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種時候,陳毅在中央分局會議上,多次提出把主力化整為零,分散出擊,牽制敵人的游擊戰術。項英卻仍堅持自己的主張,尤其在這種時候,項英更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堅持等待中央的指示。

  1935年2月13日,項英終於得到了中央的指示,也是最後一份指示。

  中央分局:

  ……立即改變你們現在的組織方式和鬥爭方式,使與游擊戰爭的環境相適應……以一連人左右為游擊隊,應是基於的普通形式。這種基於隊在中央區及其附近,應有數百支……較大地區設置精幹的獨立營,僅在幾個更好的地區設置精幹的獨立團……依此部署之後,把那些多餘的團營,應都以游擊隊的形式有計劃地分散行動,環境有利則集中起來,不利則分散下去,短小精幹是目前的原則。同時普遍發展群眾游擊組,把多餘的彈藥分配給群眾,最好的幹部到游擊隊去……游擊隊應緊密地聯繫群眾,為群眾切身利益而鬥爭……徹底改變目前的鬥爭方式,轉變為游擊區的方式……占領山頭,機動靈活,伏擊襲擊,出奇制勝是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蠻打硬幹過分損傷自己是錯誤的,分兵防禦是沒有結果的……龐大的機關立即縮小或取消,負責人隨游擊隊行動。得力幹部分配到地方去,分局手裡應有一個獨立團,利用蔣粵接壤,在贛南閩西一帶轉動,最忌瞄著一地,地方領導機關亦然……

  項英盼星星盼月亮地盼中央的指示,沒想到盼來的卻是這樣一份指示,和自己的指導思想完全相反。他閱讀電報的過程,心裡是矛盾的、複雜的。這份電報似乎是針對他的錯誤部署而來的。

  陳毅看了電報,他心裡是興奮的,可這個電報來得太晚了。損失已經造成了,但目前把大批部隊化整為零還是有希望的。艱苦的游擊歲月在等待著他們。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描寫這一段時,曾這樣寫道:

  1935年3月4日早晨,餘下的部隊集合了。大雨傾盆。在一間小茅屋裡,報務員正設法同在貴州東部的中央紅軍取得聯繫。項英仍然覺得他們的撤退必須經中央委員會批准。電台不停地呼叫,但是沒有回答。

  最後,大部分部隊已經出發。大雨嘩嘩地下個不停,道路泥濘不堪,百步之外什麼也看不清楚……

  中午到達仁鳳,電台仍聯繫不上,到了下午一點還聯繫不上,天又下起雨來。賀昌決定不再等了。他帶上兩個營大約幾百人開始突圍,但很快便陷入了國民黨軍的埋伏,部隊打散了。他們設法在石韓村重新集結,並渡過會昌河。不久,部隊又被包圍,打了幾個小時仍無法突圍。賀昌身負重傷。國民黨士兵向他衝去,大叫“捉活的”。賀昌把槍對準了自己的腦袋,大聲呼喊“革命萬歲”的口號,用最後一粒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賀昌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時曾同陳毅、周恩來及其他人共同戰鬥過,他曾擔任中央委員和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犧牲時年僅29歲。

  指揮部仍在仁鳳等候。雨一直未停。最後終於聯繫上了,他們發出了要求中央批准突圍計劃的電報,大約在下午5點收到了回電。但是由於密碼已經更換,陳毅和項英誰也不懂,人們看著滿紙的密碼一籌莫展。他們把電文燒掉,命令報務員用油布把電台裹起來,埋在坑裡。這份看不懂的密碼是3年中他們收到的中央紅軍的最後一次信息。

  陳毅曾向延安美軍觀察組屬下的外交官謝偉思說過,從那時起,“我們就像野獸一樣生活”。……

  許多年來,何叔衡犧牲的情況一直是個謎。據說3月4日他和一支隊伍一起從仁鳳突圍,在去閩西的路上被消滅了,他保管著黨的經費、印章和文件。他寧可跳崖自盡,不願被俘。他受了重傷,被兩名國民黨士兵發現後槍殺了。……這些說法都不確實。事實是,何叔衡和翟秋白都化裝成商人,並有人護送。

  1935年2月24日,他們在福建長汀縣水口城的小彭村吃早點時被人發現。由李玉率領的國民黨14團2營駐紮在附近,派兵包圍了村子,何一行決定分散開來,在戰鬥中他受了重傷,倒在稻田裡,被兩個國民黨兵發現。當士兵們俯身搜查他的口袋時,何跳起來同他們扭打。其中一個士兵向他開了兩槍把他打死。

  瞿秋白躲過了那場劫難,但不久就和大部分人一同被捕了。敵人把他解往長汀監禁,並關了4個月之久……1935年6月18日上午,他寫下了一首詩,詩前附有簡略的序言:

  1935年6月17日晚,夢行小徑中,夕陽明水,寒泉嗚咽,如置身仙境。翌日讀唐人詩“夕陽明滅亂山中”,因集句得偶成一首: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同;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綠空。

  詩剛作完,就來了一名衛兵把他押到了刑場去。

  他點燃了一支香菸,將一杯威士忌一飲而盡。他雖然身體虛弱,卻鎮定自若地走向刑場,當子彈射向他的胸膛時,他仍屹立在那裡,用俄語高唱國際歌。

  在紅軍主力撤出不到兩個月,蘇區的主要城鎮就已經被敵人占領了。10月26日敵人首先占領了寧都,11月10日占領瑞金,11月17日占領於都,12月23日占領會昌。至此,整個中央蘇區的全部縣城盡陷敵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