣言,藉以自衛。但痞不是這樣。症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自己層層綑紮的陰暗的惡毒。痞較普遍的心理私語是這樣一句話——“統統×他媽的!”這是典型的痞看社會的心理。也是典型的文痞看文壇的心理。區別在於,痞並不需要借了文的包裝掩蓋此種心理,而文痞一定要最充分地利用文的包裝。
張春橋、姚文元之流及其爪牙,獲“文痞”醜名,乃因陰暗而惡毒的政治心理。“統統打倒”和“統統×他媽的”是同一種心理。但他們並不是用痞的技巧掩蓋此種心理。而是靠政治的權術和專制。故我一向認為,他們非是典型的“文痞”,面是文人與反動政客交媾的“雜種”。他們的人格特徵;是文人的劣點和反動政客的劣點的集大成。
文痞行徑是文痞們假文學之名而公開手淫的現象。目的是要引起公眾的注意。文痞是文學和“市場經濟”關係中的派生物。文學與“市場經濟”的關係,有時攜手合作,各得其所;有時相鄙皆見,分道揚鑣。這乃因為,文學畢竟是有個性的,而市場只有經濟規律的共性。個性不被共性所左右,個性就要作出犧牲。
但文痞是沒有個性的。
文痞存在的信條是——“有奶便是娘”。
金錢本身自然非是什麼骯髒邪獰之物。即使在顯微鏡下觀察,鈔票上的細菌,並不比被公閱過的一張報上的細菌更多些,它只不過是交換商品的替代物。古時候人們也以貝殼、獸牙以及美麗的卵石為“幣”——可見錢本身與那些東西沒有什麼不同的屬性。
我的理想——要毀掉鈔票的人,其實是想改變人類社會目前金錢分配方面的種種不合理現象。這想法本身無錯。因不合理現象確實存在。但這又不是現實的想法,因為“毀掉鈔票”並不能根除物質占有的不合理現象。
我們發現了我們人類自己的意識特點——那就是,人是特別地習慣於將威猛作為“王”的資格。
凡人懼怕的,人便懾服之,視為“王”。
“王”這個宇,與“領袖”、“首腦”是有區別的。“領袖”和“首腦”,是因號召力和業績而獲擁戴的。但“王”非是這樣,“王”的地位是征服的結果。凡為“王”者,必先稱霸一方。故從前的中國,也將嘯聚山林的強盜頭子稱為“山大王”。
帝王們或曰君王們,倘非世襲的,而是“打”來的江山,無一不是先為王,其後才是“帝”是“君”的。
一個童心不泯的人,縱有千般缺點,在我看來,也必是可交為朋友的。
不過,人世間,真正童心不渦之人,卻是越來越少了。都市裡尤其少。都市裡,人“單位”化了,“行業”化了,為著各自利益,明爭暗鬥。仿佛被關在一個大籠子裡,彼此難親難和,躲又躲不開,人心裡城府便深。僅只在個人愛好上,可能還有童趣的表現。在對待自己同類方面,比賽著圓滑。崇拜英雄的中國人似乎越來越少,膜拜奸雄理論的似乎越來越多。人人都成了“厚黑學”博士或專家的時候,那就不是熊要跟人玩,而是人只有到深山老林里去找熊作知交了……
“文革”中,一些男人便公然地、肆無忌憚地將別人“當猴耍”,盡顯凌辱別人之能事。因為“文革”是空前的機會,條件不但“成熟”,而且“理由”符合“革命”。“文革”中人“耍”人的“程序”比當今一切事的程序都簡單,首先以“革命”的名義宣布一部分人為“異類”,於是一部分人成了“中鬼”、成了“蛇神”,於是似乎比猴還低等。既不但可以“耍”,可以捉弄,也可以大打出手……
真的,我不喜歡特別喜歡猴子的男人。
但,心態上像猴的中國男人,或像耍猴者的中國男人,依我看,現在挺多挺多的……
一概地以富者為英雄,並且一概地不許問,反對問,甚至公開宣揚敢問者有罪,不許問有理,實乃渾帳的邏輯。也是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背道而馳的邏輯。
同時,我也在此鄭重地告訴牟其中——關於我的書中張冠李戴那一件事,我已公開在報上以及我的書中致歉了。如果你尚覺不夠不滿,那麼你可以再舉行一次記者招待會,或者買斷什麼報刊的版面,或者買斷電台電視台的時間段,我將一定前去再一次公開致歉。僅僅再一次公開致歉,絕不言其它。甚至,致歉的詞句可由你們自己擬定,我去大聲地持稿照續。並且讀罷三鞠其躬……
但是,若以你那一套生意經作為什麼“改革開放”的主導聲音,來批判我的書我的觀點,那麼你要三思而行!最起碼,你要找些相對有點兒水平的人,真的能從我的書中挑出我自己的言論,而不是無中生有而不是斷章取義地於I同時,要上升到國家立場國家利益的高度進行批判,而不能僅僅以你牟其中一個商人自己或一個公司的低級水平低級立場低級利益態度去批判。批判得有理有據,我公開表示向你的正確思想學習——倘還是水平如前販賣些胡說八道的批判“文章”,我不但是絕不會接受的,而且是一定要反駁的。
儘管我現在頸椎病重,執筆已成苦事,但反駁吳越農之類人那種不三不四的“文章”——不謙虛地說,我一個人對付得了一群。
依我看來,替別人廣而告之者,只要不是將劣的說成優的,將平庸的說成精彩的,只要不是肉麻的吹捧,所做便是大大的有益之事。既不但有益,而且絲毫無害。
對那被一筆小錢雇了,面以寫文章的方式為他人實行報復的人,我是很鄙視的。起碼,目前是很鄙視的。這足見我的迂腐。我的思想既不符合現實之經濟規律,又不能超越於現實之上,而符合著理想主義的尷尬了。因為倘立足於現實,一千字一千元,或一萬元由一個人承包了東一小篇西一大篇地可持續性地獨自干,我不能不承認那錢掙的也較容易。較容易掙的錢當然是值得掙的錢。而倘立足於真理想主義的大境界,那麼其純潔的眼,是根本不該發現這種勾當的。醜陋之事,當不人理想之眼。既不人眼,鄙視又從何談起呢?
“文痞”一詞,可理解為文人與痞子“交媾”的“雜種”。“雜種”非指物種學方面的後代,乃指文人與痞子二者人格特徵的合成。凡“文痞”,身上既有投機文人的見風使舵,火中取栗,又有痞子那一種天生的刁滑性和無賴性。只不過其“痞”由“文”包裝了,後天“合成”為一種邪劣的假正經而已。
考察中國正野文史及歷史,文人中少有很痞的典型。文人的劣點林林種種,但大多數文人,拒絕痞氣的沾染。痞主要的心理成分非僅僅是玩世不恭。因大部分玩世不恭者,不過將玩世作心理的盾,將不恭作寫在盾上的圖騰式宣言,藉以自衛。但痞不是這樣。症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自己層層綑紮的陰暗的惡毒。痞較普遍的心理私語是這樣一句話——“統統×他媽的!”這是典型的痞看社會的心理。也是典型的文痞看文壇的心理。區別在於,痞並不需要借了文的包裝掩蓋此種心理,而文痞一定要最充分地利用文的包裝。
張春橋、姚文元之流及其爪牙,獲“文痞”醜名,乃因陰暗而惡毒的政治心理。“統統打倒”和“統統×他媽的”是同一種心理。但他們並不是用痞的技巧掩蓋此種心理。而是靠政治的權術和專制。故我一向認為,他們非是典型的“文痞”,面是文人與反動政客交媾的“雜種”。他們的人格特徵;是文人的劣點和反動政客的劣點的集大成。
文痞行徑是文痞們假文學之名而公開手淫的現象。目的是要引起公眾的注意。文痞是文學和“市場經濟”關係中的派生物。文學與“市場經濟”的關係,有時攜手合作,各得其所;有時相鄙皆見,分道揚鑣。這乃因為,文學畢竟是有個性的,而市場只有經濟規律的共性。個性不被共性所左右,個性就要作出犧牲。
但文痞是沒有個性的。
文痞存在的信條是——“有奶便是娘”。
金錢本身自然非是什麼骯髒邪獰之物。即使在顯微鏡下觀察,鈔票上的細菌,並不比被公閱過的一張報上的細菌更多些,它只不過是交換商品的替代物。古時候人們也以貝殼、獸牙以及美麗的卵石為“幣”——可見錢本身與那些東西沒有什麼不同的屬性。
我的理想——要毀掉鈔票的人,其實是想改變人類社會目前金錢分配方面的種種不合理現象。這想法本身無錯。因不合理現象確實存在。但這又不是現實的想法,因為“毀掉鈔票”並不能根除物質占有的不合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