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這樣,過了不少日子,這顆心在野地里經過風吹雪打日曬雨淋,變得越發像一塊油漆木頭,又紅又亮了。
有一天,一個木匠走過,以為是一塊木紋很細的木頭,就拾起來,回到家裡把它刻成一個酒杯。當木匠倒上酒的時候,從酒杯發出了一種很好聽的笛聲,木匠一驚,以為得到一件寶貝,很小心地把它收藏起來。
這個木匠,手藝很有名。有一次,一個老財主請他去喝喜酒,這個老財主正好是黃娥被逼嫁的財主。老財主擺的酒席,碗碟,器具都格外講究。
木匠說:“這屋裡的東西沒有一件比我的木頭酒杯好。”
老財主說:“那麼,把你的酒杯拿出來看看吧!我不信會比我這古瓷的杯子好。”木匠從懷裡掏出酒杯,倒上了酒,清脆嘹亮的笛聲就從裡面響出來,所有的客人都聽呆了。
這時,坐在新房裡的黃娥,正又愁又恨的落淚。忽然,聽到了笛聲,那笛聲和牧童的橫笛聲一模一樣,一時又驚又喜,心都要跳到胸口來了。
趁人沒看見,黃娥不由自主地往房外走,偷偷溜到二門口,笛聲更好聽了。她又走到客廳門口,笛聲越加動聽,竟完全是她的河邊情人吹的笛聲。這時候,她不顧客廳有多少客人,忍不住把頭伸了進去。說也奇怪,黃娥往裡一伸頭,笛聲就停住不響了。
我之所以花費這麼長的篇幅抄錄這個童話故事,實在是我每肺想起它,心中就震動不已。它的文字簡樸,故事單純,但它的力量卻不亞於任何一個不朽的愛情故事。
它使我們感動,實在是由於它的象徵意義_一個受命運擺弄的牧童,因為失去他的愛侶而死在荒野中,但是他的愛不死,他的心不死,被野狗啃過,被野狼吃過,一顆還活著的心卻不化,最後被木匠刻成酒杯,用笛聲來尋找他的愛人,只為了見愛人的最後一面。當然,牧童並沒有能和黃娥有完滿的結局,酒杯在笛聲戛然而止的那一刻是一個悲劇,但是“牧童的心”以悲劇證明了情愛的偉大,它可以讓一個人的心靈不朽。
在中國廣闊的大地里,說給兒童聽的童話,竟有許多是這一類鼓勵、啟示永不要對愛失去信心,永遠不在挫折中絕望的故事,它們歌頌著對愛情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正是“至死靡他”的精神。
當我們聽到“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的歌聲時,是不是也能發出“永遠這東西我明白”像一個平凡牧童的心一樣肯定的答案呢?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藝遠近馳名。
當他為一座佛寺雕刻的佛像落成的時候,附近幾里的人都跑來觀禮,人人都為那座佛像的莊嚴偉大而讚嘆不已。
只有一個穿著髒衣服的小孩,一邊挖鼻孔,一邊說:“這佛像雕得不好!”眾人都回頭看著孩子,孩子換了另一邊的鼻孔挖著:“這膚像真的雕得不好!”大家就奇怪地問他:“為什麼雕得不好?”小孩子說:“這佛像的手指太粗、鼻孔太細,佛沒有辦法挖鼻孔。”
眾人紛紛斥責孩子:“小孩子懂什麼,佛又不是孩子,怎麼豁挖鼻孔?”“佛的鼻子怎麼會癢?”當大家議論完了,發現雕佛像的工匠不見了,由於太羞愧了,連廟裡的工錢也沒有拿。
這是我小時候聽鄉里老人說的故事,這故事有兩個版本,另一個版本是那逃走的工匠後來發奮圖強,終於成為閩南一帶雕佛像的大師。
由於佛離開我們太久了,我們往往把佛神化,而忘記佛也是由人做起的,如果佛連自己的鼻孔都挖不到,還談什麼普度眾生呢?
可惜,現在大部分工匠造的佛,都是自己挖不到鼻孔的。
狐狸和兔子
有一個禪宗的故事這樣說,一位禪師與弟子外出,看到狐狸在追兔子。
“依據古代的傳說,大部分清醒的兔子可以逃掉狐狸,這一隻也可以。”師父說。“不可能!”弟子回答,“狐狸跑得比兔子快!”“但兔子將可避開狐狸!”師父仍然堅持己見。“師父,您為什麼如此肯定呢?”“因為,狐狸是在追它的晚餐,兔子是在逃命!”師父說。
可嘆息的是,大部分的人過日子就像狐狸追兔子,以致到了中年筋疲力竭就放棄自己的晚餐,縱使有些人追到了晚餐,也會覺得花那麼大的代價才追到一隻兔子而感到懊喪。修行者的態度應該不是狐狸追兔子,而是兔子逃命,只有投人全副身心,向前奔躍,否則一個不留神,就會喪命狐口了。
在生命的“點”和“點”間,快如迅雷,沒有一點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兔子奔越逃命一樣,我每想起這個禪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過狐口,在喘息的時候,一定能見及生命的真意吧!
象牙球
每隔一段時間,我總要到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館走一遭,有時候也不一定去看什麼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寶物,只是想去那裡走走,呼吸一些遠古的芬芳。
故宮博物館的寶藏多到不可勝數,任有再好的眼力,也不敢拍胸脯保證說,看過了所有的寶物。因此在故宮,散步往往像是平原走馬,只知道到處都是洶湧的美景和無盡的懷思,有時候馬走得太快,回來後什麼都記不得,只有一種膝隴的美感,好像曾在夢裡見過。
在故宮的呼吸,又像是走進一個春天裡繁花盛開的花園,有許多花我們從未見過,有許多花是我們見過而不知道名字的,但是我們深深的呼吸,各種花的香氣突然匯成一條河流,從極遠的時空,流過歷史、流過地理,一直流到我們的心裡來。我們的心這時是一個湖泊,能夠涵容百川,包納歷史上無數偉大的藝術心靈。
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是一朵花的開放,進入了故宮以後,我們也許看不見那朵花了,因為有的花很小,一點也不起眼,有的花即使很大,在花園裡也是小的,那種感覺真是美,在花園裡,一個小小的核桃舟,也和一幅長江萬里圖具有同樣崇高的地位,令後人在櫥窗前俯首。
我有時會突發奇想,那麼多的中國人文藝術的寶藏,如果我們能穿透櫥窗,去觸摸那些精美的器物與圖冊,心頭不知道會湧起什麼樣的感動,可惜我不可能去觸摸,就如同在花園裡不能攀折花過木,即使受到極處,也只能靜靜的欣賞和感嘆。更由於不能觸摸,不能擁有,愈發覺得它的崇高。
手不能觸摸,心靈是可以的。有好幾次,我簡直聽到自己的心靈貼近的聲音,一貼近了一件稀世的奇珍,等於聽到一位藝術家走過的足音,也借著他的足音,體會了中國的萬里江山,千百世代。每件作品在那時是一扇窗,雕刻得細緻的窗,一推開,整片的山色和水勢不可收拾的撲進窗來;在窗里的我們縱是喝了三杯兩盞淡酒,也敵不過那片山水的風急。
我有幾位在故宮工作的朋友,有時會羨慕他們的工作,想像著自己能日日涵泳在一大片古典的芬芳里,不知道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更何況每一件事物都有一段讓人低回沉思的典故,即使不知道典故,我想一件精美的作品也是宜於聯想,讓思緒走過歷史的隔膜。就拿一般人最熟悉的“翠玉白菜”和“白玉苦瓜”來說吧,我第一次看到這兩件作品就像走進了清朝的宮殿,雖然查不出它們確切的年月,也不知道何人作品,我卻默默的向創造它們的工匠頂禮。
有一天,一個木匠走過,以為是一塊木紋很細的木頭,就拾起來,回到家裡把它刻成一個酒杯。當木匠倒上酒的時候,從酒杯發出了一種很好聽的笛聲,木匠一驚,以為得到一件寶貝,很小心地把它收藏起來。
這個木匠,手藝很有名。有一次,一個老財主請他去喝喜酒,這個老財主正好是黃娥被逼嫁的財主。老財主擺的酒席,碗碟,器具都格外講究。
木匠說:“這屋裡的東西沒有一件比我的木頭酒杯好。”
老財主說:“那麼,把你的酒杯拿出來看看吧!我不信會比我這古瓷的杯子好。”木匠從懷裡掏出酒杯,倒上了酒,清脆嘹亮的笛聲就從裡面響出來,所有的客人都聽呆了。
這時,坐在新房裡的黃娥,正又愁又恨的落淚。忽然,聽到了笛聲,那笛聲和牧童的橫笛聲一模一樣,一時又驚又喜,心都要跳到胸口來了。
趁人沒看見,黃娥不由自主地往房外走,偷偷溜到二門口,笛聲更好聽了。她又走到客廳門口,笛聲越加動聽,竟完全是她的河邊情人吹的笛聲。這時候,她不顧客廳有多少客人,忍不住把頭伸了進去。說也奇怪,黃娥往裡一伸頭,笛聲就停住不響了。
我之所以花費這麼長的篇幅抄錄這個童話故事,實在是我每肺想起它,心中就震動不已。它的文字簡樸,故事單純,但它的力量卻不亞於任何一個不朽的愛情故事。
它使我們感動,實在是由於它的象徵意義_一個受命運擺弄的牧童,因為失去他的愛侶而死在荒野中,但是他的愛不死,他的心不死,被野狗啃過,被野狼吃過,一顆還活著的心卻不化,最後被木匠刻成酒杯,用笛聲來尋找他的愛人,只為了見愛人的最後一面。當然,牧童並沒有能和黃娥有完滿的結局,酒杯在笛聲戛然而止的那一刻是一個悲劇,但是“牧童的心”以悲劇證明了情愛的偉大,它可以讓一個人的心靈不朽。
在中國廣闊的大地里,說給兒童聽的童話,竟有許多是這一類鼓勵、啟示永不要對愛失去信心,永遠不在挫折中絕望的故事,它們歌頌著對愛情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這種精神正是“至死靡他”的精神。
當我們聽到“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的歌聲時,是不是也能發出“永遠這東西我明白”像一個平凡牧童的心一樣肯定的答案呢?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藝遠近馳名。
當他為一座佛寺雕刻的佛像落成的時候,附近幾里的人都跑來觀禮,人人都為那座佛像的莊嚴偉大而讚嘆不已。
只有一個穿著髒衣服的小孩,一邊挖鼻孔,一邊說:“這佛像雕得不好!”眾人都回頭看著孩子,孩子換了另一邊的鼻孔挖著:“這膚像真的雕得不好!”大家就奇怪地問他:“為什麼雕得不好?”小孩子說:“這佛像的手指太粗、鼻孔太細,佛沒有辦法挖鼻孔。”
眾人紛紛斥責孩子:“小孩子懂什麼,佛又不是孩子,怎麼豁挖鼻孔?”“佛的鼻子怎麼會癢?”當大家議論完了,發現雕佛像的工匠不見了,由於太羞愧了,連廟裡的工錢也沒有拿。
這是我小時候聽鄉里老人說的故事,這故事有兩個版本,另一個版本是那逃走的工匠後來發奮圖強,終於成為閩南一帶雕佛像的大師。
由於佛離開我們太久了,我們往往把佛神化,而忘記佛也是由人做起的,如果佛連自己的鼻孔都挖不到,還談什麼普度眾生呢?
可惜,現在大部分工匠造的佛,都是自己挖不到鼻孔的。
狐狸和兔子
有一個禪宗的故事這樣說,一位禪師與弟子外出,看到狐狸在追兔子。
“依據古代的傳說,大部分清醒的兔子可以逃掉狐狸,這一隻也可以。”師父說。“不可能!”弟子回答,“狐狸跑得比兔子快!”“但兔子將可避開狐狸!”師父仍然堅持己見。“師父,您為什麼如此肯定呢?”“因為,狐狸是在追它的晚餐,兔子是在逃命!”師父說。
可嘆息的是,大部分的人過日子就像狐狸追兔子,以致到了中年筋疲力竭就放棄自己的晚餐,縱使有些人追到了晚餐,也會覺得花那麼大的代價才追到一隻兔子而感到懊喪。修行者的態度應該不是狐狸追兔子,而是兔子逃命,只有投人全副身心,向前奔躍,否則一個不留神,就會喪命狐口了。
在生命的“點”和“點”間,快如迅雷,沒有一點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兔子奔越逃命一樣,我每想起這個禪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過狐口,在喘息的時候,一定能見及生命的真意吧!
象牙球
每隔一段時間,我總要到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館走一遭,有時候也不一定去看什麼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寶物,只是想去那裡走走,呼吸一些遠古的芬芳。
故宮博物館的寶藏多到不可勝數,任有再好的眼力,也不敢拍胸脯保證說,看過了所有的寶物。因此在故宮,散步往往像是平原走馬,只知道到處都是洶湧的美景和無盡的懷思,有時候馬走得太快,回來後什麼都記不得,只有一種膝隴的美感,好像曾在夢裡見過。
在故宮的呼吸,又像是走進一個春天裡繁花盛開的花園,有許多花我們從未見過,有許多花是我們見過而不知道名字的,但是我們深深的呼吸,各種花的香氣突然匯成一條河流,從極遠的時空,流過歷史、流過地理,一直流到我們的心裡來。我們的心這時是一個湖泊,能夠涵容百川,包納歷史上無數偉大的藝術心靈。
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是一朵花的開放,進入了故宮以後,我們也許看不見那朵花了,因為有的花很小,一點也不起眼,有的花即使很大,在花園裡也是小的,那種感覺真是美,在花園裡,一個小小的核桃舟,也和一幅長江萬里圖具有同樣崇高的地位,令後人在櫥窗前俯首。
我有時會突發奇想,那麼多的中國人文藝術的寶藏,如果我們能穿透櫥窗,去觸摸那些精美的器物與圖冊,心頭不知道會湧起什麼樣的感動,可惜我不可能去觸摸,就如同在花園裡不能攀折花過木,即使受到極處,也只能靜靜的欣賞和感嘆。更由於不能觸摸,不能擁有,愈發覺得它的崇高。
手不能觸摸,心靈是可以的。有好幾次,我簡直聽到自己的心靈貼近的聲音,一貼近了一件稀世的奇珍,等於聽到一位藝術家走過的足音,也借著他的足音,體會了中國的萬里江山,千百世代。每件作品在那時是一扇窗,雕刻得細緻的窗,一推開,整片的山色和水勢不可收拾的撲進窗來;在窗里的我們縱是喝了三杯兩盞淡酒,也敵不過那片山水的風急。
我有幾位在故宮工作的朋友,有時會羨慕他們的工作,想像著自己能日日涵泳在一大片古典的芬芳里,不知道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更何況每一件事物都有一段讓人低回沉思的典故,即使不知道典故,我想一件精美的作品也是宜於聯想,讓思緒走過歷史的隔膜。就拿一般人最熟悉的“翠玉白菜”和“白玉苦瓜”來說吧,我第一次看到這兩件作品就像走進了清朝的宮殿,雖然查不出它們確切的年月,也不知道何人作品,我卻默默的向創造它們的工匠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