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清]陳淏子《花鏡》卷六花草類考
緣起
湖州,南潯的雨天。
一下雨,七月灼熱的江南便仿佛飽吸了水的宣紙,一層層的暈染開來,處處如同水墨畫。夾岸柳絲拂水,水面上開滿了荷花,有烏篷船從橋下咿呀地搖過去——船頭上坐著一個少女,穿著白色短旗袍,纖細的手腕上帶著伶仃的翠鐲,靜靜地打著一把油紙傘,遠遠看過去宛如畫圖中人。
“姑娘,看,這就是小蓮莊,”船家搖著擼,沿路介紹,“裡頭住的是‘四象’里排第一的劉家,南潯的首富——劉家五代同堂兩百多人,這宅邸,比起皇宮也差不了哪兒去了吧?”
“是嗎?”那個少女應聲抬頭,那一瞬船夫忽地失了神。眼前這個女客人瓜子臉,下頷尖尖,眼眸秀氣靈動,眉毛很淡,宛如一抹遠山橫黛,然而她的臉色卻出乎意料的蒼白,似最上等的白瓷,細美精緻,卻沒有一絲生氣,眼角有一滴墜淚痣,盈盈欲泣。
不知為什麼,當她抬起頭來的時候,船家便不敢再和她對視。這個自稱“白螺”的女子,怎麼看起來就不像是這個世上的活人呢?
“是啊,這裡和我以前來的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坐在船頭的女子輕嘆了口氣,若有所失的喃喃。“我記得這片地方,以前是一個很大的桑園。”
“桑園?姑娘上次來這裡是啥時候啊?”船夫看著她也不過二十年華的模樣,卻一副如此滄桑口吻,不由得有些好笑。
然而那個女子側頭微微想了一下,道:“大概已經有六百年了吧……”
“……”船夫愣了一下,一時間不知道該怎樣接話。
柳絲拂面而過,船在畫中行,兩岸皆是豪門朱戶,庭院深深。如今是清末同治年間,南潯是天下的絲織中心,巨賈雲集,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稱。民間以當時家財達百萬兩白銀以上者稱“象”,五十萬兩以上不足百萬者稱“牛”;三十萬兩以上不足五十萬兩者稱“狗”——而小蓮莊劉家,便是其中的楚翹。
從水上看去,小蓮莊白牆黑瓦,牆裡垂柳迎風,處處有亭台樓閣掩映,在煙雨里看去竟似圖畫,靜謐寫意中透露出富甲江南的雍容氣派。在這樣的水墨意境裡,忽然傳來了悠揚寧和的歌聲——
“常常喜樂 向主高歌
不論環境如何
高山或低谷 主都看顧
相信就能蒙福。”
這是讚美詩。唱完了一段又用洋文重複,一詠三嘆,在這純正的江南意境裡顯得有些突兀。船頭那位白螺姑娘不由得愕然,循聲向著來處看去——只見南潯的白牆黑瓦之中露出一座尖頂的房子,屋脊上佇立著白色的十字架,歌聲正從裡面傳出。
“這裡也有教堂?”她問,覺得懷裡的東西動了動。
“嘿,西洋人的玩意兒如今遍地開花。”船夫看到她驚訝的神色,有些不以為然地指了指,“南西街那邊有一座教堂,有一幫剪了辮子的傢伙天天一大早就聚在那兒,吵得人不能睡——你說,鬧拳匪那陣子怎麼沒徹底弄死他們呢?”
拳匪?白螺看了船夫一眼。那一眼裡的神色令他打了個寒戰。該不是也是個信洋教的吧?船夫連忙埋頭搖櫓,不敢多說。
聖歌悠揚,隔水而來,在晨曦中漸漸停歇。
白螺皺著眉頭聽了許久,覺得懷裡的異動越發強烈。她用手指扣住,看著遠處的教堂,開口:
“這教堂是什麼時候建在南潯的?是庚子年鬧拳匪前麼?”
“嘿,那可不是?很有些年頭了!”頭髮花白的船夫點頭,回憶著,“咸豐年間就有了吧?一個叫馬約翰的老神父帶著一個年輕的神父蓋起來的,八年前鬧拳匪的時候被拆了,裡面的洋人也都跑了,最近一兩年又漸漸旺了起來——那些留洋回來的年輕人都喜歡上這兒來。嘿,以為剪了辮子,信了洋教就了不起啊?”
白螺沉吟:“那……這裡有洋人開的醫局麼?”
“也有啊!據說賣的都是西洋來的藥片藥水,什麼阿司匹林的,還有用針把水扎進肉里的……看著真嚇人。”船夫喃喃,“不過確實也治好了許多人病——洋人的藥店一開,仁和堂生意一下子被分去了很多。”
白螺皺了皺眉頭:“那麼,仁和堂里的丁大夫,他信洋教麼?”
“咦,姑娘也知道丁大夫?他的醫術可是遠近聞名!”船夫倒也不詫異,“丁大夫是詩書傳家的,怎麼會信紅毛鬼子那一套呢?”
“哦。”她沒有說話,只是探手入懷,拿出一件東西來,“但這樣東西,似乎卻是丁大夫家裡的。”
那是一隻精美的瓷盒,看起來像是有點年頭的東西,兩寸直徑,描金垂釉,天青色的蓋子上,用工筆細細畫著一幅美人圖——但奇怪的是,那個美人卻不是中國的傳統仕女,居然是個金髮碧眼的洋女人,豐腴白皙,胸口袒露,哺乳著一個赤裸的嬰兒。船夫瞥了一眼,連忙轉開頭啐了一口:“洋人的妖精!”
白螺笑了笑“那是聖母瑪利亞。”
然而,這個瓷盒卻是裂的,那一道裂紋正好從聖母的臉上划過,讓寧靜祥和的容貌變得有些支離破碎,透出一種奇特的詭異來。
“仁和堂就在前面了。”船夫搖過了橋洞,指著前面,“丁家祖傳三代,是我們南潯最大的藥店,丁大夫的醫術更是江浙聞名。你看,就是岸上那家——”
“沒開門?”白螺遠遠看了一眼,問,“為什麼大白天的也不開張?”
船夫沉默了一下,嘆了口氣:“只怕姑娘要白來一趟了。丁大夫忽然重病,仁和堂已經三天沒開門了。”
白螺並沒有露出意外或者失望的神色,只是問:“怎麼病的?”
“聽說是因為前幾天家裡進了賊,丟了重要的東西,一時間氣急攻心便臥床不起。”船夫嘖嘖搖頭,“造孽喲,殺千刀的賊!可憐的丁大夫,治好了千百人,可自己生了病卻……”
“丁大夫病了,他家就沒有人出來經營仁和堂了麼?”白螺繼續問,“人一病倒藥店就關門,總不是個事兒。總有其他人掌局吧?”
“他哪裡還有什麼家裡人……孤家寡人一個。”船夫嘆氣,“老爺和老太太去世多年,他自己又沒成家,膝下連個一兒半女都沒有,如今病了只怕也沒人照顧,可憐,可憐。”
“沒成家?”白螺這才露出詫異來,“他也該有五十了吧?”
“咸豐十年生的,今年快五十了,和我同歲。”船夫搖著頭,細雨簌簌落在斗笠上,搖櫓的手臂青筋凸起,“比我命好,出生在大戶人家,從小什麼都不缺——偏偏不知怎的,就落了個天煞孤星的命。唉,你說,這世上有沒有天理?”
緣起
湖州,南潯的雨天。
一下雨,七月灼熱的江南便仿佛飽吸了水的宣紙,一層層的暈染開來,處處如同水墨畫。夾岸柳絲拂水,水面上開滿了荷花,有烏篷船從橋下咿呀地搖過去——船頭上坐著一個少女,穿著白色短旗袍,纖細的手腕上帶著伶仃的翠鐲,靜靜地打著一把油紙傘,遠遠看過去宛如畫圖中人。
“姑娘,看,這就是小蓮莊,”船家搖著擼,沿路介紹,“裡頭住的是‘四象’里排第一的劉家,南潯的首富——劉家五代同堂兩百多人,這宅邸,比起皇宮也差不了哪兒去了吧?”
“是嗎?”那個少女應聲抬頭,那一瞬船夫忽地失了神。眼前這個女客人瓜子臉,下頷尖尖,眼眸秀氣靈動,眉毛很淡,宛如一抹遠山橫黛,然而她的臉色卻出乎意料的蒼白,似最上等的白瓷,細美精緻,卻沒有一絲生氣,眼角有一滴墜淚痣,盈盈欲泣。
不知為什麼,當她抬起頭來的時候,船家便不敢再和她對視。這個自稱“白螺”的女子,怎麼看起來就不像是這個世上的活人呢?
“是啊,這裡和我以前來的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坐在船頭的女子輕嘆了口氣,若有所失的喃喃。“我記得這片地方,以前是一個很大的桑園。”
“桑園?姑娘上次來這裡是啥時候啊?”船夫看著她也不過二十年華的模樣,卻一副如此滄桑口吻,不由得有些好笑。
然而那個女子側頭微微想了一下,道:“大概已經有六百年了吧……”
“……”船夫愣了一下,一時間不知道該怎樣接話。
柳絲拂面而過,船在畫中行,兩岸皆是豪門朱戶,庭院深深。如今是清末同治年間,南潯是天下的絲織中心,巨賈雲集,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稱。民間以當時家財達百萬兩白銀以上者稱“象”,五十萬兩以上不足百萬者稱“牛”;三十萬兩以上不足五十萬兩者稱“狗”——而小蓮莊劉家,便是其中的楚翹。
從水上看去,小蓮莊白牆黑瓦,牆裡垂柳迎風,處處有亭台樓閣掩映,在煙雨里看去竟似圖畫,靜謐寫意中透露出富甲江南的雍容氣派。在這樣的水墨意境裡,忽然傳來了悠揚寧和的歌聲——
“常常喜樂 向主高歌
不論環境如何
高山或低谷 主都看顧
相信就能蒙福。”
這是讚美詩。唱完了一段又用洋文重複,一詠三嘆,在這純正的江南意境裡顯得有些突兀。船頭那位白螺姑娘不由得愕然,循聲向著來處看去——只見南潯的白牆黑瓦之中露出一座尖頂的房子,屋脊上佇立著白色的十字架,歌聲正從裡面傳出。
“這裡也有教堂?”她問,覺得懷裡的東西動了動。
“嘿,西洋人的玩意兒如今遍地開花。”船夫看到她驚訝的神色,有些不以為然地指了指,“南西街那邊有一座教堂,有一幫剪了辮子的傢伙天天一大早就聚在那兒,吵得人不能睡——你說,鬧拳匪那陣子怎麼沒徹底弄死他們呢?”
拳匪?白螺看了船夫一眼。那一眼裡的神色令他打了個寒戰。該不是也是個信洋教的吧?船夫連忙埋頭搖櫓,不敢多說。
聖歌悠揚,隔水而來,在晨曦中漸漸停歇。
白螺皺著眉頭聽了許久,覺得懷裡的異動越發強烈。她用手指扣住,看著遠處的教堂,開口:
“這教堂是什麼時候建在南潯的?是庚子年鬧拳匪前麼?”
“嘿,那可不是?很有些年頭了!”頭髮花白的船夫點頭,回憶著,“咸豐年間就有了吧?一個叫馬約翰的老神父帶著一個年輕的神父蓋起來的,八年前鬧拳匪的時候被拆了,裡面的洋人也都跑了,最近一兩年又漸漸旺了起來——那些留洋回來的年輕人都喜歡上這兒來。嘿,以為剪了辮子,信了洋教就了不起啊?”
白螺沉吟:“那……這裡有洋人開的醫局麼?”
“也有啊!據說賣的都是西洋來的藥片藥水,什麼阿司匹林的,還有用針把水扎進肉里的……看著真嚇人。”船夫喃喃,“不過確實也治好了許多人病——洋人的藥店一開,仁和堂生意一下子被分去了很多。”
白螺皺了皺眉頭:“那麼,仁和堂里的丁大夫,他信洋教麼?”
“咦,姑娘也知道丁大夫?他的醫術可是遠近聞名!”船夫倒也不詫異,“丁大夫是詩書傳家的,怎麼會信紅毛鬼子那一套呢?”
“哦。”她沒有說話,只是探手入懷,拿出一件東西來,“但這樣東西,似乎卻是丁大夫家裡的。”
那是一隻精美的瓷盒,看起來像是有點年頭的東西,兩寸直徑,描金垂釉,天青色的蓋子上,用工筆細細畫著一幅美人圖——但奇怪的是,那個美人卻不是中國的傳統仕女,居然是個金髮碧眼的洋女人,豐腴白皙,胸口袒露,哺乳著一個赤裸的嬰兒。船夫瞥了一眼,連忙轉開頭啐了一口:“洋人的妖精!”
白螺笑了笑“那是聖母瑪利亞。”
然而,這個瓷盒卻是裂的,那一道裂紋正好從聖母的臉上划過,讓寧靜祥和的容貌變得有些支離破碎,透出一種奇特的詭異來。
“仁和堂就在前面了。”船夫搖過了橋洞,指著前面,“丁家祖傳三代,是我們南潯最大的藥店,丁大夫的醫術更是江浙聞名。你看,就是岸上那家——”
“沒開門?”白螺遠遠看了一眼,問,“為什麼大白天的也不開張?”
船夫沉默了一下,嘆了口氣:“只怕姑娘要白來一趟了。丁大夫忽然重病,仁和堂已經三天沒開門了。”
白螺並沒有露出意外或者失望的神色,只是問:“怎麼病的?”
“聽說是因為前幾天家裡進了賊,丟了重要的東西,一時間氣急攻心便臥床不起。”船夫嘖嘖搖頭,“造孽喲,殺千刀的賊!可憐的丁大夫,治好了千百人,可自己生了病卻……”
“丁大夫病了,他家就沒有人出來經營仁和堂了麼?”白螺繼續問,“人一病倒藥店就關門,總不是個事兒。總有其他人掌局吧?”
“他哪裡還有什麼家裡人……孤家寡人一個。”船夫嘆氣,“老爺和老太太去世多年,他自己又沒成家,膝下連個一兒半女都沒有,如今病了只怕也沒人照顧,可憐,可憐。”
“沒成家?”白螺這才露出詫異來,“他也該有五十了吧?”
“咸豐十年生的,今年快五十了,和我同歲。”船夫搖著頭,細雨簌簌落在斗笠上,搖櫓的手臂青筋凸起,“比我命好,出生在大戶人家,從小什麼都不缺——偏偏不知怎的,就落了個天煞孤星的命。唉,你說,這世上有沒有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