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秋雨老師認為我國旅遊與國際旅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沒有開發家庭旅遊,二是居住條件有差距,三是基礎設施建設還要加強。
最後他強調,要想綜合提高旅遊的品位,必須努力做好減法,不做加法。文明帶來的智力過剩、開發過度,是文明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二十一世紀文明的概念含義需要重新改寫,過去的文明指的是人類擺脫自然的程度,現在的文明應該是指人類回歸自然的程度,要恢復自然本身的尊嚴,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二十一世紀文明比較的一個重要坐標。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諧到什麼程度,這也就是現代旅遊文化的重要要求。旅遊在這個意義上沉澱著我們的文化理想,它是重新樹立人和自然關係的一個哲學命題。旅遊可以使山水更美麗,使人類的心胸更開闊,使各民族之間有更多的理解。旅遊是一個能夠把二十一世紀自然和人的關係的理想推向更高境界的一個樞紐。
演講結束後,余秋雨老師還回答了聽眾的提問。在台側,我們不斷地給余老師遞條子、打手勢,要他儘快結束,因為他昨晚幾乎沒睡,剛剛講了三個小時,接下來還要坐七、八個小時的汽車。不料他視而不見,依然微笑著面對聽眾。好不容易結束了,又被幾百位聽眾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幸虧有所準備,十名警察護住他,我也逼著他儘快離開,可先生說,他們買了我的書,我應該給他們簽字。
接下來的情景可想而知,簽了不知多少。看看情況不對,我也狠下心,不怕先生怪罪,硬是與警察一起把余老師拉出了人群,塞進早已準備好的轎車,命令司機馬上開車。
黑色的帕薩特絕塵而去,我追著車子緊跑幾步,還想多與先生說句話,還想再多看先生一眼。我看到路邊有許多人在向先生揮手致意,他們肯定不是余先生的學生,但他們一定是在談論著這位他們熟悉、他們喜愛的文化學者。
滿目是青翠欲滴的青山綠水,耳邊依然迴響著先生的聲音。余秋雨先生的湖南緣,這般綿長,這般溫馨,這般博大,這般尋常,這般充滿綠色的希望。
靜水流深(陳岳)(1)
——秋雨先生郴州講學側記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三年,我有幸多次親聆秋雨先生教誨,親睹青年秋雨的風流才俊。
二十餘年後,我在電話中懇切邀請余先生百忙之中撥冗光顧我居住的城市——湖南省郴州市時,余先生稍稍沉吟後欣然應允。
二○○三年九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余先生蒞臨郴州市,參觀考察旅遊景點,出席郴州市生態旅遊節開幕式並發表長篇演講。
三天裡,陪侍余先生,耳濡目染,感悟良多,記如後。
一
倘以領薪水為標誌,余先生當屬職業教育者;以對學生的理解與愛護而言,余先生更是護犢情深的師長。
余先生言談時或涉及學生們,印象最深的,當屬三位。
甲學生在某報做編輯,余先生述其作品、工作績效,讚賞之情溢於言表,言辭、氣色多為欣喜,小有得意。我在旁聆聽先生侃侃而談之時,視其神采飛揚、興高采烈之狀,不期而然想起小學班主任家訪與家長談到“該生有進步”時的種種神態與情狀,內心頓生莫名感動——自是一份十分值得珍視的感動。
乙學生在“做大事”,動輒籌款幾百千把萬,且呼風喚雨,頤指氣使,風頭十足。余先生說:跟他講,悠著點,把人得罪光了,怎麼做事?再說,這麼多錢,一個人支配,沒個有效監督,出了事怎麼辦?一個人,做不成大事沒關係,這世界上能成大事的,本就不多嘛,完全用不著悲觀失望。重要的是把應做的事、能做的事、手頭的事做好,這才是最正經的事。擔心之態期望之情盡在閒談漫語之中。
講到學生丙,余先生言辭幽默,讓人忍俊不禁。說此生英語不靈光,也就會個渥克、拜拜三五句吧。該生心雄志大,決意出洋淘金,去到某個英語國家還只一個來月即給國內朋友發回伊邁爾,稱:局面已打開,××已搞定。娘娘啊,要曉得××可不是指一鎮一城甚或一國啊,那可是五大洲之一洲啊!余先生寬容地笑笑:沒有這人不敢講的話!嗯,“好吹牛”也算他一種可被接受的行為方式吧,但得有原則:起於玩笑,止於害人。不害人,不傷人,七個三八個四的圖個嘴巴痛快,你不隨他玩去。
視學生為己出,系喜憂於弟子,先生風範,窺斑見豹。
二
“步步高”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一度成為中央電視台收視率極高的節目。喜歡看這檔節目中的相當大一部分人是衝著“素質評論”這個環節才乖乖地痴對著電視機的。人們爭看“素質評委”余秋雨和他的搭檔的迷人風采,兩位先生釋疑縱橫捭闔,解惑旁徵博引,措辭珠圓玉潤,已然成為一道風景,使人流連忘返。我聽見的幾乎眾口一詞:二位先生學問都大,余先生尤甚。
萬人爭睹,評說紛紜。一位朋友,在一家企業做董事長,談起這個話題,發表了一番見解:與余先生搭檔的另一位老師善解人意,溫文爾雅。余先生則略顯峻厲,個別演員甚至讓他嗆得有些下不來台。我自然不同意這種說法,於是擺開架勢準備與他爭辯。董事長真“懂事”,聳聳肩,擺擺手,以退為進:你小子雞血抹在頸根上冒充剁腦鬼,說他是你的老師,為老師你還不爭個牙齒出血啊!不跟你爭!言畢,揚長而去。對手無端隱遁,爭無回應,辯亦空言,好不氣人!
余先生離郴後,一日與董事長在酒宴上不期而遇。這小子硬是調換座位挨到我身邊坐下:來來,講點余教授郴州之行的幕後故事。
幾杯老酒下肚,言語逐漸鏗鏘:只跟你講十五號一天的事,直讓你把那些峻厲啦好嗆人啦之類的胡思亂想,統統扔到爪哇國去!
董事長眨巴眼:願聞其詳。
十五號,余先生按計劃要參觀四個景點。四個景點分屬三個縣,步行的路程至少超過十公里,且多為山路險徑,棄車登山,離舟攀崖,不是個輕鬆營生。
到甲縣,有專人陪,游甲縣的景點,游完了送到乙縣邊界,乙縣已派員迎候。乙縣景點游完了,送到丙縣地界……早八點到晚八點,除掉中、晚餐時間,九個鐘頭,余先生均在雨中此地奔彼地,登攀復攀登。余先生一路興致蠻高,談笑風生,且說啥聽啥,指哪去哪,亂指就亂去。照相?好好。雙人照、三人照、群體照、團體照、擺姿勢照、配背景照……大凡想得出的主意皆由先生一一笑納。同行中有人戲稱:各縣陪員跑接力賽,余先生跑馬拉松。
晚八點二十分,當二號車、三號車抵達酒店時,兩車下來的人皆愕然相對:余先生乘坐的走在頭前的一號車沒有回酒店!趕快電話聯繫,一號車傳來話說:余先生已奔向另一景區……
晚十一點半鐘,余先生回到酒店。
我說:余老師累了吧,其實這最後一個景區,可去可不去的。
余先生笑笑:聽得出來,邀我去的地方早已做好了接待準備。我堅辭不去,讓人家掃興,不開心,不好。再說,要花心思想一番講一番這樣那樣不去的理由,忒麻煩,還不如跟著去一趟省事。
最後他強調,要想綜合提高旅遊的品位,必須努力做好減法,不做加法。文明帶來的智力過剩、開發過度,是文明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二十一世紀文明的概念含義需要重新改寫,過去的文明指的是人類擺脫自然的程度,現在的文明應該是指人類回歸自然的程度,要恢復自然本身的尊嚴,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二十一世紀文明比較的一個重要坐標。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諧到什麼程度,這也就是現代旅遊文化的重要要求。旅遊在這個意義上沉澱著我們的文化理想,它是重新樹立人和自然關係的一個哲學命題。旅遊可以使山水更美麗,使人類的心胸更開闊,使各民族之間有更多的理解。旅遊是一個能夠把二十一世紀自然和人的關係的理想推向更高境界的一個樞紐。
演講結束後,余秋雨老師還回答了聽眾的提問。在台側,我們不斷地給余老師遞條子、打手勢,要他儘快結束,因為他昨晚幾乎沒睡,剛剛講了三個小時,接下來還要坐七、八個小時的汽車。不料他視而不見,依然微笑著面對聽眾。好不容易結束了,又被幾百位聽眾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幸虧有所準備,十名警察護住他,我也逼著他儘快離開,可先生說,他們買了我的書,我應該給他們簽字。
接下來的情景可想而知,簽了不知多少。看看情況不對,我也狠下心,不怕先生怪罪,硬是與警察一起把余老師拉出了人群,塞進早已準備好的轎車,命令司機馬上開車。
黑色的帕薩特絕塵而去,我追著車子緊跑幾步,還想多與先生說句話,還想再多看先生一眼。我看到路邊有許多人在向先生揮手致意,他們肯定不是余先生的學生,但他們一定是在談論著這位他們熟悉、他們喜愛的文化學者。
滿目是青翠欲滴的青山綠水,耳邊依然迴響著先生的聲音。余秋雨先生的湖南緣,這般綿長,這般溫馨,這般博大,這般尋常,這般充滿綠色的希望。
靜水流深(陳岳)(1)
——秋雨先生郴州講學側記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三年,我有幸多次親聆秋雨先生教誨,親睹青年秋雨的風流才俊。
二十餘年後,我在電話中懇切邀請余先生百忙之中撥冗光顧我居住的城市——湖南省郴州市時,余先生稍稍沉吟後欣然應允。
二○○三年九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余先生蒞臨郴州市,參觀考察旅遊景點,出席郴州市生態旅遊節開幕式並發表長篇演講。
三天裡,陪侍余先生,耳濡目染,感悟良多,記如後。
一
倘以領薪水為標誌,余先生當屬職業教育者;以對學生的理解與愛護而言,余先生更是護犢情深的師長。
余先生言談時或涉及學生們,印象最深的,當屬三位。
甲學生在某報做編輯,余先生述其作品、工作績效,讚賞之情溢於言表,言辭、氣色多為欣喜,小有得意。我在旁聆聽先生侃侃而談之時,視其神采飛揚、興高采烈之狀,不期而然想起小學班主任家訪與家長談到“該生有進步”時的種種神態與情狀,內心頓生莫名感動——自是一份十分值得珍視的感動。
乙學生在“做大事”,動輒籌款幾百千把萬,且呼風喚雨,頤指氣使,風頭十足。余先生說:跟他講,悠著點,把人得罪光了,怎麼做事?再說,這麼多錢,一個人支配,沒個有效監督,出了事怎麼辦?一個人,做不成大事沒關係,這世界上能成大事的,本就不多嘛,完全用不著悲觀失望。重要的是把應做的事、能做的事、手頭的事做好,這才是最正經的事。擔心之態期望之情盡在閒談漫語之中。
講到學生丙,余先生言辭幽默,讓人忍俊不禁。說此生英語不靈光,也就會個渥克、拜拜三五句吧。該生心雄志大,決意出洋淘金,去到某個英語國家還只一個來月即給國內朋友發回伊邁爾,稱:局面已打開,××已搞定。娘娘啊,要曉得××可不是指一鎮一城甚或一國啊,那可是五大洲之一洲啊!余先生寬容地笑笑:沒有這人不敢講的話!嗯,“好吹牛”也算他一種可被接受的行為方式吧,但得有原則:起於玩笑,止於害人。不害人,不傷人,七個三八個四的圖個嘴巴痛快,你不隨他玩去。
視學生為己出,系喜憂於弟子,先生風範,窺斑見豹。
二
“步步高”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一度成為中央電視台收視率極高的節目。喜歡看這檔節目中的相當大一部分人是衝著“素質評論”這個環節才乖乖地痴對著電視機的。人們爭看“素質評委”余秋雨和他的搭檔的迷人風采,兩位先生釋疑縱橫捭闔,解惑旁徵博引,措辭珠圓玉潤,已然成為一道風景,使人流連忘返。我聽見的幾乎眾口一詞:二位先生學問都大,余先生尤甚。
萬人爭睹,評說紛紜。一位朋友,在一家企業做董事長,談起這個話題,發表了一番見解:與余先生搭檔的另一位老師善解人意,溫文爾雅。余先生則略顯峻厲,個別演員甚至讓他嗆得有些下不來台。我自然不同意這種說法,於是擺開架勢準備與他爭辯。董事長真“懂事”,聳聳肩,擺擺手,以退為進:你小子雞血抹在頸根上冒充剁腦鬼,說他是你的老師,為老師你還不爭個牙齒出血啊!不跟你爭!言畢,揚長而去。對手無端隱遁,爭無回應,辯亦空言,好不氣人!
余先生離郴後,一日與董事長在酒宴上不期而遇。這小子硬是調換座位挨到我身邊坐下:來來,講點余教授郴州之行的幕後故事。
幾杯老酒下肚,言語逐漸鏗鏘:只跟你講十五號一天的事,直讓你把那些峻厲啦好嗆人啦之類的胡思亂想,統統扔到爪哇國去!
董事長眨巴眼:願聞其詳。
十五號,余先生按計劃要參觀四個景點。四個景點分屬三個縣,步行的路程至少超過十公里,且多為山路險徑,棄車登山,離舟攀崖,不是個輕鬆營生。
到甲縣,有專人陪,游甲縣的景點,游完了送到乙縣邊界,乙縣已派員迎候。乙縣景點游完了,送到丙縣地界……早八點到晚八點,除掉中、晚餐時間,九個鐘頭,余先生均在雨中此地奔彼地,登攀復攀登。余先生一路興致蠻高,談笑風生,且說啥聽啥,指哪去哪,亂指就亂去。照相?好好。雙人照、三人照、群體照、團體照、擺姿勢照、配背景照……大凡想得出的主意皆由先生一一笑納。同行中有人戲稱:各縣陪員跑接力賽,余先生跑馬拉松。
晚八點二十分,當二號車、三號車抵達酒店時,兩車下來的人皆愕然相對:余先生乘坐的走在頭前的一號車沒有回酒店!趕快電話聯繫,一號車傳來話說:余先生已奔向另一景區……
晚十一點半鐘,余先生回到酒店。
我說:余老師累了吧,其實這最後一個景區,可去可不去的。
余先生笑笑:聽得出來,邀我去的地方早已做好了接待準備。我堅辭不去,讓人家掃興,不開心,不好。再說,要花心思想一番講一番這樣那樣不去的理由,忒麻煩,還不如跟著去一趟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