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阿陶?是你?”小宛呆住了,懷疑自己是在做夢,甚至懷疑自己已經死了,靈魂升上天堂。是不是在天堂里,人們可以見到自己想見的一切?
“是我。”阿陶躍上城牆,在她身旁同她並肩坐下來,吉它橫在他們中間。
“我剛回北京,想上長城走走,結果遇到你。真巧。”
“真巧。”小宛痴痴地看著他,仍然不能相信這是真的,“怎麼會這麼巧?”
“有緣吧。”阿陶也望著她,半年不見,他更加英俊,也更加滄桑了,“小宛,許久不見,你好嗎?”
“我不好。”小宛的淚流下來,“阿陶,我很想念你。”
“我也想念你。”阿陶低下頭,有淚光在他眼中閃爍,“小宛,你好像很不開心。”
“我……”小宛大哭起來,抽咽著,把心事一股腦兒全盤托出,那慘痛的,羞恥的心事,沉重得已經無法承受,痛楚比一切的尊嚴更強烈,讓她顧不得為自己守秘。
阿陶專注地傾聽著,眼中充滿同情和理解。
許久,他說:“小宛,你知道嗎?一個男人在不得不拒絕他心愛的女人的時候,他的心會有多麼痛苦?”
“你是說,之也他,也會痛苦?”
“我相信他愛你,愛得很深,但是可能不夠專一。他傷害你,比傷害他自己更難過。而且,這種傷害,也是他不得已。”
“可是,他拒絕我……”小宛低下頭,說不下去。張之也有一句話說對了,獻身使她覺得羞恥。不僅當時,就是現在,重提斯時情境,也仍讓她覺得羞恥。她再次流下淚來:“阿陶,我的心很痛,很痛,你知道嗎?我不敢相信之也是這樣的人,他可以拒絕我,不愛我,可是,他為什麼要這樣羞辱我?我們曾經是相愛的,就在幾天前,他還說過他愛我,可是一轉身,他就這樣毫不留情地傷害我。愛情,是這樣脆弱的嗎?他讓我不再相信,這世界還有真的愛情,你不會明白那種感受的……”
“我明白的。”阿陶溫和地說,“小宛,我不但明白你,也明白張之也,我也曾愛過,我也是男人,我想我能猜到他的想法——沒有人會面對心愛的女人,哪怕是曾經愛過的女人的身體而不動心,除非,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小宛抬起頭,不解地看著阿陶,遲疑地說:“你是說——他不想傷害我?”
阿陶長嘆,再次說:“小宛,相信我:一個男人在不得不拒絕他心愛的女人的時候,他的心,會比你更痛苦。”
“阿陶,當時你離開我,也會痛苦嗎?”小宛終於問出那個在她心中橫亘了半年之久,而半年前的她不敢問出口的問題。
“我……”阿陶看著小宛,眼中的深情一覽無餘。
小宛忽然覺得心靜下來,不,不必再問了,這是一個深愛著自己的男人。眼睛不會騙人,他的眼裡,是滿溢得藏也藏不住的愛意。
世界並不絕望,至少還有一個人,是深深地愛著她,關心著她的。
有時候,愛的來和去都是很奇特也很輕易的事情,有人一見鍾情,也有人一刻“終”情。有人的感情需要天長地久來培養,也有人一夢醒來已經滄海桑田。有人在死後仍纏綿於前生事耿耿不忘,也有人轉過身便可柳暗花明。
愛有個極限,但對每個人的尺度都不同。小宛對張之也的愛,在她決意赴死的那一刻抵達了她感情的最極限,一旦死的念頭退卻,愛也就忽然回首了。與生命相比,感情畢竟只是驛棧,不是歸宿。
情敵(2)
況且,她剛才分明看見有一個自己跳下去了——也許,那便是從前青澀脆弱的自己。而站在這裡的自己,是理智與重生的希望。
水小宛不是若梅英,不想帶著一段未了的心愿上天入地,她還要留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等待雨過天晴。
她看著阿陶,輕輕說:“你放心,我會好好的。”
再回到家時,小宛只是沉默。
看到奶奶,她由衷抱歉,不能把那盒命運多舛的雙黃月餅帶回來。
然而沒有月餅,仲秋節也一樣地過。
水溶的興致很好,提議小宛講講上海見聞。小宛興趣索然:“上海有什麼好講的,跟北京還不是一樣。”
“那怎麼一樣?”媽媽就像一般城市婦女,提到上海就眉飛色舞:“我年輕的時候,正趕上看電視劇《上海灘》,那個迷呀,有段日子,電視上一看到許文強我就打哆嗦,那時正同你爸談對象呢,就因為看了《上海灘》,橫看豎看覺得你爸不順眼,怎麼打扮也不像許文強,後來想來想去,決定給他買套西裝,打條領帶,好歹裝扮上像了幾分,只可惜他死也不肯戴禮帽……”
水溶大笑起來,問奶奶:“媽是在上海生活過的,您說說。”
奶奶自從答了一次記者問後,講起舊事便仿佛在對公眾發言,文謅謅地感慨:“上海,風花雪月的城市,金嗓子周璇和阮玲玉的城市……”
小宛忽然有感而發,忍不住插嘴:“阮玲玉自殺,人們說是記者殺了她,也有罵張達民和唐季珊的,我卻覺得,害她的人,是蔡楚生。”
水溶若有所思地看著女兒,不說話。
小宛看著月亮,繼續說:“看電影《阮玲玉》,看到她被張達民出賣,又對唐季珊失望,去求蔡楚生帶她走一段,我就覺得心裡酸酸的。是蔡楚生讓她演《新女性》,讓她被記者包圍,陷在人言可畏里,看著她墜進深淵,卻不肯救她。他殺了她兩次,一次在影片裡,一次在現實中……”
眼淚流下來,她不是一個喜歡當眾流眼淚的女孩,只有在講述別人的故事時,才可以靜靜地流自己的淚。
“他不該讓她演《新女性》,人的命運,有時候會被重複的……”
就像若梅英重複了張倩女,而她,重複了若梅英。
母親驚訝起來:“宛兒,怎麼了?好端端哭什麼?”
水溶有所察覺,卻怕傷了女兒面子,只是遮掩:“到底是小丫頭,多愁善感。這就叫‘聽評書掉淚,替古人擔憂’了,咱這寶貝女兒,又敏感又傷感,不該干服裝,應該去當演員才對。”
門鈴響起,母親去應門,揚聲喊:“宛兒,你的朋友。”
小宛走出來,小臉繃得冰冷:“這位是薇薇恩小姐,她不是我的朋友,是張之也的。”
母親狐疑地看看女兒又看看那艷裳靚妝的不速之客,問:“一起吃
月餅嗎?”
薇薇恩卻問小宛:“一起出去走走嗎?”
月華如水,靜靜地灑滿街道,把北京城變成一道清光的河流。
小宛和薇薇恩走在月光下,仿佛閨中密友喁喁談心,可是身體的距離卻明明是一種拒絕的姿勢。
薇薇恩輕笑:“你恨我?”
“是我。”阿陶躍上城牆,在她身旁同她並肩坐下來,吉它橫在他們中間。
“我剛回北京,想上長城走走,結果遇到你。真巧。”
“真巧。”小宛痴痴地看著他,仍然不能相信這是真的,“怎麼會這麼巧?”
“有緣吧。”阿陶也望著她,半年不見,他更加英俊,也更加滄桑了,“小宛,許久不見,你好嗎?”
“我不好。”小宛的淚流下來,“阿陶,我很想念你。”
“我也想念你。”阿陶低下頭,有淚光在他眼中閃爍,“小宛,你好像很不開心。”
“我……”小宛大哭起來,抽咽著,把心事一股腦兒全盤托出,那慘痛的,羞恥的心事,沉重得已經無法承受,痛楚比一切的尊嚴更強烈,讓她顧不得為自己守秘。
阿陶專注地傾聽著,眼中充滿同情和理解。
許久,他說:“小宛,你知道嗎?一個男人在不得不拒絕他心愛的女人的時候,他的心會有多麼痛苦?”
“你是說,之也他,也會痛苦?”
“我相信他愛你,愛得很深,但是可能不夠專一。他傷害你,比傷害他自己更難過。而且,這種傷害,也是他不得已。”
“可是,他拒絕我……”小宛低下頭,說不下去。張之也有一句話說對了,獻身使她覺得羞恥。不僅當時,就是現在,重提斯時情境,也仍讓她覺得羞恥。她再次流下淚來:“阿陶,我的心很痛,很痛,你知道嗎?我不敢相信之也是這樣的人,他可以拒絕我,不愛我,可是,他為什麼要這樣羞辱我?我們曾經是相愛的,就在幾天前,他還說過他愛我,可是一轉身,他就這樣毫不留情地傷害我。愛情,是這樣脆弱的嗎?他讓我不再相信,這世界還有真的愛情,你不會明白那種感受的……”
“我明白的。”阿陶溫和地說,“小宛,我不但明白你,也明白張之也,我也曾愛過,我也是男人,我想我能猜到他的想法——沒有人會面對心愛的女人,哪怕是曾經愛過的女人的身體而不動心,除非,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小宛抬起頭,不解地看著阿陶,遲疑地說:“你是說——他不想傷害我?”
阿陶長嘆,再次說:“小宛,相信我:一個男人在不得不拒絕他心愛的女人的時候,他的心,會比你更痛苦。”
“阿陶,當時你離開我,也會痛苦嗎?”小宛終於問出那個在她心中橫亘了半年之久,而半年前的她不敢問出口的問題。
“我……”阿陶看著小宛,眼中的深情一覽無餘。
小宛忽然覺得心靜下來,不,不必再問了,這是一個深愛著自己的男人。眼睛不會騙人,他的眼裡,是滿溢得藏也藏不住的愛意。
世界並不絕望,至少還有一個人,是深深地愛著她,關心著她的。
有時候,愛的來和去都是很奇特也很輕易的事情,有人一見鍾情,也有人一刻“終”情。有人的感情需要天長地久來培養,也有人一夢醒來已經滄海桑田。有人在死後仍纏綿於前生事耿耿不忘,也有人轉過身便可柳暗花明。
愛有個極限,但對每個人的尺度都不同。小宛對張之也的愛,在她決意赴死的那一刻抵達了她感情的最極限,一旦死的念頭退卻,愛也就忽然回首了。與生命相比,感情畢竟只是驛棧,不是歸宿。
情敵(2)
況且,她剛才分明看見有一個自己跳下去了——也許,那便是從前青澀脆弱的自己。而站在這裡的自己,是理智與重生的希望。
水小宛不是若梅英,不想帶著一段未了的心愿上天入地,她還要留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等待雨過天晴。
她看著阿陶,輕輕說:“你放心,我會好好的。”
再回到家時,小宛只是沉默。
看到奶奶,她由衷抱歉,不能把那盒命運多舛的雙黃月餅帶回來。
然而沒有月餅,仲秋節也一樣地過。
水溶的興致很好,提議小宛講講上海見聞。小宛興趣索然:“上海有什麼好講的,跟北京還不是一樣。”
“那怎麼一樣?”媽媽就像一般城市婦女,提到上海就眉飛色舞:“我年輕的時候,正趕上看電視劇《上海灘》,那個迷呀,有段日子,電視上一看到許文強我就打哆嗦,那時正同你爸談對象呢,就因為看了《上海灘》,橫看豎看覺得你爸不順眼,怎麼打扮也不像許文強,後來想來想去,決定給他買套西裝,打條領帶,好歹裝扮上像了幾分,只可惜他死也不肯戴禮帽……”
水溶大笑起來,問奶奶:“媽是在上海生活過的,您說說。”
奶奶自從答了一次記者問後,講起舊事便仿佛在對公眾發言,文謅謅地感慨:“上海,風花雪月的城市,金嗓子周璇和阮玲玉的城市……”
小宛忽然有感而發,忍不住插嘴:“阮玲玉自殺,人們說是記者殺了她,也有罵張達民和唐季珊的,我卻覺得,害她的人,是蔡楚生。”
水溶若有所思地看著女兒,不說話。
小宛看著月亮,繼續說:“看電影《阮玲玉》,看到她被張達民出賣,又對唐季珊失望,去求蔡楚生帶她走一段,我就覺得心裡酸酸的。是蔡楚生讓她演《新女性》,讓她被記者包圍,陷在人言可畏里,看著她墜進深淵,卻不肯救她。他殺了她兩次,一次在影片裡,一次在現實中……”
眼淚流下來,她不是一個喜歡當眾流眼淚的女孩,只有在講述別人的故事時,才可以靜靜地流自己的淚。
“他不該讓她演《新女性》,人的命運,有時候會被重複的……”
就像若梅英重複了張倩女,而她,重複了若梅英。
母親驚訝起來:“宛兒,怎麼了?好端端哭什麼?”
水溶有所察覺,卻怕傷了女兒面子,只是遮掩:“到底是小丫頭,多愁善感。這就叫‘聽評書掉淚,替古人擔憂’了,咱這寶貝女兒,又敏感又傷感,不該干服裝,應該去當演員才對。”
門鈴響起,母親去應門,揚聲喊:“宛兒,你的朋友。”
小宛走出來,小臉繃得冰冷:“這位是薇薇恩小姐,她不是我的朋友,是張之也的。”
母親狐疑地看看女兒又看看那艷裳靚妝的不速之客,問:“一起吃
月餅嗎?”
薇薇恩卻問小宛:“一起出去走走嗎?”
月華如水,靜靜地灑滿街道,把北京城變成一道清光的河流。
小宛和薇薇恩走在月光下,仿佛閨中密友喁喁談心,可是身體的距離卻明明是一種拒絕的姿勢。
薇薇恩輕笑:“你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