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螺螄太太接受了他的勸告,但這一來便只有將全部希望寄托在烏先生身上了,諄諄叮囑,務必好好花點心思,將寄放在朱太太處的那個“寶枕”能收了回來。
烏先生不敢怠慢,回家好好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起身破例不上茶館,在家吃了早餐,泡上一壺上好龍井,一面品茗,一面細想螺螄太太所託之事,假設了好幾種情況,也想好了不同的對策。到得九點多鐘,帶一個跟班,坐轎直到朱家。
跟班上前投帖,朱家的門房擋駕,“老爺出去了。”他說:“等我們老爺回來,我請我們老爺去回拜。”
其時,烏先生已經下了轎,他已估計到朱寶如可能不在家,所以不慌不忙地說:“我是胡家托我來的。你家老爺不在,不要緊,我看你家太太。有兩樣胡家螺螄太太托我送來的東西,連我的名帖一起送進去,你家太太就知道了。”
門房原知主母不是尋常不善應付男客的婦道人家,聽得此一說,料知定會延見,當時想了一下,哈著腰說:“本來要請烏老爺到花廳里坐,只為天氣太冷,花廳沒有生爐子,烏老爺不嫌委屈,請到門房裡來坐一坐,比外面暖和。”
“好,好,多謝,多謝。”
坐得不久,門房回出來說:“我家太太說,烏老爺不是外人,又是螺螄
太太請來的,請上房裡坐。“
上房在三廳上,進了角門,堂屋的屏門已經開了在等,進門便是極大的一個雪白銅炭盆,火焰熊熊,一室生春。門房將烏先生交給一個十七八歲的丫頭,關上屏門,管自己走了。
“阿春!”朱太太在東面那間屋子裡,大聲說道:“你問一問烏老爺,吃了點心沒有,如果沒有,馬上關照廚房預備。”
“吃過,吃過。”烏先生對阿春說:“謝謝你們太太,不必費心。”
他的話剛完,門帘掀處,朱太太出現了,穿一件灰鼠皮襖,花白頭髮,梳得一絲不亂,小小一個髮髻上,一面插一支碧玉挖耳,一面佩一朵紅花,臉上還薄薄地搽一層粉,雙眼明亮,身材苗條,是個“老來俏”。
“烏老爺,老久不見了,烏太太好?”她一面說,一面挽手為禮。
“托福,托福!”烏先生作揖還禮,“寶如兄不在家?”
“天不亮,去料理施粥去了。”朱寶如多少年來都是善堂的董事,公家有何賑濟貧民的惠政,都有他一份。
“可佩,可佩!”烏先生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也難說。”朱太太停了一下,未畢其詞,先盡禮節,“請坐,請坐!”
接著又在茶几上望了一下,已有一碗蓋碗茶在,便不作聲了。
“朱太太,我今天是螺螄太太托我來的。昨天我去,她正好把你要的藥找到了,順便托我送來。另外有一支人參,就算送年禮了。”
“正是!”朱太太不勝歉然的,“胡大先生出了這種事,她還要為我的這點小事情操心,又送這麼一支貴重的人參,我受是受了,心裡實在說不出的,怎麼說呢,只好說,實在是說不出的難過。”
“彼此至交,總有補情的時候。喔,還有件事,螺螄太太說有一個枕頭寄放在你這裡。”
說到這裡,烏先生很用心地注視她的反應,直到她點了頭,他一顆心才放了下去。
“有的。”她問:“怎麼樣?”
“螺螄太太說:這個枕頭,她想拿回去。”
“好極!”朱太太很快地答了這兩個字,然後又說:“烏老爺,說實話,當初她帶了一個枕頭來,說要寄放在我這裡。她沒有多說,我也沒有多問,明曉得是犯法的,我也只好替她挺。挺是挺了,心裡是一直七上八下,擔心會出事。現在要拿回去,在我實在是求之不得。烏老爺,你請稍為坐一坐,我馬上拿出來,請你帶回去。”說著,起身便走。
這一番話,大出烏先生的意料,在他設想的情況中,最好的一種是:朱太太承認有此物,說要收回,毫無異議,但不是她親自送去,便是請螺螄太太來,當面交還。不過她竟是托他帶了回去。
要不要帶呢?他很快地作了一個決定:不帶。因為中間轉了一手,倘或有何差錯,無端捲入是非,太不划算了。
因此,他急忙向剛掀簾入內的朱太太說道:“朱太太,你不必拿出來,我請螺螄太太自己來領回。”
於是朱太太走了回來,等烏先生將剛才的話,復又說了一遍,她平靜地答說:“也好!那就請烏老爺告訴螺螄太太,請她來拿。不曉得啥時候來?”
“那要問她。”
朱太太想了一下說:“這樣,她如果有空,今天下午就來,在我這裡便
飯。胡大先生的事,大家都關心,想打聽打聽,又怕這種時候去打攪,變成不識相,既然她要來,我同她談談心,說不定心裡的苦楚吐了出來,也舒服些。“
情意如此深厚,言語如此懇摯,烏先生實在無法想像她會是如胡雪岩所形容的,那種陰險的婦人。
然而,胡雪岩的知人之明是有名的,莫非竟會看走了眼?
這個內心的困擾,一時沒工夫去細想,他所想到的,只是趕緊要將這個好消息去告訴螺螄太太,因而起身說道:“朱太太,我不打攪了。”
“何不吃了便飯去?寶如也快回來了,你們可以多談談。”
“改天!改天。”
“那麼,”朱太太沉吟了一會說:“螺螄太太送我這麼貴重的東西,照規矩是一定要‘回盤’的。不過,一則不敢麻煩烏老爺,再則,我同螺螄太太下半天就要見面的,當面同她道謝。請烏老爺先把我的意思說到。”
饋贈儀物,即時還禮,交送禮的人帶回,稱為“回盤”。朱太太禮數周到,越使烏先生覺得胡雪岩的話,與他的印象不符。坐在轎子裡一直在想這件事,最後獲得一個折衷的結論,胡雪岩看人不會錯,自己的印象也信得過,“倉廩實而知禮節”,這朱太太從前是那種人,現在發了財要修修來世,已經回心向善了。
他不但心裡這樣在想,而且也把他的想法告訴了螺螄太太。她當然很高興,使得胡雪岩很奇怪,因為她那種喜形於色的樣子,在他已感覺到很陌生了。
“有啥開心的事情?”
螺螄太太覺得事到如今,不必再瞞他了,“我同你老實說了吧!我有一個枕頭寄放在朱太太那裡。現在可以拿回來了……”她將整個經過情形,細說了一遍。
胡雪岩不作聲,只說了一句:“好嘛,你去拿了回來再說。”
“對,拿了回來,我們再商量。”她想了一下說:“或者拿到手不拿回家,就寄放在烏先生那裡,你贊成不贊成。”
“贊成。”胡雪岩一口答應。他對這個枕頭是否能順利收回,將信將疑,倘或如願以償,當然以寄存在烏先生處為宜。
烏先生不敢怠慢,回家好好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起身破例不上茶館,在家吃了早餐,泡上一壺上好龍井,一面品茗,一面細想螺螄太太所託之事,假設了好幾種情況,也想好了不同的對策。到得九點多鐘,帶一個跟班,坐轎直到朱家。
跟班上前投帖,朱家的門房擋駕,“老爺出去了。”他說:“等我們老爺回來,我請我們老爺去回拜。”
其時,烏先生已經下了轎,他已估計到朱寶如可能不在家,所以不慌不忙地說:“我是胡家托我來的。你家老爺不在,不要緊,我看你家太太。有兩樣胡家螺螄太太托我送來的東西,連我的名帖一起送進去,你家太太就知道了。”
門房原知主母不是尋常不善應付男客的婦道人家,聽得此一說,料知定會延見,當時想了一下,哈著腰說:“本來要請烏老爺到花廳里坐,只為天氣太冷,花廳沒有生爐子,烏老爺不嫌委屈,請到門房裡來坐一坐,比外面暖和。”
“好,好,多謝,多謝。”
坐得不久,門房回出來說:“我家太太說,烏老爺不是外人,又是螺螄
太太請來的,請上房裡坐。“
上房在三廳上,進了角門,堂屋的屏門已經開了在等,進門便是極大的一個雪白銅炭盆,火焰熊熊,一室生春。門房將烏先生交給一個十七八歲的丫頭,關上屏門,管自己走了。
“阿春!”朱太太在東面那間屋子裡,大聲說道:“你問一問烏老爺,吃了點心沒有,如果沒有,馬上關照廚房預備。”
“吃過,吃過。”烏先生對阿春說:“謝謝你們太太,不必費心。”
他的話剛完,門帘掀處,朱太太出現了,穿一件灰鼠皮襖,花白頭髮,梳得一絲不亂,小小一個髮髻上,一面插一支碧玉挖耳,一面佩一朵紅花,臉上還薄薄地搽一層粉,雙眼明亮,身材苗條,是個“老來俏”。
“烏老爺,老久不見了,烏太太好?”她一面說,一面挽手為禮。
“托福,托福!”烏先生作揖還禮,“寶如兄不在家?”
“天不亮,去料理施粥去了。”朱寶如多少年來都是善堂的董事,公家有何賑濟貧民的惠政,都有他一份。
“可佩,可佩!”烏先生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也難說。”朱太太停了一下,未畢其詞,先盡禮節,“請坐,請坐!”
接著又在茶几上望了一下,已有一碗蓋碗茶在,便不作聲了。
“朱太太,我今天是螺螄太太托我來的。昨天我去,她正好把你要的藥找到了,順便托我送來。另外有一支人參,就算送年禮了。”
“正是!”朱太太不勝歉然的,“胡大先生出了這種事,她還要為我的這點小事情操心,又送這麼一支貴重的人參,我受是受了,心裡實在說不出的,怎麼說呢,只好說,實在是說不出的難過。”
“彼此至交,總有補情的時候。喔,還有件事,螺螄太太說有一個枕頭寄放在你這裡。”
說到這裡,烏先生很用心地注視她的反應,直到她點了頭,他一顆心才放了下去。
“有的。”她問:“怎麼樣?”
“螺螄太太說:這個枕頭,她想拿回去。”
“好極!”朱太太很快地答了這兩個字,然後又說:“烏老爺,說實話,當初她帶了一個枕頭來,說要寄放在我這裡。她沒有多說,我也沒有多問,明曉得是犯法的,我也只好替她挺。挺是挺了,心裡是一直七上八下,擔心會出事。現在要拿回去,在我實在是求之不得。烏老爺,你請稍為坐一坐,我馬上拿出來,請你帶回去。”說著,起身便走。
這一番話,大出烏先生的意料,在他設想的情況中,最好的一種是:朱太太承認有此物,說要收回,毫無異議,但不是她親自送去,便是請螺螄太太來,當面交還。不過她竟是托他帶了回去。
要不要帶呢?他很快地作了一個決定:不帶。因為中間轉了一手,倘或有何差錯,無端捲入是非,太不划算了。
因此,他急忙向剛掀簾入內的朱太太說道:“朱太太,你不必拿出來,我請螺螄太太自己來領回。”
於是朱太太走了回來,等烏先生將剛才的話,復又說了一遍,她平靜地答說:“也好!那就請烏老爺告訴螺螄太太,請她來拿。不曉得啥時候來?”
“那要問她。”
朱太太想了一下說:“這樣,她如果有空,今天下午就來,在我這裡便
飯。胡大先生的事,大家都關心,想打聽打聽,又怕這種時候去打攪,變成不識相,既然她要來,我同她談談心,說不定心裡的苦楚吐了出來,也舒服些。“
情意如此深厚,言語如此懇摯,烏先生實在無法想像她會是如胡雪岩所形容的,那種陰險的婦人。
然而,胡雪岩的知人之明是有名的,莫非竟會看走了眼?
這個內心的困擾,一時沒工夫去細想,他所想到的,只是趕緊要將這個好消息去告訴螺螄太太,因而起身說道:“朱太太,我不打攪了。”
“何不吃了便飯去?寶如也快回來了,你們可以多談談。”
“改天!改天。”
“那麼,”朱太太沉吟了一會說:“螺螄太太送我這麼貴重的東西,照規矩是一定要‘回盤’的。不過,一則不敢麻煩烏老爺,再則,我同螺螄太太下半天就要見面的,當面同她道謝。請烏老爺先把我的意思說到。”
饋贈儀物,即時還禮,交送禮的人帶回,稱為“回盤”。朱太太禮數周到,越使烏先生覺得胡雪岩的話,與他的印象不符。坐在轎子裡一直在想這件事,最後獲得一個折衷的結論,胡雪岩看人不會錯,自己的印象也信得過,“倉廩實而知禮節”,這朱太太從前是那種人,現在發了財要修修來世,已經回心向善了。
他不但心裡這樣在想,而且也把他的想法告訴了螺螄太太。她當然很高興,使得胡雪岩很奇怪,因為她那種喜形於色的樣子,在他已感覺到很陌生了。
“有啥開心的事情?”
螺螄太太覺得事到如今,不必再瞞他了,“我同你老實說了吧!我有一個枕頭寄放在朱太太那裡。現在可以拿回來了……”她將整個經過情形,細說了一遍。
胡雪岩不作聲,只說了一句:“好嘛,你去拿了回來再說。”
“對,拿了回來,我們再商量。”她想了一下說:“或者拿到手不拿回家,就寄放在烏先生那裡,你贊成不贊成。”
“贊成。”胡雪岩一口答應。他對這個枕頭是否能順利收回,將信將疑,倘或如願以償,當然以寄存在烏先生處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