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注4:梵名Vaisramana,又稱多聞天,四天王中北方守護神,也是四天王之首,佛教的知識神與財神。「兜跋」一詞則有多種不同看法。或有以為乃唐天寶年間吐番來犯時,唐人曾立毘沙門天王像退敵。時人訛傳將當時之「吐番」誤稱為「兜跋」,故「兜跋毘沙門」指權現於兜跋國護持佛法的毘沙門。另有說法認為「兜跋」原指西藏宗教領袖冬季所穿長外套,略同「斗篷」。「兜跋毘沙門」即穿上類似此外套之戰袍的毘沙門,即武裝之毘沙門。後來又誤為「刀八」,解為「八支刀」。此天王在日本就成為鎮守國土、拒退怨敵的神將。

  注5:梵名Acalanatha,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主尊、八大明王首座,大日如來教令輪身。在鎮守五方的五大明王中鎮守中央,也是著名護法神。同身呈現青藍色,右手持智慧劍,左手拿金剛索,右眼仰視,左眼俯視,周身火焰。一般都以憤怒的形象示人,表示驅魔斬鬼無住不前。

  注6:梵名Kivkara,又譯作金伽羅,意譯隨順、恭敬者。不動明王八大童子之第七,與制吒迦同侍不動明王,在其左側。

  逆發女

  一

  人人皆雲矣

  去者與歸者(注1)

  分別又重逢

  親朋或萍水

  盡在逢坂關

  這是收錄在《小倉百人一首》中蟬丸法師的和歌。

  逢坂關卡夜未央

  大雨滂沱風疾馳

  孤窮一身蓬室居

  只因世間不容人

  這是收錄在《續古今和歌集》中的和歌。

  兩首和歌都出現地名「逢坂關」,看來蟬丸當時似乎住在逢坂關附近。用「似乎」這個說法,是因目前仍有不少人懷疑歷史上是否眞有過蟬丸這個人的存在。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蟬丸體內流著高貴血統,是醍醐天皇的第四皇子。還有一種說法:蟬丸是宇多天皇之皇子敦實親王的雜役。本系列故事開篇便已提過,源博雅為了學習琵琶秘曲,花了三年,來回往返蟬丸在逢扳關的住處。

  眾多傳說都一致認為蟬丸是盲目琵琶法師,但他到底何時失明,則有幾個不同版本的故事。

  這位失明的琵琶名手也經常於戲曲世界登場。

  根據淨琉璃(注2)《蟬丸》,據說是蟬丸正室和侍女芭蕉這兩個女人對蟬丸下了詛咒,致使蟬丸失明。歌舞伎狂言《蟬丸二度出世》正是受了這齣淨琉璃的影響,也將蟬丸失明的原因歸於詛咒。失明後的蟬丸被棄於逢坂山,自此居住逢坂山。

  謠曲《蟬丸》中,蟬丸是延喜帝的第四皇子,自小失明,因而被丟棄在逢坂山。

  總之,有趣的是,無論歌舞伎狂言或淨琉璃,劇中都出現逆發女。

  就淨琉璃《蟬丸》來說,正是「黑髮倒豎」部分。

  忽從席上站起,額上凸起青筋,黑髮向上倒豎,全身顫抖不已,雙眼瞪視天地,汨汨流出血淚,怒目咬牙切齒,點燃千仇萬恨,連聲喊冤叫屈,恨你怨你怒你。怨忿妒恨啖汝肉,滿腔怒火團團轉。狂態令人顫慄,卻也令人哀憐。

  相當恐怖。

  描寫的正是蟬丸的正室。

  黑髮向上倒豎的模樣讓人聯想起蛇。蛇,即嫉妒之意,古典文學中也有幾個描述女人因仇恨或嫉妒,頭髮變成蛇的故事。

  此處的「逆發」,可能是「坂神」(注3),通常和逢坂山的山頭神由來有關。

  「坂神」(注4)與「式神」相通,「式神」又與「宿神」(注5)相通,「宿神」則和「摩多羅神」(注6)相通。摩多羅神是外來神,亦是演藝神,這位神祗在琵琶名手蟬丸背後時隱時現,實在頗有意思。

  在此並無牽強附會之意,但蟬丸和安倍晴明交情很好,或許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二

  櫻花花瓣寂靜無聲地飄落。

  雖然聽不到任何聲音,不過,對源博雅來說,櫻花花瓣似乎以人耳聽不到的聲音,彼此小聲私語暗中交談,一片片飄向四方。

  「晴明啊。」

  博雅將盛著酒的杯子舉至嘴邊說。

  地點是安倍晴明宅邸的窄廊。

  博雅和晴明在窄廊相對而坐,正在喝酒。

  僅有一盞豎立的燈台燃著燈火。

  月亮位於中天,自正上方向纓花灑下青光。櫻花花瓣在月光中飄落。

  「怎麽了,博雅?」

  坐在窄廊的晴明,右肘搭在立起的右膝,應道。

  「我啊,望著那些飄落的櫻花,總覺得有點想不通……」

  「想不通?」

  「嗯。」

  「想不通什麽?」

  「我覺得,那些飄落的櫻花,好像一邊飄落,一邊暗地裡說著什麽悄悄話。」

  「說什麽悄悄話呢?」

  「這正是我想不通的地方。明明覺得櫻花好像在說什麽悄悄話,可是,到底在說什麽,我又不大清楚。不,應該說,我明明知道櫻花到底在說什麽,但是想告訴你時,卻又不知該如何形容。」

  「如果你形容得出,表示你已經理解咒的意義。」

  「喂,晴明。」

  「怎麽了?」

  「我不是說過不要在我面前提起咒嗎……」

  「是嗎?」

  「只要你一提起咒,本來我認為已經明白的事會變得不明不白,不明白的事則會越發不明白。」

  「那麽,用其他比喻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