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是準備充分、意志堅定,一個是毫無戰爭心態準備,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在堅城之下受阻的隋軍心浮氣躁、氣急敗壞,他們乾脆選出三十萬精兵,繞過遼東城,直取平壤,希望與海軍會合,一舉攻破敵國心臟。老謀深算的高麗人將計就計,不斷誘敵深入,佯裝失敗,然後趁隋軍渡清川江時發起總攻。隋軍大潰,各路軍將爭相逃命。回師途中,隋師糧草盡失,在高麗追兵的追趕之下,病死、餓死、自相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據《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載,戰後清點,渡過遼河的三十五萬隋軍,回到遼河以西的才兩千七百人!

  二十三

  失敗因為毫無心理準備而更令人難以承受。望著回程道路兩邊逃兵扔下的軍服、輜重和枕藉不斷的死屍,楊廣神思恍惚,一直回到涿郡,他也沒有回過神來。

  他被這次意外打暈了。自從懂事起,他就沒有嘗到過失敗的滋味。他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失敗”這個詞,更沒想到這個詞會砸到他的頭上。一連半個月,他不言不語,每天躲在自己的大帳里,也不召見大臣。

  最讓他忍受不了的是恥辱。是啊,古今中外,可能沒有比這更大的恥辱了:此次出征,隋軍不僅帶了規模龐大的軍樂隊,更邀請了數個外國藩王隨軍觀戰。楊廣希望用一次輕鬆的勝利來證明帝國的不可挑戰,沒想到在世界面前,他敗得如此難看,如此狼狽!對那些屏息靜氣觀看著這場大戲的臣民,他更不好交代——他這個“一貫正確”、“英明偉大”、“幾百年才出一個”的偉大皇帝,怎麼會犯了如此低級的錯誤?

  他有點害怕見到這些外國藩王,他總覺得他們的眼睛裡含著嘲諷,甚至面對自己的大臣,他也感覺他們的神色中潛伏著不恭。有生以來,他已經習慣了頌揚聲,此時他才平生第一次嘗到了恥辱的滋味。這種滋味是這樣難以下咽!

  楊廣的主要性格弱點在這個時刻暴露出來了——一生順境中的他沒有培養出必需的耐挫能力。在失敗的打擊前面,他亂了方寸。他就像一個被一拳打倒的拳擊手,昏頭昏腦地爬起來,什麼都沒想,又朝對手衝去。他急於證明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偉大、光榮、正確,剛才的失誤不過是一不小心。就如同一個著名演員一出場就來了個趔趄,引來一陣鬨笑,他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竭盡全力把自己的全副本領都發揮出來,把剩下的唱腔唱得前所未有的華麗,以挽回自己一個名角的面子。半個月之後,他鑽出帳篷做的第一件事是向天下宣布——明年要再次親征,不滅高麗,誓不罷休!

  這個看起來挺男子氣的宣言最終被證明斷送了大隋江山。在挫折的巨大刺激下,楊廣喪失了起碼的現實感。火辣辣的恥辱燒灼得他忘記了一切。要知道,這可是竭全國之力準備的一場戰爭。為了這場戰爭,帝國國庫中的金銀像流水一樣嘩嘩地流淌殆盡,老百姓被榨乾了最後一滴汗水。他應該靜下心來盤點一下國庫中的存銀。他應該知道,在造成近百萬生命損失和帝國巨大財富的浪費後,他得採取一點低姿態,撫慰一下心懷不滿的老百姓。要知道,他此時的形象已經不是“百戰百勝”、“一貫正確”,而是一個不合格的將軍。

  然而,楊廣不可能這樣做。他無法低下高貴的頭顱。他認為自己的錯誤應該被定性為“疏忽”,這個小小的錯誤不應該影響自己的形象。最主要的錯誤是那幾個率軍渡過鴨綠江的將軍犯的,是他們沒有嚴格執行自己的指示,擅自冒進,才敗得如此慘痛。一回到洛陽,他就命令把那三名將軍逮捕,一名處斬,兩名削職。為了下一次戰爭萬無一失,他宣布,準備的物資要高於上次一倍。

  聽到了這個消息,人們最後一根弦被壓斷了。在忍耐到了極限之後,再次遠征,將更沉重的勞役壓向民眾頭上。山東鄒平人王薄首先揭竿而起,漳南人竇建德、韋城人翟讓也立刻響應,一時間,大隋天下燃起了二十多處烽火。走投無路的百姓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敢:“忽聞官軍至,提劍向前盪。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二十四

  對於各地報上來的農民起義的消息,楊廣並不怎麼在乎。從三國到隋初,政治一直是貴族的遊戲,還從來沒有哪場農民起義能夠改變歷史的大方向。他認為這些起義烽火不過是帝國的癬疥之癢,泥腿子不可能做出什麼大事。所以他只是部署了地方官“加緊剿捕”,要求他們務必在出徵得勝回來前把這幾處烽火滅掉。

  他還是一門心思地準備再次攻打高麗,只有踏平這個彈丸小國,才能挽回自己的面子。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三月,在上次失敗九個月之後,隋煬帝又一次踏上了征程。

  這次出征本來可以挽救他的命運。再次踏上東征之路的楊廣心情還是不錯的,好事多磨,成功之酒因為小小的耽擱也許更加醇香。經過痛定思痛的總結,隋軍的戰略部署更加實際。又一次大加搜括之後,隋軍待遇優厚,糧草充足,士氣也頗高。在遼東城下,他們又一次遇到了高麗的固守。不過這次隋軍是有備而來。他們造了百餘萬個布袋,裝滿土後,堆成高與城齊的大道,遼東城指日可下。此時,另一支大軍突進到了鴨綠江邊,海軍也齊集東萊海角,高麗“國勢日蹙”,已到危亡之秋。楊廣終於放下心來,在遼東城下詩興大發,作了那首逸興遄飛的名篇《白馬篇》,以志此行:白馬金貝裝,橫行遼水傍。

  問是誰家子?宿衛羽林郎。

  文犀六屬鎧,寶劍七星光。

  山虛弓響徹,地迥角聲長。

  宛河推勇氣,隴蜀擅威強。

  輪台受降虜,高闕翦名王。

  然而,就在高麗國內人心已亂、大隋徹底一統的勝利果實手到擒來之際,忽然一騎飛塵,在六月二十八中午抵達了遼東行營,向楊廣報告:“貴族楊玄感在河南叛亂。關隴勛貴子弟多人從叛,兵力數萬,直趨東都。”

  從氣喘吁吁的使者嘴裡吐出的每句話都像一支利箭,射入楊廣的心臟,豆大的汗珠瞬間在他的額頭上冒出來。《隋書·列傳第八十二》載,楊廣一秒鐘也沒有耽誤,立刻命人下詔:“六軍即日並還。”

  退軍令秘密而迅速地下達。當天夜二更,隋軍一百萬大軍,停止了連日一刻不停的猛攻,放棄馬上就要到手的果實,放棄堆積如山的軍糧、帳篷、物資、器械,如同一股正在激烈拍打城牆的狂濤,突然向西方回流。已經幾乎要放棄抵抗的城頭的高麗軍人看見這一奇觀,一時回不過神來。

  二十五

  如果說農民起義的消息對楊廣來說不過是耳邊嗡嗡叫的蚊蠅聲,那麼楊玄感造反的消息則是晴天霹靂。楊玄感非尋常人可比。他是前宰相楊素之子,現任柱國將軍,襲封楚國公,屢掌朝廷重權。這個人公開造反,並且召來了大批勛貴子弟,這證明貴族勢力已經向楊廣發起了正面挑戰。那個盤踞在他心頭多年的擔心終於出現了。

  和父親楊堅一樣,楊廣經常做的一個夢是在宮廷之中,被幾個手持刀劍的貴族追殺。在貴族政治中成長起來的他從小見了太多的內部傾軋、流血、陰謀、政變。登基以來,楊廣時刻也沒有放鬆對政治反對派的警惕。為了防止反叛,每次巡遊,他都要把幾乎所有政治反對派以及握有重權的權臣帶在身邊,並且率領巨大的軍隊。他深知貴族依然擁有強大的力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