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於是一枝鳴鏑,直上青天,發出尖銳的呼嘯聲;接著竹林後飛起來一隻油壇,曳著綱繩,斜著拋落,落在新繁南城腳下。
“雖不中亦不遠矣!”曹彬表示滿意:“下一炮一定可以打到城裡。”
第一“炮”原是測探距離,看著還差一點,只把石炮的繩子絞緊一些,放鬆時使得彈力略略增加,自然落入城內。
這時張廷翰的馬軍已經出動,分東西兩隊疾馳,鐵蹄奔騰,聲如密雨,掀起半天灰沙;經過新繁東、西兩城門時,朝城上放了一排箭,也不問它有無著落,飛快地越過城垣,然後撥轉馬頭,又沖回陣地。這一往返,原是示威,卻也是示敵以並無真箇用兵之意,所以看來像是遊戲。
接下來就非戲耍了,已發射四枚油壇從竹林後面飛出來,直向新繁城中落下;接著又是四枚——八柄石炮,輪番施放;然後是左右兩翼的火箭齊發;它的準頭自比石炮來得有把握,十之七八射入城中,但一時沒有動靜,反是城上的還擊,相當利害,居高臨下,易顯威力、箭技和飛蝗,如雨而至;除卻石炮藉竹林的掩護,可以不受影響,此外莫不大感威脅,尤其是馬軍,目標較大,藤牌護得了人護不了馬,張廷翰不能不下令,暫時退後,避到新繁城上的箭所射不到的地方。
劉光乂和曹彬從幾面藤牌交護的空隙中,仍能看到全盤戰局;但所看重的地方不同,劉光乂注意自己人,曹彬卻注視著城上,儘管來勢洶洶,其實等於無的放矢,亂射一氣,無非糟蹋了箭枝,同時也充分說明了那些被裹脅作亂的“蜀軍”,根本就沒有什麼訓練,更缺乏實地作戰的經驗。這樣的敵人,臨之以大軍,如果照秦朝留下來的計“首功”的制度,以殺人多寡定功勞大小,可以全數消滅,便真箇有傷天和了。
曹彬這樣在轉著念頭,自然而然就有了應付的辦法,“副帥,”他說。“城中快要起火了j 配合火勢,發動反攻,一舉可以成功。我看頂要緊的是把聲勢搞大些,一下子就可以把對方嚇倒。”
“慢慢!”劉光乂說:“我軍雖被壓制,士氣不會受影響。如今反倒欲揚先抑的蓄勢,等城上箭放得差不多了,我們這裡蓄足了勁再動手,事情就更順利了。”
“是!”曹彬很佩服。“副帥的看法確實高明!”
於是劉光乂又派兵傳令李進卿和張廷翰。暫時不加理會,只看鳴摘再響,一齊動手。李、張接到命令,隨即轉達部下,大家都知道成功就在此一舉,個個聚精會神,把自己任務中該準備的事項,檢點又檢點,靜待總攻令下。“
城上射下來的箭少了,稀稀落落,根本不生作用;但劉光乂仍舊不肯下令。這倒不是為了蓄勢,而是要使城上的人迷惑,搞不清官軍是怎麼回事?不過這段辰光也不長,因為城中已冒出黑煙、火光;油壇和火箭的效用已經發生,無法再緩。
“放箭!”劉光乂大喝一聲,拔出腰中的劍,向上一揮,同時喊道:“帶馬!”
話剛出口,鳴鏑已起,宋軍無不興高采烈,首先是一直埋伏著的床子弩發揮了威力,直射城頭,立刻便倒了好些人。接著油壇和火箭,流星趕月般,射入城中;因為城中原已起火,這時火上加油、油上又加火,霎時間黑煙瀰漫,卷舞出無數桔紅色的火焰。而宋軍的雲梯車和馬隊,亦往前推出;馬隊只在南城腳下,循東西方向,來回奔馳,而且拉弓在手,卻不放箭,這威嚇的姿態就相當明顯了。
在雲梯車後面,另有一隊人專門擂鼓,如報賽出會似地,把那三十面大鼓擂出許多令人興奮的花點子;忽然間一棒鑼響,鼓聲沉寂;接著是亂鑼,這不是收兵的訊號,另有約定;等鑼聲止住,宋軍齊聲大喊:“開城投降!”
這樣一陣鑼:一陣喊;鼓譟聲中,一隊士兵展開兩卷白布,一卷上寫著拷栲大的四言句:“歸來免死,一視同仁。”另一卷也一樣,字句是:“城開三面,逃走不追。”字句兩頭,一面寫個“劉”字,一面寫個“曹”字。
等這兩匹白布出現,張廷翰的馬隊自城下撤退;油壇火箭也暫時停止,只有床子弩依然在發射,目的是要把守城的人趕出來。
城上卻無動靜,不知裡面在幹些什麼?在白布後面的劉光乂向曹彬悄悄說道:“城裡只怕有內亂!”
“是!”曹彬答道:“如有內亂,不至於關起門自相殘殺,一定有人開城投降。”
話剛說完,有了動靜,只見西城衝出來一枝人馬,往前直走。接著南城也開了,擁出無數人來,個個都是雙手高舉過頂,表示投誠。
這時在西面遠處高崗上,駐馬凝視的張惠龍,遙遙望見新繁城中的亂黨,投降的投降,脫逃的脫逃,正是曹彬所預先指示的情況,那就沒有功夫細看了,帶轉馬頭,狠狠加上一鞭,那匹從張廷翰處特地挑來的黑馬,放開四蹄衝下山崗,疾馳向西。
一口氣奔了二十多里路,到了岷江東支的錦江;遙望族旗,王全斌的部隊正沿江北上,張惠龍迎上前去,報告消息。王全斌聽說劉、曹收功,大為高興;細問了經過,斷定向西突圍的,必是全師雄。如果能夠捉住了他,則擒賊擒王,亂黨立刻就可瓦解。這是個大好的機會,決不可輕輕放過。
於是王全斌與王仁贍,就在馬前商議一鼓聚殲全師雄的策略。
“這要先判明全師雄的去向。”王仁贍說:“往南竄,直撲成都,諒他不敢;而且有劉、曹回師截堵,亦可保無虞。如今之計,要防他往北越過沱江,往綿竹一帶逃了過去,那就費事了。”
“是的!我也是這個看法。”王全斌指點西面的形勢:“要引他渡江而西,那便成了瓮中捉鱉之勢,擒之必矣!”
王仁贍點頭稱是——岷江自灌縣分歧,東支為錦江,西支為通稱南江的岷江正流,分道南行至彭山,又合而為一。其間狹長一區,形似口袋;全師雄如果進了這個口袋,便是進了圈套,極難脫身。
“這樣吧,仁贍,”王全斌下令:“你帶三千人馬,趕緊到北面去,沿沱江巡羅攔截,把全師雄逼了過來。我在陽平山上設伏,等他半渡而擊。”
王仁贍有些不願,因為那是徒勞無功的任務;照他的想法,最好在陽平山埋伏,等著痛擊全師雄。但主帥的命令,不能不從;當時帶著三千人馬,匆匆往北而去,希望半道里遇著全師雄,攔腰沖斷,好好殺他一陣,消一消多少天來積在胸頭的那口惡氣。
“張惠龍!”王全斌說道:“你的消息及時傳到,我記你一功!”
“多謝都帥!”張惠龍躬身答道:“我得趕回覆命,都帥有什麼話要我帶去?”
“為我覆上劉副帥、曹都監,說我甚為感謝。現在請劉副帥、曹都監趕緊回保成都。”
等張惠龍趕回新繁,那裡的戰事已經結束,劉光乂已領兵趕回成都;留下曹彬在清理戰場,斬殺不多,俘虜卻有一萬二千人之多。曹彬收繳了軍械,接管了倉庫;對俘虜的處置極為明快,願意回鄉的,當時發給路費遣散,願意投軍的,即刻編組,集中管理。秉燭達旦,連夜處理;到了第二天上午,諸事就緒,留下濠砦都監郝守浚權領新繁縣令的職務,自己帶著張惠龍回到成都。
“雖不中亦不遠矣!”曹彬表示滿意:“下一炮一定可以打到城裡。”
第一“炮”原是測探距離,看著還差一點,只把石炮的繩子絞緊一些,放鬆時使得彈力略略增加,自然落入城內。
這時張廷翰的馬軍已經出動,分東西兩隊疾馳,鐵蹄奔騰,聲如密雨,掀起半天灰沙;經過新繁東、西兩城門時,朝城上放了一排箭,也不問它有無著落,飛快地越過城垣,然後撥轉馬頭,又沖回陣地。這一往返,原是示威,卻也是示敵以並無真箇用兵之意,所以看來像是遊戲。
接下來就非戲耍了,已發射四枚油壇從竹林後面飛出來,直向新繁城中落下;接著又是四枚——八柄石炮,輪番施放;然後是左右兩翼的火箭齊發;它的準頭自比石炮來得有把握,十之七八射入城中,但一時沒有動靜,反是城上的還擊,相當利害,居高臨下,易顯威力、箭技和飛蝗,如雨而至;除卻石炮藉竹林的掩護,可以不受影響,此外莫不大感威脅,尤其是馬軍,目標較大,藤牌護得了人護不了馬,張廷翰不能不下令,暫時退後,避到新繁城上的箭所射不到的地方。
劉光乂和曹彬從幾面藤牌交護的空隙中,仍能看到全盤戰局;但所看重的地方不同,劉光乂注意自己人,曹彬卻注視著城上,儘管來勢洶洶,其實等於無的放矢,亂射一氣,無非糟蹋了箭枝,同時也充分說明了那些被裹脅作亂的“蜀軍”,根本就沒有什麼訓練,更缺乏實地作戰的經驗。這樣的敵人,臨之以大軍,如果照秦朝留下來的計“首功”的制度,以殺人多寡定功勞大小,可以全數消滅,便真箇有傷天和了。
曹彬這樣在轉著念頭,自然而然就有了應付的辦法,“副帥,”他說。“城中快要起火了j 配合火勢,發動反攻,一舉可以成功。我看頂要緊的是把聲勢搞大些,一下子就可以把對方嚇倒。”
“慢慢!”劉光乂說:“我軍雖被壓制,士氣不會受影響。如今反倒欲揚先抑的蓄勢,等城上箭放得差不多了,我們這裡蓄足了勁再動手,事情就更順利了。”
“是!”曹彬很佩服。“副帥的看法確實高明!”
於是劉光乂又派兵傳令李進卿和張廷翰。暫時不加理會,只看鳴摘再響,一齊動手。李、張接到命令,隨即轉達部下,大家都知道成功就在此一舉,個個聚精會神,把自己任務中該準備的事項,檢點又檢點,靜待總攻令下。“
城上射下來的箭少了,稀稀落落,根本不生作用;但劉光乂仍舊不肯下令。這倒不是為了蓄勢,而是要使城上的人迷惑,搞不清官軍是怎麼回事?不過這段辰光也不長,因為城中已冒出黑煙、火光;油壇和火箭的效用已經發生,無法再緩。
“放箭!”劉光乂大喝一聲,拔出腰中的劍,向上一揮,同時喊道:“帶馬!”
話剛出口,鳴鏑已起,宋軍無不興高采烈,首先是一直埋伏著的床子弩發揮了威力,直射城頭,立刻便倒了好些人。接著油壇和火箭,流星趕月般,射入城中;因為城中原已起火,這時火上加油、油上又加火,霎時間黑煙瀰漫,卷舞出無數桔紅色的火焰。而宋軍的雲梯車和馬隊,亦往前推出;馬隊只在南城腳下,循東西方向,來回奔馳,而且拉弓在手,卻不放箭,這威嚇的姿態就相當明顯了。
在雲梯車後面,另有一隊人專門擂鼓,如報賽出會似地,把那三十面大鼓擂出許多令人興奮的花點子;忽然間一棒鑼響,鼓聲沉寂;接著是亂鑼,這不是收兵的訊號,另有約定;等鑼聲止住,宋軍齊聲大喊:“開城投降!”
這樣一陣鑼:一陣喊;鼓譟聲中,一隊士兵展開兩卷白布,一卷上寫著拷栲大的四言句:“歸來免死,一視同仁。”另一卷也一樣,字句是:“城開三面,逃走不追。”字句兩頭,一面寫個“劉”字,一面寫個“曹”字。
等這兩匹白布出現,張廷翰的馬隊自城下撤退;油壇火箭也暫時停止,只有床子弩依然在發射,目的是要把守城的人趕出來。
城上卻無動靜,不知裡面在幹些什麼?在白布後面的劉光乂向曹彬悄悄說道:“城裡只怕有內亂!”
“是!”曹彬答道:“如有內亂,不至於關起門自相殘殺,一定有人開城投降。”
話剛說完,有了動靜,只見西城衝出來一枝人馬,往前直走。接著南城也開了,擁出無數人來,個個都是雙手高舉過頂,表示投誠。
這時在西面遠處高崗上,駐馬凝視的張惠龍,遙遙望見新繁城中的亂黨,投降的投降,脫逃的脫逃,正是曹彬所預先指示的情況,那就沒有功夫細看了,帶轉馬頭,狠狠加上一鞭,那匹從張廷翰處特地挑來的黑馬,放開四蹄衝下山崗,疾馳向西。
一口氣奔了二十多里路,到了岷江東支的錦江;遙望族旗,王全斌的部隊正沿江北上,張惠龍迎上前去,報告消息。王全斌聽說劉、曹收功,大為高興;細問了經過,斷定向西突圍的,必是全師雄。如果能夠捉住了他,則擒賊擒王,亂黨立刻就可瓦解。這是個大好的機會,決不可輕輕放過。
於是王全斌與王仁贍,就在馬前商議一鼓聚殲全師雄的策略。
“這要先判明全師雄的去向。”王仁贍說:“往南竄,直撲成都,諒他不敢;而且有劉、曹回師截堵,亦可保無虞。如今之計,要防他往北越過沱江,往綿竹一帶逃了過去,那就費事了。”
“是的!我也是這個看法。”王全斌指點西面的形勢:“要引他渡江而西,那便成了瓮中捉鱉之勢,擒之必矣!”
王仁贍點頭稱是——岷江自灌縣分歧,東支為錦江,西支為通稱南江的岷江正流,分道南行至彭山,又合而為一。其間狹長一區,形似口袋;全師雄如果進了這個口袋,便是進了圈套,極難脫身。
“這樣吧,仁贍,”王全斌下令:“你帶三千人馬,趕緊到北面去,沿沱江巡羅攔截,把全師雄逼了過來。我在陽平山上設伏,等他半渡而擊。”
王仁贍有些不願,因為那是徒勞無功的任務;照他的想法,最好在陽平山埋伏,等著痛擊全師雄。但主帥的命令,不能不從;當時帶著三千人馬,匆匆往北而去,希望半道里遇著全師雄,攔腰沖斷,好好殺他一陣,消一消多少天來積在胸頭的那口惡氣。
“張惠龍!”王全斌說道:“你的消息及時傳到,我記你一功!”
“多謝都帥!”張惠龍躬身答道:“我得趕回覆命,都帥有什麼話要我帶去?”
“為我覆上劉副帥、曹都監,說我甚為感謝。現在請劉副帥、曹都監趕緊回保成都。”
等張惠龍趕回新繁,那裡的戰事已經結束,劉光乂已領兵趕回成都;留下曹彬在清理戰場,斬殺不多,俘虜卻有一萬二千人之多。曹彬收繳了軍械,接管了倉庫;對俘虜的處置極為明快,願意回鄉的,當時發給路費遣散,願意投軍的,即刻編組,集中管理。秉燭達旦,連夜處理;到了第二天上午,諸事就緒,留下濠砦都監郝守浚權領新繁縣令的職務,自己帶著張惠龍回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