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聯人說,這麼著吧,別的不說了,如果德國打英法,我們要支援你們,但我們跟德國又不接壤,要經過波蘭,你們問問波蘭,看讓不讓蘇聯紅軍過。因為波蘭跟英法是盟國,所以英法就去問了。英法一問,波蘭領導人就斬釘截鐵地回答,德國人來了,我們有喪失自由的危險;俄國人來了,我們有喪失靈魂的危險。我們絕不允許俄國士兵進入我們的領土。

  因為歷史上三次瓜分波蘭,全是俄羅斯挑頭乾的。要說俄羅斯跟波蘭,同族同門,同種同文,都是斯拉夫人,都使用西里爾字母,但兩國的心結,有點跟中國和日本似的,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波蘭幾次亡國都是因為俄羅斯欺負人家,沒拿人家當兄弟看。波蘭在共產黨統治時代,國歌都叫“跟著東布羅夫斯基”,東布羅夫斯基是在哪兒開車的?他是18世紀波蘭抗擊俄國侵略的領袖。波蘭當年被共產黨統治的時候,就是蘇聯的衛星國。國歌都敢叫這個,可見波蘭人民對蘇聯人有多仇恨。所以波蘭拒絕蘇俄紅軍入境,這樣一來,英法跟蘇聯就沒法談了。於是希特勒向史達林伸出橄欖枝,你跟民主國家扯什麼?咱倆談,如果需要的話,我願意飛到莫斯科。史達林說,你名聲太臭,別來了,派人來和我談吧。

  沒了顧慮,大膽動手

  納粹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飛到莫斯科,跟史達林握手、擁抱、乾杯,簽訂了20世紀最臭名昭著的強盜分贓協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使這兩國之間暫時避免了戰爭,然後兩個國家瓜分了歐洲。蘇聯出兵吞併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後來這三國人民率先起來反抗蘇聯。最後蘇聯被整垮,就是因為這三國人民不屈不撓,雖然被蘇聯統治了50年,但抵抗鬥爭一直沒有停止過。

  蘇德兩國把波蘭沿布格河、桑河、維斯瓦河一線瓜分了,希特勒比史達林還少占了3000平方公里的波蘭領土。只不過因為波蘭的首都在德戰區,所以史達林說德國占了波蘭,實際上是蘇德兩個國家——瓜分了波蘭。最弔詭的是,德國占領的波蘭領土,戰後還給了波蘭,而蘇聯占領的波蘭領土,就變成蘇聯的了。那波蘭不爽,我是戰勝國,你憑什麼占我的地?蘇聯說沒關係,我占你的地,你去占德國的地。所以,蘇、波、德三國的邊界在“二戰”後,被形容為向左轉齊步走。蘇聯占了波蘭,波蘭占了德國,今天的德國,比希特勒上台前小了40%。那些地被波蘭占了,因為蘇聯把波蘭給占了。所以蘇聯一解體,除了極個別國家,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全世界沒有誰同情它。鄰國沒有一個沒受過它的欺負,包括咱們中國。

  戰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協定被繳獲,當然是德文版本的,蘇聯人堅決認為,那是假的,沒有這回事,是德國偽造的。直到戈巴契夫時代,蘇聯才公布了全部檔案。確實存在兩個國家瓜分歐洲這事兒。在德國留學的中國人朱維毅,採訪了很多德國“二戰”老兵,寫了一本書叫《尋訪二戰德國兵》,那裡邊有個德國老兵就說,你們認為二戰爆發的標誌是什麼?回答是閃擊波蘭。那老兵說了,打波蘭不是一個國家乾的,是蘇聯跟德國一塊兒乾的,也就是說蘇聯也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只不過後來因為希特勒打暈頭了,打蘇聯去了,並且打輸了。要是希特勒打贏了的話,那今天希特勒在教材上,絕對是正面人物。蘇聯跟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德國人解除了兩線作戰的顧慮,世界大戰就不可避免了。

  諸多小國被打垮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160萬大軍在2800架飛機、2000輛坦克的掩護下,撲向沉睡中的波蘭。德國人發動進攻的時間是凌晨3點半,這個時間正好是人熟睡的時間,12點多打你的時候,你可能還沒睡,5點鐘起來遛狗了,3點半一般都在睡。所以德軍突襲波蘭的當天,波蘭空軍就全部被摧毀在地面機場,沒有一架飛機能夠上天,波軍喪失了制空權。9月1日戰爭爆發,3日英法對德宣戰,但只是觀望,宣而不戰。9月6日,波蘭軍隊有組織的抵抗就被粉碎了。9月17日,波蘭政府流亡羅馬尼亞,實際上標誌著波蘭已經滅亡。

  波蘭軍隊抵抗德國入侵的時候,60萬蘇聯紅軍,在史達林的命令下,越過蘇波邊界,按照臭名昭著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開始瓜分波蘭了。波蘭無力抵抗來自兩個強國的進攻,又亡國了。希特勒付出了10600名士兵戰死的代價,用34天占領了號稱歐洲第二陸軍強國的波蘭。

  波蘭滅亡之後,德國並沒有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樣,去進攻蘇聯,因為這兩個國家已經達成了合作。德國人開始進攻西歐和北歐,一口氣占領了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這五個國家。德國人打丹麥,用了4個小時,戰爭的結果是德軍陣亡20人,丹軍陣亡16人,丹麥就投降了。丹麥知道再打下去的話,民族就滅亡了,所以好漢不吃眼前虧,趕緊投降。夾著尾巴做人也是人,總比死了強。

  德國對挪威開戰的當天,挪威首都奧斯陸就被德國的空降兵給占領了,挪威國王哈康七世流亡到北方的林海雪原當中,堅持抵抗到了6月份,然後乘船流亡英國,挪威淪陷。

  盧森堡全國只有400名步兵和12名騎兵,德國一宣戰,它就宣布投降了。兩次世界大戰中,盧森堡都是德國一宣戰,它就投降,這倒避免了國家被戰火蹂躪。今天你去盧森堡觀光,那裡簡直美極了。盧森堡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1萬多美元,是美國的兩倍。最逗的是它的首都中心還有一座戰爭紀念碑,我去看的時候問導遊,它們紀念什麼呢?可能是紀念零死亡。

  盧森堡是德國一宣戰就投降,荷蘭抵抗了5天,然後宣布投降,威廉明娜女王流亡英國。比利時抵抗了18天,國王利奧波德三世拒絕流亡,後被德國控制,1945年被美軍解救。

  德國人一口氣占領了這麼多歐洲國家,當時歐洲各國領導人,尤其是各國王室避難,首選英國。與此同時,德國的盟友蘇聯,開始對外侵略擴張,建立所謂的東方戰線。蘇聯按照跟德國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協定動手,占領了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羅馬尼亞的北布科維納和比薩拉比亞,把國境線向西推移了400公里。然後史達林悍然出兵,侵略芬蘭,蘇芬戰爭爆發。

  在蘇芬戰爭中,蘇聯可以說是有多大臉,現多大眼。芬蘭是一個200萬人口的小國,軍隊只有3萬人,蘇聯紅軍最後出動了百萬大軍,史達林被迫三易主帥。英勇的芬蘭人民,在缺少外援的情況下,浴血奮戰了半年多,打死打傷蘇聯侵略軍20多萬,蘇軍兩個少將師長被擊斃,給了史達林以沉重的打擊。希特勒為什麼敢進攻蘇聯?就是看到蘇聯連個小國芬蘭都打不過。芬蘭人民知道為何而戰,為了保衛我的民主制度,保衛幸福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的國家被蘇聯踐踏,那麼我們的人民就將像蘇聯人民那樣暗無天日。他們有動力奮勇反抗,蘇芬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小國反抗強國暴政的一個特別成功的案例。當然,最後芬蘭還是戰敗了,畢竟蘇聯用上了100萬軍隊,芬蘭人口才200萬,所以芬蘭最後不得不答應割地。“二戰”爆發的時候,芬蘭加入到德國一邊作戰,正義地收復了國土(但沒有乘機占據蘇聯土地)。現在,英法在劫難逃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