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母后,我和阿鸞先去探視武王,其他情況容後再詳談。”景生說完就和明霄走人了廊道。
衛無暇點點頭,回身一望就看到愁眉和苦臉正站在甲板上,衛無暇沖端午使個眼色便自行回到自己的艙房,只過了片刻端午就將他們倆帶了進來。
“皇上怎麼這麼快就到了?你們有什麼新消息?”衛無暇有點沉不住氣了,當她剛才看到璟璃號時簡直不敢置信,她和端午估算著至少要等十天璟兒才能來。
愁眉立刻走上前回話道:“回稟娘娘,您離開後的第二天陛下就從夏陽船場調了這艘新船前往臨州,這船實在神奇,又穩又快,來時路上就遇到信鴿,它們識得爺的體香,爺看了您的急報後先至臨州,臨州九門提督陳行是青鸞殿下的奶兄(奶娘之子),爺當即派人與其秘密聯繫,才知陳行已於炮擊之時帶著宿衛撤出臨州,連夜趕往台州了,此時他應該已接到了殿下的書信,我們也轉行台州,中途爺又給東安,夏陽和大華同時派出信鴿,此時清平閣和唐門已經得了信兒,都按爺的吩咐行動起來了,至於兵部還需等娘娘還朝後以兵符調動指派。”
衛無暇凝神聽著,一邊心裡盤算著未來的布置安排,“臨州情況如何?到底是誰在背後搗鬼?”
愁眉剛要回答,就聽門上吱呀輕響,端午抱著一隻鴿子走了進來,“娘娘,剛收到的急報。”端午將手中的信筒兒遞給衛無暇,衛無暇取出信報一看,眉頭漸漸皺緊,隨即又慢慢舒展,唇角竟漾開一朵笑,“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擇日不如撞日……”
愁眉苦臉和端午雖不甚明了太后話中之意,但也猜出點首尾端倪,心裡都既緊張又激動地翻騰起來。
——
雙壽領著景生和明霄來到武王的艙房外,輕輕叩擊,“王上,大夏皇帝陛下和青鸞太子殿下來看您了。”說著,雙壽就推開了艙門。
景生和明霄同時望向艙房之內,他們的視線與武王犀利的眸光交匯在半空,侍立在側的雙壽只覺呼吸緊張,他不敢抬眸,但卻能清晰地感到身周的空氣驟然變得波動激盪,慢慢的,氣流變得平緩,武王低沉的聲音隨即響起:“進來坐吧,雙壽,給鸞哥兒再添兩個錦墊。”
雙壽輕吁口氣,立刻趕著進入艙房擺放坐椅靠墊,明霄只低喚了一聲‘父王’便撲通跪倒在地,景生心疼不已,拉也不是跪也不是,正不知所措,就聽武王又淡然開口道:“鸞哥兒,如今你已是天下後君,不必再跪父王了,父王……知道你的孝心。”
——啊!聽了此話,艙房中站著的跪著的均是一驚,連說出此話的武王自己也覺驚駭,不知是因為病痛纏身一時變得心軟,還是看到門口那一雙金玉璧人以至感動,允諾的話就一下子衝口而出了,此時武王雖覺驚訝卻並不後悔,反而有種奇怪的解脫,他指指床榻前的兩張椅子,“過來坐,商量正事要緊。”
景生扶起明霄將他安頓在椅上坐好,立即轉身行禮道:“華璟見過武王陛下。”
明澗意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面前的龍袍少年,心裡已掀起驚濤駭浪,此時才真的信服了無暇所告知的一身兩命,神魂歸一之說,眼前的英秀少年絕不是雙壽畫中的華璃,他的目光深湛,分明便是方澤壇上引來百鳥朝鳳的杜華,經過了生死歷練,他的周身更蘊蓄著一種璀璨的光華,令人不敢逼視。
“陛下不必客氣,我們並非第一次會面。”武王話裡有話地說道,“你給我開的藥方我至今仍在服用呢。”
——呃!明霄和雙壽都是大驚,雙壽抹了把額上沁出的熱汗,昏昏然地開門退了出去,門闔攏的一瞬,他聽到了大夏皇帝溫和的聲音:“等我再給您診脈後恐怕要調整藥方了。”
艙門闔攏,武王眼中精光一閃,低聲問道:“臨州情況如何?台州可靠得住?”
景生不語,轉眸望著明霄,明霄眼中利光微閃,咬著牙說道:“是明浩搗鬼,剛才收到的臨州信報說:——明浩今晨已在武威殿升殿,自封為楚威王,他昭告天下謂前太子明霄指使禁軍侍衛統領王居正炮轟謹政殿,弒君殺父,後被禁軍副統領張恆發現,為保武王,張恆力斬王居正後遂反擊東宮翔鸞殿,現已查明前王太子明霄因謀逆已被炮擊而亡,武王陛下也因傷重不治而崩!”
艙房裡一片死寂,雖然武王早已猜出這個結果,此時親耳聆聽仍覺痛徹心肺,眼前一片模糊,搖晃著的都是禹州王帳中明浩單薄弱小的背影,他怎麼竟忘了那個瘦削的孩子早已長成了伺機撲咬的野獸。
“朝上情況如何?”武王強壓住急怒驚痛,嘶聲問道。
“據報今日上朝之人寥寥無幾,臨州官宦世家雲集的錦門坊家家緊閉府門,張恆帶禁軍進駐錦門坊禁止行人出入。但其所帶禁軍皆為面生之人,並非原來的禁衛。”明霄的面色變得更加陰沉,“我懷疑他們都是明浩在禹州馴養的人馬。”
“你的奶兄陳行呢?”武王一下子就想做這個關鍵人物,禁軍統領王居正乃是明霄外祖家的表兄,已於此次政變中不幸遇難。
明霄呼出口氣,“陳行還真是夠警醒,他已於炮擊發生後立刻帶隊趕往台州了,他深知別管是父王要幹掉我,還是我要弒君,都需和他溝通,他是臨州的九門提督,宮變沒有他簡直成不了氣候。”
武王和景生都被明霄一針見血又大膽無忌的話噎住了,過了一瞬景生才愛寵地看著明霄,話卻是衝著武王說的:“武王陛下當真信任阿鸞,禁衛首領和九門提督用的都是太子的嫡系,看來這次明浩謀反是倉促為之,他還沒有布好局,只拿下一個禁衛副統領。”
武王聽了他的話既覺欣慰又有些懊喪,——這麼敏銳穎慧的好孩子怎麼偏偏是那個華寧之子呢,還是青鸞之主而非賓!
“前陣子鸞哥兒因眼疾客居夏陽時,明浩剛逃至禹州,根本來不及籌謀,如今他喘過氣了,又得知鸞哥兒被罰鞭撻奄奄一息,以為有機可乘便鋌而走險了,他認為只要同時將我和鸞哥兒弒殺,他作為明氏唯一的嫡嗣必然能夠得到眾臣的承認和擁戴,順利登上王位。”武王說著已經汗流浹背了,如果不是他僥倖逃出而明霄也並不在宮中,明浩的打算還是大有可為的。
“還有就是明浩的背後之人也已等不及了!對他來說明浩只是一枚棋子,明浩若宮變成功,他坐收漁翁之利,即使不能一撮而就也能攪亂南楚的局面,方便他的另有圖謀!”明霄接著武王緩緩言道,武王雖已有所預料,此時也不禁大驚失色,“你……你是說衛恆和大蜀殘將將有所行動?”
景生點點頭,“不是將有所行動,而是他們可能已經行動了,但願許信能將他們擋在禹州,或至少在舊蜀拉鋸消耗他們的實力,實在不行最後再撤出大蜀,千萬不能讓衛恆反撲南楚,應及時守住夏江上的幾個水師大營,”景生鎮定地侃侃而談,“陛下看可否調許君翔的一部分艦船增援大蜀沿江的水師,台州水師可由大華島的艦隊駐守,這樣可防止東夷趁機作亂,我在漢關中的二十萬兵將亦可配合阻截禹州衛恆之軍,另外還可為楚軍提供武器糧糙。”
景生的話剛說出口,就聽廊道里傳來紛亂的腳步聲,伴著急聲呼喊:“王上……王上……”
第148章
武王聽到疾呼猝然而驚,景生和明霄也同時站起身望向艙門,就在這時,艙門被人從外推開,雙壽和雙喜出現在門口,“王上……是……是許提督的船……他接您來了……”
——啊!武王搖搖晃晃地欲起身卻被明霄攔住,“父王,您先別忙,不急,我們先去看看,很可能是陳行已到了台州大營。”
景生和明霄來到甲板上發現太后一行早已避入艙中,那艘璟璃號也已停靠在碼頭一側,此時一艘大翼快船正靠上前來,船艏旗杆上懸掛著太子王旗,許君翔端立於舷旁,當他看到明霄時,顧不上搭放踏板就一躍而起飛撲過來,穩穩地落於明霄身前,“鸞……殿下……”許君翔見到死裡逃生的明霄,喜極而泣,卻又一下子注意到他身上穿著的龍袍和他身側所站之人,不禁猛地愣住,石塑泥雕般動彈不得,他瞠目瞪視著景生,如見鬼魅:這……這人分明便是杜華……可為何卻栩栩如生地站在這裡……還……還身著龍袍!
“君翔,這位是大夏成璟皇帝陛下,我和父王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才得以死裡逃生。”明霄心平氣和地說著,目光清澈地望著君翔。景生不動聲色地站在明霄身旁,暗中以臂膀支撐著他的身體。
衛無暇點點頭,回身一望就看到愁眉和苦臉正站在甲板上,衛無暇沖端午使個眼色便自行回到自己的艙房,只過了片刻端午就將他們倆帶了進來。
“皇上怎麼這麼快就到了?你們有什麼新消息?”衛無暇有點沉不住氣了,當她剛才看到璟璃號時簡直不敢置信,她和端午估算著至少要等十天璟兒才能來。
愁眉立刻走上前回話道:“回稟娘娘,您離開後的第二天陛下就從夏陽船場調了這艘新船前往臨州,這船實在神奇,又穩又快,來時路上就遇到信鴿,它們識得爺的體香,爺看了您的急報後先至臨州,臨州九門提督陳行是青鸞殿下的奶兄(奶娘之子),爺當即派人與其秘密聯繫,才知陳行已於炮擊之時帶著宿衛撤出臨州,連夜趕往台州了,此時他應該已接到了殿下的書信,我們也轉行台州,中途爺又給東安,夏陽和大華同時派出信鴿,此時清平閣和唐門已經得了信兒,都按爺的吩咐行動起來了,至於兵部還需等娘娘還朝後以兵符調動指派。”
衛無暇凝神聽著,一邊心裡盤算著未來的布置安排,“臨州情況如何?到底是誰在背後搗鬼?”
愁眉剛要回答,就聽門上吱呀輕響,端午抱著一隻鴿子走了進來,“娘娘,剛收到的急報。”端午將手中的信筒兒遞給衛無暇,衛無暇取出信報一看,眉頭漸漸皺緊,隨即又慢慢舒展,唇角竟漾開一朵笑,“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擇日不如撞日……”
愁眉苦臉和端午雖不甚明了太后話中之意,但也猜出點首尾端倪,心裡都既緊張又激動地翻騰起來。
——
雙壽領著景生和明霄來到武王的艙房外,輕輕叩擊,“王上,大夏皇帝陛下和青鸞太子殿下來看您了。”說著,雙壽就推開了艙門。
景生和明霄同時望向艙房之內,他們的視線與武王犀利的眸光交匯在半空,侍立在側的雙壽只覺呼吸緊張,他不敢抬眸,但卻能清晰地感到身周的空氣驟然變得波動激盪,慢慢的,氣流變得平緩,武王低沉的聲音隨即響起:“進來坐吧,雙壽,給鸞哥兒再添兩個錦墊。”
雙壽輕吁口氣,立刻趕著進入艙房擺放坐椅靠墊,明霄只低喚了一聲‘父王’便撲通跪倒在地,景生心疼不已,拉也不是跪也不是,正不知所措,就聽武王又淡然開口道:“鸞哥兒,如今你已是天下後君,不必再跪父王了,父王……知道你的孝心。”
——啊!聽了此話,艙房中站著的跪著的均是一驚,連說出此話的武王自己也覺驚駭,不知是因為病痛纏身一時變得心軟,還是看到門口那一雙金玉璧人以至感動,允諾的話就一下子衝口而出了,此時武王雖覺驚訝卻並不後悔,反而有種奇怪的解脫,他指指床榻前的兩張椅子,“過來坐,商量正事要緊。”
景生扶起明霄將他安頓在椅上坐好,立即轉身行禮道:“華璟見過武王陛下。”
明澗意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面前的龍袍少年,心裡已掀起驚濤駭浪,此時才真的信服了無暇所告知的一身兩命,神魂歸一之說,眼前的英秀少年絕不是雙壽畫中的華璃,他的目光深湛,分明便是方澤壇上引來百鳥朝鳳的杜華,經過了生死歷練,他的周身更蘊蓄著一種璀璨的光華,令人不敢逼視。
“陛下不必客氣,我們並非第一次會面。”武王話裡有話地說道,“你給我開的藥方我至今仍在服用呢。”
——呃!明霄和雙壽都是大驚,雙壽抹了把額上沁出的熱汗,昏昏然地開門退了出去,門闔攏的一瞬,他聽到了大夏皇帝溫和的聲音:“等我再給您診脈後恐怕要調整藥方了。”
艙門闔攏,武王眼中精光一閃,低聲問道:“臨州情況如何?台州可靠得住?”
景生不語,轉眸望著明霄,明霄眼中利光微閃,咬著牙說道:“是明浩搗鬼,剛才收到的臨州信報說:——明浩今晨已在武威殿升殿,自封為楚威王,他昭告天下謂前太子明霄指使禁軍侍衛統領王居正炮轟謹政殿,弒君殺父,後被禁軍副統領張恆發現,為保武王,張恆力斬王居正後遂反擊東宮翔鸞殿,現已查明前王太子明霄因謀逆已被炮擊而亡,武王陛下也因傷重不治而崩!”
艙房裡一片死寂,雖然武王早已猜出這個結果,此時親耳聆聽仍覺痛徹心肺,眼前一片模糊,搖晃著的都是禹州王帳中明浩單薄弱小的背影,他怎麼竟忘了那個瘦削的孩子早已長成了伺機撲咬的野獸。
“朝上情況如何?”武王強壓住急怒驚痛,嘶聲問道。
“據報今日上朝之人寥寥無幾,臨州官宦世家雲集的錦門坊家家緊閉府門,張恆帶禁軍進駐錦門坊禁止行人出入。但其所帶禁軍皆為面生之人,並非原來的禁衛。”明霄的面色變得更加陰沉,“我懷疑他們都是明浩在禹州馴養的人馬。”
“你的奶兄陳行呢?”武王一下子就想做這個關鍵人物,禁軍統領王居正乃是明霄外祖家的表兄,已於此次政變中不幸遇難。
明霄呼出口氣,“陳行還真是夠警醒,他已於炮擊發生後立刻帶隊趕往台州了,他深知別管是父王要幹掉我,還是我要弒君,都需和他溝通,他是臨州的九門提督,宮變沒有他簡直成不了氣候。”
武王和景生都被明霄一針見血又大膽無忌的話噎住了,過了一瞬景生才愛寵地看著明霄,話卻是衝著武王說的:“武王陛下當真信任阿鸞,禁衛首領和九門提督用的都是太子的嫡系,看來這次明浩謀反是倉促為之,他還沒有布好局,只拿下一個禁衛副統領。”
武王聽了他的話既覺欣慰又有些懊喪,——這麼敏銳穎慧的好孩子怎麼偏偏是那個華寧之子呢,還是青鸞之主而非賓!
“前陣子鸞哥兒因眼疾客居夏陽時,明浩剛逃至禹州,根本來不及籌謀,如今他喘過氣了,又得知鸞哥兒被罰鞭撻奄奄一息,以為有機可乘便鋌而走險了,他認為只要同時將我和鸞哥兒弒殺,他作為明氏唯一的嫡嗣必然能夠得到眾臣的承認和擁戴,順利登上王位。”武王說著已經汗流浹背了,如果不是他僥倖逃出而明霄也並不在宮中,明浩的打算還是大有可為的。
“還有就是明浩的背後之人也已等不及了!對他來說明浩只是一枚棋子,明浩若宮變成功,他坐收漁翁之利,即使不能一撮而就也能攪亂南楚的局面,方便他的另有圖謀!”明霄接著武王緩緩言道,武王雖已有所預料,此時也不禁大驚失色,“你……你是說衛恆和大蜀殘將將有所行動?”
景生點點頭,“不是將有所行動,而是他們可能已經行動了,但願許信能將他們擋在禹州,或至少在舊蜀拉鋸消耗他們的實力,實在不行最後再撤出大蜀,千萬不能讓衛恆反撲南楚,應及時守住夏江上的幾個水師大營,”景生鎮定地侃侃而談,“陛下看可否調許君翔的一部分艦船增援大蜀沿江的水師,台州水師可由大華島的艦隊駐守,這樣可防止東夷趁機作亂,我在漢關中的二十萬兵將亦可配合阻截禹州衛恆之軍,另外還可為楚軍提供武器糧糙。”
景生的話剛說出口,就聽廊道里傳來紛亂的腳步聲,伴著急聲呼喊:“王上……王上……”
第148章
武王聽到疾呼猝然而驚,景生和明霄也同時站起身望向艙門,就在這時,艙門被人從外推開,雙壽和雙喜出現在門口,“王上……是……是許提督的船……他接您來了……”
——啊!武王搖搖晃晃地欲起身卻被明霄攔住,“父王,您先別忙,不急,我們先去看看,很可能是陳行已到了台州大營。”
景生和明霄來到甲板上發現太后一行早已避入艙中,那艘璟璃號也已停靠在碼頭一側,此時一艘大翼快船正靠上前來,船艏旗杆上懸掛著太子王旗,許君翔端立於舷旁,當他看到明霄時,顧不上搭放踏板就一躍而起飛撲過來,穩穩地落於明霄身前,“鸞……殿下……”許君翔見到死裡逃生的明霄,喜極而泣,卻又一下子注意到他身上穿著的龍袍和他身側所站之人,不禁猛地愣住,石塑泥雕般動彈不得,他瞠目瞪視著景生,如見鬼魅:這……這人分明便是杜華……可為何卻栩栩如生地站在這裡……還……還身著龍袍!
“君翔,這位是大夏成璟皇帝陛下,我和父王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才得以死裡逃生。”明霄心平氣和地說著,目光清澈地望著君翔。景生不動聲色地站在明霄身旁,暗中以臂膀支撐著他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