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七一
山陰胡西坨素行詭激,落魄揚州,屢謁盧轉運不得見,乃除夕投詩云:“莽莽乾坤歲又闌,蕭蕭白髮老江干。布金地暖回春易,列戟門高再拜難。庾信生涯最蕭瑟,孟郊詩骨劇清寒。自憐七字香無力,封上梅花閣下看。”雅雨先生見之,即呼騶往拜,饋朱提數笏。
七二
盧招人觀虹橋芍藥,諸名士集二十餘人;獨布衣金司農詩先成,云:“看花都是白頭人,愛惜風光愛惜身。到此百杯須滿飲,果然四月有餘春。枝頭紅影初離雨,扇底狂香欲拂塵。知道使君詩第一,明珠清玉比精神。”盧大喜,一座為之擱筆。
七三
詩家閨秀多,青衣少。高明府繼允有蘇州薛筠郎,貌美藝嫻,賦《秋月》云:“風韻亂傳杵,雲華輕入河。”《旅思》云:“如何野店聞鍾夜,猶是寒山寺里聲。”《曉行》云:“並馬忽驚人在後,貪看山色又回頭。”皆有風調。筠郎隨主人入都,卒於保陽。高刻其遺稿,屬余題句。余書三絕,有云:“絕好齊、梁詩弟子,不教來事沈尚書。”
七四
沈歸愚選《明詩別裁》,有劉永錫《行路難》一首云:“雲漫漫兮白日寒,天荊地棘行路難。”批云:“只此數字,抵人千百。”予不覺大笑。“風蕭蕭兮白日寒”,是《國策》語。“行路難”三字是題目。此人所作,只“天荊地棘”四字而已,以此為佳,全無意義。須知《三百篇》如“采采苯苜”、“薄言采之”之類,均非後人所當效法。聖人存之,采南國之風,尊文王之化;非如後人選讀本,教人摹仿也。今人附會聖經,極力讚嘆。章菔齋戲仿云:“點點蠟燭,薄言點之。點點蠟燭,薄言剪之。”注云:“剪,剪去其煤也。”聞者絕倒。余嘗疑孔子刪詩之說,本屬附會。今不見於《三百篇》中,而見於他書者,如《左氏》之“翹翹車乘,招我以弓”,“雖有姬姜,無棄憔悴”;《表記》之“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古詩之“雨無其極,傷我稼穡”之類:皆無愧於《三百篇》,而何以全刪?要知聖人述而不作。《三百篇》者,魯國方策舊存之詩,聖人正之,使《雅》、《頌》各得其所而已,非刪之也。後儒王魯齋欲刪《國風》淫詞五十章,陳少南欲刪《魯頌》,何迂妄乃爾!
七五
宋人好附會名重之人,稱韓文杜詩,無一字沒來歷。不知此二人之所以獨絕千古者,轉妙在沒來歷。元微之稱少陵云:“憐渠直道當時事,不著心源傍古人。”昌黎云:“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今就二人所用之典,證二人生平所讀之書,頗不為多,班班可考;亦從不自注此句出何書,用何典。昌黎尤好生造字句,正難其自我作古,吐詞為經。他人學之,便覺不妥耳。
七六
女寵雖自古為患,而地道無成,其過終在男子。使太宗不死,武氏何能為禍?李白云:“若教管仲身常在,宮內何妨更六人!”楊誠齋雲;“但願君王誅宰韶,不愁宮裡有西施。”唐人詠《明皇》云:“姚、宋不亡妃子在,胡塵那得到中華?”《僖宗幸蜀》詩云:“地下阿瞞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范同叔云:“吳國若教丞相在,越王空送美人來。”此數首,皆為美人開脫。余詠《陳宮》云:“若教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傳里人。”亦此意也。唐人又有句云:“吳王事事都顛倒,未必西施勝六宮。”尤妙。
七七
余雅不喜四皓事,著論非之;且疑是子長好奇附會,非真有其人也。後讀杜牧“四皓安劉是滅劉”、錢辛楣先生“安呂非安劉”二詩,可謂先得我心。顧祿伯亦有詩誚之云:“垂老與人家國事,幾聞巢、許出山來?”
七八
己酉夏間,鰲靜夫圖明府與張荷塘過訪隨園,蒙見贈云:“太史藏書地,因山得一園。西風吹蠟屐,涼雨叩蓬門。霜重楓將老,秋酣菊已繁。十年荒舊學,詩律待深論。”此詩雖成,逾年不寄。直至鰲公調任金山,余過松江,舟中相晤,方出以相示。予問:“何不早寄?”曰:“荷塘道不佳。”余笑曰:“此詩通首清老,一氣卷舒,不求工於字句間。古大家往往有之,頗可存也。想荷塘引《春秋》之義,必欲責備賢者,誘出君驚人之句耶?”彼此囅然。鰲第三句是“西風吹倦客”。荷塘道:“‘倦’字對不過‘蓬’字。”為改作“西風蠟山屐”。余道;“‘蠟’字又與‘風’字不相聯貫,不如改‘西風吹蠟屐’,益覺清老也。”
七九
奇麗川方伯,篤友誼而愛風雅。辛亥清明後三日,寄札云:“有惠山侯生,名光第,字枕漁者,嘗攜之同至黔中。詩多清妙,而身亡後,散失無存,向其家搜得古今體一卷,特揣函寄上。倘得採錄入《詩話》中,則鯫生附以不朽,而余亦有以報故人也。”余讀之,頗近中唐風格,為錄其《送友之河南》云:“親老難為別,家貧耐遠行。東風吹客夢,落日已孤征。盡此一樽酒,相將無限情。梁園春正好,莫聽鷓鴣聲。”《山塘竹枝詞》云:“當壚十五鬢堆鴉,稱體單衫淺碧紗。玉盞勸郎拼醉飲,更無花好似儂家。”“陂塘春水碧於油,樹樹垂楊隱畫樓。樓上玉人春睡足,一簾紅日正梳頭。”其他佳句,五言如:“蟬吟出高樹,山色落孤篷。”“隔水犬爭吠,斷橋僧獨歸。”七言如《吊李白》云:“千載比肩惟杜甫,一生低首隻宣城。”《落花》云:“丁寧落向春波去,不許東西兩處流。”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GG] 中國北社:倡導古典人文精神,打造中國古典詩歌精品,營造詩人的精神家園
木石軒主人
詩社社員
UID 6170
精華 8
積分 7210
帖子 1228
經驗 7210 點
威望 4 點
金錢 8605 ¥
魅力 3372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6-4-3
狀態 離線 #5發表於 2006-8-26 19:26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卷四
一
凡作詩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畢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有《青門柳枝詞》云:“留得六宮眉黛好,高樓付與曉妝人。”是閨閣語。中丞和云:“莫向離亭爭折取,濃陰留覆往來人。”是大臣語。嚴冬友侍讀和雲;“五里東風三里雪,一齊排著等離人。”是詞客語。夫人又有句云:“天涯半是傷春客,飄泊煩他青眼看。”亦有慈雲護物之意。張少儀觀察和云:“不須看到婆娑日,已覺傷心似漢南。則的是名場耆舊語矣。
惲南田壽平之父遜庵,遭國變,父子相失,壽平賣杭州富商某為奴。其故人諦暉和尚,在靈隱坐方丈,苦無救策。會二月十九日觀音生辰,天竺燒香者,過靈隱寺必拜方丈。諦暉道行高,貴官男女來膜拜者,以萬數,從無答禮。富商夫人從蒼頭婢僕數十人,來拜諦暉。諦暉探知頎而纖者,惲氏兒也,矍然起,跪兒前,膜拜不止,曰:“罪過!罪過!”夫人驚問故。甲:“此地藏王菩薩也。托生人間,訪人善惡。夫人奴畜之,無禮已甚;聞又鞭撲之,從此罪孽深重,奈何屍夫人惶急,歸告某商。次早,某商來,長跪不起,求開一線佛門之路。諦暉曰:“非特公有罪,僧亦有罪。地藏王來寺,而僧不知迎,僧罪大矣!請以香花清水,供養地藏王入寺,緩緩為公夫婦懺悔,並為僧自己懺悔。”某商大喜,布施百萬,以兒付諦暉。諦暉教之讀書、學畫,一時聲名大起。壽平佳句,如:“蟬移無定響,星過有餘光。”“送迎人自老,新舊歲無痕。”“只為花陰貪坐久,不須歸去更熏衣。”皆清絕也。《十四夜望月》云:“平開圖畫含千嶺,盡掃星河占一天。”真乃自喻其筆墨之高矣。其時,石揆僧與諦暉齊名。石揆有弟子沈近思,後官總憲。人問諦暉:“孰優?”曰:“近思講理學,不出周、程、張、朱範圍;壽平作畫,能脫文、沈、唐、仇窠臼:似惲優矣。”
山陰胡西坨素行詭激,落魄揚州,屢謁盧轉運不得見,乃除夕投詩云:“莽莽乾坤歲又闌,蕭蕭白髮老江干。布金地暖回春易,列戟門高再拜難。庾信生涯最蕭瑟,孟郊詩骨劇清寒。自憐七字香無力,封上梅花閣下看。”雅雨先生見之,即呼騶往拜,饋朱提數笏。
七二
盧招人觀虹橋芍藥,諸名士集二十餘人;獨布衣金司農詩先成,云:“看花都是白頭人,愛惜風光愛惜身。到此百杯須滿飲,果然四月有餘春。枝頭紅影初離雨,扇底狂香欲拂塵。知道使君詩第一,明珠清玉比精神。”盧大喜,一座為之擱筆。
七三
詩家閨秀多,青衣少。高明府繼允有蘇州薛筠郎,貌美藝嫻,賦《秋月》云:“風韻亂傳杵,雲華輕入河。”《旅思》云:“如何野店聞鍾夜,猶是寒山寺里聲。”《曉行》云:“並馬忽驚人在後,貪看山色又回頭。”皆有風調。筠郎隨主人入都,卒於保陽。高刻其遺稿,屬余題句。余書三絕,有云:“絕好齊、梁詩弟子,不教來事沈尚書。”
七四
沈歸愚選《明詩別裁》,有劉永錫《行路難》一首云:“雲漫漫兮白日寒,天荊地棘行路難。”批云:“只此數字,抵人千百。”予不覺大笑。“風蕭蕭兮白日寒”,是《國策》語。“行路難”三字是題目。此人所作,只“天荊地棘”四字而已,以此為佳,全無意義。須知《三百篇》如“采采苯苜”、“薄言采之”之類,均非後人所當效法。聖人存之,采南國之風,尊文王之化;非如後人選讀本,教人摹仿也。今人附會聖經,極力讚嘆。章菔齋戲仿云:“點點蠟燭,薄言點之。點點蠟燭,薄言剪之。”注云:“剪,剪去其煤也。”聞者絕倒。余嘗疑孔子刪詩之說,本屬附會。今不見於《三百篇》中,而見於他書者,如《左氏》之“翹翹車乘,招我以弓”,“雖有姬姜,無棄憔悴”;《表記》之“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古詩之“雨無其極,傷我稼穡”之類:皆無愧於《三百篇》,而何以全刪?要知聖人述而不作。《三百篇》者,魯國方策舊存之詩,聖人正之,使《雅》、《頌》各得其所而已,非刪之也。後儒王魯齋欲刪《國風》淫詞五十章,陳少南欲刪《魯頌》,何迂妄乃爾!
七五
宋人好附會名重之人,稱韓文杜詩,無一字沒來歷。不知此二人之所以獨絕千古者,轉妙在沒來歷。元微之稱少陵云:“憐渠直道當時事,不著心源傍古人。”昌黎云:“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今就二人所用之典,證二人生平所讀之書,頗不為多,班班可考;亦從不自注此句出何書,用何典。昌黎尤好生造字句,正難其自我作古,吐詞為經。他人學之,便覺不妥耳。
七六
女寵雖自古為患,而地道無成,其過終在男子。使太宗不死,武氏何能為禍?李白云:“若教管仲身常在,宮內何妨更六人!”楊誠齋雲;“但願君王誅宰韶,不愁宮裡有西施。”唐人詠《明皇》云:“姚、宋不亡妃子在,胡塵那得到中華?”《僖宗幸蜀》詩云:“地下阿瞞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范同叔云:“吳國若教丞相在,越王空送美人來。”此數首,皆為美人開脫。余詠《陳宮》云:“若教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傳里人。”亦此意也。唐人又有句云:“吳王事事都顛倒,未必西施勝六宮。”尤妙。
七七
余雅不喜四皓事,著論非之;且疑是子長好奇附會,非真有其人也。後讀杜牧“四皓安劉是滅劉”、錢辛楣先生“安呂非安劉”二詩,可謂先得我心。顧祿伯亦有詩誚之云:“垂老與人家國事,幾聞巢、許出山來?”
七八
己酉夏間,鰲靜夫圖明府與張荷塘過訪隨園,蒙見贈云:“太史藏書地,因山得一園。西風吹蠟屐,涼雨叩蓬門。霜重楓將老,秋酣菊已繁。十年荒舊學,詩律待深論。”此詩雖成,逾年不寄。直至鰲公調任金山,余過松江,舟中相晤,方出以相示。予問:“何不早寄?”曰:“荷塘道不佳。”余笑曰:“此詩通首清老,一氣卷舒,不求工於字句間。古大家往往有之,頗可存也。想荷塘引《春秋》之義,必欲責備賢者,誘出君驚人之句耶?”彼此囅然。鰲第三句是“西風吹倦客”。荷塘道:“‘倦’字對不過‘蓬’字。”為改作“西風蠟山屐”。余道;“‘蠟’字又與‘風’字不相聯貫,不如改‘西風吹蠟屐’,益覺清老也。”
七九
奇麗川方伯,篤友誼而愛風雅。辛亥清明後三日,寄札云:“有惠山侯生,名光第,字枕漁者,嘗攜之同至黔中。詩多清妙,而身亡後,散失無存,向其家搜得古今體一卷,特揣函寄上。倘得採錄入《詩話》中,則鯫生附以不朽,而余亦有以報故人也。”余讀之,頗近中唐風格,為錄其《送友之河南》云:“親老難為別,家貧耐遠行。東風吹客夢,落日已孤征。盡此一樽酒,相將無限情。梁園春正好,莫聽鷓鴣聲。”《山塘竹枝詞》云:“當壚十五鬢堆鴉,稱體單衫淺碧紗。玉盞勸郎拼醉飲,更無花好似儂家。”“陂塘春水碧於油,樹樹垂楊隱畫樓。樓上玉人春睡足,一簾紅日正梳頭。”其他佳句,五言如:“蟬吟出高樹,山色落孤篷。”“隔水犬爭吠,斷橋僧獨歸。”七言如《吊李白》云:“千載比肩惟杜甫,一生低首隻宣城。”《落花》云:“丁寧落向春波去,不許東西兩處流。”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GG] 中國北社:倡導古典人文精神,打造中國古典詩歌精品,營造詩人的精神家園
木石軒主人
詩社社員
UID 6170
精華 8
積分 7210
帖子 1228
經驗 7210 點
威望 4 點
金錢 8605 ¥
魅力 3372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6-4-3
狀態 離線 #5發表於 2006-8-26 19:26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卷四
一
凡作詩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畢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有《青門柳枝詞》云:“留得六宮眉黛好,高樓付與曉妝人。”是閨閣語。中丞和云:“莫向離亭爭折取,濃陰留覆往來人。”是大臣語。嚴冬友侍讀和雲;“五里東風三里雪,一齊排著等離人。”是詞客語。夫人又有句云:“天涯半是傷春客,飄泊煩他青眼看。”亦有慈雲護物之意。張少儀觀察和云:“不須看到婆娑日,已覺傷心似漢南。則的是名場耆舊語矣。
惲南田壽平之父遜庵,遭國變,父子相失,壽平賣杭州富商某為奴。其故人諦暉和尚,在靈隱坐方丈,苦無救策。會二月十九日觀音生辰,天竺燒香者,過靈隱寺必拜方丈。諦暉道行高,貴官男女來膜拜者,以萬數,從無答禮。富商夫人從蒼頭婢僕數十人,來拜諦暉。諦暉探知頎而纖者,惲氏兒也,矍然起,跪兒前,膜拜不止,曰:“罪過!罪過!”夫人驚問故。甲:“此地藏王菩薩也。托生人間,訪人善惡。夫人奴畜之,無禮已甚;聞又鞭撲之,從此罪孽深重,奈何屍夫人惶急,歸告某商。次早,某商來,長跪不起,求開一線佛門之路。諦暉曰:“非特公有罪,僧亦有罪。地藏王來寺,而僧不知迎,僧罪大矣!請以香花清水,供養地藏王入寺,緩緩為公夫婦懺悔,並為僧自己懺悔。”某商大喜,布施百萬,以兒付諦暉。諦暉教之讀書、學畫,一時聲名大起。壽平佳句,如:“蟬移無定響,星過有餘光。”“送迎人自老,新舊歲無痕。”“只為花陰貪坐久,不須歸去更熏衣。”皆清絕也。《十四夜望月》云:“平開圖畫含千嶺,盡掃星河占一天。”真乃自喻其筆墨之高矣。其時,石揆僧與諦暉齊名。石揆有弟子沈近思,後官總憲。人問諦暉:“孰優?”曰:“近思講理學,不出周、程、張、朱範圍;壽平作畫,能脫文、沈、唐、仇窠臼:似惲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