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另外隨園菜的湯戒混濁、混濁者、不是濃厚的意思。同一湯望之非黑非白,如缸中攪渾之水,同一滷水食之不清不膩,如染缸倒出之漿不行,湯清則清徹見底,色如淡茶,入口清烈,濃則濃白如奶,入口綿香。說到湯不能不說羹,湯羹原本一家,只在一芡之差,袁枚說滿州菜多燒煮,漢人菜多羹湯,滿人騎馬遊牧,弄來食物也就燒烤白煮,也沒條件吊湯,這湯羹里溶入中華古文化,就漢人來講,北方多湯、南方多羹,有一古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遺小姑嘗”足以見得湯羹的重要性,連過門三天的小媳婦都要先煲上湯來孝敬公婆,讀這首詩好像廚師也有此感,一席菜端上去,等著最後傳出不錯二字,或客人走後到包間看飯菜已吃精光,心裡那叫美,比給二塊大洋還樂。所以有孝順的廚子一說,當然也有不孝之子,那另當別論,大多數的都是挖空心思把東家伺候的舒舒服服的,隨園菜以南方居多,所以羹多於湯,有蟹羹、鱔絲羹、羊羹、羊肚羹、雞血羹、黃魚羹、三筍羹、芋頭鴨羹、蠣黃羹、蛤利湯、蚶子羹、清湯魚元、苔菜湯、雞湯氽蝦元、筍蕈海參羹多種,這些湯羹,製法各異,原汁原味,一湯一味,風采多姿。
耳餐虛名貪貴物 烹之不當非美食
隨園食單戒單(三)
戒耳餐原文:何謂耳餐?耳餐者,務名之謂也。貪貴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遠勝燕窩;海菜不佳,不如蔬筍。余嘗謂雞、豬、魚、鴨豪傑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參、燕窩庸陋之人也,全無性情,寄人籬下。嘗見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窩四兩,絲毫無味,人爭夸之。余笑曰,“我輩來吃燕窩,非來販燕窩也。”可販不可吃,雖多奚為?若徒夸體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則價值萬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袁枚一生都處在清代“康乾盛世”時期,而飲食是社會的一面鏡子,能直接反應當時的情況,時局不穩、兵荒馬亂、戰爭災禍連命都顧不上,飯都吃不飽,就根本談不上美食,只有在清平世界、繁榮景色才能造就美食和美食家。康乾盛世是大清朝鼎盛時期,給袁枚提供了機緣,造就出一個傑出美食家,但這美食絕不是有錢就行。孔子曰:“人莫不飲食,鮮能知為也。”就是講雖然人每日三餐都在吃,但真正懂得飲食的人很少,俗話說:“三輩子做官,學會吃穿。”這原話出自“典論”原詞是“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當了官,或暴發戶有錢了,買房子置豪宅,用花梨木家具,娶幾 房姨太太,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什麼貴吃什麼,但他們不一定會吃、懂吃,屬窮人窄富,臭顯擺有錢,對飲食文化說不出一二。袁枚把貪貴物、貪圖名氣、誇耀敬客叫耳餐,吃的是名而不是真正的可口飯菜,講排場、求虛名、堆盤疊碗、而所謂的排場那是暴殄天珍,袁枚在戒單中曾進行過批判。那麼何謂耳餐?耳餐的意思就是片面的追求名牌,追求名貴,貪圖名聲而不顧實際屬死死要面子活受罪,誇耀侍客敬客的誠意,套用李成儒在大腕里那段經典台詞,什麼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 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 所以,我們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吃飯餐廳一定得選最好的黃金地段 雇法國大廚師做中國宮廷料理,左邊是滿漢全席,左邊是法國大餐,在最高檔次的豪包,電梯直接開到房門口多一步不走,餐桌最小也得三十人台用鮮花點綴,什麼鵝肝松茸黑魚子,燕窩魚翅熊掌娃娃魚,能上的不能上的全給端上來,傳菜的是新加坡服務生,特紳士的那種,從你一進門兒,甭管有事兒沒事兒都得跟您說 may i help yo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國倫敦腔兒,倍兒有面子,一邊吃還能欣賞印第安人表演的草圈舞,再來倆美女為你服務,吃一口餵一口,後面還有專人按摩消化食,這麼說吧天福號醬肘子好吃吧,誰要行拿兩個從您身邊過,都不好意您很您打招呼。埋單時候還不讓打折,零頭不用找了全算是小費,實際上這種人,純屬是有兩臭錢燒的,別看他們什麼都吃過,但他們懂吃嗎?充其量是一台造糞的機器。老先生講:菜無不好的菜,只有不好的廚師,孰不知豆腐得味,遠勝燕窩;海菜不佳,不如蔬筍,日常生活中的雞、豬、魚、鴨普通吧,可它們就像人類中的豪傑,因為他們各有各的味道,各自能成為一家獨具特色的菜餚,而海參、燕窩、魚翅名貴吧,他們自身又有什麼味道呢?就像人類中的庸陋之人,全沒有自己的主張個牲,只能寄人籬下,全靠好湯和其它原料提味提鮮。
袁枚講過一個故事,說某太守宴客吃燕窩,大碗如缸臼小盆似的,煮燕窩四兩,清湯寡水絲毫無味,滿滿一缸端上桌可勁造,來的人都拍馬屁爭著夸好,唯袁子才笑道:“我輩是來吃燕窩的、非來販燕窩的,可販不可吃雖值錢又有什麼用,如果要顯示誇耀可在碗中放一百顆明珠,則價值萬金矣。只可惜不能吃。”大家知道燕窩在原料中最珍貴的,燕鮑翅,燕永遠打頭。燕窩價格不菲,總統牌官燕在同仁堂按克賣,75元一克,一斤3萬多,當然那是禮品裝。一般市場官燕亦在一兩萬元,也有便宜的幾百元上千元不等,那是燕窩嗎?,那燕窩你敢用嗎?要說四兩燕窩可不是小錢,當然袁枚說的那是老秤的四兩,古代的秤一斤十六兩。老秤上有十六個刻度,每個代表一兩,對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剩下三捰星的分別為福、祿、壽三星,少一兩短福、少二兩缺祿、少三兩即福祿壽全缺。還有一顆定盤星就是秤提繩和福星之間的大星,當砣放在此處不放任何東西提起提繩,兩邊重量相等,被賦予公開、公正、公平之意。順便說一點,現在的港秤也是十六兩,古代把一斤分成16兩,這就是“半斤八兩、旗鼓相當”說法的由來。 我們後來改用了十兩一斤的計量,而香港一些行業,依然沿用老式的計量單位,稱為“港稱”,也就是習慣上稱的“司馬稱”,規範的稱法應該叫做司馬平制標識。和內地老秤不一樣,香港秤一斤604.8克=16兩,1兩=37.8克,1磅=453.6克=16兩,1兩=28.35克,內地老秤和現在一樣一斤500克,只是兩數不一樣,老秤一兩約31.25克,港秤一兩約37.8克克,一市秤約等於港秤的十三兩,也就是所謂大兩小兩,四兩燕窩是老秤小兩那也不得了。燕窩又叫燕菜,品種有官燕、龍芽燕、羅暹燕、血燕、毛燕等。產在爪哇、馬來西亞、越南、印度、泰國、中國。中國的燕窩三大產地是廣東肇慶市懷集縣雁岩、雲南紅河州建水縣燕子洞和海南大洲島,但產量不多。燕窩是高級滋補佳品,有養陰潤燥、益氣補中,治虛損、咳嗽、痰喘、吐血、久痢,為病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燕菜發制技術要求很高,如發製得當,一斤可出六至七斤,出成率和發制手法有關,用食鹼提質出成高賣相好,隨園菜發制燕菜不用鹼,雖出成少些,但保持營養,以40克計算,約能出200至240克水燕,如走各吃每位則用10—20克足矣,而這老先生盡用四兩燕菜純屬顯擺,而烹之又不得法,純屬浪費原材料糟踏東西,但也有人用肉絲雞絲打底取名三鮮燕菜,以三錢生燕窩蓋碗面,如白髮數莖使客人一撩而不見,空剩粗物滿碗徒有燕窩之名,用袁枚的話叫真乞兒賣富反露貧相,那用多少合適呢?袁枚在海鮮單講得很清楚,燕窩貴物,原本不可輕用,如用每碗必須二兩,先用天泉滾水泡之,用銀針挑去黑絲、燕毛、雜質,然後用嫩雞湯、好火腿湯、二菇湯三樣滾之,看到燕窩變成玉白色為度此物至清不可油膩,此物至文不可以串入粗劣之物,不得已則放些鮮蘑菇絲、筍尖絲、鯽魚肚、野雞嫩雞片搭配方見其妙,但量不可太多。袁枚到粵東楊明府中吃過他家冬瓜燕窩甚佳,此菜以柔配柔以清入清倒也別具特色相得益彰。
耳餐虛名貪貴物 烹之不當非美食
隨園食單戒單(三)
戒耳餐原文:何謂耳餐?耳餐者,務名之謂也。貪貴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遠勝燕窩;海菜不佳,不如蔬筍。余嘗謂雞、豬、魚、鴨豪傑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參、燕窩庸陋之人也,全無性情,寄人籬下。嘗見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窩四兩,絲毫無味,人爭夸之。余笑曰,“我輩來吃燕窩,非來販燕窩也。”可販不可吃,雖多奚為?若徒夸體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則價值萬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袁枚一生都處在清代“康乾盛世”時期,而飲食是社會的一面鏡子,能直接反應當時的情況,時局不穩、兵荒馬亂、戰爭災禍連命都顧不上,飯都吃不飽,就根本談不上美食,只有在清平世界、繁榮景色才能造就美食和美食家。康乾盛世是大清朝鼎盛時期,給袁枚提供了機緣,造就出一個傑出美食家,但這美食絕不是有錢就行。孔子曰:“人莫不飲食,鮮能知為也。”就是講雖然人每日三餐都在吃,但真正懂得飲食的人很少,俗話說:“三輩子做官,學會吃穿。”這原話出自“典論”原詞是“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當了官,或暴發戶有錢了,買房子置豪宅,用花梨木家具,娶幾 房姨太太,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什麼貴吃什麼,但他們不一定會吃、懂吃,屬窮人窄富,臭顯擺有錢,對飲食文化說不出一二。袁枚把貪貴物、貪圖名氣、誇耀敬客叫耳餐,吃的是名而不是真正的可口飯菜,講排場、求虛名、堆盤疊碗、而所謂的排場那是暴殄天珍,袁枚在戒單中曾進行過批判。那麼何謂耳餐?耳餐的意思就是片面的追求名牌,追求名貴,貪圖名聲而不顧實際屬死死要面子活受罪,誇耀侍客敬客的誠意,套用李成儒在大腕里那段經典台詞,什麼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 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 所以,我們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吃飯餐廳一定得選最好的黃金地段 雇法國大廚師做中國宮廷料理,左邊是滿漢全席,左邊是法國大餐,在最高檔次的豪包,電梯直接開到房門口多一步不走,餐桌最小也得三十人台用鮮花點綴,什麼鵝肝松茸黑魚子,燕窩魚翅熊掌娃娃魚,能上的不能上的全給端上來,傳菜的是新加坡服務生,特紳士的那種,從你一進門兒,甭管有事兒沒事兒都得跟您說 may i help yo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國倫敦腔兒,倍兒有面子,一邊吃還能欣賞印第安人表演的草圈舞,再來倆美女為你服務,吃一口餵一口,後面還有專人按摩消化食,這麼說吧天福號醬肘子好吃吧,誰要行拿兩個從您身邊過,都不好意您很您打招呼。埋單時候還不讓打折,零頭不用找了全算是小費,實際上這種人,純屬是有兩臭錢燒的,別看他們什麼都吃過,但他們懂吃嗎?充其量是一台造糞的機器。老先生講:菜無不好的菜,只有不好的廚師,孰不知豆腐得味,遠勝燕窩;海菜不佳,不如蔬筍,日常生活中的雞、豬、魚、鴨普通吧,可它們就像人類中的豪傑,因為他們各有各的味道,各自能成為一家獨具特色的菜餚,而海參、燕窩、魚翅名貴吧,他們自身又有什麼味道呢?就像人類中的庸陋之人,全沒有自己的主張個牲,只能寄人籬下,全靠好湯和其它原料提味提鮮。
袁枚講過一個故事,說某太守宴客吃燕窩,大碗如缸臼小盆似的,煮燕窩四兩,清湯寡水絲毫無味,滿滿一缸端上桌可勁造,來的人都拍馬屁爭著夸好,唯袁子才笑道:“我輩是來吃燕窩的、非來販燕窩的,可販不可吃雖值錢又有什麼用,如果要顯示誇耀可在碗中放一百顆明珠,則價值萬金矣。只可惜不能吃。”大家知道燕窩在原料中最珍貴的,燕鮑翅,燕永遠打頭。燕窩價格不菲,總統牌官燕在同仁堂按克賣,75元一克,一斤3萬多,當然那是禮品裝。一般市場官燕亦在一兩萬元,也有便宜的幾百元上千元不等,那是燕窩嗎?,那燕窩你敢用嗎?要說四兩燕窩可不是小錢,當然袁枚說的那是老秤的四兩,古代的秤一斤十六兩。老秤上有十六個刻度,每個代表一兩,對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剩下三捰星的分別為福、祿、壽三星,少一兩短福、少二兩缺祿、少三兩即福祿壽全缺。還有一顆定盤星就是秤提繩和福星之間的大星,當砣放在此處不放任何東西提起提繩,兩邊重量相等,被賦予公開、公正、公平之意。順便說一點,現在的港秤也是十六兩,古代把一斤分成16兩,這就是“半斤八兩、旗鼓相當”說法的由來。 我們後來改用了十兩一斤的計量,而香港一些行業,依然沿用老式的計量單位,稱為“港稱”,也就是習慣上稱的“司馬稱”,規範的稱法應該叫做司馬平制標識。和內地老秤不一樣,香港秤一斤604.8克=16兩,1兩=37.8克,1磅=453.6克=16兩,1兩=28.35克,內地老秤和現在一樣一斤500克,只是兩數不一樣,老秤一兩約31.25克,港秤一兩約37.8克克,一市秤約等於港秤的十三兩,也就是所謂大兩小兩,四兩燕窩是老秤小兩那也不得了。燕窩又叫燕菜,品種有官燕、龍芽燕、羅暹燕、血燕、毛燕等。產在爪哇、馬來西亞、越南、印度、泰國、中國。中國的燕窩三大產地是廣東肇慶市懷集縣雁岩、雲南紅河州建水縣燕子洞和海南大洲島,但產量不多。燕窩是高級滋補佳品,有養陰潤燥、益氣補中,治虛損、咳嗽、痰喘、吐血、久痢,為病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燕菜發制技術要求很高,如發製得當,一斤可出六至七斤,出成率和發制手法有關,用食鹼提質出成高賣相好,隨園菜發制燕菜不用鹼,雖出成少些,但保持營養,以40克計算,約能出200至240克水燕,如走各吃每位則用10—20克足矣,而這老先生盡用四兩燕菜純屬顯擺,而烹之又不得法,純屬浪費原材料糟踏東西,但也有人用肉絲雞絲打底取名三鮮燕菜,以三錢生燕窩蓋碗面,如白髮數莖使客人一撩而不見,空剩粗物滿碗徒有燕窩之名,用袁枚的話叫真乞兒賣富反露貧相,那用多少合適呢?袁枚在海鮮單講得很清楚,燕窩貴物,原本不可輕用,如用每碗必須二兩,先用天泉滾水泡之,用銀針挑去黑絲、燕毛、雜質,然後用嫩雞湯、好火腿湯、二菇湯三樣滾之,看到燕窩變成玉白色為度此物至清不可油膩,此物至文不可以串入粗劣之物,不得已則放些鮮蘑菇絲、筍尖絲、鯽魚肚、野雞嫩雞片搭配方見其妙,但量不可太多。袁枚到粵東楊明府中吃過他家冬瓜燕窩甚佳,此菜以柔配柔以清入清倒也別具特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