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宮內突然起火了,後宮許多宮殿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勢迅速向未央宮撲來。還有一百多名忠誠的官員死死守護在王莽的身邊。離他最近的,是前賣餅漢子,現崇新公王盛。這些年來,王盛的模樣發生了很大變化,他胖了、白了,一舉一動,有了貴族氣派。只是,此時此刻,面對噼啪作響的火蛇,他的眼裡又流露出那天早上在自己家門口遇見官員時的惶恐。在烈焰和喊殺聲中,群臣勸王莽立刻離開這裡,王莽目光迷離,厭惡地望著這些慌亂的大臣,歇斯底里地大喊道:“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

  喊聲剛落,未央宮院門轟然崩塌,煙塵四起,起義軍如潮水一擁而入。王莽周圍的人一個個死去,一個軍官殺到了王莽身邊,舉劍向王莽的胸膛刺來。這時,已經身負重傷的王盛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撲到王莽身上。

  王盛的一撲使王莽的生命延長了半分鐘。半分鐘之後,王莽的頭被切了下來,花白的鬍鬚染滿了鮮血。如狼似虎的起義軍歡呼著撲上來,一會兒工夫,王莽的屍體被砍成了碎塊。

  二十一

  王莽的頭顱被懸掛在城樓上,幾個時辰之後,就被人們取了下來。人們把這個頭顱當成了球,每個人都爭著上前踢上一腳,不久就踢得稀爛。有人把王莽的舌頭從口中剜出來,剁碎後分著吃了。似乎只有這樣的舉動,才能解除人們內心的痛恨。他們告訴自己的孩子,這個人是有史以來最壞的人,就是他,試圖剝奪他們的土地,並把他們關進監獄。

  他們還告訴孩子,最大的罪惡是篡逆,而這個人就是最醜惡的篡逆者。他們搜腸刮肚,在公開場合,尋找出最惡毒的詞語來咒罵這個人。似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讓自己忘記,當初正是他們把這個人送上了皇位。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篡逆的罪惡感中解脫出來。

  後記

  我每天打開E-mail信箱的時候,裡面幾乎都有讀者的來信。他們多半是表示對我的鼓勵,也有人希望和我探討一些歷史問題,還有的主動給我寄來各種資料,認為我也許用得上。當然,他們都是普通讀者,其中的大部分人在讀我的作品前,很少甚至沒有讀過歷史類書籍,沒想到歷史這麼有意思。

  這些讀者的存在,對我絕非是可有可無的。事實上,在我下筆寫每個字的時候,頭腦中都縈繞著他們的影子。忝列“非專業歷史寫作者”序列中,我十分看重讀者群中的這些普通讀者。

  毫無疑問,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里包括歷史。因為歷史是如此好玩,又如此有用。

  然而,在大眾歷史熱出現前,真正的歷史,對中國普通讀者來說是不存在的。對古人來說,歷史由兩類構成:一類是“二十四史”之類的帝王家譜,另一類是由忠奸鬥爭構成的評書演義。進入現代,歷史的內容豐富了一些,不過仍然與真正的歷史不搭界。對我們來說,歷史通常被認為是以下三種東西:一種是幫助人分辨正確和錯誤,以建立某種人生觀、世界觀的工具;一種是歷史學家們艱深晦澀的專著;還有一種是影視劇中與真實歷史幾乎沒有任何關係的戲說。

  因此,大眾歷史熱的興起,對中國社會來說,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這使得幾千年來,普通讀者首次讀到某些真實的歷史。換句話說,大眾首次得到了歷史寫作者的尊重。

  大眾歷史熱的興起,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寫史者大多是我這樣的非歷史專業寫作者。歷史學術的表述形式越來越專業化和技術化,史學家們的工作成果很難為大眾所分享,這為非歷史專業寫作者提供了機會。這些寫史者的興趣結構和普通讀者相近;與歷史學家們的見怪不怪、毫無感覺比起來,他們有更大的熱情、興趣和濃厚的好奇心,見了什麼都要“大呼小叫”、嘖嘖稱奇。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打破冰冷史料、艱深論文與普通讀者之間的障礙,把歷史這個本來就極其有意思的科目講得好玩、精彩、有滋有味,就像我在一本書的後記中所說的,使“歷史比小說更有趣”。

  不過,在把歷史講得好玩之外,我還有更大的“野心”。我認為,大部分讀者不僅需要“史實”,更需要“史識”,或者說“反思”。這種“史識”不是指史書中那些可以供我們“經世濟用”的“權謀”、“方略”、“管理之道”,而是更深一層的東西。永遠不要低估讀者的需求品位,特別是不要低估這種需求的意義。歷史是記憶,更是反思,一個不會反思、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只有與當下結合起來,歷史才真正有意義,因為通過了解祖先,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回望來時路,我們可以更準確地定位此時的坐標。這不僅僅是“食肉者謀”的事,因為只管低頭拉車,不用抬頭看路的幸福時代已經過去,每個人都有責任思考範圍更廣闊的事情。

  【將分享完結好看的恐怖靈異小說以及懸疑推理小說等,】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