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3節:第八章 人的現狀和前景(2)

  歷史上一切創造者的命運都坎坷而悲壯,多半是因為習慣勢力支持了有權的迫害者。我們不能要求尼采能喚起民眾的覺悟,他始終是一個貴族氣極濃的資產階級思想家。不過,他又是一個關心人類命運的有責任感的思想家。他曾經沉痛地說:"我的心和我的渴望向著珍貴、悠久、遙遠的事物,你們的瑣屑、繁多、短促的苦惱與我何干!據我看你們受苦還不夠!因為你們只因自己受苦,你們還沒有因人類受苦……你們誰也沒有受過我所受過的苦。"《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高貴的人》。《尼采全集》第6卷,第421頁。一個心高意遠的人的痛苦,確非沉溺於瑣屑煩惱者所可想像。尼采對人的蔑視,正是出於對人的命運的關心,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一定程度上也適用於他。

  這是一種"偉大的蔑視,愛的蔑視,對最蔑視者其實最愛"。《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大渴望》。《尼采全集》第6卷,第324頁。他一再說:"偉大的蔑視者是偉大的敬慕者。"《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高貴的人》。《尼采全集》第6卷,第418頁。"誰最蔑視人類,他豈非因此是人類的大恩人?"《尼采全集》第12卷,第274頁。"誰不是多年與人為敵,誰就不曾愛過人。"《尼采全集》第14卷,第229頁。"我愛人類,而當我克制住這種欲望時,就最是如此。"《尼采全集》第12卷,第321頁。尼采心中懷著對人的稱號的崇敬,對更高岸偉大的人的形象的渴望,因而對人的現狀深感不滿。他似乎在說:人呵,你們現在這樣子也配稱作人麼?

  如果我們要舉例說明尼采這種出於愛的蔑視,最恰當的例子無過於他對華格納的態度了。尼采年輕時和這位比他大三十歲的音樂大師有過一段親密的交往,當時,華格納說尼采是人生賜給他的唯一恩惠,是懂得他的心愿的唯一的人,尼采對華格納也一往情深。甚至在1879年兩人正式絕交以後,他也沒有停止對這位大師的愛。直到他神智清醒的最後歲月,他的著作和書信里始終充滿著對華格納以及他們之間友情的懷戀。在絕交的次年,他寫道:"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補償我去年失掉的華格納的友情……我們之間從未說過粗話,連夢裡也沒有說過,倒是有許多快樂而昂奮的交談,我也許從來不曾和別人這麼多地一起歡笑過。現在這已經成為過去--至於在有些事情上有理由反對他,這一點於事何補!難道這能把失去的友情從記憶里抹掉!"致加斯特,1880年8月20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 《尼采導論》,第70-71頁。後來他又一再說:"華格納是我所認識的最完全的人。"致奧維貝克,1883年3月22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 《尼采導論》,第68頁。"我不曾像愛他那樣愛過任何人,他是打動我的心靈的人……"《尼采全集》第14卷,第379頁。"在我與華格納絕交後,迄今我還沒有遇到一個哪怕用千分之一的激情和苦痛來理解我的人。"致奧維貝克,1887年11月12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 《尼采導論》,第68頁。尼采覺得,他與華格納的交往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幸遇,其餘的交往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零頭罷了。可是,正是對他最愛的這個人,他攻擊得最猛烈,他至死愛著華格納,也至死不停地罵著華格納。他生前發表的最後著作,四部有兩部是專門攻擊華格納的:《華格納事件》、《尼采反對華格納》。

  尼采生平的這一情節常常使研究者們感到費解,有人甚至把它視為尼采瘋病的先兆。人們盡可以用精神病學、精神分析學或隨便什麼別的理論去解釋尼采的這種化妝成恨的愛,但誰也無權忽視尼采批判華格納時所談的那些實質性內容。尼采的批判是有內容的!他對華格納態度的變化,與他本人的思想變化相一致。他早年崇拜華格納,是因為華格納體現了叔本華的理想。後來他批判叔本華,也就不能容忍華格納了。連帶對華格納音樂的評價也發生變化,晚年他喜歡比才。他把華格納音樂的富麗堂皇的風格及其對官能的刺激看作頹廢的徵兆,因而他對華格納的批判同他對基督教倫理的批判是一致的,都是對於時代的批判。尼采自己說:"我永不攻擊個人,我只把個人看作一面有效的放大鏡,藉之而看到了隱秘而不易知、惡而不可見的一切……例如我攻擊華格納,更正確地說,我是攻擊偽誤,攻擊以修飾冒充豐富,以頹廢的現代文化的謬種冒充偉大。"《看哪這人》。《尼採選集》第2卷,第412頁。尼采至死認為華格納是他那時代無與倫比的天才,然而時代本身已病入膏肓,連它最偉大的天才也不能倖免。就個人而言,尼采正因為最愛華格納,所以最不能原諒華格納患上了他所痛恨的時代病。在題為《致華格納》的詩中尼采寫道:"你不安的渴望自由的靈魂……可悲呵,連你也在十字架旁沉落,連你--也是一個被超越者!"《尼采全集》第8卷,第362頁。

  第64節:第八章 人的現狀和前景(3)

  其實,對於普通的個人,尼采倒是十分寬容的。他攻擊基督教最烈,但他與最虔誠的基督徒也有著和睦的關係。他說:"我不主張一千年來不可避免的結果,要由個人來負責。"《看哪這人》。《尼採選集》第2卷,第413頁。他反對的是作為一種人的類型的基督徒,反對的是時代的迷途和人類的頹廢。

  偉大的人類,可悲呵,連你也不像我希望的那樣偉大……

  "夜的時辰,現在愛者的一切歌才醒來。我的靈魂也是一個愛者的歌。"《尼采全集》第6卷,第153頁。睡著的人是聽不到這夜間的歌的,他們只聽見白日的詛咒。那為人類命運日思夜想的失眠者的耳朵在哪裡呢?

  世上並不乏形形色色的人道主義者,有的是真誠的,有的是在演戲。對於尼采,重要的不是人道主義者這個稱謂,而是他對"人道"有他自己的理解。他早年已經決心獻身於他心目中的"人道":"如今誰將為了人道,為了無數世代逐漸積累起來的這神聖不可侵犯的寺寶,而貢獻衛兵和騎士的服務呢?誰將樹立起人的形象呢?"《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尼采全集》第1卷,第424頁。那麼,什麼是尼采所理解的"人道"呢?

  這是對人的尊重。"你認為什麼是最人道的?--免去別人的羞恥。"《快樂的科學》第274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05頁。

  這又是一種集人類的全部痛苦和歡樂於一身的大海一樣浩淼深沉的感情。具有這感情的人"懂得把整個人類歷史當作自己的歷史來感受"。他感覺到一切憂患:病人思健康,老人回想少年的夢,愛者被奪去所愛,殉道者的理想破滅,英雄在戰鬥未決勝負之夜負傷並失去戰友……同時他又感覺到一切希望,好像各個世紀的地平線都在他身前身後展現。"人類的一切最古最新事物,一切損失,希望,征服,凱旋,都納入他的靈魂;這一切終於都齊備於一顆心靈,凝聚為一種感情: --這必將生出一種幸福,人前所未知的幸福,--一種充滿力和愛、淚和笑的神聖幸福,這幸福如同夕陽不斷從自己不竭的富源散發,傾入海洋,又如同夕陽使最貧窮的漁夫也搖著金槳,方感到最為富足!這神聖的感情才叫做--人道!"《快樂的科學》第337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59-260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