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轉眼到了皇宮,洗澡更衣,修鬍子,梳頭髮,打扮停當,立刻把他送到未央宮前,參加新帝登基典禮。
巍峨的未央宮裝飾一新,在朝陽下金碧輝煌,殿前廣場上旗幟在微風中獵獵飛揚,昂首而立的一列列武士手持長槍,挺胸收腹,默默對視,數千名文武官員穿著最盛大的禮服,排列整齊,神情莊嚴,垂手肅立。隨著司禮官的一聲長叫,悅耳的鼓樂立刻響徹雲霄。
一個頭戴純金平天冠,身穿明黃色龍袍,腳蹬厚底皮靴的個頭稍矮的中年人在宦官的引導下緩步走向寶座。王盛注意到,這個人的靴子底有三寸厚,他長方臉,眉宇間滿是莊嚴,方方的下巴顯示著異乎尋常的堅定。
王莽轉過身,默默地注視著腳下黑壓壓的文武百官,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良久,他才從宦官手中拿過詔書,聲音洪亮地讀了起來。
讀詔畢,王莽停了一下,又高聲對群臣說:“昔周公代成王攝政,最終使成王歸位。如今我為天命所迫,不能按自己的心意行事,此時心中的滋味,一言難盡!”說著,王莽語調已轉悲涼,無數往事湧上心頭,一時悲情難抑,熱淚突然奪眶而出。
群臣立刻匍匐在地,“萬歲”的呼聲如山呼海嘯,瞬間席捲了整個皇宮,又瀰漫到整個京城。長安城內外,一派喜氣洋洋,百姓自發地穿上新衣,燃起煙花爆竹,大事慶祝。他們感到特別高興,因為王莽的登基,每個人都有一份功勞。
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民選皇帝”誕生了。
十五
所有的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那就是回到上古時候。
據說那個時候,天特別藍,水特別清,人民在堯、舜等人的領導下,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那個時候,天下沒有黑暗,沒有不公,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天下為公,實行井田制,有福大家享,有難大家當。人們的道德水平都很高,人人遵守秩序,“市無二賈,官無獄訟,邑無盜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人人都拾金不昧,而且男人和女人走路都不走同一條路,專門有“男路”和“女路”。
中國的政治家特別強調秩序。在他們眼裡,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靜態的,條理分明的。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皇治世,五帝定倫,長幼尊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上天早就規定好的,並且在《周禮》等上古傳下來的經典中闡明,天子的使命就是使一切回到原來的規定上去,克己復禮。
使這個混亂的世界恢復到有秩序的上古時代,是過去每一位政治家的最高夢想,也是所有老百姓的最高夢想。
十六
王莽之所以含辛茹苦,殫精竭慮,拼命奮鬥,犧牲了自己的兒子,犧牲了自己的健康,犧牲了做人的快樂,就是為了這一天,能夠踐履至尊,手握權柄,來改變萬惡的現狀,來實現“復古”這一輝煌的夢想,實現把《周禮》變成現實這一人間奇蹟。
王莽沒有必要去考慮古代經典的正確性。這就像日月之明,是不需要證明的先天真理。因此,他也沒有一秒鐘懷疑自己徹底按古代經典去用人行政,會不會取得成功。
皇帝和“攝皇帝”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滋味。現在,他分明感覺到自己已經站在天地之間,身上充滿了神性,肩上沉甸甸地承擔了上天親手壓上的擔子。這擔子,點燃了他體內的巨大能量。俯視天下,他心中湧起一股慈愛。他要對得起這些赤子一般可愛的子民。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這個原來的工作狂現在變成了工作機器,每天工作長達二十個小時,經常連續幾天不休息。激情就像熊熊燃燒的大火,吞沒了王莽。他召來博學的大臣儒生,日夜探討上古的制度,他們像一群考據學家,在語焉不詳的經書中艱苦地跋涉。
再難,他們也要走下去。因為,這是天下人福祉的關鍵所在。
經過周密的思考,一項項措施出台了。
第一項,恢復了上古的井田制,均分天下土地。
貧富不均已經發展到了極端,嚴重地威脅著社會的穩定,只有改革土地所有制,才能長治久安。
上古時代,之所以人人富足,是因為土地均等。因此,王莽規定,人均土地一百畝,多占土地的人家,不管是富豪巨室還是普通百姓,都要立刻無條件交出土地,分給貧民,土地不許買賣抵押。
第二項,是禁止奴隸買賣。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的生命是天地間最尊貴的。買賣人口是“悖天心,逆人倫”的罪惡行徑,必須立刻停止。原有的奴隸,一律恢復自由民的身份。一道令下,三百六十萬奴隸獲得了解放。
第三項,是由政府壟斷經營鹽、酒、冶鐵和鑄錢,防止富商操縱市場,勒索百姓。
王莽下令建立國家銀行,貧苦百姓可以申請國家貸款,年息為百分之十,這樣就杜絕了高利貸對百姓的盤剝。
第四項,從皇帝到百官,都實行浮動工資制。
如果天下豐收,皇帝就享用全額生活費;如果出現天災,或者治理不當,就按比例扣減生活費。百官的工資也根據百姓的生活水平浮動。百姓豐衣足食,工資就高;百姓餓肚子,官員也要跟著挨餓。
王莽厲行懲貪。他下詔清查所有官吏的家產,發現貪污者,沒收所有財產的五分之四,用來補充國家財政經費。他建立舉報制度,舉報查實,立予重獎。
王莽又改革了全國的官名。名不正則言不順。他按照《周禮》的規定,設了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按照《禹貢》的規定,把天下分為九州,恢復上古地名;按古書的記載,把太守改名叫大尹,都尉改名叫太尉,縣令改名叫縣宰,御史改名叫執法,長安改名叫常安,未央宮改名叫壽成室。
王莽在長安城中心建了一個王路門,在門下坐了四個人,叫諫大夫,面向四個方向,聽取四方百姓對政府的意見。這是按照《周禮》而設的。
蠻夷之國,名字也必須低賤,這樣才符合上古禮制。他把匈奴單于改名為降奴服於,把高句麗改為下句麗。
王莽興致勃勃地和儒士們討論著官員、地名和人名,引經據典,頭頭是道。這種討論,使他的思緒回到了學生時代,給他帶來了純粹的快樂,他就像一個兒童,興致勃勃地建著沙上之塔。
十七
然而,均分土地、解放奴隸和改個名字、建座宮殿有著太大的不同。當根本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所有的道德教化都失去了功效。讓有地者交出土地,無異於痴人說夢。人們寧可交出性命,也不會交出幾代人用血汗換來的土地和財產。
人們無法與王莽的思想高度比肩。他們期望王莽做皇帝,原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沒想到王莽卻要讓大家向他看齊,消滅私心,一心為公。王莽那仁愛、威嚴的形象立刻變得可怖起來。
擁護王莽的主要力量立刻都站到了反面。
王莽雖然是大家推舉的,推舉上去後,就成了大家的上帝,性命掌握在他的手裡。王莽可能缺乏其他品質,可是從不缺乏決心。他認準的事,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他揮起鞭子,誰不執行,就把誰抓起來,不管他是皇親國戚還是名公巨卿。
巍峨的未央宮裝飾一新,在朝陽下金碧輝煌,殿前廣場上旗幟在微風中獵獵飛揚,昂首而立的一列列武士手持長槍,挺胸收腹,默默對視,數千名文武官員穿著最盛大的禮服,排列整齊,神情莊嚴,垂手肅立。隨著司禮官的一聲長叫,悅耳的鼓樂立刻響徹雲霄。
一個頭戴純金平天冠,身穿明黃色龍袍,腳蹬厚底皮靴的個頭稍矮的中年人在宦官的引導下緩步走向寶座。王盛注意到,這個人的靴子底有三寸厚,他長方臉,眉宇間滿是莊嚴,方方的下巴顯示著異乎尋常的堅定。
王莽轉過身,默默地注視著腳下黑壓壓的文武百官,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良久,他才從宦官手中拿過詔書,聲音洪亮地讀了起來。
讀詔畢,王莽停了一下,又高聲對群臣說:“昔周公代成王攝政,最終使成王歸位。如今我為天命所迫,不能按自己的心意行事,此時心中的滋味,一言難盡!”說著,王莽語調已轉悲涼,無數往事湧上心頭,一時悲情難抑,熱淚突然奪眶而出。
群臣立刻匍匐在地,“萬歲”的呼聲如山呼海嘯,瞬間席捲了整個皇宮,又瀰漫到整個京城。長安城內外,一派喜氣洋洋,百姓自發地穿上新衣,燃起煙花爆竹,大事慶祝。他們感到特別高興,因為王莽的登基,每個人都有一份功勞。
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民選皇帝”誕生了。
十五
所有的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那就是回到上古時候。
據說那個時候,天特別藍,水特別清,人民在堯、舜等人的領導下,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那個時候,天下沒有黑暗,沒有不公,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天下為公,實行井田制,有福大家享,有難大家當。人們的道德水平都很高,人人遵守秩序,“市無二賈,官無獄訟,邑無盜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人人都拾金不昧,而且男人和女人走路都不走同一條路,專門有“男路”和“女路”。
中國的政治家特別強調秩序。在他們眼裡,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靜態的,條理分明的。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皇治世,五帝定倫,長幼尊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上天早就規定好的,並且在《周禮》等上古傳下來的經典中闡明,天子的使命就是使一切回到原來的規定上去,克己復禮。
使這個混亂的世界恢復到有秩序的上古時代,是過去每一位政治家的最高夢想,也是所有老百姓的最高夢想。
十六
王莽之所以含辛茹苦,殫精竭慮,拼命奮鬥,犧牲了自己的兒子,犧牲了自己的健康,犧牲了做人的快樂,就是為了這一天,能夠踐履至尊,手握權柄,來改變萬惡的現狀,來實現“復古”這一輝煌的夢想,實現把《周禮》變成現實這一人間奇蹟。
王莽沒有必要去考慮古代經典的正確性。這就像日月之明,是不需要證明的先天真理。因此,他也沒有一秒鐘懷疑自己徹底按古代經典去用人行政,會不會取得成功。
皇帝和“攝皇帝”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滋味。現在,他分明感覺到自己已經站在天地之間,身上充滿了神性,肩上沉甸甸地承擔了上天親手壓上的擔子。這擔子,點燃了他體內的巨大能量。俯視天下,他心中湧起一股慈愛。他要對得起這些赤子一般可愛的子民。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這個原來的工作狂現在變成了工作機器,每天工作長達二十個小時,經常連續幾天不休息。激情就像熊熊燃燒的大火,吞沒了王莽。他召來博學的大臣儒生,日夜探討上古的制度,他們像一群考據學家,在語焉不詳的經書中艱苦地跋涉。
再難,他們也要走下去。因為,這是天下人福祉的關鍵所在。
經過周密的思考,一項項措施出台了。
第一項,恢復了上古的井田制,均分天下土地。
貧富不均已經發展到了極端,嚴重地威脅著社會的穩定,只有改革土地所有制,才能長治久安。
上古時代,之所以人人富足,是因為土地均等。因此,王莽規定,人均土地一百畝,多占土地的人家,不管是富豪巨室還是普通百姓,都要立刻無條件交出土地,分給貧民,土地不許買賣抵押。
第二項,是禁止奴隸買賣。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的生命是天地間最尊貴的。買賣人口是“悖天心,逆人倫”的罪惡行徑,必須立刻停止。原有的奴隸,一律恢復自由民的身份。一道令下,三百六十萬奴隸獲得了解放。
第三項,是由政府壟斷經營鹽、酒、冶鐵和鑄錢,防止富商操縱市場,勒索百姓。
王莽下令建立國家銀行,貧苦百姓可以申請國家貸款,年息為百分之十,這樣就杜絕了高利貸對百姓的盤剝。
第四項,從皇帝到百官,都實行浮動工資制。
如果天下豐收,皇帝就享用全額生活費;如果出現天災,或者治理不當,就按比例扣減生活費。百官的工資也根據百姓的生活水平浮動。百姓豐衣足食,工資就高;百姓餓肚子,官員也要跟著挨餓。
王莽厲行懲貪。他下詔清查所有官吏的家產,發現貪污者,沒收所有財產的五分之四,用來補充國家財政經費。他建立舉報制度,舉報查實,立予重獎。
王莽又改革了全國的官名。名不正則言不順。他按照《周禮》的規定,設了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按照《禹貢》的規定,把天下分為九州,恢復上古地名;按古書的記載,把太守改名叫大尹,都尉改名叫太尉,縣令改名叫縣宰,御史改名叫執法,長安改名叫常安,未央宮改名叫壽成室。
王莽在長安城中心建了一個王路門,在門下坐了四個人,叫諫大夫,面向四個方向,聽取四方百姓對政府的意見。這是按照《周禮》而設的。
蠻夷之國,名字也必須低賤,這樣才符合上古禮制。他把匈奴單于改名為降奴服於,把高句麗改為下句麗。
王莽興致勃勃地和儒士們討論著官員、地名和人名,引經據典,頭頭是道。這種討論,使他的思緒回到了學生時代,給他帶來了純粹的快樂,他就像一個兒童,興致勃勃地建著沙上之塔。
十七
然而,均分土地、解放奴隸和改個名字、建座宮殿有著太大的不同。當根本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所有的道德教化都失去了功效。讓有地者交出土地,無異於痴人說夢。人們寧可交出性命,也不會交出幾代人用血汗換來的土地和財產。
人們無法與王莽的思想高度比肩。他們期望王莽做皇帝,原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沒想到王莽卻要讓大家向他看齊,消滅私心,一心為公。王莽那仁愛、威嚴的形象立刻變得可怖起來。
擁護王莽的主要力量立刻都站到了反面。
王莽雖然是大家推舉的,推舉上去後,就成了大家的上帝,性命掌握在他的手裡。王莽可能缺乏其他品質,可是從不缺乏決心。他認準的事,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他揮起鞭子,誰不執行,就把誰抓起來,不管他是皇親國戚還是名公巨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