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同龍冬冬的見面比可意想像中的簡單,她本來以為自己要扮演一個安慰天使的角色,去面對一個哭哭啼啼的傷心男生。然而她見到的,卻是一個陽光、灑脫、雖然稚氣卻舉止沉穩的英俊青年,他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在電話里預約見面地點的時候,龍冬冬便出人意料地提出:“岳小姐,可不可以請你陪我去一個地方?”
“去哪裡?”可意原想不是茶樓就是飯店。
然而龍冬冬卻說:“我帶了一點心意想捐給孤兒院,可是那裡不能隨便進出,也不會隨便接受捐助,除非有媒體的介紹信。所以……”
“我這就打電話預約。”可意乾脆地說,“你等我電話,我們在孤兒院門口見。”
在孤兒院裡陪孩子們做遊戲的時候,可意不住地感慨,難怪陳玉,難怪陳玉。
她終於明白也終於完全地原諒了陳玉,愛上龍冬冬的確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他如此年青、真誠、英氣逼人,有著現時代罕見的正氣和純善。陳玉的生活里除了丈夫和雙胞胎就乏善足陳,家庭給了她貌似富足的生活,然而她的浪漫幻想、她的情感豐富無可託付,只有寄望於一次又一次的旅遊艷遇。她遇到了龍冬冬,他那麼天真、熱情,把幻想當現實,把瞬間當永恆,一旦動了真情就要開花結果,一方面這令她覺得為難,另一面她又怎能不感動?
可意了解這些,是因為她自己也在渴望激情,真正的激情。然而,她今天的使命,卻是要做成一盆冷水,澆熄龍冬冬的熱情。
坐在石凳上,可意拿出沙畫交給龍冬冬:“陳玉讓我轉交你,或者,你願意把它也捐出來?”
“不,這是我送給陳玉的,送出去的東西,不可以再收回。”龍冬冬憨厚地笑,英俊的臉上並沒有受傷的表情。
驚訝的反是可意:“你不問陳玉還說過些什麼?”
“她還我沙畫,就已經是回答了。”龍冬冬低下頭,“我早知道是這樣的答案。她離開蘭州後再也沒有聯繫過我,我就知道她又一次離開了。我想告訴她也告訴自己:離開了,就不要再回來了。我不想再失望第三次。”
“那你又來找她?”
“我怕我不來,會忍不住要等她。”龍冬冬的聲音低沉得像洞簫,“我控制不了自己等她的念頭,想讓自己絕望,就不如主動來找她,她不見我,我的等待就有結果了,就不用再一直等下去了。”
可意驚訝極了,她沒有想到這個看似純真的大男孩竟會說出這樣富有哲理的話,也許,只有這樣純善的少年,才可以看穿愛情的真諦。她忍不住說:“我替陳玉向你道歉。”
“沒什麼可道歉的。她也有難言之隱。”
“是的,她有家庭,有孩子,是一對很可愛的雙胞胎……”可意說到這裡,忽然明白過來,“你堅持要親自來孤兒院捐助,是為了讓自己了解陳玉的苦衷?”
龍冬冬驚訝地抬起頭看著可意:“你真是聰明。”
可意看向那些嬉戲的孩子,苦笑說:“其實,就算陳玉離開家,她的孩子也不會變成孤兒的。”
“我知道。可是,沒媽的孩子像棵草。我就是想讓自己看看這些孩子,然後就會心平氣和,從心裡真正體諒陳玉。那麼,就算她願意屢行諾言跟我走,我也不會答應讓她拋棄孩子的。她可以是別人的妻子,也可以是我的妻子;但她同時是孩子的母親,那她就永遠是那對孩子的母親,不能替代。”
可意感動極了,這個大男孩簡直如同一顆寶石,每一面都如此晶瑩透剔,他的聲音宛如天籟,每句話都似綸音,說著世界的真理。面對這大男孩,她覺得自己筆下所有的男主人公都顯得空洞軟弱,徒有虛表。她不禁嘆息:“有本書叫作《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可是看到孩子,卻是看到了不可承受之重的生命本身。面對這些生命,人生的確有很多事情非得已,很多責任只要承擔就要背負一生,不容推卸。”
//
---------------
第八章所有的愛情都已死亡(10)
---------------
龍冬冬問:“你有孩子嗎?”
“沒有。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沒有承擔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你做了母親,那一定是最好的母親。”龍冬冬預言一樣地說。
可意微笑:“為什麼這麼肯定?”
“因為你尊重生命。”
“你太善良了,所以會給出這麼寬容的理由。”可意苦笑,“但是也許,我只不過比別人更膽小,更自私,更不敢承擔而已。”
龍冬冬搖頭不信,他的眼睛中忽然掠過一絲稚氣的迷茫:“岳小姐,你是作家,寫過許多愛情故事。我想問你,你相信你筆下的愛情嗎?”
“我信。世界上沒有完全虛構的東西,愛情和靈魂一樣,都是看不見但卻一定存在的東西。”
“那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專一的愛情呢?”
“有,但不可永恆。”可意說,“時間,是愛情的死敵,好比浪淘沙,終究會將所有的稜角磨平。所謂美滿伉儷,不過是拋光的效果而已。”
“可是,既然愛情是存在的,永恆就很可能也同樣存在,你不是說,世上沒有完全虛構的東西嗎?那麼‘永恆的愛情’這個詞,也一定是真實存在的。”
可意悚然動容,這個青年,固執地願意相信一切美好的概念,卻並不偏執於擁有。一方面,他如此真誠無私地愛著陳玉,另一面,他卻可以讓自己毫不為難地放棄這愛情。雖然陳玉背叛了他們愛的誓言與承諾,他卻仍不氣餒,堅持相信愛情的存在,永恆的存在。
這樣的青年,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能,是最虛幻的,應該存在於理想世界中、文學作品裡。然而現在,他活生生地站在可意面前,讓她相信,這樣美好純粹的人是存在的,這樣美好堅定的信念是存在的,那麼,又有什麼理由懷疑永恆愛情的存在呢?
可意正想再往下探討這個問題,孤兒院院長走了過來:“岳記者,對不起讓你久等了,現在可以採訪了。”
整個關於孤兒院的採訪中,可意都在懷抱著一種飽滿而感動的情緒中進行的,這使她筆下行雲流水,幾乎是一邊採訪就一邊完成了寫作初稿。她在空白處寫著:這些孩子,為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失去了父母,淪為棄兒,孤獨滄桑地長大。然而,人世間,誰又不是上帝遺落紅塵的棄兒呢?
院長見記者筆走如飛,淚光瑩瑩,也說得十分起勁,並且拿出孤兒院數十年的相冊來一一解說。在一屆又一屆的孤兒合影中,可意幾乎是憑藉著某種本能或是靈犀,一眼掃到一個熟悉的影子——那樣小小的一張臉,那樣瘦瘦的身子,那樣模糊的影像,可是她還是清晰地認定了,那是張曉慧!
“院長,這個女孩是不是叫張曉慧?”可意失聲問,“我只知道慧慧是孤兒院長大的,卻從沒問過是哪家孤兒院,原來她早就在北京生活過。”
在電話里預約見面地點的時候,龍冬冬便出人意料地提出:“岳小姐,可不可以請你陪我去一個地方?”
“去哪裡?”可意原想不是茶樓就是飯店。
然而龍冬冬卻說:“我帶了一點心意想捐給孤兒院,可是那裡不能隨便進出,也不會隨便接受捐助,除非有媒體的介紹信。所以……”
“我這就打電話預約。”可意乾脆地說,“你等我電話,我們在孤兒院門口見。”
在孤兒院裡陪孩子們做遊戲的時候,可意不住地感慨,難怪陳玉,難怪陳玉。
她終於明白也終於完全地原諒了陳玉,愛上龍冬冬的確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他如此年青、真誠、英氣逼人,有著現時代罕見的正氣和純善。陳玉的生活里除了丈夫和雙胞胎就乏善足陳,家庭給了她貌似富足的生活,然而她的浪漫幻想、她的情感豐富無可託付,只有寄望於一次又一次的旅遊艷遇。她遇到了龍冬冬,他那麼天真、熱情,把幻想當現實,把瞬間當永恆,一旦動了真情就要開花結果,一方面這令她覺得為難,另一面她又怎能不感動?
可意了解這些,是因為她自己也在渴望激情,真正的激情。然而,她今天的使命,卻是要做成一盆冷水,澆熄龍冬冬的熱情。
坐在石凳上,可意拿出沙畫交給龍冬冬:“陳玉讓我轉交你,或者,你願意把它也捐出來?”
“不,這是我送給陳玉的,送出去的東西,不可以再收回。”龍冬冬憨厚地笑,英俊的臉上並沒有受傷的表情。
驚訝的反是可意:“你不問陳玉還說過些什麼?”
“她還我沙畫,就已經是回答了。”龍冬冬低下頭,“我早知道是這樣的答案。她離開蘭州後再也沒有聯繫過我,我就知道她又一次離開了。我想告訴她也告訴自己:離開了,就不要再回來了。我不想再失望第三次。”
“那你又來找她?”
“我怕我不來,會忍不住要等她。”龍冬冬的聲音低沉得像洞簫,“我控制不了自己等她的念頭,想讓自己絕望,就不如主動來找她,她不見我,我的等待就有結果了,就不用再一直等下去了。”
可意驚訝極了,她沒有想到這個看似純真的大男孩竟會說出這樣富有哲理的話,也許,只有這樣純善的少年,才可以看穿愛情的真諦。她忍不住說:“我替陳玉向你道歉。”
“沒什麼可道歉的。她也有難言之隱。”
“是的,她有家庭,有孩子,是一對很可愛的雙胞胎……”可意說到這裡,忽然明白過來,“你堅持要親自來孤兒院捐助,是為了讓自己了解陳玉的苦衷?”
龍冬冬驚訝地抬起頭看著可意:“你真是聰明。”
可意看向那些嬉戲的孩子,苦笑說:“其實,就算陳玉離開家,她的孩子也不會變成孤兒的。”
“我知道。可是,沒媽的孩子像棵草。我就是想讓自己看看這些孩子,然後就會心平氣和,從心裡真正體諒陳玉。那麼,就算她願意屢行諾言跟我走,我也不會答應讓她拋棄孩子的。她可以是別人的妻子,也可以是我的妻子;但她同時是孩子的母親,那她就永遠是那對孩子的母親,不能替代。”
可意感動極了,這個大男孩簡直如同一顆寶石,每一面都如此晶瑩透剔,他的聲音宛如天籟,每句話都似綸音,說著世界的真理。面對這大男孩,她覺得自己筆下所有的男主人公都顯得空洞軟弱,徒有虛表。她不禁嘆息:“有本書叫作《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可是看到孩子,卻是看到了不可承受之重的生命本身。面對這些生命,人生的確有很多事情非得已,很多責任只要承擔就要背負一生,不容推卸。”
//
---------------
第八章所有的愛情都已死亡(10)
---------------
龍冬冬問:“你有孩子嗎?”
“沒有。因為我覺得自己還沒有承擔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你做了母親,那一定是最好的母親。”龍冬冬預言一樣地說。
可意微笑:“為什麼這麼肯定?”
“因為你尊重生命。”
“你太善良了,所以會給出這麼寬容的理由。”可意苦笑,“但是也許,我只不過比別人更膽小,更自私,更不敢承擔而已。”
龍冬冬搖頭不信,他的眼睛中忽然掠過一絲稚氣的迷茫:“岳小姐,你是作家,寫過許多愛情故事。我想問你,你相信你筆下的愛情嗎?”
“我信。世界上沒有完全虛構的東西,愛情和靈魂一樣,都是看不見但卻一定存在的東西。”
“那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專一的愛情呢?”
“有,但不可永恆。”可意說,“時間,是愛情的死敵,好比浪淘沙,終究會將所有的稜角磨平。所謂美滿伉儷,不過是拋光的效果而已。”
“可是,既然愛情是存在的,永恆就很可能也同樣存在,你不是說,世上沒有完全虛構的東西嗎?那麼‘永恆的愛情’這個詞,也一定是真實存在的。”
可意悚然動容,這個青年,固執地願意相信一切美好的概念,卻並不偏執於擁有。一方面,他如此真誠無私地愛著陳玉,另一面,他卻可以讓自己毫不為難地放棄這愛情。雖然陳玉背叛了他們愛的誓言與承諾,他卻仍不氣餒,堅持相信愛情的存在,永恆的存在。
這樣的青年,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能,是最虛幻的,應該存在於理想世界中、文學作品裡。然而現在,他活生生地站在可意面前,讓她相信,這樣美好純粹的人是存在的,這樣美好堅定的信念是存在的,那麼,又有什麼理由懷疑永恆愛情的存在呢?
可意正想再往下探討這個問題,孤兒院院長走了過來:“岳記者,對不起讓你久等了,現在可以採訪了。”
整個關於孤兒院的採訪中,可意都在懷抱著一種飽滿而感動的情緒中進行的,這使她筆下行雲流水,幾乎是一邊採訪就一邊完成了寫作初稿。她在空白處寫著:這些孩子,為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失去了父母,淪為棄兒,孤獨滄桑地長大。然而,人世間,誰又不是上帝遺落紅塵的棄兒呢?
院長見記者筆走如飛,淚光瑩瑩,也說得十分起勁,並且拿出孤兒院數十年的相冊來一一解說。在一屆又一屆的孤兒合影中,可意幾乎是憑藉著某種本能或是靈犀,一眼掃到一個熟悉的影子——那樣小小的一張臉,那樣瘦瘦的身子,那樣模糊的影像,可是她還是清晰地認定了,那是張曉慧!
“院長,這個女孩是不是叫張曉慧?”可意失聲問,“我只知道慧慧是孤兒院長大的,卻從沒問過是哪家孤兒院,原來她早就在北京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