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你用不著顧前想後。這裡家具擺設都有了,你那裡的木器,能送人的送人,沒人可送,叫個收舊貨的來,一腳踢。收拾收拾衣服、首飾、動用器
具,不過一天的工夫,有啥麻煩?“
“我那班客戶呢?”
“這倒比較麻煩。”七姑奶奶沉吟了一會說:“我勸你也不必再做了……”
“不!”羅四姐搶著說道:“不光是為我自己。人家也是養家活口的一項行當,我不能不管。”
“那也容易,你找個能幹的人,做你的替手。說不走,還可以要一筆‘頂費’。”七姑奶奶又說:“新舊交替,難免接不上頭,老馬可以慢慢搬過來。
或者老馬投了新東家,你就更加省事了。“
聽七姑奶奶為她的打算,簡捷了當卻又相當周到,羅四姐實在無話可說了,“七姐,我真服了你了。”她說,“如今只剩下一件事:挑日子。”
“對。”七姑奶奶說,“到我那裡去,一面挑日子。一面再好好商量。”
回到古家,略為息一息,七姑奶奶叫人取了皇曆來挑日子。很不巧,一連八、九天都不宜遷居,最快也得十天以後。
“那時候老太太已經來了。”七姑奶奶說:“我的想法是:頂好這三、四天以內就搬停當,老大太一來就住新房子,讓她老人家心裡也高興,而且也省事得多,四姐,你說呢?”
“話自然不錯。不過,日子不好,沒有辦法。”
七姑奶奶想了一下說,“有辦法。俗語道得好:揀日不如撞日。撞到哪天是哪天,你說好不好?”
“怎麼撞法?”
“以老太太到上海的那天,就算你撞到的日子。老太太到了,先在我這裡歇一歇腳,馬上進屋,你也把要緊東西先搬運了來,晚上擺兩桌酒,叫一班髦兒戲,熱鬧熱鬧,順便就算替老太太接風,不是一舉兩得。”
羅四姐覺得這樣安排也很好,便即問道:“七姐夫不曉得哪天回來?”
“快了。大概還有四、五天工夫。”
古應春回來了。使得羅四姐深感意外的是:她的母親沒有來,倒是烏先生來了。
那烏先生有五十多歲,身材矮胖,滿頭白髮,長一個酒糟鼻子,形容古怪,但那雙眼睛極好,看人時,眼中兩道光芒射過來,能把人吸引住,自然而然地覺得此人可親且可信賴,因此,七姑奶奶一會便對他有好感。
在古應春引見以後,自然有一番客套,七姑奶奶問到羅四姐的母親何以不來,烏先生乘機道明了來意。
“羅四姐的娘因天氣大熱,又是吃‘觀音素’,到上海來作客,種種不方便,所以不來。不過她娘倒有幾句要緊話,要我私下限她說,所以沾古先生的光,攜帶我到上海來開開眼界。”
“蠻好,蠻好。”七姑奶奶說:“羅四姐,我跟她一見如故,感情象親姐妹一樣,烏先生是她敬重的人,到了這裡,一切不必客氣。現在,烏先生看,是把羅四姐接了來呢?還是你去看她。”
“她娘還有點吃的、用的東西給羅四姐,還是我去好了。”
“那麼,我來送你去。”
“不敢當,不敢當,決不敢當。”
“烏先生,你不要客氣。為啥要我親自送你去呢?這有兩個緣故。”說到這裡,七姑奶奶轉眼看著丈夫說:“你恐怕還不曉得,羅四姐搬家了,是
老窗的房子,我一手替她料理的。“
“好快!”古應春說了這一句,便又對烏先生說:“羅四姐的新居在哪裡,我都不知道,那就非內人送你去不可了。”
“我送了烏先生去,順便約一約羅四姐,今天晚上替烏先生接風,請她作陪。”
聽得這麼說,烏先生除了一再道謝以外,再無別話,於是舍車坐轎,一起到了羅四姐那裡。七姑奶奶把人帶到,又約好羅四姐晚上陪烏先生來吃飯,隨即匆匆忙忙趕回家,因為她急於要聽古應春談此行的經過。
“他是女家的‘大冰老爺’……”
原來胡雪岩一回杭州,略得清閒,便與老母妻子談羅四姐的事。本來娶小納妾,胡雪岩原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但羅四姐的情形不同,好些有關係的事,都要預先談好,最要緊的,第一是虛名,第二是實權。杭州官宦人家的妾侍,初進門稱“新姑娘,一年半載親黨熟悉了,才會稱姓,假如姓羅,便叫”羅姑娘“,三年玉載以後,才換稱”姨奶奶“的稱呼。至於熬到”姨太太“總要進入中年,兒女成長以後。可是胡雪岩卻為羅四姐提出要求,一進門就要稱”太太“。
“那麼,”胡老太太問道:“你的元配呢?這個也是‘太太’,那個也是‘太太’,到底是叫哪個?”
“一個叫‘二太太,好了。”
胡老太太沉吟了一會道:“她怎麼說呢?”胡老太太用手遙指,這“地”
是指胡太太。
“我還沒有跟她談到這上頭。先要娘准了,我再跟她去說。”
胡老太太知道,媳婦賢惠而軟弱,即使心裡不願,亦不會公然反對,但她作為一家之主,卻不能不顧家規,所以一時不便輕許,只說:“我要好好兒想一想,總要在檯面上說得過去才可以。”
“台而上是說得過去的。為啥呢”胡雪岩正好談“實權”,他說:“目下這種場面,裡頭不能沒有一個人來‘抓總’,媳婦太老實,身子又不好。
以至於好些事,還要老太太來操勞,做兒子的心裡不安。再說句老實話,外頭的情形,老太太並不清楚,有時候想操心,也無從著力。我想來想去,只有把羅四姐討了來當家。既然當家,不能沒有名分,這是所謂‘從權辦理’。
檯面上說得過去的。“
“你要她來當家,這件事,我就更加要好好想一想了。你總曉得,當家人是很難做的。”
“我曉得。羅四姐極能幹,這個家一定當得下來。”
“不光是能幹。”胡老太太說:“俗語說:”不痴不聾,不做阿家翁。‘做當家人要吃得起啞巴虧。丫頭老媽子、廚子轎班,都會在背後說閒話,她有沒有這份肚量,人家明明’當著和尚罵賊禿‘,她只當沒有聽見,臉上有一點懊惱的神氣都沒有?“
“這一點……”胡雪岩說:“我當然要跟她說清楚,她一定會答應的。”
胡老太太大搖其頭,“說歸說,答應歸答應,到時候就不同了。”她說:“泥菩薩都有個土性,一個忍不住鬧了起來,弄得家宅不和,那時候你懊悔嫌遲了。”
這是各人的看法不同。胡老太太以前也見過羅四姐,但事隔多年,是何面貌都記不清楚了,當然只就一般常情來推測。胡雪岩心想,這不是一下子
具,不過一天的工夫,有啥麻煩?“
“我那班客戶呢?”
“這倒比較麻煩。”七姑奶奶沉吟了一會說:“我勸你也不必再做了……”
“不!”羅四姐搶著說道:“不光是為我自己。人家也是養家活口的一項行當,我不能不管。”
“那也容易,你找個能幹的人,做你的替手。說不走,還可以要一筆‘頂費’。”七姑奶奶又說:“新舊交替,難免接不上頭,老馬可以慢慢搬過來。
或者老馬投了新東家,你就更加省事了。“
聽七姑奶奶為她的打算,簡捷了當卻又相當周到,羅四姐實在無話可說了,“七姐,我真服了你了。”她說,“如今只剩下一件事:挑日子。”
“對。”七姑奶奶說,“到我那裡去,一面挑日子。一面再好好商量。”
回到古家,略為息一息,七姑奶奶叫人取了皇曆來挑日子。很不巧,一連八、九天都不宜遷居,最快也得十天以後。
“那時候老太太已經來了。”七姑奶奶說:“我的想法是:頂好這三、四天以內就搬停當,老大太一來就住新房子,讓她老人家心裡也高興,而且也省事得多,四姐,你說呢?”
“話自然不錯。不過,日子不好,沒有辦法。”
七姑奶奶想了一下說,“有辦法。俗語道得好:揀日不如撞日。撞到哪天是哪天,你說好不好?”
“怎麼撞法?”
“以老太太到上海的那天,就算你撞到的日子。老太太到了,先在我這裡歇一歇腳,馬上進屋,你也把要緊東西先搬運了來,晚上擺兩桌酒,叫一班髦兒戲,熱鬧熱鬧,順便就算替老太太接風,不是一舉兩得。”
羅四姐覺得這樣安排也很好,便即問道:“七姐夫不曉得哪天回來?”
“快了。大概還有四、五天工夫。”
古應春回來了。使得羅四姐深感意外的是:她的母親沒有來,倒是烏先生來了。
那烏先生有五十多歲,身材矮胖,滿頭白髮,長一個酒糟鼻子,形容古怪,但那雙眼睛極好,看人時,眼中兩道光芒射過來,能把人吸引住,自然而然地覺得此人可親且可信賴,因此,七姑奶奶一會便對他有好感。
在古應春引見以後,自然有一番客套,七姑奶奶問到羅四姐的母親何以不來,烏先生乘機道明了來意。
“羅四姐的娘因天氣大熱,又是吃‘觀音素’,到上海來作客,種種不方便,所以不來。不過她娘倒有幾句要緊話,要我私下限她說,所以沾古先生的光,攜帶我到上海來開開眼界。”
“蠻好,蠻好。”七姑奶奶說:“羅四姐,我跟她一見如故,感情象親姐妹一樣,烏先生是她敬重的人,到了這裡,一切不必客氣。現在,烏先生看,是把羅四姐接了來呢?還是你去看她。”
“她娘還有點吃的、用的東西給羅四姐,還是我去好了。”
“那麼,我來送你去。”
“不敢當,不敢當,決不敢當。”
“烏先生,你不要客氣。為啥要我親自送你去呢?這有兩個緣故。”說到這裡,七姑奶奶轉眼看著丈夫說:“你恐怕還不曉得,羅四姐搬家了,是
老窗的房子,我一手替她料理的。“
“好快!”古應春說了這一句,便又對烏先生說:“羅四姐的新居在哪裡,我都不知道,那就非內人送你去不可了。”
“我送了烏先生去,順便約一約羅四姐,今天晚上替烏先生接風,請她作陪。”
聽得這麼說,烏先生除了一再道謝以外,再無別話,於是舍車坐轎,一起到了羅四姐那裡。七姑奶奶把人帶到,又約好羅四姐晚上陪烏先生來吃飯,隨即匆匆忙忙趕回家,因為她急於要聽古應春談此行的經過。
“他是女家的‘大冰老爺’……”
原來胡雪岩一回杭州,略得清閒,便與老母妻子談羅四姐的事。本來娶小納妾,胡雪岩原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但羅四姐的情形不同,好些有關係的事,都要預先談好,最要緊的,第一是虛名,第二是實權。杭州官宦人家的妾侍,初進門稱“新姑娘,一年半載親黨熟悉了,才會稱姓,假如姓羅,便叫”羅姑娘“,三年玉載以後,才換稱”姨奶奶“的稱呼。至於熬到”姨太太“總要進入中年,兒女成長以後。可是胡雪岩卻為羅四姐提出要求,一進門就要稱”太太“。
“那麼,”胡老太太問道:“你的元配呢?這個也是‘太太’,那個也是‘太太’,到底是叫哪個?”
“一個叫‘二太太,好了。”
胡老太太沉吟了一會道:“她怎麼說呢?”胡老太太用手遙指,這“地”
是指胡太太。
“我還沒有跟她談到這上頭。先要娘准了,我再跟她去說。”
胡老太太知道,媳婦賢惠而軟弱,即使心裡不願,亦不會公然反對,但她作為一家之主,卻不能不顧家規,所以一時不便輕許,只說:“我要好好兒想一想,總要在檯面上說得過去才可以。”
“台而上是說得過去的。為啥呢”胡雪岩正好談“實權”,他說:“目下這種場面,裡頭不能沒有一個人來‘抓總’,媳婦太老實,身子又不好。
以至於好些事,還要老太太來操勞,做兒子的心裡不安。再說句老實話,外頭的情形,老太太並不清楚,有時候想操心,也無從著力。我想來想去,只有把羅四姐討了來當家。既然當家,不能沒有名分,這是所謂‘從權辦理’。
檯面上說得過去的。“
“你要她來當家,這件事,我就更加要好好想一想了。你總曉得,當家人是很難做的。”
“我曉得。羅四姐極能幹,這個家一定當得下來。”
“不光是能幹。”胡老太太說:“俗語說:”不痴不聾,不做阿家翁。‘做當家人要吃得起啞巴虧。丫頭老媽子、廚子轎班,都會在背後說閒話,她有沒有這份肚量,人家明明’當著和尚罵賊禿‘,她只當沒有聽見,臉上有一點懊惱的神氣都沒有?“
“這一點……”胡雪岩說:“我當然要跟她說清楚,她一定會答應的。”
胡老太太大搖其頭,“說歸說,答應歸答應,到時候就不同了。”她說:“泥菩薩都有個土性,一個忍不住鬧了起來,弄得家宅不和,那時候你懊悔嫌遲了。”
這是各人的看法不同。胡老太太以前也見過羅四姐,但事隔多年,是何面貌都記不清楚了,當然只就一般常情來推測。胡雪岩心想,這不是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