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勁使不上

  墨索里尼感到很丟人,看來歐洲不適合我動武,那就去非洲打拼吧。於是,40萬義大利軍隊進攻埃及。

  駐守埃及的英軍3萬人,還不都是英國人,主要是由印度人和南非人構成的。英軍一反攻,光義大利戰俘就抓了8.6萬。一個英國的坦克營,29輛坦克,在戰爭期間,摧毀繳獲義大利坦克超過了400輛。當邱吉爾打電話給英軍司令奧金萊克將軍,問抓了多少俘虜時,奧金萊克將軍得意揚揚地說,數不清,大概有5畝地的軍官,200畝地的士兵。墨索里尼只好又找希特勒,大哥你看我又快完蛋了,我們義大利人看來實在是不適合玩戰爭這個遊戲,你還得幫我。希特勒沒辦法,把自己手下最能打仗的將領、納粹德國三大名將之一的隆美爾派到了北非。隆美爾將軍指揮兩個裝甲師到了北非,一年的時間,把英國人打退了1800公里,他本人也在一年之內,由中將晉升到了元帥。德國高級軍官的軍銜是少將、中將、上將、大將、元帥,隆美爾由中將越級晉升元帥,可見他戰功之顯赫。德軍打到了離蘇伊士運河不到70公里的阿拉曼,如果英國人擋不住德軍,德軍占領了蘇伊士運河,就等於在英國的脖子上套上了絞索,英國跟它海外最大的殖民地印度之間的聯繫將被切斷。以後盟國船隊就得繞好望角了,而大洋里淨是德國潛艇。所以,必須在這兒擋住軸心國軍隊。因此,蒙哥馬利將軍領導英軍取得了阿拉曼戰役的勝利,扭轉了北非的戰局。

  蘇德戰場上,1942年7月,德國重新集結力量,又向蘇聯發動了猛烈的進攻。蘇聯紅軍重演了1941年那一幕,一潰千里。四個集團軍被合圍,放下武器投降。所以在1942年7月27日,史達林簽署了一項著名的法令,今後不管什麼原因,凡是紅軍將士丟棄陣地的,十個人抽籤槍斃一個,不死於陣前,就死於軍法。你要是為國犧牲,家屬分土豆;要是死於軍法,家屬上西伯利亞種土豆。你是準備吃土豆,還是準備種土豆,你挑一樣。於是蘇聯紅軍在史達林格勒穩下心神,兩個殘破不堪的蘇聯集團軍,拖住了德國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城市攻堅戰是最難打的戰鬥,德國的閃電戰,要在大草原上一閃,就能把對方閃穿了。一進城,坦克炮的射擊角度是有限制的,能打到3樓,我在6樓往下扔炸藥包你就打不著我。坦克幾十噸的龐然大物,一進了城,不知道怎麼走了,拐彎拐不過去,到胡同里一看是死胡同,還得倒出來。一個12歲小孩,抱著炸藥包在下水道里藏著呢,坦克一過來,小孩把炸藥包一扔,人跑了,坦克炸了,小孩沒找著。一棟完整的樓房特別好打,最薄弱的就是窗戶,可以瞄著窗戶打。就算窗戶用沙石堵起來,一炮也能轟下來,因為窗戶和牆不是一體的建築。一棟樓很好打,一片廢墟就不好打了。廢墟的每一塊磚瓦下邊,都可能射來仇恨的子彈,你也不知道敵人到底藏在哪兒,你瞄著哪兒開炮?所以像這樣的城市攻堅戰,應該儘量避免。大軍一進城就完了,有勁使不上。

  這樣一拖,就到了冬天,蘇聯人的季節來了。蘇聯人一反攻,德國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司令鮑盧斯投降。因此,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場形勢的轉折。蘇德戰場抗擊的是德國,在三個法西斯國家裡,德國實力最強,如果德國人的戰鬥力是100,日本是1,那麼義大利就是-100。蘇德戰場是抗擊德國的主戰場,這裡一轉折,整個“二戰”就出現了轉折,“-100”很快就退出了戰鬥。

  成群結隊來投降

  英美盟軍占領北非之後,渡過大海,向義大利進攻。首先進攻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島上有兩個德國師和22個義大利師,兩個德國師且戰且退,撤退到了義大利本土,其中包括德國最精銳的赫爾曼?戈林裝甲師。22個義大利師,幾乎一槍不放,就投降了。甚至出現過幾千名義大利軍人,在一個將軍的率領下,向一個棄機跳傘的盟國飛行員投降的事兒,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蹟。盟國飛行員座機被擊中,弄不好是己方炮火誤傷,因為義大利人沒開炮。飛機掉下來了,飛行員跳傘,一看跳到義大利人堆里了,心想完了,肯定被俘了。結果剛一下地,傘繩還沒來得及收呢,過來一個將軍給他敬禮,說請閣下接受我們的投降,幾千名義大利軍人就投降了。

  美國巴頓將軍的坦克,向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快速推進,坦克在行進過程中,不斷有義大利軍人舉著白旗從兩邊的小道擁上來要求投降。巴頓煩了,弄個大喇叭廣播:義大利軍人,我們要快速進軍,沒工夫俘虜你們,請你們放下武器到指定地點集合。都不用看著,西西里島本土的義大利人,把槍和軍裝一扔,回家看歌劇、踢足球、吃冰激凌去了。不在島上的義大利軍隊,也自發地紀律性良好地組織起來,放下武器,軍裝擱那兒,槍擱這兒,然後等著盟國的軍隊來接收。

  義大利這樣的國家,如果在世界戰爭史上少了它,那戰爭就真的顯得很殘酷了,有了它,顯得多浪漫。

  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召開了著名的開羅會議,通過了讓我們津津樂道的《開羅宣言》。中國政府領導人蔣中正跟英國的邱吉爾首相、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在開羅開會,標誌著英美兩國對中國大國地位的承認,我們也是反法西斯四大盟國之一了。

  《開羅宣言》說:“我三大盟國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華民國。”1951年,美國單方面操縱,跟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時,海峽兩岸都沒有代表出席。《舊金山和約》只寫日本放棄對台灣的統治權。今天有的中國台灣人,還有日本人、美國人就說,《舊金山和約》里日本放棄對台灣的統治權,也就是日本不要台灣了,可沒說給誰,所以台灣應該獨立。我們說不對,《開羅宣言》里明確規定,東北四省、台灣、澎湖列島,歸還中華民國。比如今天在台灣,馬英九先生堅持“中華民國”法統,那麼“中華民國”統治台灣,是符合《開羅宣言》的,要換成了“台灣共和國”,就是非法的了。

  開羅會議後,蔣委員長就回國了,捎帶腳兒去了趟印度,視察中國遠征軍。然後,羅斯福和邱吉爾飛到德黑蘭去會晤史達林,召開了德黑蘭會議。會議主要商討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第二戰場是針對蘇德戰場而言的。史達林一再跟邱吉爾強調,紅軍抗擊著300個德國師,你們抗擊不到10個德國師,而且幾十個德國的精銳師,在法國無所事事,有可能加入到蘇德戰場,這不行,你們必須在法國登陸,開闢第二戰場。邱吉爾跟他的外交大臣艾登勳爵交了個底,說我希望看到戰爭的最好結局是德國人躺在墳墓里,俄國人在手術台上痛苦地呻吟,他希望蘇德拼個兩敗俱傷,都死了更好,最起碼死一個,殘一個。因此遲遲不肯開闢戰場。到最後,史達林急了,1944年五一以前,你要不開闢第二戰場,紅軍就不用你幫忙了,我們要解放自己的領土,解放波蘭,解放德國,解放法國,紅旗插到英吉利海峽。邱吉爾一聽下一步該解放英國了,所以答應開闢第二戰場。於是,就有了著名的諾曼第登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