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說得最深刻的是,舊式文人最不宜搞政治,卻又最喜歡 搞政治,因為中國過去的政治,根本是浪漫的,最合舊式文 人的胃口。中國文學缺乏邏輯,所以舊式文人便只有感想,有 慷慨、有衝勁,卻不長于思考;感覺敏銳,卻禁不起刺激。凡 此都是最不適宜搞政治的性格;而汪精衛偏偏無自知之明。
許多人覺得這是切中汪精衛病根的話,但沒有個人敢跟 他說;當然也不會拿這篇文章給他看。但因為有這些評論,以 及顧孟余不聞不問,陳公博堅決反對的情形在,所以有些人 決定在幹部會議中保持沉默,仔細觀望。
到會的幹部,濟濟一堂,有五六十人之多。汪精衛的態 度很平靜,只說為了挽救危亡,不得已挺身出來發起和平運 動;對應該不應該”組府”,希望大家發表意見。
等他說完,周佛海一馬當先,主張”組府”。首先表示, 只要問心真是為了國家,就應當不避嫌疑、不擇手段,出而 擔當大任。他說重慶亦未嘗沒有人主張和平;而且這種人還 不少,不過,他們不敢有所主張,是因為心裡存著一種疑懼, 日本到底是不是真心求和?倘或能跟日本交涉,取得有利的 條件,重慶方面疑慮盡釋,響應和平運動的人,將會風起雲 涌。
最後便提到現實問題了。這麼多人從重慶出來,赤手空 拳發起和平運動,如果不組織”政權”怎麼辦?周佛海只說 安全沒有保障;實際上人人都明白,偏獨安全,連生活都成 問題。總不能說老由日本人接濟;那一來更坐實了漢奸的罪 名,而且是日本人”御用漢奸”。
其中確確實實也有懷抱天真的想法,為汪精衛的”理 想”所感動,不顧”歲暮天寒,冰霜追逐千萬程”來從事和 平運動的;此時將周佛海的話仔細體味了一下,不由得大為 泄氣——事實俱在,搞”和平運動”已變成一種職業;”組 府”不過是找個啖飯之地,這跟落草為寇,有什麼兩樣?
在何炳賢,也發現了一個事先應該想到,而不曾想到的, 極現實的大問題:要人家停止”組府”可以;”善後問題”不 是起陳公博一句”我來設法補救”可以解決的。也許來自重 慶及其他內地的人,還可以”歸隊”;在淪陷區就地招兵買馬 這件事怎麼說?如果中止”組府”,由興亞院撥來的”鹽餘”, 立刻就拿不到了。且莫道”天涯陣陣嗷鴻苦,說與哀蟬儻未 諳”;光隻眼前,縱有”落葉”作薪,奈何無米為炊;汪精衛 總不能與”去潮俱渺”,一走了之。
話雖如此,仍不能作明知豈不可為而為之的抗爭,何炳 賢強調陳公博”國不可分,黨必統一”的原則,以為在抵抗 外敵侵略時,國內決不能有分裂的現象;而有光榮革命歷史 的的”汪先生”,只發表國是主張就盡夠了,決不應該進一步 從事於可為舉國所誤解的工作。
周佛海的辯才也很來得,而且學過唯物辯證法的人,通 常都有一套很巧妙的邏輯,只要一不小心,落入對方邏輯的 圈套,往往越說越擰,全是對方的理。
所以何炳賢唇槍舌劍,奮勇進攻,仍然無濟於事!最後 一場無結果而散——所謂”幹部會議”,只是一次周佛海與何 炳賢的辯論會而已。
鎩羽而歸的何炳賢,大為喪氣;陳公博反倒保持著幾分 樂觀,他安慰何炳賢說:”不要緊!如果我什麼都不參加,我 想汪先生還不致於一意孤行。”哪知道,上海傳來的消息,證 明陳公博的想法完全錯了。首先是汪精衛由虹口搬到了”越 界築路”的滬西愚園路1136弄,住的是前交通部長,貴州人 王伯群的房子。王伯群當過大夏大學校長,迎娶大夏校花保 志寧,是上海灘上一大艷聞;愚園路的華廈,便是藏嬌的金 屋;汪精衛假此作公館,是由大夏校長傅式說居間而借住,還 是借日本人的勢力強加徵用,是一個謎。
傳來的第二個消息,更使得陳公博憂心忡忡,汪精衛終 於在5月的最後一天,由上海大場機場搭乘日本陸軍的專機, 飛到了橫須賀軍用機場,再改坐汽車,直駛東京。除了已正 式擔任日本與汪精衛之間的聯絡人,並正式在上海組織了 “梅機關”的影佐禎昭,及犬養健以外,還有日本駐華的外交 官清水董三、矢野征記,表明這一次汪精衛的東京之行,是 日本政府的正式邀請。重慶的《中央日報》發表了第一起譴 責汪精衛的文章,說他的行為,與敵機空襲時,在地面施放 信號無異。
汪精衛自己的隨員,一共5個人,周佛海、梅思平、高 宗武、董道寧、周隆庠。一到東京,便安置在日本十大財閥 之一的古河虎之助男爵的別墅;唯獨高宗武例外,以他有肺 病為由,讓他一個人住在與”古河礦山”企業有關係的制鐵 商大穀米太郎的家;這種明顯的猜忌,促成了高宗武脫離汪 系的決心。
其實,這時候日本的政治氣候是很清楚的。繼近衛而任 首相的平沼騏一郎,是日本法西斯蒂的領袖,一直在想執政, 但為曾留法10年,比較具有自由思想的西園寺公爵所抑制; 直到這一次軍部要推動日德意三國同盟,方始脫穎而出。
平沼的政治資本是陸軍的統制派,其中牽線的是統制派 巨頭小磯國昭,七七事變發生後,正任朝鮮軍司令官的小磯 國昭,力主擴大;以後陸軍推出設置”興亞院”的計劃,本 來預定由小磯去主持;近衛一看不妙,搶先發表指揮金山衛 登陸的皇道派要員,柳川平助中將為興亞院總務長官,藉以 阻止陸軍推薦小磯。但平沼組閣,小磯一躍而為拓務大臣,成 了興亞院的主管機關。
至於蟬聯陸相的板垣,受制於次官東條英機;石原莞爾 被逐出參謀本部,在關東軍司令部當副參謀長;七七事變 “不擴大派”的多田駿孤掌難鳴。就在這樣的態勢之下,汪精 衛仍不肯知難而退;但事實上是騎虎難下。
未與官方接觸以前,首先要”拜碼頭”。汪精衛跟日本人 的關係不深,但有個人不能不拜訪,那就是國父的老友頭山 滿。
頭山滿出生於福岡藩士家。明治維新後,屬於所謂”不 平的士族”。薩摩系的領袖西鄉隆盛,為了轉移不平士族的注 意力,倡導”征韓論”;但為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等人所反 對,因而引起”西南戰爭”;西鄉隆盛兵敗切腹自殺。不平的 士族越發不平,要求開設國會,讓民眾亦有參與政治的機會。 這個運動早在”西南戰爭”以前便已流行,倡導最力的是土 佐藩士出身的板垣退助,明治7年首創”愛國公黨”,為日本 破天荒的第一個民主政黨。
不久,”愛國公黨”在黨政者的壓迫之下不得已而解散; 板垣退助回老家高知縣另創”立志社”;一時民間政治社團, 風起雲湧,由土佐流行至各地;頭山滿與其岡浩太郎所組合 的是”向陽社”,後來改名”玄洋社”。初意倡導民權;後來 漸漸變質,成為一個極右派的組織,主張對韓國及中國擴張; 主要的原因是,國會開設以後,玄洋社獲得了北九州的煤礦 經營權——民權與特權是極不相容的;玄洋社為了保護他們 的特權,便不能不與軍閥勾結。同時煤與鐵是不可分的,煉 鋼事業發達,煤礦才能大量開採,煤價亦可提高;而煉鋼事 業要發達,就必須多造槍炮;槍炮要有出路,便只有發動侵 略,製造戰爭。大倉喜八郎的八幡制鐵所,恰是北九州工業 的重鎮;它也正就是頭山滿與大倉喜八郎合作的結晶。
許多人覺得這是切中汪精衛病根的話,但沒有個人敢跟 他說;當然也不會拿這篇文章給他看。但因為有這些評論,以 及顧孟余不聞不問,陳公博堅決反對的情形在,所以有些人 決定在幹部會議中保持沉默,仔細觀望。
到會的幹部,濟濟一堂,有五六十人之多。汪精衛的態 度很平靜,只說為了挽救危亡,不得已挺身出來發起和平運 動;對應該不應該”組府”,希望大家發表意見。
等他說完,周佛海一馬當先,主張”組府”。首先表示, 只要問心真是為了國家,就應當不避嫌疑、不擇手段,出而 擔當大任。他說重慶亦未嘗沒有人主張和平;而且這種人還 不少,不過,他們不敢有所主張,是因為心裡存著一種疑懼, 日本到底是不是真心求和?倘或能跟日本交涉,取得有利的 條件,重慶方面疑慮盡釋,響應和平運動的人,將會風起雲 涌。
最後便提到現實問題了。這麼多人從重慶出來,赤手空 拳發起和平運動,如果不組織”政權”怎麼辦?周佛海只說 安全沒有保障;實際上人人都明白,偏獨安全,連生活都成 問題。總不能說老由日本人接濟;那一來更坐實了漢奸的罪 名,而且是日本人”御用漢奸”。
其中確確實實也有懷抱天真的想法,為汪精衛的”理 想”所感動,不顧”歲暮天寒,冰霜追逐千萬程”來從事和 平運動的;此時將周佛海的話仔細體味了一下,不由得大為 泄氣——事實俱在,搞”和平運動”已變成一種職業;”組 府”不過是找個啖飯之地,這跟落草為寇,有什麼兩樣?
在何炳賢,也發現了一個事先應該想到,而不曾想到的, 極現實的大問題:要人家停止”組府”可以;”善後問題”不 是起陳公博一句”我來設法補救”可以解決的。也許來自重 慶及其他內地的人,還可以”歸隊”;在淪陷區就地招兵買馬 這件事怎麼說?如果中止”組府”,由興亞院撥來的”鹽餘”, 立刻就拿不到了。且莫道”天涯陣陣嗷鴻苦,說與哀蟬儻未 諳”;光隻眼前,縱有”落葉”作薪,奈何無米為炊;汪精衛 總不能與”去潮俱渺”,一走了之。
話雖如此,仍不能作明知豈不可為而為之的抗爭,何炳 賢強調陳公博”國不可分,黨必統一”的原則,以為在抵抗 外敵侵略時,國內決不能有分裂的現象;而有光榮革命歷史 的的”汪先生”,只發表國是主張就盡夠了,決不應該進一步 從事於可為舉國所誤解的工作。
周佛海的辯才也很來得,而且學過唯物辯證法的人,通 常都有一套很巧妙的邏輯,只要一不小心,落入對方邏輯的 圈套,往往越說越擰,全是對方的理。
所以何炳賢唇槍舌劍,奮勇進攻,仍然無濟於事!最後 一場無結果而散——所謂”幹部會議”,只是一次周佛海與何 炳賢的辯論會而已。
鎩羽而歸的何炳賢,大為喪氣;陳公博反倒保持著幾分 樂觀,他安慰何炳賢說:”不要緊!如果我什麼都不參加,我 想汪先生還不致於一意孤行。”哪知道,上海傳來的消息,證 明陳公博的想法完全錯了。首先是汪精衛由虹口搬到了”越 界築路”的滬西愚園路1136弄,住的是前交通部長,貴州人 王伯群的房子。王伯群當過大夏大學校長,迎娶大夏校花保 志寧,是上海灘上一大艷聞;愚園路的華廈,便是藏嬌的金 屋;汪精衛假此作公館,是由大夏校長傅式說居間而借住,還 是借日本人的勢力強加徵用,是一個謎。
傳來的第二個消息,更使得陳公博憂心忡忡,汪精衛終 於在5月的最後一天,由上海大場機場搭乘日本陸軍的專機, 飛到了橫須賀軍用機場,再改坐汽車,直駛東京。除了已正 式擔任日本與汪精衛之間的聯絡人,並正式在上海組織了 “梅機關”的影佐禎昭,及犬養健以外,還有日本駐華的外交 官清水董三、矢野征記,表明這一次汪精衛的東京之行,是 日本政府的正式邀請。重慶的《中央日報》發表了第一起譴 責汪精衛的文章,說他的行為,與敵機空襲時,在地面施放 信號無異。
汪精衛自己的隨員,一共5個人,周佛海、梅思平、高 宗武、董道寧、周隆庠。一到東京,便安置在日本十大財閥 之一的古河虎之助男爵的別墅;唯獨高宗武例外,以他有肺 病為由,讓他一個人住在與”古河礦山”企業有關係的制鐵 商大穀米太郎的家;這種明顯的猜忌,促成了高宗武脫離汪 系的決心。
其實,這時候日本的政治氣候是很清楚的。繼近衛而任 首相的平沼騏一郎,是日本法西斯蒂的領袖,一直在想執政, 但為曾留法10年,比較具有自由思想的西園寺公爵所抑制; 直到這一次軍部要推動日德意三國同盟,方始脫穎而出。
平沼的政治資本是陸軍的統制派,其中牽線的是統制派 巨頭小磯國昭,七七事變發生後,正任朝鮮軍司令官的小磯 國昭,力主擴大;以後陸軍推出設置”興亞院”的計劃,本 來預定由小磯去主持;近衛一看不妙,搶先發表指揮金山衛 登陸的皇道派要員,柳川平助中將為興亞院總務長官,藉以 阻止陸軍推薦小磯。但平沼組閣,小磯一躍而為拓務大臣,成 了興亞院的主管機關。
至於蟬聯陸相的板垣,受制於次官東條英機;石原莞爾 被逐出參謀本部,在關東軍司令部當副參謀長;七七事變 “不擴大派”的多田駿孤掌難鳴。就在這樣的態勢之下,汪精 衛仍不肯知難而退;但事實上是騎虎難下。
未與官方接觸以前,首先要”拜碼頭”。汪精衛跟日本人 的關係不深,但有個人不能不拜訪,那就是國父的老友頭山 滿。
頭山滿出生於福岡藩士家。明治維新後,屬於所謂”不 平的士族”。薩摩系的領袖西鄉隆盛,為了轉移不平士族的注 意力,倡導”征韓論”;但為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等人所反 對,因而引起”西南戰爭”;西鄉隆盛兵敗切腹自殺。不平的 士族越發不平,要求開設國會,讓民眾亦有參與政治的機會。 這個運動早在”西南戰爭”以前便已流行,倡導最力的是土 佐藩士出身的板垣退助,明治7年首創”愛國公黨”,為日本 破天荒的第一個民主政黨。
不久,”愛國公黨”在黨政者的壓迫之下不得已而解散; 板垣退助回老家高知縣另創”立志社”;一時民間政治社團, 風起雲湧,由土佐流行至各地;頭山滿與其岡浩太郎所組合 的是”向陽社”,後來改名”玄洋社”。初意倡導民權;後來 漸漸變質,成為一個極右派的組織,主張對韓國及中國擴張; 主要的原因是,國會開設以後,玄洋社獲得了北九州的煤礦 經營權——民權與特權是極不相容的;玄洋社為了保護他們 的特權,便不能不與軍閥勾結。同時煤與鐵是不可分的,煉 鋼事業發達,煤礦才能大量開採,煤價亦可提高;而煉鋼事 業要發達,就必須多造槍炮;槍炮要有出路,便只有發動侵 略,製造戰爭。大倉喜八郎的八幡制鐵所,恰是北九州工業 的重鎮;它也正就是頭山滿與大倉喜八郎合作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