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白朮,你長大了。”師兄的眼睛終於落到我身上,從見面到現在,他是第一次認真地打量我。“白朮,你還是這麼漂亮,一點都沒變。但是我不同,我老了,已經不再屬於城市,我成了這山裡的人了,再也回不去了。白朮,你把我忘了吧。”
我如被雷擊,幾乎懷疑自己的耳朵。
忘了他?我愛他二十年,等他二十年,今天,我們終於都是自由之身了,終於重逢,他卻讓我,忘記他?師兄,你如何忍心?
“不!”我哭著,抱住他,幾乎站立不穩。即使他是一棵枯萎的金銀花,也該在我的眼淚中重生。“大師兄,我不信你會忘了我。我們是有緣的,我們糾纏了二十年了,終於可以在一起,你怎麼忍心讓我走?大師兄,跟我走,跟我回西安,我會幫你重新在城市立足的。你明知道,我願意為你付出一切,你知道的。大師兄,告訴我,我可以為你做什麼?我能做些什麼,讓你重新想起我?”
“白朮,你有錢嗎?”大師兄忽然開口了,猶豫地,囁嚅地,渴望地,開口了,“我想吃一頓好的,你請我,行不行?”
我後退一步,忍不住再退一步。
心一再地沉下去,沉下去,沉到無底的深淵。雖然從見面第一眼,我已經發現大師兄變成了一個地道的農民,但是仍然沒有料到,他會變得這麼徹底。
十年,十年真的是一段不短的時間。十年的風餐露宿,十年的饑寒交迫,十年的身心俱疲。宋宜中,他是真的已經死了,不存在了。
如今的大師兄,只是一個軀殼,再也沒有了曾經的感情和思想。他生命的活力早已被山風吹乾,被林火吞沒。他已經——成了一個野人!
他舔著嘴唇,那乾裂的,沒有血色的嘴唇,眼中露出原始的欲望——對食品的欲望。他不耐煩地催促:“你有錢嗎?讓我吃頓好的。我知道村口有家飯店,這裡惟一的飯店,我想吃豬肉燉洋芋。”
飯店。村子裡惟一的飯店。
那能叫飯店嗎?一張破布挑起個“酒”字,在風中有氣無力地展著。普通的農家房子,放著幾張長條桌,長條凳。前面是店,後面是屋。老闆娘繫著圍裙,餵完了豬再來餵人。倒是笑容滿面,十分滿足自得,畢竟,是村里惟一的飯店呀。
沒有菜譜,有什麼吃什麼,而所有的不過是村蔬野食。
“有豬肉燉洋芋哩。”老闆娘誇耀地說,仿佛豬肉燉洋芋是世上最珍稀的美味。
大師兄也迎著老闆娘的笑臉暢快地笑了,顯然認同有豬肉燉洋芋是件多麼可喜的事。他有一點驕傲地說:“這是我師妹,西安城裡來的,要請我哩。要豬肉燉洋芋,多放點肉,滿上。”
我的心悲哀到極點,看著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再一次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已經十年不見了。
時間的意義從沒有一個時刻比此刻更具體鮮明地展現在我面前。十年,原來十年真的可以完全改造一個人。十年裡,我親愛的宜中躲在這深山老林中,沒有電視,沒有電話,汲水而飲,與猿為伴,只靠採藥行醫向村民換取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他看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村口,見過的最豪華的陣仗就是這家小飯店,接觸到的最美味的享受就是豬肉燉洋芋——開始是為了自我放逐,後來便是習慣。他已經從內心深處接受了生活的改變,再也不打算回頭。如今的城市對於他而言,已是一個遙遠的童話。
我真想能夠立刻變出一桌山珍海味,可是在這荒僻的山村,有錢也買不到除了豬肉燉洋芋以外的蔬菜魚蝦。況且,就算買得到,對於宜中來說也未必就比洋芋燉豬肉來的可口美味。曠日持久的寒素生活,已經使他失去了品味陳年紅酒的味蕾,更沒有興致從容地享用一頓鴕鳥鐵板燒。他還記得我的芙蓉蜜餞百合青果冰淇淋嗎?
我想問他:記得白家的黃花梨木家具嗎?記得情人節和我一起看通宵電影嗎?記得興慶宮的遊船嗎?記得我們關於私奔的笑謔和祈願嗎?記得我的百花粥和對他深沉執著的愛嗎?
但是最後我什麼也沒有問,還問什麼呢?他記得又如何?過去的再也回不來了,他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宜中大師兄。也許舊日的愛與糾纏,忘了比記得好。
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錢放在桌子上,輕輕說:“大師兄,這些留給你,保重。”
小飯店裡老掉牙的收音機再放一首老掉牙的情歌:我用什麼奉獻給你呀,我的愛人。
對我的愛人,甜蜜的笑和恆久的情都已經煙輕雲淡,我能給他的,只是一點點錢。
你有錢嗎?讓我吃一頓好的。
這便是我的愛人對我惟一的要求了,而所謂好的,只是豬肉燉洋芋。我的愛人,我的愛人哦,這是你第一次求我,為了一碗洋芋燉豬肉。
不,這個陶醉於美食的村醫不是我的宜中。我的宜中,已經在十年前的那次宋家大火中死去了。他留給我的,是永遠的傷痛和紀念。
心一陣陣地疼著,我站起身說:“大師兄,我走了。”
宜中沒有抬頭,他仍在很專心地對付那碗洋芋和豬肉,在這一刻,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會比那碗豬肉更重要更珍貴的了。
我挑開門帘走出去,再不打算回頭。
宜中宜中,我等了你整整二十年,到了今天,終於有個合適的身份在一起了,我怎麼會想到,再見時竟然會是這樣?宜中哦宜中……
一步,又一步,心疼得痙攣,疼得軟弱,連呼吸都緊迫。
我艱難地走著,命令自己不要回頭。那已經不是我的大師兄了。那個生平第一個送我玫瑰花的男人,曾帶著我到處試餐,教會我使用刀叉和品味咖啡。如今,他徹底成了一個村農,不僅是外表,更是內心。
田野里一片濃綠,濃得讓人睜不開眼。然而田埂邊,有稀稀落落的幾株紅色草花,開得飽滿而張揚,刺痛人的心。
我心裡微微一動,是罌粟?
傳說陝南農民曾經有過種罌粟提煉鴉片的歷史,在解放前被嚴令禁止了。難道,這個荒僻的鄉村憑著山高皇帝遠,竟然允許罌粟花們借屍還魂,重新蔓延?
我本能地走過去,掐一枝花送到鼻端輕嗅,仔細地辨認著。花莖纖細挺直,花瓣薄如蟬翼,綠色的葉子有如羽毛,邊緣有鋸齒,香氣清新。我猛醒過來,這不是罌粟,而是和罌粟同屬同科的虞美人。
虞美人又名“舞草”,它舞在清風中,舞得憂傷而輕盈。
往事驀地襲上心頭。記得那年冬天,情人節的次日早晨,下著微雪,我和宜中於雪中漫步,走在城牆根兒底下,他說:“白朮,你是一株虞美人。”
我是一株虞美人,不是罌粟花!
多少年來,世人誤會我,而我自己,也早已認定自己是一株有毒的罌粟,放棄了辯解的權利。
殺人嫌疑犯,隱瞞真相者。為了小李子,我和宜中活在內疚與懺悔中,整整十年。內疚是我們的鴉片,明知有毒,偏偏吸食上癮,不思抵抗。不是世人誤了我們,是我們甘於沉迷在罌粟的迷香里,自甘墮落。
我如被雷擊,幾乎懷疑自己的耳朵。
忘了他?我愛他二十年,等他二十年,今天,我們終於都是自由之身了,終於重逢,他卻讓我,忘記他?師兄,你如何忍心?
“不!”我哭著,抱住他,幾乎站立不穩。即使他是一棵枯萎的金銀花,也該在我的眼淚中重生。“大師兄,我不信你會忘了我。我們是有緣的,我們糾纏了二十年了,終於可以在一起,你怎麼忍心讓我走?大師兄,跟我走,跟我回西安,我會幫你重新在城市立足的。你明知道,我願意為你付出一切,你知道的。大師兄,告訴我,我可以為你做什麼?我能做些什麼,讓你重新想起我?”
“白朮,你有錢嗎?”大師兄忽然開口了,猶豫地,囁嚅地,渴望地,開口了,“我想吃一頓好的,你請我,行不行?”
我後退一步,忍不住再退一步。
心一再地沉下去,沉下去,沉到無底的深淵。雖然從見面第一眼,我已經發現大師兄變成了一個地道的農民,但是仍然沒有料到,他會變得這麼徹底。
十年,十年真的是一段不短的時間。十年的風餐露宿,十年的饑寒交迫,十年的身心俱疲。宋宜中,他是真的已經死了,不存在了。
如今的大師兄,只是一個軀殼,再也沒有了曾經的感情和思想。他生命的活力早已被山風吹乾,被林火吞沒。他已經——成了一個野人!
他舔著嘴唇,那乾裂的,沒有血色的嘴唇,眼中露出原始的欲望——對食品的欲望。他不耐煩地催促:“你有錢嗎?讓我吃頓好的。我知道村口有家飯店,這裡惟一的飯店,我想吃豬肉燉洋芋。”
飯店。村子裡惟一的飯店。
那能叫飯店嗎?一張破布挑起個“酒”字,在風中有氣無力地展著。普通的農家房子,放著幾張長條桌,長條凳。前面是店,後面是屋。老闆娘繫著圍裙,餵完了豬再來餵人。倒是笑容滿面,十分滿足自得,畢竟,是村里惟一的飯店呀。
沒有菜譜,有什麼吃什麼,而所有的不過是村蔬野食。
“有豬肉燉洋芋哩。”老闆娘誇耀地說,仿佛豬肉燉洋芋是世上最珍稀的美味。
大師兄也迎著老闆娘的笑臉暢快地笑了,顯然認同有豬肉燉洋芋是件多麼可喜的事。他有一點驕傲地說:“這是我師妹,西安城裡來的,要請我哩。要豬肉燉洋芋,多放點肉,滿上。”
我的心悲哀到極點,看著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再一次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已經十年不見了。
時間的意義從沒有一個時刻比此刻更具體鮮明地展現在我面前。十年,原來十年真的可以完全改造一個人。十年裡,我親愛的宜中躲在這深山老林中,沒有電視,沒有電話,汲水而飲,與猿為伴,只靠採藥行醫向村民換取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他看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村口,見過的最豪華的陣仗就是這家小飯店,接觸到的最美味的享受就是豬肉燉洋芋——開始是為了自我放逐,後來便是習慣。他已經從內心深處接受了生活的改變,再也不打算回頭。如今的城市對於他而言,已是一個遙遠的童話。
我真想能夠立刻變出一桌山珍海味,可是在這荒僻的山村,有錢也買不到除了豬肉燉洋芋以外的蔬菜魚蝦。況且,就算買得到,對於宜中來說也未必就比洋芋燉豬肉來的可口美味。曠日持久的寒素生活,已經使他失去了品味陳年紅酒的味蕾,更沒有興致從容地享用一頓鴕鳥鐵板燒。他還記得我的芙蓉蜜餞百合青果冰淇淋嗎?
我想問他:記得白家的黃花梨木家具嗎?記得情人節和我一起看通宵電影嗎?記得興慶宮的遊船嗎?記得我們關於私奔的笑謔和祈願嗎?記得我的百花粥和對他深沉執著的愛嗎?
但是最後我什麼也沒有問,還問什麼呢?他記得又如何?過去的再也回不來了,他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宜中大師兄。也許舊日的愛與糾纏,忘了比記得好。
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錢放在桌子上,輕輕說:“大師兄,這些留給你,保重。”
小飯店裡老掉牙的收音機再放一首老掉牙的情歌:我用什麼奉獻給你呀,我的愛人。
對我的愛人,甜蜜的笑和恆久的情都已經煙輕雲淡,我能給他的,只是一點點錢。
你有錢嗎?讓我吃一頓好的。
這便是我的愛人對我惟一的要求了,而所謂好的,只是豬肉燉洋芋。我的愛人,我的愛人哦,這是你第一次求我,為了一碗洋芋燉豬肉。
不,這個陶醉於美食的村醫不是我的宜中。我的宜中,已經在十年前的那次宋家大火中死去了。他留給我的,是永遠的傷痛和紀念。
心一陣陣地疼著,我站起身說:“大師兄,我走了。”
宜中沒有抬頭,他仍在很專心地對付那碗洋芋和豬肉,在這一刻,在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會比那碗豬肉更重要更珍貴的了。
我挑開門帘走出去,再不打算回頭。
宜中宜中,我等了你整整二十年,到了今天,終於有個合適的身份在一起了,我怎麼會想到,再見時竟然會是這樣?宜中哦宜中……
一步,又一步,心疼得痙攣,疼得軟弱,連呼吸都緊迫。
我艱難地走著,命令自己不要回頭。那已經不是我的大師兄了。那個生平第一個送我玫瑰花的男人,曾帶著我到處試餐,教會我使用刀叉和品味咖啡。如今,他徹底成了一個村農,不僅是外表,更是內心。
田野里一片濃綠,濃得讓人睜不開眼。然而田埂邊,有稀稀落落的幾株紅色草花,開得飽滿而張揚,刺痛人的心。
我心裡微微一動,是罌粟?
傳說陝南農民曾經有過種罌粟提煉鴉片的歷史,在解放前被嚴令禁止了。難道,這個荒僻的鄉村憑著山高皇帝遠,竟然允許罌粟花們借屍還魂,重新蔓延?
我本能地走過去,掐一枝花送到鼻端輕嗅,仔細地辨認著。花莖纖細挺直,花瓣薄如蟬翼,綠色的葉子有如羽毛,邊緣有鋸齒,香氣清新。我猛醒過來,這不是罌粟,而是和罌粟同屬同科的虞美人。
虞美人又名“舞草”,它舞在清風中,舞得憂傷而輕盈。
往事驀地襲上心頭。記得那年冬天,情人節的次日早晨,下著微雪,我和宜中於雪中漫步,走在城牆根兒底下,他說:“白朮,你是一株虞美人。”
我是一株虞美人,不是罌粟花!
多少年來,世人誤會我,而我自己,也早已認定自己是一株有毒的罌粟,放棄了辯解的權利。
殺人嫌疑犯,隱瞞真相者。為了小李子,我和宜中活在內疚與懺悔中,整整十年。內疚是我們的鴉片,明知有毒,偏偏吸食上癮,不思抵抗。不是世人誤了我們,是我們甘於沉迷在罌粟的迷香里,自甘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