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只是,她與張朝天之間,到底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又為何勞燕分飛,釵折鏡碎了呢?
那一枚精緻的絨花讓小宛覺得親切,仿佛忽然間按准了時間的脈搏,瞬間飛回遙遠的四十年代。
要這樣實在的物事才讓人感動,要這樣細微的關懷才最沁人肺腑。透過古鏡初磨,她仿佛清楚地看見戲台的後台,那風光無限的所在,張朝天將一枚絨花輕輕簪在梅英的髮際,兩人在鏡中相視而笑。鏡子記下了曾經的溫柔,可是歲月把它們抹煞了,男婚女嫁,各行天涯,一點痕跡都不留下。
不,有留下的,總有一些記憶是會留下的,就好比這枚絨花。
小宛對著鏡子把它插在自己的發角,對著鏡子端詳著。忽然,她愣愣地望著鏡子,只覺身子僵硬,一動也不敢動。那鏡子裡,自己的身後,還有一個人,一個女人!
她穿著一套自己剛剛掛到架上的“通身繡”立領大襟的清代旗裝,梳偏鳳頭,插著金步搖,是《四郎探母》里鐵鏡公主的打扮,氣度高華,而身形怯弱,正憂傷而專注地看著自己,似乎不知道該不該上前招呼。
小宛屏住呼吸,半晌輕輕說:“你來了?”
女子在鏡中點頭,欲語還休。
小宛緩緩轉過身來,便同她正面相對了。看清楚了,反而松下一口氣,不覺得那麼可怕——只為,那女子真是美,美得可以讓人忘記她不是人,而是一隻屈死的鬼。
女鬼依戀地望著小宛身上的皇帔,臉容寂寂,幽幽地說:“這一件,是我剛上戲時,唱青衣,在《長坂坡》里扮糜夫人,戲裡有‘抓帔’一場,就是這件帔。”
抓帔?小宛只覺頭皮一緊,大驚失色。“抓帔”是戲行術語。《長坂坡》里,糜夫人路遇趙雲,將懷中阿斗託孤後,投井自盡,趙雲趕上一抓,人沒救下來,只抓到一件衣裳——戲裡戲外,這件帔的意義竟然都是“死”。
“對不起,對不起。”小宛將花帔急急扯下:“我不是存心要穿你的衣裳。”
女鬼恍若未聞,又走向另一件雲肩小立領的滿繡宮裝,低聲回憶:“這一件,是1939年,我已經成了角兒,在中國大戲院,唱《長生殿》……”
一件件,一宗宗,都是故事。
隨著若梅英的沒有重量的行走,兩架的衣裳都一齊微微搖擺,無風自動,似乎歡迎舊主人。
小宛忽然想,“依依不捨”的“依”字是一個“人”加上一件“衣”服,是不是說,所謂“依戀”的感覺,就好比一個“人”對於一件“衣”的溫存。舊衣裳就像老房子,是有記憶的,曾經與它們的主人肌膚相親,榮辱與共,一同在舞台上扮演某個角色,經歷某個春天。衣服上,灑滿那麼多或傾慕或艷羨或妒恨或貪婪的目光,承接過那麼響亮熱情的掌聲,這一些,人沒有忘,衣服又怎會忘?
“這一件,是1943年,唱《遊園驚夢》……”梅英在一件“枝子花”蘭草蝴蝶的對稱紋樣女花帔前停住,輕輕說,“那天在電影院裡,我唱《遊園驚夢》,想把你帶到那個時代去敘一敘,但是你很怕。”
小宛有些害羞,勉強笑笑:“現在不太怕了。”
若梅英撫摸著花帔上的繡樣,神情悵惘:“《遊園驚夢》的故事真好,那個翠花,也唱戲,也抽鴉片,也做人家五姨太,真像我……可是她有容蘭做伴,還有二管家……比我好命多了。”她忽然又抬起頭來,專注地望住小宛:“我是鬼,你真的不怕?”
“你會不會害我?”小宛反問。
“不會。”若梅英肯定地回答,“我在人間,只有你一個朋友。”
“那就是了。你不會害我,我當然就不怕你了。”小宛這次是真地微笑了,“不過,你為什麼會找上我呢?”
“我也不知道……”若梅英沉吟,忽然問,“你生日是幾月幾號?”
“12月18號。”
“今年19歲?”
“是。你怎麼知道?”
“我當然知道。”梅英苦笑,“如果我活著,今年該是79歲。”
“大我60年。”
“剛好一個甲子。從佛曆上講,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你和我,八字完全相合,所以容易溝通。”
“可是,和我同生日的人多著呢。全世界同一天同一分鐘出生的人不知幾千幾百,你為什麼不找他們?”
“並不是我找你,是你找我的。”梅英輕嘆,“你忘了?那天是七月十四,鬼節,我們放假三天,可以到陽間走一走,我不知道該去哪裡,忽然你開了衣箱,我糊裡糊塗地,就上來了,第一個碰到的人就是你……”
若梅英有些抱歉地望著她:“除了你,我並不認識別的人。這麼些年來,我一直在找他,可是找不到,我是個鬼,沒什麼能力,只得託付你……”
“誰?你要找誰?”
“他姓張,是個記者。”
“啊?誰?”小宛心一陣狂跳,“之乎者也”的名字已經跳到嘴邊來。
然而若梅英說:“他叫張朝天。”
“哦是。”小宛定下神來,臉上猶自羞紅難褪。當然是張朝天,自己想到哪裡去了?
只聽梅英幽幽地道:“我找他,只想他問他一句話。”
“什麼話?”
“我要問他一句話。”梅英悽苦地望著滿架花衣,自言自語,“世間三十年為一劫,在陽間的人,講究三十而立,如果到了三十歲還不能立志立家,也就一生蹉跎;在陰間的鬼,則是三十年一輪迴,如果三十年後還不肯投胎轉世,就錯過緣頭,再沒有還陽的機會了。我在這三十年間,縹縹緲緲,游遊蕩盪,只為了要找到張朝天,問他一句明白話。可是,三十年過去,我卻始終沒有他的音訊,生不見人,死不見鬼,我幾次都想放棄,可是這一段情一盤債無論如何放不下。我錯過了投胎的最後時限,已經再也沒有投胎的機會了,唯一要做的,只是等待一年一度的七月十四,好上陽間來找他。那天,我隨著一干尚未還陽的鬼來到人世,迷迷糊糊地在街道上走著,沒有方向,不能自主,可是忽然間,有一種奇異的力量,一種十分熟悉的感覺,讓我若有所動,就身不由己地隨了來,進了一處院落,正看到你在那兒試衣裳……”
“換句話說,就是離魂衣給你引了路,並且把你留在陽間了?”
“是的。做鬼魂的,沒有自己的力量和形式,必得有所憑藉才能存在。要麼附在某個人身上,要麼附在某件東西上,我的魂兒,就在那些衣冠釵帶之中了。”
小宛看著身著戲衣的若梅英,心中愴惻,忽然想起一事:“你說你們放假三天,可是現在早已過期,你為什麼還會留在人間?”
“我回不去了。”梅英幽幽地嘆道,“我難得遇到你。我知道,這是我最好的機會,如果這次我再不能找到他,就永遠也不可能再找到他了。所以,到了三天期滿,我仍沒有走,藏在衣箱裡躲過鬼卒,寧可留在人間做個孤魂野鬼,也不要再回去。”
那一枚精緻的絨花讓小宛覺得親切,仿佛忽然間按准了時間的脈搏,瞬間飛回遙遠的四十年代。
要這樣實在的物事才讓人感動,要這樣細微的關懷才最沁人肺腑。透過古鏡初磨,她仿佛清楚地看見戲台的後台,那風光無限的所在,張朝天將一枚絨花輕輕簪在梅英的髮際,兩人在鏡中相視而笑。鏡子記下了曾經的溫柔,可是歲月把它們抹煞了,男婚女嫁,各行天涯,一點痕跡都不留下。
不,有留下的,總有一些記憶是會留下的,就好比這枚絨花。
小宛對著鏡子把它插在自己的發角,對著鏡子端詳著。忽然,她愣愣地望著鏡子,只覺身子僵硬,一動也不敢動。那鏡子裡,自己的身後,還有一個人,一個女人!
她穿著一套自己剛剛掛到架上的“通身繡”立領大襟的清代旗裝,梳偏鳳頭,插著金步搖,是《四郎探母》里鐵鏡公主的打扮,氣度高華,而身形怯弱,正憂傷而專注地看著自己,似乎不知道該不該上前招呼。
小宛屏住呼吸,半晌輕輕說:“你來了?”
女子在鏡中點頭,欲語還休。
小宛緩緩轉過身來,便同她正面相對了。看清楚了,反而松下一口氣,不覺得那麼可怕——只為,那女子真是美,美得可以讓人忘記她不是人,而是一隻屈死的鬼。
女鬼依戀地望著小宛身上的皇帔,臉容寂寂,幽幽地說:“這一件,是我剛上戲時,唱青衣,在《長坂坡》里扮糜夫人,戲裡有‘抓帔’一場,就是這件帔。”
抓帔?小宛只覺頭皮一緊,大驚失色。“抓帔”是戲行術語。《長坂坡》里,糜夫人路遇趙雲,將懷中阿斗託孤後,投井自盡,趙雲趕上一抓,人沒救下來,只抓到一件衣裳——戲裡戲外,這件帔的意義竟然都是“死”。
“對不起,對不起。”小宛將花帔急急扯下:“我不是存心要穿你的衣裳。”
女鬼恍若未聞,又走向另一件雲肩小立領的滿繡宮裝,低聲回憶:“這一件,是1939年,我已經成了角兒,在中國大戲院,唱《長生殿》……”
一件件,一宗宗,都是故事。
隨著若梅英的沒有重量的行走,兩架的衣裳都一齊微微搖擺,無風自動,似乎歡迎舊主人。
小宛忽然想,“依依不捨”的“依”字是一個“人”加上一件“衣”服,是不是說,所謂“依戀”的感覺,就好比一個“人”對於一件“衣”的溫存。舊衣裳就像老房子,是有記憶的,曾經與它們的主人肌膚相親,榮辱與共,一同在舞台上扮演某個角色,經歷某個春天。衣服上,灑滿那麼多或傾慕或艷羨或妒恨或貪婪的目光,承接過那麼響亮熱情的掌聲,這一些,人沒有忘,衣服又怎會忘?
“這一件,是1943年,唱《遊園驚夢》……”梅英在一件“枝子花”蘭草蝴蝶的對稱紋樣女花帔前停住,輕輕說,“那天在電影院裡,我唱《遊園驚夢》,想把你帶到那個時代去敘一敘,但是你很怕。”
小宛有些害羞,勉強笑笑:“現在不太怕了。”
若梅英撫摸著花帔上的繡樣,神情悵惘:“《遊園驚夢》的故事真好,那個翠花,也唱戲,也抽鴉片,也做人家五姨太,真像我……可是她有容蘭做伴,還有二管家……比我好命多了。”她忽然又抬起頭來,專注地望住小宛:“我是鬼,你真的不怕?”
“你會不會害我?”小宛反問。
“不會。”若梅英肯定地回答,“我在人間,只有你一個朋友。”
“那就是了。你不會害我,我當然就不怕你了。”小宛這次是真地微笑了,“不過,你為什麼會找上我呢?”
“我也不知道……”若梅英沉吟,忽然問,“你生日是幾月幾號?”
“12月18號。”
“今年19歲?”
“是。你怎麼知道?”
“我當然知道。”梅英苦笑,“如果我活著,今年該是79歲。”
“大我60年。”
“剛好一個甲子。從佛曆上講,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你和我,八字完全相合,所以容易溝通。”
“可是,和我同生日的人多著呢。全世界同一天同一分鐘出生的人不知幾千幾百,你為什麼不找他們?”
“並不是我找你,是你找我的。”梅英輕嘆,“你忘了?那天是七月十四,鬼節,我們放假三天,可以到陽間走一走,我不知道該去哪裡,忽然你開了衣箱,我糊裡糊塗地,就上來了,第一個碰到的人就是你……”
若梅英有些抱歉地望著她:“除了你,我並不認識別的人。這麼些年來,我一直在找他,可是找不到,我是個鬼,沒什麼能力,只得託付你……”
“誰?你要找誰?”
“他姓張,是個記者。”
“啊?誰?”小宛心一陣狂跳,“之乎者也”的名字已經跳到嘴邊來。
然而若梅英說:“他叫張朝天。”
“哦是。”小宛定下神來,臉上猶自羞紅難褪。當然是張朝天,自己想到哪裡去了?
只聽梅英幽幽地道:“我找他,只想他問他一句話。”
“什麼話?”
“我要問他一句話。”梅英悽苦地望著滿架花衣,自言自語,“世間三十年為一劫,在陽間的人,講究三十而立,如果到了三十歲還不能立志立家,也就一生蹉跎;在陰間的鬼,則是三十年一輪迴,如果三十年後還不肯投胎轉世,就錯過緣頭,再沒有還陽的機會了。我在這三十年間,縹縹緲緲,游遊蕩盪,只為了要找到張朝天,問他一句明白話。可是,三十年過去,我卻始終沒有他的音訊,生不見人,死不見鬼,我幾次都想放棄,可是這一段情一盤債無論如何放不下。我錯過了投胎的最後時限,已經再也沒有投胎的機會了,唯一要做的,只是等待一年一度的七月十四,好上陽間來找他。那天,我隨著一干尚未還陽的鬼來到人世,迷迷糊糊地在街道上走著,沒有方向,不能自主,可是忽然間,有一種奇異的力量,一種十分熟悉的感覺,讓我若有所動,就身不由己地隨了來,進了一處院落,正看到你在那兒試衣裳……”
“換句話說,就是離魂衣給你引了路,並且把你留在陽間了?”
“是的。做鬼魂的,沒有自己的力量和形式,必得有所憑藉才能存在。要麼附在某個人身上,要麼附在某件東西上,我的魂兒,就在那些衣冠釵帶之中了。”
小宛看著身著戲衣的若梅英,心中愴惻,忽然想起一事:“你說你們放假三天,可是現在早已過期,你為什麼還會留在人間?”
“我回不去了。”梅英幽幽地嘆道,“我難得遇到你。我知道,這是我最好的機會,如果這次我再不能找到他,就永遠也不可能再找到他了。所以,到了三天期滿,我仍沒有走,藏在衣箱裡躲過鬼卒,寧可留在人間做個孤魂野鬼,也不要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