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這就是我對待老年的態度。

  看到我已經有了一把子年紀,好多人都問我:有沒有什麼長壽秘訣。我的答覆是:我的秘訣就是沒有秘訣,或者不要秘訣。我常常看到有一些相信秘訣的人,禁忌多如牛毛。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嘗,比如,吃雞蛋只吃蛋清,不吃蛋黃,因為據說蛋黃膽固醇高;動物內臟絕不入口,同樣因為膽固醇高。有的人吃一個蘋果要消三次毒,然後削皮;削皮用的刀子還要消毒,不在話下;削了皮以後,還要消一次毒,此時蘋果已經毫無蘋果味道,只剩下消毒藥水味了。從前有一位化學系的教授,吃飯要仔細計算卡路里的數量,再計算維生素的數量,吃一頓飯用的數學公式之多等於一次實驗。結果怎樣呢?結果每月飯費超過別人10倍,而人卻瘦成一隻乾巴雞。一個人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什麼人生之樂呢?如果再戴上放大百倍的顯微鏡眼鏡,則所見者無非細菌,試問他還能活下去嗎?

  至於我自己呢,我絕不這樣做,我一無時間,二無興趣。凡是我覺得好吃的東西我就吃,不好吃的我就不吃,或者少吃,卡路里維生素統統見鬼去吧。心裡沒有負擔,胃口自然就好,吃進去的東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輔之以腿勤、手勤、腦勤,自然百病不生了。腦勤我認為尤其重要。如果非要讓我講出一個秘訣不行的話,那麼我的秘訣就是:千萬不要讓腦筋懶惰,腦筋要永遠不停地思考問題。

  我已年屆耄耋,但是,專就北京大學而論,倚老賣老,我還沒有資格。在教授中,按年齡排隊,我恐怕還要排到二十多位以後。我幻想眼前有一個按年齡順序排列的向八寶山進軍的北大教授隊伍。我後面的人當然很多。但是向前看,我還算不上排頭,心裡頗得安慰,並不著急。可是偏有一些排在我後面的比我年輕的人,風風火火,搶在我前面,越過排頭,登上山去。我心裡實在非常惋惜,又有點怪他們,今天我國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0歲,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你們正在精力旺盛時期,為國效力,正是好時機,為什麼非要搶先登山不行呢?這我無法阻攔,恐怕也非本人所願。不過我已下定決心,絕不搶先加塞。

  不搶先加塞活下去目的何在呢?要幹些什麼事呢?我一向有一個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看法: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卻不是為了吃飯。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對人民對祖國都還是有利的,不管這個“利”是大是小。我要把這些工作做完,同時還要再給國家培養一些人才。我仍然要老老實實幹活,清清白白做人;絕不干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事;要儘量多為別人著想,少考慮自己的得失。人過了80,金錢富貴等同浮雲,要多為下一代操心,少考慮個人名利,寫文章絕不剽竊抄襲,欺世盜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時候,就順其自然,坦然離去,無愧於個人良心,則吾願足矣。

  要說的話已經說完,但是我還想借這個機會發點牢騷。我在上面提到“老齡社會”這個詞兒。這個概念我是懂得的,有一些措施我也是贊成的。什麼幹部年輕化,教師年輕化,我都舉雙手贊成。但是我對報紙上天天大聲叫嚷“老齡社會”,卻有極大的反感。好像人一過60就成了社會的包袱,成了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我看有點危言聳聽,不知道用意何在。我自己已是老人,我也觀察過許多別的老人。他們中遊手好閒者有之,躺在醫院裡不能動的有之,天天提鳥籠持釣竿者有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這只是少數,並不是老人的全部。還有不少老人雖然已經壽登耄耋,年逾期頤,向著米壽甚至茶壽進軍,但仍然勤勤懇懇,焚膏繼晷,兀兀窮年,難道這樣一些人也算是社會的包袱嗎?我倒不一定贊成“薑是老的辣”這樣一句話。年輕人朝氣蓬勃,是我們未來希望之所在,讓他們登上要路津,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對老年人也不必天天絮絮叨叨,耳提面命:“你們已經老了!你們已經不行了!對老齡社會的形成你們不能辭其咎呀!”這樣做有什麼用處呢?隨著生活的日益改善,人們的平均壽命還要提高,將來老年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還要提高。即使你認為這是一件壞事,你也沒有法子改變。聽說從前錢玄同先生主張,人過40一律槍斃。這只是憤激之辭,有人作詩諷刺他自己也活過了40而照樣活下去。我們有人老是為社會老齡化擔憂,難道能把60歲以上的人統統賜自盡嗎?老齡化同人口多不是一碼事。擔心人口爆炸,用計劃生育的辦法就能制止。老齡化是自然趨勢,而且無法制止。既然無法制止,就不必瞎嚷,這是徒勞無益的。我總懷疑,“老齡化”這玩意兒也是從外國進口的舶來品。西方人有同我們不同的倫理概念。我們大可以不必東施效顰。質諸高明,以為如何?

  牢騷發完,文章告終,過激之處,萬望包容。

  1991年7月15日

  養生無術是有術

  黃偉經兄來信,為《羊城晚報·健與美副刊》向我索稿。他要我辦的事,我一向是敬謹遵命的,這一次也不能例外。但是,健美雙談,我確有困難。我老態龍鍾,與美無緣久矣,美是無從談起了。至於健嘛,卻是能談一點的。

  我年屆耄耋,慢性病頗有一些。但是,我認為,這完全符合規律,從不介意。現在身軀頑健,十里八里,抬腿就到。每天仍工作七八個小時,論文每天也能寫上幾千字,毫不含糊。別人以此為怪,我卻頗有點沾沾自喜。小友粟德金在ChinaDaily上寫文章,說我有點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他說到了點子上。我雖忘記了年齡,但卻沒有忘乎所以,胡作非為。我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總要問我有什麼養生之術,有什麼秘訣。我的回答是:沒有秘訣,也從來不追求什麼秘訣。我有一個“三不主義”,這就是:不鍛鍊,不挑食,不嘀咕。這需要解釋一下。所謂“不鍛鍊”,絕不是一概反對體育鍛鍊,我只是反對那些“鍛鍊主義者”。對他們來說,天地,一鍛鍊也,人生,一鍛鍊也。我覺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工作。工作必須有健康的體魄,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有時間。如果大部分時間都用於體育鍛鍊,這有什麼意義呢?至於“不挑食”,那容易了解。不管哪一國的食品,只要合我的口味,我張嘴便吃。什麼膽固醇,什麼高脂肪,統統見鬼去吧。那些吃東西左挑右揀,戰戰兢兢,吃雞蛋不吃黃,吃肉不吃內臟,結果膽固醇反而越來越高。我的膽固醇從來沒有高過,人皆以為怪,其實有什麼可怪呢?至於“不嘀咕”,上面講的那些話裡面實際上已經涉及了。我從來不為自己的健康而愁眉苦臉。有的人無病裝病,有的人無病幻想自己有病。我看了十分感到彆扭,感到膩味。

  我是陶淵明的信徒。他的四句詩: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這就是我的座右銘。

  我這一篇短文的題目是:養生無術是有術。初看時恐怕有點難解。現在短文結束了,再回頭看這個題目,不是一清二楚了嗎?至少我希望是這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