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你以為是陌生人的人,突然用長輩的語氣來評價你,回想起這些年,他們對自己的照顧,似乎早就有了家人般的感受。我彎下腰對小蔡說:“謝謝你哦,如果不是當時你答應給哥哥的碗寫上名字,哥哥就不會認識你們,也不會來你們家吃飯。”

  考研的成績下來了,英文差了一分,有朋友出主意讓我去北京找老師,帶著自己發表的小說看看有沒有特招的可能性。

  我去了北京,特招沒有成功,卻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

  我是真的要去北京了。臨走前,我去老蔡的小飯館吃了最後一次飯,和他們告別。小蔡哭了,躲在房間不願意見我。老蔡又開心又失落,小蔡媽媽讓老蔡又多給我做了兩個菜,說是給我餞行,我沒有推脫。小蔡不出來,小蔡媽媽對老蔡說:“死小孩不出來,以後也要學哥哥去北京工作才好。”

  吃著飯,小蔡媽媽把我的身份證複印件還給我,說忘記了,早就應該還我了。我說:“你留著,做個紀念,萬一哪天我還要繼續賒帳呢,哈哈哈。”小蔡媽媽照我腦門兒拍了一下:“別亂說話,你收著吧,我早就背得出你所有的信息了,留著沒用。”

  一段歷史就這麼結束了呢。真是好快。

  “我走了。以後每年都會回來看你們的哦。”我揮揮手。

  再見,我吃了兩年的老蔡小飯館。再見,那個在我的瓷碗上寫名字的小姑娘。再見,特別凶特別計較又特別有人情味的老闆娘。謝謝你們給我加的菜。

  揮著手,心裡想著這些,直到轉身不見。

  到北京之後工作特別忙,很少有時間回湖南。即使有時間回去,也是直接坐火車回老家郴州,很難在長沙停留。工作到了第三年,我被派到長沙出差錄節目,特意抽空回到了當年住的小區,特意帶了一些北京的特產去看老蔡全家,心裡想著小蔡已經長成大女孩了吧。

  到了之後,卻發現老蔡的飯館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服裝店。

  推開門進去,老闆在店裡。我說我想找之前店家的老闆和老闆娘。服裝店的老闆說他們回老家了。

  “不是做得挺好嗎?怎麼說關就關了?”

  老闆看看我,笑了,說:“那個店大概關了三年了。那個餐館早就不賺錢了,他們本來早就打算關店回老家,好像那時有很多孩子交了包月,老闆說這些孩子能找到一家便宜的餐館特別開心。本想能包一個是一個,誰知道那些孩子又到處說這裡可以包月,搞得餐館幾乎每個月都賠錢。後來老闆和老闆娘商量,那就等當時第一撥包月的孩子大學畢業就收攤。你也是那一撥小孩嗎?”

  我搖搖頭。

  我是工作之後再來這裡的小孩。

  離開老蔡小飯館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一眼,人來人往。

  我想,一定會有不少人跟我一樣,想起過去那些人和事的時候,會過來看一眼。想起那個留著剩菜打包一大盒米飯的自己,想起那個不好意思賒帳的自己,想起那個讓老闆多放一些肉的自己,想起那些難以對親人開口要生活費的日子,想起那些坐在一個泛著暖色燈光的小飯館,喝一碗因為老闆多放了一些水而變成的湯的日子。

  老蔡,謝謝你們哦。

  後來

  說起來有點兒不爭氣,到北京頭幾年吃飯很少請客,後來條件慢慢好起來,開始主動請大家吃飯。有一次餐費正好五百塊,大家哈哈笑著說好准好准,我突然想起小蔡媽媽說一個人不能總吃五塊的飯吧,當有一天一餐五十、一餐五百的時候,就意味著人越來越好了。回憶突然湧上心頭,眼淚就飈了出來。朋友們嚇壞了,連說不就是吃了你五百塊嗎?有必要哭嗎?

  我連忙搖搖手,咧著嘴笑。沒有解釋為什麼。

  每個人也許都有一段被自己標註為灰色的日子,在那樣的日子裡,一點小小的關心都會暖上一整天,一些小小的善意也會讓你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很感激老蔡一家人,我也常常想起“放水太多,所以才給你”的一碗西紅柿雞蛋湯,這不是謊言,這是善意,我相信這樣的善意一定打動了很多像我當年一樣年輕的孩子,這樣的善意讓我們帶著感恩前進,讓我們比別人更知道什麼才是自己的小幸福,也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學著老蔡的樣子,撒一些善意的謊,把這份雪中送炭的溫暖,送給更多的人。

  “火車外面好美,我們下去看看吧。”

  “如果你不好好待在火車上,怎麼能看見這麼多的美景?”

  時間會任性地為回憶塗上色彩。

  就好像明明是五顏六色的回憶,沉澱、加工、過濾,

  就只剩下了白色。

  米白的牆,雪白的雲,純白的襯衫和T恤,

  乳白的下水管道,灰白的遠方……

  記憶一旦凝固住了某個時間點,

  美好的,就呈現出一片涇渭分明的白色。

  不變

  “世上有什麼是不變的呢?大概只有變化。

  在永恆的變化中,能擁有一些不變的回憶,老時間,老地點,老相識,老味道,舊時天氣舊時衣,當時年少春衫薄,如斯美好。”

  她一直在老地方

  “方老太走了。”

  微信群里突然出現這麼一條信息。

  前年,正在返家路途中的我呆住了。

  同行的朋友問我怎麼了。

  我把手機里的信息給他看,然後我倆靠在列車的座椅上,陷入沉默。關於方老太的所有回憶,就像過電影一樣,一幕幕在眼前回放。

  大概在二十八年前,我剛讀小學的時候,方老太就已經是方老太了。

  那時她只是50歲的方老太,每天推著炸臭豆腐的攤車,在學校南面的拐角處叫賣。八分錢一塊的臭豆腐攤,每到放學都會排上長長的隊。

  方老太的臭豆腐好吃,二十多年來,閉上眼睛就能想起小時候吃第一口臭豆腐的味道。

  豆腐炸得黑黑的、脆脆的,方老太用筷子戳破表皮,一股熱氣便冒了上來,嘩,澆上一大勺湯料,把熱氣硬生生給壓回去,豆腐的每一個下口處都是滿滿的姜蔥蒜和濃濃的黃豆味。

  夏天吃,辣得流汗,很帶勁。

  冬天吃,熱氣騰騰,瞬間就暖和了。

  上小學時,我的零花錢很少,別的同學都是四毛錢一次買五塊,我只能一毛錢買一塊,稍微富餘一點兒也只能兩毛錢買兩塊,然後把剩下找回來的幾分錢認真地裝好,再湊八分錢又能買一塊。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自己只買一塊臭豆腐特別丟臉,排老半天隊只能可憐巴巴地掏出一毛錢。所以每次輪到我的時候,我都早早地把一毛錢準備好,趁旁人不注意趕緊塞給方老太,也不好意思大聲說,自己只要一塊。

  那時,方老太就會幫我把一塊臭豆腐用鏟子切成九小塊,然後放進碗裡,刷地澆上一大勺湯料,再裝了袋子給我。

  我拎著那個袋子,沉甸甸的,珍而重之,用小竹籤一塊一塊地慢慢吃,就好像吃到九塊臭豆腐一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