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陳璧君心裡雪亮,汪精衛要一個人來壯他的膽,這個人 若非顧孟余,就應該是陳公博。顧孟余的態度很堅決,早有 “割席”之勢;而且陳璧君於汪系人物,唯一所畏憚的也只是 顧孟余,不敢自討沒趣。因此,集中全力在陳公博身上下工 夫。
到了香港,陳璧君去看陳公博,談到組府問題,陳璧君 表示汪精衛並無成見,決定召集一次幹部會議,以多數的意 見為意見。陳公博便從”黨不可分,國必統一”的原則,談 到汪精衛個人的利害,滔滔不絕地舉出不應”組府”的理由。
陳璧君一直不作聲;等他講完,平靜地說一句:”你自己 跟汪先生去說。”
陳公博默然。於是陳璧君展開”攻勢”,極力相勸;說只 有陳公博對汪精衛是有說服力,而這分”說服力”只有在促 膝傾談時,才能發揮。
陳公博考慮了好久,終於還是拒絕了。
於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一方面由汪精衛打了電報;一 方面由陳璧君再度作香港之行,向陳公博提出要求,如果他 真的不願參加幹部會議,希望他派一個代表。
這時在香港能夠代表陳公博發言的親信,只有一個何炳 賢。但是,何炳賢不願淌渾水,一口拒絕。
禁不起函電交馳,只是動之以情,陳公博便又再一次去 挽請何炳賢作代表,仍然遭到峻拒。何炳賢的理由是:去也 是白去;因為如果能有幾分之一的希望,勸得汪精衛懸崖勒 馬,還值得去一趟,無奈汪精衛的至親,如陳春圃等人,已 經在放空氣,說汪精衛在離開重慶之前,有一封信留給蔣委 員長,中有”今後兄為其易,而弟為其難”的話;所謂”難 易”,汪精衛的解釋是,在本位工作上堅持到底,大不了一死 殉國,這一點容易做到;將個人的一切拋開,明知豈不可為 而為之,這就比較難了。由此可知,汪精衛已經決定”組 府”了;召開”幹部會議”,完全是表面文章。
此外有人為陳公博進一步指出,陳璧君只是利用陳公博。 因為目前在汪精衛身邊得勢的周佛海與梅思平,都不是汪精 衛的基本幹部;梅思平分量不夠,周佛海歷史甚淺,他是西 安事變後,汪精衛由歐洲兼程返國時,奉蔣委員長之命到香 港迎接,因為談得投機,才逐漸接近,過去並無淵源。既然 如此,這個”幹部會議”所作成的決議,汪精衛是可聽可不 聽的;換句話說:”組府”不”組府”,完全是汪精衛個人的 事。
但如有”陳公博”之字牽涉在內,情形就不同了,即令 是代表,即令是反對”組府”,總還有一句話好說:”當時 ‘幹部會議”,陳公博也派了代表參加的”。這個藉口可以使人 產生一種錯覺:汪精衛的組府是陳公博他們都贊成的。
話雖如此,陳公博終於忍受不住情面的壓力,苦勸何炳 賢為他去了卻一筆”人情債”。又說:不去有”默認”之嫌; 去了,提出反對的理由,態度鮮明,是非自有公論。這個說 法很有力;何炳賢終於同意,充當以陳公博代表的身分,參 加了汪精衛的”幹部會議”。
11落花落葉
回顧之二,汪精衛的一首詞。
動身的前夕,陳公博在他的新歡穆小姐的香閨中,為何 炳賢餞行;陪客都是跟汪精衛接近,而態度與陳公博相同的 朋友。這頓飯倒也並非只是尋常送往迎來的酬酢,有的有意 見托何炳賢轉達;有的有信件托帶,所以席間的話題,不脫 汪精衛夫婦,以及眼前圍繞在他們夫婦左右的人。 “汪先生’組府’的班子,說’汪家班’倒不如說’陳家 班’還來得貼切些,但就是’陳家班’亦不見得每一個人都 同意汪夫人的做法。像她的弟媳婦——。”
此人所談的是陳璧君的弟婦,也就是陳春圃的妻子,本 來家住澳門;由於不願跟陳春圃到上海,夫婦之間,大起勃 谿,最後竟至要鬧離婚。
陳春圃與他的妻子,感情本來很好;兒女亦不願父母仳 離,苦苦相勸。民族大義,兒女私情,未嘗不震撼陳春圃的 心地;無奈有陳璧君在,不能不捨棄而隨姊夫;很美滿的一 個家庭,就這樣破裂了。
但有位言先生卻多少替陳璧君辯護,他說,有革命歷史, 歷居高位的畢竟是汪精衛,不是陳璧君,衡諸修齊治平的道 理,汪精衛若連婦人干政的害處都不明白,根本就不夠資格 作為一個政治家,也不會有今天的地位。事實上在家庭之中, 汪精衛真的要發了脾氣,陳璧君亦總是退讓的。所以這一次 “組府”,雖說出於陳璧君的主持,何嘗不是汪精衛內心所默 許?真有愧他的”舅嫂”多多。
為了證明他的看法有根據,這個客人除了引用《舟夜》那 首七律以外,另外又抄出汪精衛的一首詞,傳觀座中。
這首詞是汪精衛從重慶到河內不久所作;詞牌叫作《憶 舊遊》,詠的是”落葉”:
嘆護林心事,付與東流矣,一往淒清,猶作流連意;奈
驚飈不管,催化青萍。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經;有
出水根寒,拿空枝老,同訴飄零。
天心正搖落,算菊芳蘭秀,不是春榮。槭槭蕭蕭里,
要滄桑變了,秋始無聲。伴得落紅東去,流水有餘馨;只
極目煙蕪,寒蛩夜月,愁秣陵。
大家仔細一看,果不其然,一開頭”護林心事”,使用的 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典故;此外”東 流”、”驚飈”、”青萍”,無一不是詠落花,與”落葉”何干?
言先生又指出:”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經”,落葉隨 波逐流,本應入於汪洋大海;居然復歸原處,但時序已由春 入秋,於是”有出水根寒、拿空枝老”,虛寫落葉,接一句 “同訴飄零”,則落花竟與落葉在秋水中合流了。這種詞境,從 古至今所無,只存在於汪精衛心目中;奇極新極,而千鈞筆 力,轉折無痕,就詞論詞,當然值得喝一聲彩。
下半闋仍舊是落花與落葉合詠;細細看去,是落花招邀 落葉同游。詞中最微妙之處,在畫一條春與秋的界限;菊與 蘭並無落葉,則落葉必是”春榮”的花木,與落花同根一樹, 本是夙昔儔侶。至於”菊芳蘭秀”,暗指孤芳自賞,亦言崖岸 自高;更是”落花”提醒”落葉”:今昔異時,榮枯判然。 ”天心搖落”之秋,非我輩當今之時,合該淪落。這是警告, 但也不妨說是挑撥。
以下”槭槭蕭蕭里,要滄桑變了,秋始無聲”之句寫的 秋聲,可從兩方面來看,就大處言:前方將士的廝殺吶喊,後 方難民的窮極籲天,在在皆是秋聲。除非”滄桑變了,秋始 無聲”;若問滄桑如何變法?則是另外創造一個春天。
就小處言,由秋入冬,滄桑人變;落葉作薪,供炊取暖, 自然就沒有”槭槭蕭蕭”的秋聲了。
到了香港,陳璧君去看陳公博,談到組府問題,陳璧君 表示汪精衛並無成見,決定召集一次幹部會議,以多數的意 見為意見。陳公博便從”黨不可分,國必統一”的原則,談 到汪精衛個人的利害,滔滔不絕地舉出不應”組府”的理由。
陳璧君一直不作聲;等他講完,平靜地說一句:”你自己 跟汪先生去說。”
陳公博默然。於是陳璧君展開”攻勢”,極力相勸;說只 有陳公博對汪精衛是有說服力,而這分”說服力”只有在促 膝傾談時,才能發揮。
陳公博考慮了好久,終於還是拒絕了。
於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一方面由汪精衛打了電報;一 方面由陳璧君再度作香港之行,向陳公博提出要求,如果他 真的不願參加幹部會議,希望他派一個代表。
這時在香港能夠代表陳公博發言的親信,只有一個何炳 賢。但是,何炳賢不願淌渾水,一口拒絕。
禁不起函電交馳,只是動之以情,陳公博便又再一次去 挽請何炳賢作代表,仍然遭到峻拒。何炳賢的理由是:去也 是白去;因為如果能有幾分之一的希望,勸得汪精衛懸崖勒 馬,還值得去一趟,無奈汪精衛的至親,如陳春圃等人,已 經在放空氣,說汪精衛在離開重慶之前,有一封信留給蔣委 員長,中有”今後兄為其易,而弟為其難”的話;所謂”難 易”,汪精衛的解釋是,在本位工作上堅持到底,大不了一死 殉國,這一點容易做到;將個人的一切拋開,明知豈不可為 而為之,這就比較難了。由此可知,汪精衛已經決定”組 府”了;召開”幹部會議”,完全是表面文章。
此外有人為陳公博進一步指出,陳璧君只是利用陳公博。 因為目前在汪精衛身邊得勢的周佛海與梅思平,都不是汪精 衛的基本幹部;梅思平分量不夠,周佛海歷史甚淺,他是西 安事變後,汪精衛由歐洲兼程返國時,奉蔣委員長之命到香 港迎接,因為談得投機,才逐漸接近,過去並無淵源。既然 如此,這個”幹部會議”所作成的決議,汪精衛是可聽可不 聽的;換句話說:”組府”不”組府”,完全是汪精衛個人的 事。
但如有”陳公博”之字牽涉在內,情形就不同了,即令 是代表,即令是反對”組府”,總還有一句話好說:”當時 ‘幹部會議”,陳公博也派了代表參加的”。這個藉口可以使人 產生一種錯覺:汪精衛的組府是陳公博他們都贊成的。
話雖如此,陳公博終於忍受不住情面的壓力,苦勸何炳 賢為他去了卻一筆”人情債”。又說:不去有”默認”之嫌; 去了,提出反對的理由,態度鮮明,是非自有公論。這個說 法很有力;何炳賢終於同意,充當以陳公博代表的身分,參 加了汪精衛的”幹部會議”。
11落花落葉
回顧之二,汪精衛的一首詞。
動身的前夕,陳公博在他的新歡穆小姐的香閨中,為何 炳賢餞行;陪客都是跟汪精衛接近,而態度與陳公博相同的 朋友。這頓飯倒也並非只是尋常送往迎來的酬酢,有的有意 見托何炳賢轉達;有的有信件托帶,所以席間的話題,不脫 汪精衛夫婦,以及眼前圍繞在他們夫婦左右的人。 “汪先生’組府’的班子,說’汪家班’倒不如說’陳家 班’還來得貼切些,但就是’陳家班’亦不見得每一個人都 同意汪夫人的做法。像她的弟媳婦——。”
此人所談的是陳璧君的弟婦,也就是陳春圃的妻子,本 來家住澳門;由於不願跟陳春圃到上海,夫婦之間,大起勃 谿,最後竟至要鬧離婚。
陳春圃與他的妻子,感情本來很好;兒女亦不願父母仳 離,苦苦相勸。民族大義,兒女私情,未嘗不震撼陳春圃的 心地;無奈有陳璧君在,不能不捨棄而隨姊夫;很美滿的一 個家庭,就這樣破裂了。
但有位言先生卻多少替陳璧君辯護,他說,有革命歷史, 歷居高位的畢竟是汪精衛,不是陳璧君,衡諸修齊治平的道 理,汪精衛若連婦人干政的害處都不明白,根本就不夠資格 作為一個政治家,也不會有今天的地位。事實上在家庭之中, 汪精衛真的要發了脾氣,陳璧君亦總是退讓的。所以這一次 “組府”,雖說出於陳璧君的主持,何嘗不是汪精衛內心所默 許?真有愧他的”舅嫂”多多。
為了證明他的看法有根據,這個客人除了引用《舟夜》那 首七律以外,另外又抄出汪精衛的一首詞,傳觀座中。
這首詞是汪精衛從重慶到河內不久所作;詞牌叫作《憶 舊遊》,詠的是”落葉”:
嘆護林心事,付與東流矣,一往淒清,猶作流連意;奈
驚飈不管,催化青萍。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經;有
出水根寒,拿空枝老,同訴飄零。
天心正搖落,算菊芳蘭秀,不是春榮。槭槭蕭蕭里,
要滄桑變了,秋始無聲。伴得落紅東去,流水有餘馨;只
極目煙蕪,寒蛩夜月,愁秣陵。
大家仔細一看,果不其然,一開頭”護林心事”,使用的 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典故;此外”東 流”、”驚飈”、”青萍”,無一不是詠落花,與”落葉”何干?
言先生又指出:”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經”,落葉隨 波逐流,本應入於汪洋大海;居然復歸原處,但時序已由春 入秋,於是”有出水根寒、拿空枝老”,虛寫落葉,接一句 “同訴飄零”,則落花竟與落葉在秋水中合流了。這種詞境,從 古至今所無,只存在於汪精衛心目中;奇極新極,而千鈞筆 力,轉折無痕,就詞論詞,當然值得喝一聲彩。
下半闋仍舊是落花與落葉合詠;細細看去,是落花招邀 落葉同游。詞中最微妙之處,在畫一條春與秋的界限;菊與 蘭並無落葉,則落葉必是”春榮”的花木,與落花同根一樹, 本是夙昔儔侶。至於”菊芳蘭秀”,暗指孤芳自賞,亦言崖岸 自高;更是”落花”提醒”落葉”:今昔異時,榮枯判然。 ”天心搖落”之秋,非我輩當今之時,合該淪落。這是警告, 但也不妨說是挑撥。
以下”槭槭蕭蕭里,要滄桑變了,秋始無聲”之句寫的 秋聲,可從兩方面來看,就大處言:前方將士的廝殺吶喊,後 方難民的窮極籲天,在在皆是秋聲。除非”滄桑變了,秋始 無聲”;若問滄桑如何變法?則是另外創造一個春天。
就小處言,由秋入冬,滄桑人變;落葉作薪,供炊取暖, 自然就沒有”槭槭蕭蕭”的秋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