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說了這麼多魚最後說說鰣魚,袁枚講:魚皆去鱗,惟鰣魚不去。我道有鱗而魚形始全,關於鰣魚不去鱗的典故很多咱就不說了,鰣魚體形稍扁而長,大者二尺許,鱗下富含脂肪,色白如銀,背稍帶青色,肉中多帶細刺,腹下角鱗如箭杴,腴美異常,是我國名貴魚種之一。尤以江蘇的鎮江三江營江中產的最為名貴。,因鰣魚鮮美,貴在鱗下有脂肪,宜帶鱗蒸食,故不宜去鱗。如去鱗烹製,那便是外行了,鰣魚有三個特性。一是“憨”,二是“猛”,三是“嬌”。捕捉鰣魚時,把絲網掛在江水之中,鰣魚一觸到網,就頭頂魚網,不再後退,一動不動,束手就擒。大概它十分愛惜魚鱗,怕魚鱗擦掉,所以蘇東坡又稱它為“惜鱗魚”;鰣魚性情猛勇暴躁,而且魚鱗鋒快,游擊迅速,其它魚類碰到它,就會被它腹下的棱形鱗劃破,所以又稱“混江龍”;鰣魚嬌嫩,離水即死,而且只要一變質,就是一啄糟,故又名“糟鰣魚”。鰣魚最好清蒸來吃。東漢初年,有個浙江餘姚人,名叫嚴光,字子陵。“少有高名”,頗有才幹,同劉秀是老同學,幫劉秀打天下有功。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當了皇帝,嚴光卻隱居江畔游釣。劉秀得知下落後,曾遣使往返三次才把他接到京城。有一次,劉秀親臨嚴光的臥室拜訪,請他出任相助,但嚴光假裝睡覺,不予答理。後來,劉秀索性把這位老同學請入宮廷,“論道舊故”,兩人睡在一張床上。嚴光睡覺時竟“以足加帝腹上”,故意觸犯君臣繁禮,但劉秀為建樹“中興大業”,網羅人才,並不介意,反笑曰:“朕與故人嚴子陵共臥耳”。劉秀這種禮賢下士的態度,仍沒有動員起嚴子陵入朝輔佐。嚴光數說他悠閒自樂的隱居生活,津津有味他講他垂釣時鮮鰣魚清蒸下酒的美味。講得劉秀亦不覺口中生津,連連稱是。嚴光終以難捨鰣魚美味,婉言謝絕了再去做官。清蒸鰣魚,魚身銀白,肥嫩鮮美,爽口而不膩。食時,若再蘸以鎮江香醋和薑末,更是別有風味。此菜為江南名菜之一。當然也可用別的方法袁枚叫廚師用蜜酒蒸食,也可用油煎加清醬、酒釀調味亦佳,千萬汪意不可以切成碎塊用雞湯熬煮,或去掉骨頭取肉或取肚檔,這樣鰣魚的真味就沒了,不光鰣魚,所有有鱗單的魚都適應魚形完整,因魚本身就很漂亮烹調得當就是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好菜。
無鱗水族腥味重 清潔洗淨宜獨用
隨園食單 無鱗水族單
水族無鱗單原文:魚無鱗者,其腥加倍,須加意烹飪,以美、桂勝之。作《水族無鱗單》
綠營漕運總督府的楊參將,祖籍山東,為人豪爽,亦好飲食,他家烹製的甲魚是先去掉首尾,留下魚肉和裙邊。加作料煨好,裝在盤裡,用原殼覆蓋,拼成原形上席,像活的一樣,很多人看見感到悚然,擔心它會動,絕對是稀罕物。這不算什麼,甲魚最酷的吃法是將甲魚餓養十天,放入籠屜里蒸,在籠屜邊掏個洞,外面放一碗蔥姜醬油作料汁,甲魚一熱就出來喝湯汁,越喝越渴,最後蒸熟滋味都入在裡面了,但這只是人們的想法。因為王八不會這樣聽話,這樣做出的甲魚也無法吃。
甲魚被袁枚列入水族無鱗單,鰻魚、蝦、鱔魚、蟹、哈蜊、蚶、硨螯、蟶子、水雞、泥鰍、黃臘丁、鲶魚都屬此類。帶魚、鯧魚不歸這管,因為它們本來有鱗,只是鱗片退化而已。民間流傳無鱗魚是發物,病人吃了會加重或誘發原有的疾病,袁枚在做無鱗單時曾寫道:“魚無鱗者其腥加倍,須加意烹飪,以薑桂勝之,甲魚身上有一層黑膜,還有肛門,如不除去,腥得很,整甲魚活蒸,連內藏也不去掉,您想能好吃嗎?”俗話說 “魚去乙。鱉去醜,這魚去乙指的是魚身上的感覺器,在眼後鰓邊,狀如篆乙,實際上就是側線,味道腥得很,除去後會減輕腥味並不是骨頭,甲魚身上倒有一塊乙狀骨,那叫牙籤骨,可用來剔牙。鱉去醜,指的是鱉竅、肛門、生殖器,必須除去,甲魚的膽則弄破抹在魚肉上,不但不苦,反而提鮮。
收拾甲魚要將鱉的脂肪全部拿掉,這樣做出的甲魚才不腥。俗話說,若要魚好吃洗得的白筋出。講的這是這個理。甲魚也叫王八、老鱉、腳魚,大概因為穿上馬甲了,才叫甲魚。別看模樣不濟,味道著實鮮美。春秋時,鄭靈公得了個大王八,讓膳夫的蟹羹,招待大臣,其中有子家和子公二人同來,子公忽然食指大動,說今天有美食了,子家問其緣故,子公說每次將有美味食指都會動,二人進去一看,相視而笑,鄭靈公問明原因,一聽不爽,心裡叫勁:“子公你不是食指大動嗎?請別人喝王八湯就不讓你吃。”子公看人家高高興興吃喝,沒自己的份,偷偷伸出手指沾了鍋中王八湯,嘗了味道便揚長而去,“染指”就從里來的。鄭靈公大怒,子公也明白這偶然染指一下也要付出代價,便先下手為強,聯合子家一起出兵攻打鄭靈公,一時間戰火紛紛,全是甲魚惹的禍,也留下“染指”和“食指大動”的成語。
您看甲魚好吃吧,由此可見它的鮮美,甲魚適宜清蒸、清燉,扒燒、原汁原味最能體驗肥美甘鮮的特色,正因為它味太濃重,適合單獨成菜,不可搭配。為什麼呢?因此物味厚力量大,用五味調和,全力整治精心烹之才能得到美味,去掉腥味。曾有人用海參配甲魚,魚翅配蟹粉,這樣不僅甲魚、蟹粉的鮮味無法彌補海參、魚翅的不足,海參、魚翅的弊病卻污染了甲魚和蟹粉,反而不香了,此類的原料有鰻魚、螃蟹、財魚、牛羊肉都應單獨使用。
甲魚最美的地方是裙邊,有古人好吃,有人問他有什麼想法,他說如果天下的鵝長四掌,鱉生雙裙,就心滿意足了。裙邊貴重被列為 中八珍,但只有會吃的人才知道,真味卻在甲魚肉中,就如醃蛋一樣,最好吃的卻是蛋黃,猶其出油的那叫香,但只吃蛋黃沒有蛋清襯著也找不到那種佳味。甲魚做法太多了,清蒸、清燉不用說了,隨園食單上就有,生炒甲魚、醬炒甲魚、帶骨甲魚、青鹽甲魚、湯煨甲魚、全殼甲魚多種,湖北有一道“鱉啃干”特有意思,是用梅乾菜鹹肉一起燒甲魚味道鮮美,湖南的紅煨甲魚、寧波的冰糖甲魚也不錯,杭州生炒甲魚選童子甲魚,太大太小都不好吃,以半斤到八兩左右為宜,殺甲魚是技術活,留神別讓它咬著,甲魚咬人不撒嘴,就是把頭剁下來也不好放開。小時聽人說只有學驢叫才鬆開。後來,才知道那是鬧著玩呢,被甲魚咬了別硬拽,只需放在水裡甲魚馬上就鬆開嘴逃命去了,取內臟一般有腹開和在邊處開刀兩種。遇到特大的甲魚最好放生別動他,這玩藝有靈性,千年王八,萬年龜,我見過一個人殺甲魚,嘴裡老啼咕,後來一聽他對甲魚說:老兄,可不是我要殺你,是外面那個孫子非要吃你,不殺你我就沒飯吃了,得罪了,然後手起刀落。如果說甲魚還可以殺殺,和他長的一樣的烏龜最好別吃,王八是軟殼烏龜是硬殼,道行也比王八大的多,一個是千年,一個是萬歲,它是龍、麟、鳳、龜四靈中,唯一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靈瑞之物,是長壽的象徵,多用於飼養觀賞風或積德放生,但南方如湖南湖北卻是吃烏龜的,多於煲燙號稱萬壽湯,還有食療功效治虛勞咯血、骨蒸潮熱,能抑制腫瘤細胞,並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龜肉有豬羊牛雞魚五味俱全,製做不當會有怪味,烹飪方法更需要講究,俗話說,鞭杆鱔魚,馬蹄鱉。甲魚選八兩到一斤左右大小的,如馬蹄大小。鱔魚就要選母指粗細最為肥美,在南方很多。我曾見當地人把大鱔魚殺後用荷葉包起來撒些鹽燒來,吃得津津有味美極了,在准安有長魚席,出品三十六道,利用長魚各個部位,如用魚脊背做的“炒軟兜”;用長魚肚皮做的“煨臍門”;用長魚尾做的“熗虎尾”;用魚段去骨填筍製成“偷梁換柱”;用魚肉敲薄做皮包餡做的“長魚餃”,更有炸酥魚、炒鱔糊、爆鱔、長魚園、長魚簽等,至於長魚腦、長魚腸、長魚血、長魚皮、長魚骨、長魚臉頰的肉都能做出菜,真可謂物盡其用,味盡其美,長魚菜殺可分生熟二種,熟鱔魚劃鱔的也分雙背和單背,雙背是出品整個形完整,可做爆鱔,單背出骨適合分擋取料。魚骨呈現三角形,可以熬湯,味特別鮮,也可能酥龍骨,是將魚骨拍粉炸焦,在配上筍絲香菜爆炒入口鬆脆還補鈣,甲魚鱔魚都要吃新鮮的,死的會產生毒素,對人體有害,不可食用。袁枚在楊蘭坡明府嘗鱔羹而美問其密決,不過現殺、現烹、現熟、現吃,不停頓而已,鱔魚必須新鮮,不可過夜。講究者把熟鱔魚肉用沙布包起來放入湯里養著,隨吃隨燒,但飯店不可能現殺,我的老恩師京城名師高國祿,將炒鱔糊改成滑油烹汁解決了這一難題,延長了鱔魚鮮度,鱔糊汁明芡亮,袁枚對金陵燒鱔魚不以為然,其實把鱔魚炸焦了再燒,行業里叫炸焦回軟,吃起來滋味全入鱔中,也是一種手法。古語食無定論,適口者珍,好吃就行了,無錫名菜,梁溪脆鱔焦香酥脆,味道濃郁,入口香脆,別有特色。鱔魚不光味美好吃,而且特有意思,首先鱔魚是雌雄一體,生出來都是母的,長大了甩子繁殖下一代,可慢慢長到一定程度,體內發生變化就開始變性,成為公的,所以區別鱔魚公母只須看個頭即可。凡大的都公的,另外,鱔魚好靜南方店裡買回來鱔魚養在缸里,鱔魚頭都朝天一動不動,整整齊齊的睡覺,不理他甚至可以睡死,所以在養鱔魚時都要放一些泥鰍,這泥鰍賊末溜滑,一有動靜就亂鑽亂游,這樣打擾了鱔魚的清夢,不至余睡死,甲魚、泥秋、鱔魚大都生在內地的湖泊河流,大江大海沒有,泥鰍有一道最著名的菜叫泥鰍鑽豆腐。做此菜泥鰍要養幾天養時水中還要放幾滴香油,使內臟泥沙全部吐出,豆腐要嫩,然後慢慢加熱,我也曾試過不得法,要不泥鰍直挺挺躺在豆腐邊上,只好把他們插入豆腐,後來換豆腐腦則被泥鰍,鑽成一鍋粥,請教高人得知豆腐要選嫩豆腐,水溫要慢慢加熱,不要著急,泥鰍方可鑽入,用小火燒熟,吃時先用筷子夾住頭慢慢一拽,魚骨和內臟統統出來了,這時可以用勺連湯帶豆腐一起食用,泥鰍的肉已和豆腐溶在一起。
無鱗水族腥味重 清潔洗淨宜獨用
隨園食單 無鱗水族單
水族無鱗單原文:魚無鱗者,其腥加倍,須加意烹飪,以美、桂勝之。作《水族無鱗單》
綠營漕運總督府的楊參將,祖籍山東,為人豪爽,亦好飲食,他家烹製的甲魚是先去掉首尾,留下魚肉和裙邊。加作料煨好,裝在盤裡,用原殼覆蓋,拼成原形上席,像活的一樣,很多人看見感到悚然,擔心它會動,絕對是稀罕物。這不算什麼,甲魚最酷的吃法是將甲魚餓養十天,放入籠屜里蒸,在籠屜邊掏個洞,外面放一碗蔥姜醬油作料汁,甲魚一熱就出來喝湯汁,越喝越渴,最後蒸熟滋味都入在裡面了,但這只是人們的想法。因為王八不會這樣聽話,這樣做出的甲魚也無法吃。
甲魚被袁枚列入水族無鱗單,鰻魚、蝦、鱔魚、蟹、哈蜊、蚶、硨螯、蟶子、水雞、泥鰍、黃臘丁、鲶魚都屬此類。帶魚、鯧魚不歸這管,因為它們本來有鱗,只是鱗片退化而已。民間流傳無鱗魚是發物,病人吃了會加重或誘發原有的疾病,袁枚在做無鱗單時曾寫道:“魚無鱗者其腥加倍,須加意烹飪,以薑桂勝之,甲魚身上有一層黑膜,還有肛門,如不除去,腥得很,整甲魚活蒸,連內藏也不去掉,您想能好吃嗎?”俗話說 “魚去乙。鱉去醜,這魚去乙指的是魚身上的感覺器,在眼後鰓邊,狀如篆乙,實際上就是側線,味道腥得很,除去後會減輕腥味並不是骨頭,甲魚身上倒有一塊乙狀骨,那叫牙籤骨,可用來剔牙。鱉去醜,指的是鱉竅、肛門、生殖器,必須除去,甲魚的膽則弄破抹在魚肉上,不但不苦,反而提鮮。
收拾甲魚要將鱉的脂肪全部拿掉,這樣做出的甲魚才不腥。俗話說,若要魚好吃洗得的白筋出。講的這是這個理。甲魚也叫王八、老鱉、腳魚,大概因為穿上馬甲了,才叫甲魚。別看模樣不濟,味道著實鮮美。春秋時,鄭靈公得了個大王八,讓膳夫的蟹羹,招待大臣,其中有子家和子公二人同來,子公忽然食指大動,說今天有美食了,子家問其緣故,子公說每次將有美味食指都會動,二人進去一看,相視而笑,鄭靈公問明原因,一聽不爽,心裡叫勁:“子公你不是食指大動嗎?請別人喝王八湯就不讓你吃。”子公看人家高高興興吃喝,沒自己的份,偷偷伸出手指沾了鍋中王八湯,嘗了味道便揚長而去,“染指”就從里來的。鄭靈公大怒,子公也明白這偶然染指一下也要付出代價,便先下手為強,聯合子家一起出兵攻打鄭靈公,一時間戰火紛紛,全是甲魚惹的禍,也留下“染指”和“食指大動”的成語。
您看甲魚好吃吧,由此可見它的鮮美,甲魚適宜清蒸、清燉,扒燒、原汁原味最能體驗肥美甘鮮的特色,正因為它味太濃重,適合單獨成菜,不可搭配。為什麼呢?因此物味厚力量大,用五味調和,全力整治精心烹之才能得到美味,去掉腥味。曾有人用海參配甲魚,魚翅配蟹粉,這樣不僅甲魚、蟹粉的鮮味無法彌補海參、魚翅的不足,海參、魚翅的弊病卻污染了甲魚和蟹粉,反而不香了,此類的原料有鰻魚、螃蟹、財魚、牛羊肉都應單獨使用。
甲魚最美的地方是裙邊,有古人好吃,有人問他有什麼想法,他說如果天下的鵝長四掌,鱉生雙裙,就心滿意足了。裙邊貴重被列為 中八珍,但只有會吃的人才知道,真味卻在甲魚肉中,就如醃蛋一樣,最好吃的卻是蛋黃,猶其出油的那叫香,但只吃蛋黃沒有蛋清襯著也找不到那種佳味。甲魚做法太多了,清蒸、清燉不用說了,隨園食單上就有,生炒甲魚、醬炒甲魚、帶骨甲魚、青鹽甲魚、湯煨甲魚、全殼甲魚多種,湖北有一道“鱉啃干”特有意思,是用梅乾菜鹹肉一起燒甲魚味道鮮美,湖南的紅煨甲魚、寧波的冰糖甲魚也不錯,杭州生炒甲魚選童子甲魚,太大太小都不好吃,以半斤到八兩左右為宜,殺甲魚是技術活,留神別讓它咬著,甲魚咬人不撒嘴,就是把頭剁下來也不好放開。小時聽人說只有學驢叫才鬆開。後來,才知道那是鬧著玩呢,被甲魚咬了別硬拽,只需放在水裡甲魚馬上就鬆開嘴逃命去了,取內臟一般有腹開和在邊處開刀兩種。遇到特大的甲魚最好放生別動他,這玩藝有靈性,千年王八,萬年龜,我見過一個人殺甲魚,嘴裡老啼咕,後來一聽他對甲魚說:老兄,可不是我要殺你,是外面那個孫子非要吃你,不殺你我就沒飯吃了,得罪了,然後手起刀落。如果說甲魚還可以殺殺,和他長的一樣的烏龜最好別吃,王八是軟殼烏龜是硬殼,道行也比王八大的多,一個是千年,一個是萬歲,它是龍、麟、鳳、龜四靈中,唯一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靈瑞之物,是長壽的象徵,多用於飼養觀賞風或積德放生,但南方如湖南湖北卻是吃烏龜的,多於煲燙號稱萬壽湯,還有食療功效治虛勞咯血、骨蒸潮熱,能抑制腫瘤細胞,並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龜肉有豬羊牛雞魚五味俱全,製做不當會有怪味,烹飪方法更需要講究,俗話說,鞭杆鱔魚,馬蹄鱉。甲魚選八兩到一斤左右大小的,如馬蹄大小。鱔魚就要選母指粗細最為肥美,在南方很多。我曾見當地人把大鱔魚殺後用荷葉包起來撒些鹽燒來,吃得津津有味美極了,在准安有長魚席,出品三十六道,利用長魚各個部位,如用魚脊背做的“炒軟兜”;用長魚肚皮做的“煨臍門”;用長魚尾做的“熗虎尾”;用魚段去骨填筍製成“偷梁換柱”;用魚肉敲薄做皮包餡做的“長魚餃”,更有炸酥魚、炒鱔糊、爆鱔、長魚園、長魚簽等,至於長魚腦、長魚腸、長魚血、長魚皮、長魚骨、長魚臉頰的肉都能做出菜,真可謂物盡其用,味盡其美,長魚菜殺可分生熟二種,熟鱔魚劃鱔的也分雙背和單背,雙背是出品整個形完整,可做爆鱔,單背出骨適合分擋取料。魚骨呈現三角形,可以熬湯,味特別鮮,也可能酥龍骨,是將魚骨拍粉炸焦,在配上筍絲香菜爆炒入口鬆脆還補鈣,甲魚鱔魚都要吃新鮮的,死的會產生毒素,對人體有害,不可食用。袁枚在楊蘭坡明府嘗鱔羹而美問其密決,不過現殺、現烹、現熟、現吃,不停頓而已,鱔魚必須新鮮,不可過夜。講究者把熟鱔魚肉用沙布包起來放入湯里養著,隨吃隨燒,但飯店不可能現殺,我的老恩師京城名師高國祿,將炒鱔糊改成滑油烹汁解決了這一難題,延長了鱔魚鮮度,鱔糊汁明芡亮,袁枚對金陵燒鱔魚不以為然,其實把鱔魚炸焦了再燒,行業里叫炸焦回軟,吃起來滋味全入鱔中,也是一種手法。古語食無定論,適口者珍,好吃就行了,無錫名菜,梁溪脆鱔焦香酥脆,味道濃郁,入口香脆,別有特色。鱔魚不光味美好吃,而且特有意思,首先鱔魚是雌雄一體,生出來都是母的,長大了甩子繁殖下一代,可慢慢長到一定程度,體內發生變化就開始變性,成為公的,所以區別鱔魚公母只須看個頭即可。凡大的都公的,另外,鱔魚好靜南方店裡買回來鱔魚養在缸里,鱔魚頭都朝天一動不動,整整齊齊的睡覺,不理他甚至可以睡死,所以在養鱔魚時都要放一些泥鰍,這泥鰍賊末溜滑,一有動靜就亂鑽亂游,這樣打擾了鱔魚的清夢,不至余睡死,甲魚、泥秋、鱔魚大都生在內地的湖泊河流,大江大海沒有,泥鰍有一道最著名的菜叫泥鰍鑽豆腐。做此菜泥鰍要養幾天養時水中還要放幾滴香油,使內臟泥沙全部吐出,豆腐要嫩,然後慢慢加熱,我也曾試過不得法,要不泥鰍直挺挺躺在豆腐邊上,只好把他們插入豆腐,後來換豆腐腦則被泥鰍,鑽成一鍋粥,請教高人得知豆腐要選嫩豆腐,水溫要慢慢加熱,不要著急,泥鰍方可鑽入,用小火燒熟,吃時先用筷子夾住頭慢慢一拽,魚骨和內臟統統出來了,這時可以用勺連湯帶豆腐一起食用,泥鰍的肉已和豆腐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