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如念離魂(人鬼情系列之十)》作者:西嶺雪【完結】
內容簡介:
他的身影終於消失在街頭拐角,生命的每一個轉彎,都是一個故事的開始或者結束,我生命中的這一個轉彎,到這裡已經成了絕路,陽光灑在街角,陽光照不到我站的地方。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一、三人行
她穿著絲綢的衣裳,走來。
她穿著絲綢的衣裳,柔弱、痛楚、敏感,像一隻即將化蛾的蛹,在她的繭里蠢蠢欲動、患得患失。
看到她,就會想起世上一切美好而短暫的東西,諸如荷塘月色、檐鈴上落在銀碗裡的雨滴、鑲繡的旗袍,還有雪下的梅花。
吻她,撫摸她清涼的肌膚,有種吹彈得破的憂傷,覺得好景不長。
她叫紅顏。
她的確應該叫做紅顏。
沒有一個人比她更配得上紅顏這個名字。
她穿著那絲綢的衣裳,走來。
——紅顏畫像·蘇香如戲筆於二○○四
這不是我,是蘇香如筆下的我。
經過香如的一支生花妙筆,萬事萬物都會蒙上奇異的光彩。
有些人擅於給人化妝,有些人擅於給物事化妝,也有些人,擅於給文字化妝,像香如。
她筆下的文字,時而清麗柔媚、香氣襲人;時而犀利深刻、一針見血——都是有生命的。
香如是我的室友之一。
我在半年前租下這套房子——市中心最好的位置、三室兩廳、大廈二十四小時保安、兩部電梯。這樣的居處,是對自己漂泊異鄉的一點兒嬌寵自憐,卻註定不能“孤芳自賞”——因為承擔不起。
於是刻意地挑剔,尋找可以同居的室友,希望她不僅僅可以分擔自己的房租,更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總想得到更多,這是人的本能。
我對室友的標準一早就有主意:年輕、單身、從事高尚職業、談吐優雅、舉止合宜、著裝有品位。
原以為會狠狠勞神一陣子,不料在這個聲色犬馬的大都市裡,精彩的女人遠比出色的男人好找。不過兩星期,我就遇到了蘇香如。
“蘇小小的蘇,李香君的香,柳如是的如。”她這樣介紹自己,並且聳了聳肩,加個註腳,“都是名妓。”
然而香如不是名妓,是名記。她是本市晚報周末版的新聞記者,工作性質逼得她一定要住在市中心才方便東奔西跑。來看房時,她穿著簡單的白色純棉T恤、白色牛仔褲、白色運動鞋,使我一見面即對她有好感——一份風塵僕僕的工作,偏有著一副纖塵不染的打扮,這必定是個相當勤勉克己的女子。
先敬羅衣後敬人是我的職業習慣,不由自己。
我忘了介紹自己:一個在絲綢上畫美女的二流畫家,並在街角擁有一家十三點五平米服裝店的三流商人。
店名叫做“香雲紗”,只賣絲質衣裙。它從不曾讓我體味過客如雲來、揮金如土的快感,所幸還可以做到收支平衡,況且能夠學以致用,已經讓我很滿足。
大學裡學的專業是國畫,長項是工筆仕女,選修服裝設計。教授說我的功底不錯,缺點是不能創新,如果一味墨守成規的話,縱使我畫得比唐伯虎還好,可畢竟這已經不是唐伯虎的時代了。
畢業後,若想堅持作畫,那麼放在我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靠仿畫為生,《韓熙載夜宴圖》也好,《紈扇仕女圖》也好,總之死了千年的名人的仿畫遠比活在這世上的無名小卒的原創更易出售;二是將國畫發揚光大,與西方油畫、版畫,甚至戶縣農民畫相結合,已經有很多人在這條路上取得成功,最典型的例子是陳逸飛,不僅靠賣畫賺得盆盈缽滿,還開創了逸飛服裝的第二職業。
兩條路於我都不可取,然而陳逸飛的成功提醒了我。如果不能在畫風上創新,不妨在畫材上創新,在我最喜愛的絲綢上揮毫是多麼浪漫美好的一件事,單是想一想就已經足夠令人興奮的了。
絲綢都是從杭州運來的,鵝黃、豆綠、牙白、粉紅、緋紅、湖藍,都是柔軟旖旎的顏色,托在手上,流麗如水,映入眼中,芳菲襲人。
針織、平織、平紋、斜紋、縐紋、緞紋、提花、高花、真絲、麻紗、爛花綃、美麗綢、粘絲緞、星光紡……那些潔白如玉的桑蠶柞蠶,生前相思如亂麻,死後心有千千結,自縛了那麼久,終於展開一片心事,鋪成雲錦華緞,讓我的畫筆,給它新的生命。
色彩也都不是平常的顏料,多半來自天然植物或動物——藍草、石青、薑黃、紅花、茜草、紫草、蓼藍、五倍子、海螺液、貝殼蟲……這許多美麗的精靈化為奼紫嫣紅,將春天永遠地留在絲綢上,流芳百世。
我在紙板上打樣,預算好下刀的尺度,然後在絲綢上揮毫。顏料里加進特殊材料,使之不褪色,然而畢竟經不起多洗,一下水就顯得舊了。
——這樣的衣裳,不是每個人都穿戴得起的。
然而大都市裡不乏一擲千金買得心頭好的女人,更多的是標新立異務求出挑的女人。
“香雲紗”漸漸做出點兒名氣來了。這裡所有的衣裳都只此一件,而且多半穿不得第二次,所以穿衣人的實力也就不言自明,這標籤有時比“寶姿”、“耐克”更好用。
結識蘇香如,於“香雲紗”的宣傳更是便利之極。她隔三差五地便運其如椽之筆看似不經意地字裡行間閒閒提及,諸如“某名媛穿著本市香雲紗出品的仕女絲袍翩然與會”,或是“CD的毒藥香水、520香菸、香雲紗服飾,漸漸成為本市小資的三‘香’標誌”之類。
而我本人,更是常常成為她筆下的客座嘉賓。
蘇香如這位天使室友所給予我的,遠比我期待的更多。
“三香”的概念,其實由香奈爾最先提出。
香奈爾是我的另一位室友,由香如介紹加入,在她正式住進來的第一天,就自作主張在大門上貼起了“三香居”的名號。
她說:“蘇香如、香奈爾、香雲紗,這真是名副其實的香巢。難得我們三個這麼有緣,說不定上輩子就是姐妹,憑著一個‘香’字做記號,在今生相認。”
香如笑:“我才不要和假洋鬼子有緣。你的香,太過牽強。”
香奈爾其實是英文名,她的真名叫做夏念兒,因與世界名牌“插NNL”發音接近,故取了這個名字。今年二十三歲,生得明眸皓齒、玉骨冰肌,舉手投足間有種描述不出的柔媚,帶著鮮明的職業標誌——芭蕾舞演員。
不是跳領舞的,只是龍套——《天鵝湖》里,她是六隻小天鵝的六分之一;《吉賽爾》里,她是先死之鬼;《葛貝莉亞》里,她幫助斯萬妮爾達翻窗戶……總之,永遠是女主角旁邊的小星星。但這不重要,即使她在舞台上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配角,在生活中她仍然十分光彩奪目,有時候甚至比香如更加瞬息萬變、計謀百出。
內容簡介:
他的身影終於消失在街頭拐角,生命的每一個轉彎,都是一個故事的開始或者結束,我生命中的這一個轉彎,到這裡已經成了絕路,陽光灑在街角,陽光照不到我站的地方。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一、三人行
她穿著絲綢的衣裳,走來。
她穿著絲綢的衣裳,柔弱、痛楚、敏感,像一隻即將化蛾的蛹,在她的繭里蠢蠢欲動、患得患失。
看到她,就會想起世上一切美好而短暫的東西,諸如荷塘月色、檐鈴上落在銀碗裡的雨滴、鑲繡的旗袍,還有雪下的梅花。
吻她,撫摸她清涼的肌膚,有種吹彈得破的憂傷,覺得好景不長。
她叫紅顏。
她的確應該叫做紅顏。
沒有一個人比她更配得上紅顏這個名字。
她穿著那絲綢的衣裳,走來。
——紅顏畫像·蘇香如戲筆於二○○四
這不是我,是蘇香如筆下的我。
經過香如的一支生花妙筆,萬事萬物都會蒙上奇異的光彩。
有些人擅於給人化妝,有些人擅於給物事化妝,也有些人,擅於給文字化妝,像香如。
她筆下的文字,時而清麗柔媚、香氣襲人;時而犀利深刻、一針見血——都是有生命的。
香如是我的室友之一。
我在半年前租下這套房子——市中心最好的位置、三室兩廳、大廈二十四小時保安、兩部電梯。這樣的居處,是對自己漂泊異鄉的一點兒嬌寵自憐,卻註定不能“孤芳自賞”——因為承擔不起。
於是刻意地挑剔,尋找可以同居的室友,希望她不僅僅可以分擔自己的房租,更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總想得到更多,這是人的本能。
我對室友的標準一早就有主意:年輕、單身、從事高尚職業、談吐優雅、舉止合宜、著裝有品位。
原以為會狠狠勞神一陣子,不料在這個聲色犬馬的大都市裡,精彩的女人遠比出色的男人好找。不過兩星期,我就遇到了蘇香如。
“蘇小小的蘇,李香君的香,柳如是的如。”她這樣介紹自己,並且聳了聳肩,加個註腳,“都是名妓。”
然而香如不是名妓,是名記。她是本市晚報周末版的新聞記者,工作性質逼得她一定要住在市中心才方便東奔西跑。來看房時,她穿著簡單的白色純棉T恤、白色牛仔褲、白色運動鞋,使我一見面即對她有好感——一份風塵僕僕的工作,偏有著一副纖塵不染的打扮,這必定是個相當勤勉克己的女子。
先敬羅衣後敬人是我的職業習慣,不由自己。
我忘了介紹自己:一個在絲綢上畫美女的二流畫家,並在街角擁有一家十三點五平米服裝店的三流商人。
店名叫做“香雲紗”,只賣絲質衣裙。它從不曾讓我體味過客如雲來、揮金如土的快感,所幸還可以做到收支平衡,況且能夠學以致用,已經讓我很滿足。
大學裡學的專業是國畫,長項是工筆仕女,選修服裝設計。教授說我的功底不錯,缺點是不能創新,如果一味墨守成規的話,縱使我畫得比唐伯虎還好,可畢竟這已經不是唐伯虎的時代了。
畢業後,若想堅持作畫,那麼放在我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靠仿畫為生,《韓熙載夜宴圖》也好,《紈扇仕女圖》也好,總之死了千年的名人的仿畫遠比活在這世上的無名小卒的原創更易出售;二是將國畫發揚光大,與西方油畫、版畫,甚至戶縣農民畫相結合,已經有很多人在這條路上取得成功,最典型的例子是陳逸飛,不僅靠賣畫賺得盆盈缽滿,還開創了逸飛服裝的第二職業。
兩條路於我都不可取,然而陳逸飛的成功提醒了我。如果不能在畫風上創新,不妨在畫材上創新,在我最喜愛的絲綢上揮毫是多麼浪漫美好的一件事,單是想一想就已經足夠令人興奮的了。
絲綢都是從杭州運來的,鵝黃、豆綠、牙白、粉紅、緋紅、湖藍,都是柔軟旖旎的顏色,托在手上,流麗如水,映入眼中,芳菲襲人。
針織、平織、平紋、斜紋、縐紋、緞紋、提花、高花、真絲、麻紗、爛花綃、美麗綢、粘絲緞、星光紡……那些潔白如玉的桑蠶柞蠶,生前相思如亂麻,死後心有千千結,自縛了那麼久,終於展開一片心事,鋪成雲錦華緞,讓我的畫筆,給它新的生命。
色彩也都不是平常的顏料,多半來自天然植物或動物——藍草、石青、薑黃、紅花、茜草、紫草、蓼藍、五倍子、海螺液、貝殼蟲……這許多美麗的精靈化為奼紫嫣紅,將春天永遠地留在絲綢上,流芳百世。
我在紙板上打樣,預算好下刀的尺度,然後在絲綢上揮毫。顏料里加進特殊材料,使之不褪色,然而畢竟經不起多洗,一下水就顯得舊了。
——這樣的衣裳,不是每個人都穿戴得起的。
然而大都市裡不乏一擲千金買得心頭好的女人,更多的是標新立異務求出挑的女人。
“香雲紗”漸漸做出點兒名氣來了。這裡所有的衣裳都只此一件,而且多半穿不得第二次,所以穿衣人的實力也就不言自明,這標籤有時比“寶姿”、“耐克”更好用。
結識蘇香如,於“香雲紗”的宣傳更是便利之極。她隔三差五地便運其如椽之筆看似不經意地字裡行間閒閒提及,諸如“某名媛穿著本市香雲紗出品的仕女絲袍翩然與會”,或是“CD的毒藥香水、520香菸、香雲紗服飾,漸漸成為本市小資的三‘香’標誌”之類。
而我本人,更是常常成為她筆下的客座嘉賓。
蘇香如這位天使室友所給予我的,遠比我期待的更多。
“三香”的概念,其實由香奈爾最先提出。
香奈爾是我的另一位室友,由香如介紹加入,在她正式住進來的第一天,就自作主張在大門上貼起了“三香居”的名號。
她說:“蘇香如、香奈爾、香雲紗,這真是名副其實的香巢。難得我們三個這麼有緣,說不定上輩子就是姐妹,憑著一個‘香’字做記號,在今生相認。”
香如笑:“我才不要和假洋鬼子有緣。你的香,太過牽強。”
香奈爾其實是英文名,她的真名叫做夏念兒,因與世界名牌“插NNL”發音接近,故取了這個名字。今年二十三歲,生得明眸皓齒、玉骨冰肌,舉手投足間有種描述不出的柔媚,帶著鮮明的職業標誌——芭蕾舞演員。
不是跳領舞的,只是龍套——《天鵝湖》里,她是六隻小天鵝的六分之一;《吉賽爾》里,她是先死之鬼;《葛貝莉亞》里,她幫助斯萬妮爾達翻窗戶……總之,永遠是女主角旁邊的小星星。但這不重要,即使她在舞台上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配角,在生活中她仍然十分光彩奪目,有時候甚至比香如更加瞬息萬變、計謀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