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還有。”羅四姐想了一下說,“八月節,我回杭州去看她。”
“還有?”
“接到信馬上給我回信。”羅四姐又說:“這封信要請烏先生寫。”
“古月胡,還是口天吳?”
“不是。是烏鴉的烏。”
“喔。還有呢?”
“沒有了。”
古應春寫完念了一遍,羅四姐表示滿意,接下來開信封,他問:“怎麼寫法?”
“請問七姐夫,照規矩應該怎麼寫?”
“照規矩,應該寫‘敬煩某某人吉便帶交某某人’,下面是‘某某人拜託’。”
“光寫‘敬煩吉便’可以不可以?”
當然可以。古應春是因為她說不必寫明托何人帶送,特意再問一遍,以便印證。現在可以斷定,她是特意不提胡雪岩的名字。何以如此。就頗耐人尋味了。
羅四姐一直到臨走時,才說:“胡大先生,我有一封信,一隻網籃,費你的心帶到杭州,派人送到我家裡。”她將信遞了過去。
“好!東西呢?”
“在我這裡。”七姑奶奶代為答說。
“胡大先生哪天走?”
“後天。”
“那就不送你了。”羅四姐說。
“不客氣,不客氣。”胡雪岩問:“要帶啥回來?”
“一時也想不起。”
“想起來寫信給我。或者告訴七姐。”
等送羅四姐上了車,七姑奶奶一走進來,迫不及待地問她丈夫:“羅四姐信上寫點啥?”
“原來是應春的大筆!”胡雪岩略顯驚異他說:“怪不得看起來字很熟。”
“我做了一回測字先生。”古應春說:“不過,我也很奇怪,這樣一封信,平淡無奇,她為什麼要托我來寫。平常替她寫家信的人到哪裡去了?”
“當然有道理在內。”七姑奶奶追問著,“你快把信里的話告訴我。”
那封信,古應春能背得出來,背完了說:“有一點,倒是值得推敲的,她不願意明說,信和網籃是托小爺叔帶去的。”
“她有沒有說,為啥指明回信要托烏先生寫?”
“沒有。”
胡雪岩要問的話,另是一種,“她還有個女兒?”他說:“她沒有告訴過我。”
“今天就是告訴你了。不過是借應春的嘴。”
“啊,啊!”古應春省悟了,“這就是她故意要托我來寫信的道理。”
“道理還多呢!”七姑奶奶接口,“第一,要看小爺叔念不念舊?她娘,小爺叔從前總見過的,如果念舊,就會去看她。”
“當然!”胡雪岩說:“我早就想好了,信跟東西親自送去。過節了,總還要送份禮。”
“這樣做就對了。”七姑奶奶又說:“小爺叔,她還要試試你,見了她女兒怎麼樣?”
“嗯!”胡雪岩點點頭,不置可否。
“還有呢?”古應春這天將這三個字說慣,不自覺地滑了出來。
“指明信要托烏先生寫,是怕測字先生說不清楚,寫不出來,馬馬虎虎漏掉了,只有烏先生靠得住。”
胡雪岩覺得她的推斷,非常正確,體味了好一會,感嘆他說:“這羅四姐的心思真深。”
“不光是心思深,還有靈。我說送禮送得輕了得罪入,他說送得重了,也要得罪,而且得罪的不止一個。”七姑奶奶接下來說:“小爺叔,你要不要這個幫手,成功不成功,就看烏先生寫信來了。”
胡雪岩心領神會,回到杭州先派人去辦羅四姐所託之事,同時送了一份豐厚的節禮。然後挑了個空閒的日子,輕裝簡從,滿荷灑灑地去看羅四姐的母親。胡雪岩仍舊照從前的稱呼,稱她“羅大娘”,但羅大娘卻不大認得出他了,陌生加上受寵若驚,惶恐不安。胡雪岩了解她的心情,跟她先談羅四姐的近況,慢慢地追敘舊事,這才使得羅大娘的心定了下來。這心一定下來,自然就高興了,也感動了,不斷地表示,以胡雪岩現在的身分,居然降尊纖貴,會去看她,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
六曲折情關十天以後,羅四姐接到了家信,羅大娘照她的話,是請烏先生代寫的。
這烏先生是關帝廟的廟祝,為人熱心,洞明世事,先看了羅四姐的來信,心頭有個疑問,何以回信要指寫他來寫。再聽羅大娘眉飛色舞地談胡雪岩來看她的情形,恍然大悟,羅四姐大約不能確定,胡雪岩會不會親自來看羅大娘,所以信中不說信件等物托何人所帶。不過胡雪岩的動靜,在她是很關心的,既然如此,就要詳詳細細告訴她。她之指明要自己替羅大娘寫回信,也正是這個道理。
這完全猜對了羅四姐的心思,因此,她的信也就深副她的期待了。烏先生的代筆,淺顯明白,羅四姐先找者馬來念給她聽過,自己也好好下了一番工夫,等大致可以看得懂了,才揣著信去看七姑奶奶。
“七姐,”她說。“我有封信,請你給我看看。”
“哪個的信?”
“我娘的信,我一看信很長,當中好象提到胡大先生,我怕有要緊話在裡頭,不方便叫老馬給我看。”
“我比你也好不了多少,你看不明白,我也未見得看得懂。不過,不要緊,一客不煩二主,當初你是托應春替你寫的現在仍舊叫他來看好了。”
“七姐夫在家?”
“在家。”七姑奶奶答說: “有個洋人要來看他,他在等。”
於是將古應春找了來,拿信交了給他。他一面看,一面講:“東西都收到了,胡大先生還送了一份很厚的禮,一共八樣,火腿、茶葉、花雕……”
“這不要念了。”七姑奶奶插嘴問道:“他信里稱小爺叔,是叫胡大先生?”
“是啊!杭州人之中,尊敬小爺叔的,都是這樣叫他的。”
“好!你再講下去。”
“五月初七胡大先生去看你母親,非常客氣,坐了足足有一個時辰,談起在上海的近況……”講到這裡,古應春笑笑碩住了。
“咦!”七姑奶奶詫異地問:“啥好笑?”
“信上說。你母親知道你認識了我們兩個,說是‘欣遇貴人’。”古應春謙虛著,“實在不敢當。”
“我娘的話不錯。你們兩位當然是我的貴人。”羅四姐問道:“七姐夫,信上好象還提到我女兒。”
“是的。你母親說,胡大先生很喜歡你女兒,問長問短,說了好些話。
還送了一份見面禮,是一雙絞絲的金鐲子。“
“你看!”羅四姐對七姑奶奶說,“大先生對伢兒們,給這樣貴重的東西,不過,七姐,我倒不大懂了,大先生怎麼會將這雙鐲子帶在身邊?莫非他去之前,就曉得我有個女兒?”
“還有?”
“接到信馬上給我回信。”羅四姐又說:“這封信要請烏先生寫。”
“古月胡,還是口天吳?”
“不是。是烏鴉的烏。”
“喔。還有呢?”
“沒有了。”
古應春寫完念了一遍,羅四姐表示滿意,接下來開信封,他問:“怎麼寫法?”
“請問七姐夫,照規矩應該怎麼寫?”
“照規矩,應該寫‘敬煩某某人吉便帶交某某人’,下面是‘某某人拜託’。”
“光寫‘敬煩吉便’可以不可以?”
當然可以。古應春是因為她說不必寫明托何人帶送,特意再問一遍,以便印證。現在可以斷定,她是特意不提胡雪岩的名字。何以如此。就頗耐人尋味了。
羅四姐一直到臨走時,才說:“胡大先生,我有一封信,一隻網籃,費你的心帶到杭州,派人送到我家裡。”她將信遞了過去。
“好!東西呢?”
“在我這裡。”七姑奶奶代為答說。
“胡大先生哪天走?”
“後天。”
“那就不送你了。”羅四姐說。
“不客氣,不客氣。”胡雪岩問:“要帶啥回來?”
“一時也想不起。”
“想起來寫信給我。或者告訴七姐。”
等送羅四姐上了車,七姑奶奶一走進來,迫不及待地問她丈夫:“羅四姐信上寫點啥?”
“原來是應春的大筆!”胡雪岩略顯驚異他說:“怪不得看起來字很熟。”
“我做了一回測字先生。”古應春說:“不過,我也很奇怪,這樣一封信,平淡無奇,她為什麼要托我來寫。平常替她寫家信的人到哪裡去了?”
“當然有道理在內。”七姑奶奶追問著,“你快把信里的話告訴我。”
那封信,古應春能背得出來,背完了說:“有一點,倒是值得推敲的,她不願意明說,信和網籃是托小爺叔帶去的。”
“她有沒有說,為啥指明回信要托烏先生寫?”
“沒有。”
胡雪岩要問的話,另是一種,“她還有個女兒?”他說:“她沒有告訴過我。”
“今天就是告訴你了。不過是借應春的嘴。”
“啊,啊!”古應春省悟了,“這就是她故意要托我來寫信的道理。”
“道理還多呢!”七姑奶奶接口,“第一,要看小爺叔念不念舊?她娘,小爺叔從前總見過的,如果念舊,就會去看她。”
“當然!”胡雪岩說:“我早就想好了,信跟東西親自送去。過節了,總還要送份禮。”
“這樣做就對了。”七姑奶奶又說:“小爺叔,她還要試試你,見了她女兒怎麼樣?”
“嗯!”胡雪岩點點頭,不置可否。
“還有呢?”古應春這天將這三個字說慣,不自覺地滑了出來。
“指明信要托烏先生寫,是怕測字先生說不清楚,寫不出來,馬馬虎虎漏掉了,只有烏先生靠得住。”
胡雪岩覺得她的推斷,非常正確,體味了好一會,感嘆他說:“這羅四姐的心思真深。”
“不光是心思深,還有靈。我說送禮送得輕了得罪入,他說送得重了,也要得罪,而且得罪的不止一個。”七姑奶奶接下來說:“小爺叔,你要不要這個幫手,成功不成功,就看烏先生寫信來了。”
胡雪岩心領神會,回到杭州先派人去辦羅四姐所託之事,同時送了一份豐厚的節禮。然後挑了個空閒的日子,輕裝簡從,滿荷灑灑地去看羅四姐的母親。胡雪岩仍舊照從前的稱呼,稱她“羅大娘”,但羅大娘卻不大認得出他了,陌生加上受寵若驚,惶恐不安。胡雪岩了解她的心情,跟她先談羅四姐的近況,慢慢地追敘舊事,這才使得羅大娘的心定了下來。這心一定下來,自然就高興了,也感動了,不斷地表示,以胡雪岩現在的身分,居然降尊纖貴,會去看她,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
六曲折情關十天以後,羅四姐接到了家信,羅大娘照她的話,是請烏先生代寫的。
這烏先生是關帝廟的廟祝,為人熱心,洞明世事,先看了羅四姐的來信,心頭有個疑問,何以回信要指寫他來寫。再聽羅大娘眉飛色舞地談胡雪岩來看她的情形,恍然大悟,羅四姐大約不能確定,胡雪岩會不會親自來看羅大娘,所以信中不說信件等物托何人所帶。不過胡雪岩的動靜,在她是很關心的,既然如此,就要詳詳細細告訴她。她之指明要自己替羅大娘寫回信,也正是這個道理。
這完全猜對了羅四姐的心思,因此,她的信也就深副她的期待了。烏先生的代筆,淺顯明白,羅四姐先找者馬來念給她聽過,自己也好好下了一番工夫,等大致可以看得懂了,才揣著信去看七姑奶奶。
“七姐,”她說。“我有封信,請你給我看看。”
“哪個的信?”
“我娘的信,我一看信很長,當中好象提到胡大先生,我怕有要緊話在裡頭,不方便叫老馬給我看。”
“我比你也好不了多少,你看不明白,我也未見得看得懂。不過,不要緊,一客不煩二主,當初你是托應春替你寫的現在仍舊叫他來看好了。”
“七姐夫在家?”
“在家。”七姑奶奶答說: “有個洋人要來看他,他在等。”
於是將古應春找了來,拿信交了給他。他一面看,一面講:“東西都收到了,胡大先生還送了一份很厚的禮,一共八樣,火腿、茶葉、花雕……”
“這不要念了。”七姑奶奶插嘴問道:“他信里稱小爺叔,是叫胡大先生?”
“是啊!杭州人之中,尊敬小爺叔的,都是這樣叫他的。”
“好!你再講下去。”
“五月初七胡大先生去看你母親,非常客氣,坐了足足有一個時辰,談起在上海的近況……”講到這裡,古應春笑笑碩住了。
“咦!”七姑奶奶詫異地問:“啥好笑?”
“信上說。你母親知道你認識了我們兩個,說是‘欣遇貴人’。”古應春謙虛著,“實在不敢當。”
“我娘的話不錯。你們兩位當然是我的貴人。”羅四姐問道:“七姐夫,信上好象還提到我女兒。”
“是的。你母親說,胡大先生很喜歡你女兒,問長問短,說了好些話。
還送了一份見面禮,是一雙絞絲的金鐲子。“
“你看!”羅四姐對七姑奶奶說,“大先生對伢兒們,給這樣貴重的東西,不過,七姐,我倒不大懂了,大先生怎麼會將這雙鐲子帶在身邊?莫非他去之前,就曉得我有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