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閱讀
世人都認為長壽是福,我也不敢否認。但是,看到比自己年輕的老友一個個先我離去。他們成了被哀悼者,我卻成了哀悼者。被哀悼者對哀悼這種事情大概是不知不覺的。我這哀悼者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七情六慾,件件不缺。而我又偏偏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我內心的悲哀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 (藏)克家天生是詩人,胸中溢滿了感情,尤其重視友誼,視朋友逾親人。好朋友到門,看他那一副手欲舞足欲蹈的樣子,真令人心曠神怡。他表里如一,內外通明。你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有半句假話會從他的嘴中流出。 巴金老人離開我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此事本在意內,因為他因病臥床不起有年矣。但又極出意外,因為,只要他還有一口氣活著,一盞明燈就會照亮中國的文壇。鼓勵人們前進,鼓勵人們向上。
閱讀
它們鼓動了我當時幼稚的幻想,把我帶到動物世界裡,植物的世界裡,月的國,虹的國里翱翔。不止一次地,我在幻想里看到生著金色的翅膀的天使在一團金色的光里飛舞。終於自己也仿佛加入到裡面去,一直到忘記了哪是天使,哪是自己。這些天使們就這樣一直陪我到夢裡去。 這陵墓是用一塊塊白色大理石堆砌起來的。但是,無論從遠處看,還是從近處看,卻絲毫也看不出堆砌的痕跡,它渾然一體,似乎是一塊完整的大理石。多少年來,我看過無數的泰姬陵的照片和繪畫;但是卻沒有看到有任何一幅真正照出、畫出泰姬陵的氣勢來的。只有你到了泰姬陵跟前,站在白色大理石鋪的地上,眼裡看到的是純白的大理石,腳下踩的是純白的大理石;陵墓是純白的大理石,欄杆是純白的大理石,四個高塔也是純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純白的光輝中,翹首仰望,純白的大理石牆壁有幾十米高,仿佛上達蒼穹。在這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仿佛給這個白色的奇蹟壓住了,給這純白的光輝網牢了,我想到了蘇東坡的詞:“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我自己仿佛已經離開了人間,置身於瓊樓玉宇之中。有人主張,世界上只有陰柔之美和陽剛之美。把二者融合起來成為渾然一體的那種美,只應天上有。我眼前看到的就是這種天上的美。 陽光毫不遮攔地照射在這些砂粒上,每一粒都閃閃發光,仿佛在噴著火焰。遠處是一列不太高的山,這就是那有名的火焰山。上面沒有一點綠的東西,沒有一點有生命的東西。石頭全是赤紅色的,從遠處望過去,活像是熊熊燃燒著的火焰,這不是人間的火,也不是神話中的天堂里的火和地獄之火。這是火焰已經凝固了的火,紋絲不動,但卻猛烈;光焰不高,但卻團聚。整個天地,整個宇宙仿佛都在燃燒。我們就處在上達蒼穹下抵黃泉的大火之中。 我的眼睛仿佛得到了天眼通的神力,穿透了巍峨的高山,看到富春江上。我的耳朵仿佛得到了天耳通的神力,聽到富春江上。縹碧的江水,流在我眼前。競上的寒樹,綠在我眼前。泠泠的泉水,響在我耳邊。嚶嚶的好鳥,唱在我耳邊。中間混合上猿猴的哀鳴,寒蟬的囀聲,匯成了鈞天大樂;再襯上青山綠水,輝耀震盪著整個宇宙。我自己現在仿佛不是坐在車上,而是坐在船上;我仿佛化成了另外一個自我了。 將近40年來,我一直住在燕園中、未名湖畔,我那記憶的絲縷用不著再掛在未名湖上。然而,那些被剷除的可愛的花草時來入夢。我那些本來應該投閒置散的回憶的絲縷又派上了用場。它掛在蒼翠繁茂的爬山虎上,芳香四溢的丁香花上,紅綠皆肥的西府海棠上,葳蕤茂密的藤蘿花上。這樣一來,我就同那些離開母校的校友一樣,也夢縈未名湖了。 二月蘭是一種常見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間。花形和顏色都沒有什麼特異之處。假如只有一兩棵,在百花叢中,決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重。但是它卻以多勝,每到春天,和風一吹拂,便綻開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兩朵,幾朵,但是一轉眼,在一夜間,就能變成百朵,千朵,萬朵。大有凌駕百花之上的勢頭了。 我們常講什麼花“怒放”,這個“怒”字用得真是無比的奇妙。二月蘭一“怒”,仿佛從土地深處吸來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開遍大千世界,紫色直衝雲霄,連宇宙都仿佛變成紫色的了。 朝陽越升越高,透過濃密的枝葉,一直照到我的頭上。我心中一動,陽光似乎有了生命,它啟迪著什麼,它暗示著什麼。我忽然想到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天天早上對著初升的太陽,靜坐沉思,幻想與天地同體,與宇宙同一。我從來沒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沒有這一份福氣。可是我也感到太陽的威力,心中思緒騰翻,仿佛也能洞察三界了,透視萬有了。 我們看到了魯迅祖母給他講故事的地方,看到長媽媽在上面睡成一個“大”字的大床,看到魯迅抄寫《南方草木狀》用的桌子,也看到魯迅小時候的天堂——百草園。這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東西和地方,一點也看不出有什麼神奇之處。但是,我卻覺得這都是極其不平常的東西和地方。這裡的每一塊磚、每一寸土、桌子的每一個角、椅子的每一條腿,魯迅都踏過、摸過、碰過。我總想多看這些東西一眼,在這些地方多流連一會兒。
閱讀
在我心目中,魯迅仿佛成了一塊鐵,一塊鋼,一塊金剛石。刀砍不斷,石砸不破,火燒不熔,水浸不透。他的身影忽然大了起來,凜然立於宇宙之間,給人帶來無限的鼓舞與力量。 在短短的幾天之內,我仿佛漫遊了天堂、淨土,漫遊了陰司、地獄,漫遊了古代世界,漫遊了神話世界,走遍了三千大千世界,攀登神山須彌山,見到了大梵天、因陀羅,同四大天王打過交道,同牛首馬面有過會晤,跋涉過迢迢萬里的絲綢之路,飄渡煙波浩渺的大海大洋,看過佛爺菩薩的慈悲性,聽維摩詰的辯才無礙,我腦海里堆滿彩色繽紛的眾生相,錯綜重疊,突兀崢嶸,我一時也清理不出一個頭緒來。在短短几天之內,我仿佛生活了幾十年。在過去幾十年中,對於我來說是非常抽象的東西,現在卻變得非常具體了。這包括文學、藝術、風俗、習慣、民族、宗教、語言、歷史等等領域。我從前看到過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帝王圖,李思訓的金碧山水,宋朝朱襄陽朱點山水,明朝陳老蓮的人物畫,大滌子的山水畫,曾經大大地驚詫於這些作品技巧之完美,意境之深邃,但在敦煌壁畫上,這些都似乎是司空見慣,到處可見。而且敦煌壁畫還要勝它們一籌:在這裡,浪漫主義的氣氛是非常濃的。有的畫家竟敢畫一個樂隊,而不畫一個人,所有的樂器都系在飄帶上,飄帶在空中隨風飄拂,樂器也就自己奏出聲音,匯成一個氣象萬千的音樂會。 今天到了西安,只要稍一留意,就會到處都是唐詩的遺蹟。誰到了灞橋,到了渭水,到了那一些什麼“原”,不會馬上聯想到唐代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呢?西安簡直是一座詩歌的城市,一座歷史傳說的城市,一座立即讓人發思古這幽情的城市。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神話,但是現在我真想相信起來,我真希望有一個天國。可是我知道,須彌山已經為印度人所獨占,他們把自己的天國樂園安放在那裡。崑崙山又為中國人所壟斷,王母娘娘就被安置在那裡。我現在只能希望在遼闊無垠的宇宙中間還能有那麼一塊乾淨的地方,能容得下一個閬苑樂土。那裡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草,大地上一切花草的魂魄都永恆地住在那裡,隨時、隨地都是花團錦簇,五彩繽紛。我們燕園中被無故砍伐了的西府海棠的魂靈也遨遊其間。 朦朧,微明,正像反射在鏡子裡的影子,它給一切東西塗上銀灰的夢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氣仿佛真牛乳似地凝聚起來,但似乎又在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流動里。它帶來了闃靜,你聽:一切靜靜墓般地死寂。仿佛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美麗的輕適的闃靜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壓在人們的心頭,灰的天空像一張薄幕;樹木,房屋,煙紋,雲縷,都像一張張的剪影,靜靜地貼在這幕上。 當我從外面走回宿舍的時候,四面死一般沉寂,但總仿佛有悉索的腳步聲繞在我四圍,說聲,其實哪裡有什麼聲呢?只是我覺得有什麼東西跟著我而已,倘若在白天,我一定說這是影子;倘若睡著了,我一定說這是夢,空間是什麼呢?我知道,這是寂寞。 在這微白的長長的路的終點,在霧的深處,誰也說不清是什麼地方,有一個布滿了威嚇的黑洞,在向我們獰笑,那就是我們的歸宿。障在我們眼前的幕,到底也不會撤去。我們眼前仍然只有當前一剎那的亮,帶了一個大混沌,走進這個黑洞去。 我總覺得,在無量的——無論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宇宙進程中,我們有這次生命,不是輕易事;比電火還要快,一閃便會消逝到永恆的沉默里去。我們不要放過這短短的時間,我們要多看一些東西。就因了這點小小的願望,我想到外國去。 我看了在豆棚瓜架下閒話的野老,看了在一天工作疲憊之餘在門前悠然吸菸的農人,都引起我極大的嚮往。我真不願意離開這故國,這故國每一方土地,每棵草木,都能給我溫熱的感覺。但我終於要走的,沿了自己在心裡畫下的一條路走。我只希望,當我從異邦轉回來的時候,我能看到一個一切都不變的故國,一切都不變的故鄉,使我感覺不到曾這樣長的時間離開過它,正如從一個短短的午夢轉來一樣。
世人都認為長壽是福,我也不敢否認。但是,看到比自己年輕的老友一個個先我離去。他們成了被哀悼者,我卻成了哀悼者。被哀悼者對哀悼這種事情大概是不知不覺的。我這哀悼者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七情六慾,件件不缺。而我又偏偏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我內心的悲哀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 (藏)克家天生是詩人,胸中溢滿了感情,尤其重視友誼,視朋友逾親人。好朋友到門,看他那一副手欲舞足欲蹈的樣子,真令人心曠神怡。他表里如一,內外通明。你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有半句假話會從他的嘴中流出。 巴金老人離開我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此事本在意內,因為他因病臥床不起有年矣。但又極出意外,因為,只要他還有一口氣活著,一盞明燈就會照亮中國的文壇。鼓勵人們前進,鼓勵人們向上。
閱讀
它們鼓動了我當時幼稚的幻想,把我帶到動物世界裡,植物的世界裡,月的國,虹的國里翱翔。不止一次地,我在幻想里看到生著金色的翅膀的天使在一團金色的光里飛舞。終於自己也仿佛加入到裡面去,一直到忘記了哪是天使,哪是自己。這些天使們就這樣一直陪我到夢裡去。 這陵墓是用一塊塊白色大理石堆砌起來的。但是,無論從遠處看,還是從近處看,卻絲毫也看不出堆砌的痕跡,它渾然一體,似乎是一塊完整的大理石。多少年來,我看過無數的泰姬陵的照片和繪畫;但是卻沒有看到有任何一幅真正照出、畫出泰姬陵的氣勢來的。只有你到了泰姬陵跟前,站在白色大理石鋪的地上,眼裡看到的是純白的大理石,腳下踩的是純白的大理石;陵墓是純白的大理石,欄杆是純白的大理石,四個高塔也是純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純白的光輝中,翹首仰望,純白的大理石牆壁有幾十米高,仿佛上達蒼穹。在這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仿佛給這個白色的奇蹟壓住了,給這純白的光輝網牢了,我想到了蘇東坡的詞:“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我自己仿佛已經離開了人間,置身於瓊樓玉宇之中。有人主張,世界上只有陰柔之美和陽剛之美。把二者融合起來成為渾然一體的那種美,只應天上有。我眼前看到的就是這種天上的美。 陽光毫不遮攔地照射在這些砂粒上,每一粒都閃閃發光,仿佛在噴著火焰。遠處是一列不太高的山,這就是那有名的火焰山。上面沒有一點綠的東西,沒有一點有生命的東西。石頭全是赤紅色的,從遠處望過去,活像是熊熊燃燒著的火焰,這不是人間的火,也不是神話中的天堂里的火和地獄之火。這是火焰已經凝固了的火,紋絲不動,但卻猛烈;光焰不高,但卻團聚。整個天地,整個宇宙仿佛都在燃燒。我們就處在上達蒼穹下抵黃泉的大火之中。 我的眼睛仿佛得到了天眼通的神力,穿透了巍峨的高山,看到富春江上。我的耳朵仿佛得到了天耳通的神力,聽到富春江上。縹碧的江水,流在我眼前。競上的寒樹,綠在我眼前。泠泠的泉水,響在我耳邊。嚶嚶的好鳥,唱在我耳邊。中間混合上猿猴的哀鳴,寒蟬的囀聲,匯成了鈞天大樂;再襯上青山綠水,輝耀震盪著整個宇宙。我自己現在仿佛不是坐在車上,而是坐在船上;我仿佛化成了另外一個自我了。 將近40年來,我一直住在燕園中、未名湖畔,我那記憶的絲縷用不著再掛在未名湖上。然而,那些被剷除的可愛的花草時來入夢。我那些本來應該投閒置散的回憶的絲縷又派上了用場。它掛在蒼翠繁茂的爬山虎上,芳香四溢的丁香花上,紅綠皆肥的西府海棠上,葳蕤茂密的藤蘿花上。這樣一來,我就同那些離開母校的校友一樣,也夢縈未名湖了。 二月蘭是一種常見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間。花形和顏色都沒有什麼特異之處。假如只有一兩棵,在百花叢中,決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重。但是它卻以多勝,每到春天,和風一吹拂,便綻開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兩朵,幾朵,但是一轉眼,在一夜間,就能變成百朵,千朵,萬朵。大有凌駕百花之上的勢頭了。 我們常講什麼花“怒放”,這個“怒”字用得真是無比的奇妙。二月蘭一“怒”,仿佛從土地深處吸來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開遍大千世界,紫色直衝雲霄,連宇宙都仿佛變成紫色的了。 朝陽越升越高,透過濃密的枝葉,一直照到我的頭上。我心中一動,陽光似乎有了生命,它啟迪著什麼,它暗示著什麼。我忽然想到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天天早上對著初升的太陽,靜坐沉思,幻想與天地同體,與宇宙同一。我從來沒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沒有這一份福氣。可是我也感到太陽的威力,心中思緒騰翻,仿佛也能洞察三界了,透視萬有了。 我們看到了魯迅祖母給他講故事的地方,看到長媽媽在上面睡成一個“大”字的大床,看到魯迅抄寫《南方草木狀》用的桌子,也看到魯迅小時候的天堂——百草園。這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東西和地方,一點也看不出有什麼神奇之處。但是,我卻覺得這都是極其不平常的東西和地方。這裡的每一塊磚、每一寸土、桌子的每一個角、椅子的每一條腿,魯迅都踏過、摸過、碰過。我總想多看這些東西一眼,在這些地方多流連一會兒。
閱讀
在我心目中,魯迅仿佛成了一塊鐵,一塊鋼,一塊金剛石。刀砍不斷,石砸不破,火燒不熔,水浸不透。他的身影忽然大了起來,凜然立於宇宙之間,給人帶來無限的鼓舞與力量。 在短短的幾天之內,我仿佛漫遊了天堂、淨土,漫遊了陰司、地獄,漫遊了古代世界,漫遊了神話世界,走遍了三千大千世界,攀登神山須彌山,見到了大梵天、因陀羅,同四大天王打過交道,同牛首馬面有過會晤,跋涉過迢迢萬里的絲綢之路,飄渡煙波浩渺的大海大洋,看過佛爺菩薩的慈悲性,聽維摩詰的辯才無礙,我腦海里堆滿彩色繽紛的眾生相,錯綜重疊,突兀崢嶸,我一時也清理不出一個頭緒來。在短短几天之內,我仿佛生活了幾十年。在過去幾十年中,對於我來說是非常抽象的東西,現在卻變得非常具體了。這包括文學、藝術、風俗、習慣、民族、宗教、語言、歷史等等領域。我從前看到過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帝王圖,李思訓的金碧山水,宋朝朱襄陽朱點山水,明朝陳老蓮的人物畫,大滌子的山水畫,曾經大大地驚詫於這些作品技巧之完美,意境之深邃,但在敦煌壁畫上,這些都似乎是司空見慣,到處可見。而且敦煌壁畫還要勝它們一籌:在這裡,浪漫主義的氣氛是非常濃的。有的畫家竟敢畫一個樂隊,而不畫一個人,所有的樂器都系在飄帶上,飄帶在空中隨風飄拂,樂器也就自己奏出聲音,匯成一個氣象萬千的音樂會。 今天到了西安,只要稍一留意,就會到處都是唐詩的遺蹟。誰到了灞橋,到了渭水,到了那一些什麼“原”,不會馬上聯想到唐代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呢?西安簡直是一座詩歌的城市,一座歷史傳說的城市,一座立即讓人發思古這幽情的城市。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神話,但是現在我真想相信起來,我真希望有一個天國。可是我知道,須彌山已經為印度人所獨占,他們把自己的天國樂園安放在那裡。崑崙山又為中國人所壟斷,王母娘娘就被安置在那裡。我現在只能希望在遼闊無垠的宇宙中間還能有那麼一塊乾淨的地方,能容得下一個閬苑樂土。那裡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草,大地上一切花草的魂魄都永恆地住在那裡,隨時、隨地都是花團錦簇,五彩繽紛。我們燕園中被無故砍伐了的西府海棠的魂靈也遨遊其間。 朦朧,微明,正像反射在鏡子裡的影子,它給一切東西塗上銀灰的夢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氣仿佛真牛乳似地凝聚起來,但似乎又在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流動里。它帶來了闃靜,你聽:一切靜靜墓般地死寂。仿佛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美麗的輕適的闃靜軟軟地黏黏地濃濃地壓在人們的心頭,灰的天空像一張薄幕;樹木,房屋,煙紋,雲縷,都像一張張的剪影,靜靜地貼在這幕上。 當我從外面走回宿舍的時候,四面死一般沉寂,但總仿佛有悉索的腳步聲繞在我四圍,說聲,其實哪裡有什麼聲呢?只是我覺得有什麼東西跟著我而已,倘若在白天,我一定說這是影子;倘若睡著了,我一定說這是夢,空間是什麼呢?我知道,這是寂寞。 在這微白的長長的路的終點,在霧的深處,誰也說不清是什麼地方,有一個布滿了威嚇的黑洞,在向我們獰笑,那就是我們的歸宿。障在我們眼前的幕,到底也不會撤去。我們眼前仍然只有當前一剎那的亮,帶了一個大混沌,走進這個黑洞去。 我總覺得,在無量的——無論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宇宙進程中,我們有這次生命,不是輕易事;比電火還要快,一閃便會消逝到永恆的沉默里去。我們不要放過這短短的時間,我們要多看一些東西。就因了這點小小的願望,我想到外國去。 我看了在豆棚瓜架下閒話的野老,看了在一天工作疲憊之餘在門前悠然吸菸的農人,都引起我極大的嚮往。我真不願意離開這故國,這故國每一方土地,每棵草木,都能給我溫熱的感覺。但我終於要走的,沿了自己在心裡畫下的一條路走。我只希望,當我從異邦轉回來的時候,我能看到一個一切都不變的故國,一切都不變的故鄉,使我感覺不到曾這樣長的時間離開過它,正如從一個短短的午夢轉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