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琳的聽教是每半月一次,倒也順當:說到規矩禮儀,傅尚司道宮規都是您幫著增刪的,容尚儀說您在宮裡兩年了,還有什麼未經歷的?唯有大婚當日的起坐行止需如此如此,也不過是用了大半天的功夫講解習練,桂尚服和華尚食處略瑣碎,德琳仔細聽學,過後仁慧皇后考問,也無差錯,至於跟著仁慧皇后學宮務,那就更是用心,每每她告退,仁慧皇后都是一臉欣慰。

  這期間,德琳與元成也見過兩回,一次在宮道上,他應是下了朝往文華堂去,還有一次在彤輝宮裡——仁慧皇后臨時召了他問話,她並不知,避之未及。這兩回,兩人都未說話,她看到他,默默蹲身行禮,他也只是遙遙虛扶,對著她頷首,便各自走開了。德琳覺著如此甚好,怎也未料到最後一次到宮裡聽教時卻出了岔:元成迎面攔住了她和引她到如意堂的兩位教引嬤嬤,「送她回去!」

  他神色俱厲,兩位嬤嬤都嚇一跳,陪著笑行禮,「杜教習要參佛……」

  「本王說了送她回去!」元成未看德琳,急怒上臉。

  「可杜教習這功課……」

  「本王自會教她!」兩位嬤嬤還想爭辯,元成更怒,「怎麼?本王說的不明白?」

  「皇后娘娘……」

  「本王自會去說!」

  兩位嬤嬤放了心,躬身應是,痛快送了德琳回府。

  第192章 于歸(三)

  德琳這麼快就去而復返,家下人都疑惑,德琳也是莫名所以,學給齊氏聽了,齊氏怔了怔,神情古怪,問德琳,「你說什麼了?」德琳猶在思忖元成之舉是怕她辛苦?還是朝中出了什麼事?聞言道「見都不應見的,怎會答言?」齊氏瞅瞅她,似嘆非嘆地「哦」了聲,自忙別的去了。德琳想到元成做事向有主張,既如此必有他的道理,遂也很快把這一節撂到了腦後——婚期日近,需她過目拿主意的事還有許多。

  德琳此時已想到與家人共聚的時候不多了,諸事便就格外寬和,這與她舊日在家時判若兩人,三夫人忍不住對四夫人納罕,說二小姐從前最是不饒人的性子,原以為聘了太子妃,不知怎麼盛氣凌人呢,誰知倒綿軟體恤了,看到我,還好聲好氣地囑我勿跟六丫頭置氣,她大了自然就知道我是為她好了。四夫人道「人哪有一成兒不變的?」心說你從前哪露臉往哪兒去,生怕旁人看不到你,如今安安分分地只顧在後宅督管婆子們灑掃庖廚,令齊氏和大小姐不用分心,不也跟從前不一樣了?

  杜府一派忙碌祥和,期間又迎來一樁喜事:三小姐容琳攜夫將子地回來了——太子大婚為國禮,番邦屬國都按例來朝賀,更休提各府各郡,像南詔是新王亦即去歲來過的世子,回紇來的則是安順公主和伊布王子,遂寧府是駱清遠與木槿郡主夫婦等等,容琳李昊琛夫婦自是頂的平盧的名義。李家原說孩子太小,只需容琳兩口兒回來就好,後是李昊琛拍的板,說多帶幾個乳母、早些起程免得勞累不就行了?他二人在李家都受器重,此話一出也就順利成行了。

  容琳的孩兒此時還不足周歲,長得甚是可愛,尤其不認生,誰抱都跟,一逗就笑,瑤箏恰好在杜府,看見了喜歡的不行,連聲道「我把他抱回去吧,讓他陸祖父也瞧瞧。」容琳聽著疑惑,道「你是說……侯爺?」這一問眾人都反應過來,哈哈笑成一片,瑤箏也反應過來,連連拍頭道,「我糊塗了,糊塗了,他得叫□□父才對。我把他……」德琳可已把她和容琳拉走了,邊走邊道,「你要敢抱走,這一屋子的人都得打你。」

  三人到了容琳原住的東跨院——從她嫁後這裡就空著,中間又被抄過一回,聽到她回來,齊氏才叫綠菱帶著人照原樣拾掇出來,容琳一見諸般如昨,連嘆「仿似做夢」。三人絮絮說話,容琳才知淑琳早兩天先到了,與伊布王子一道被接進宮裡了,駱清遠和木槿郡主則到正日子才能來:府郡主官,脫身不易。又說了一陣,瑤箏說起大婚日,燕、韓、譚、徐四位教習都要到東宮為女儐相,容琳方知瑤箏已卸了宮差,不免問起緣故。

  瑤箏不以為意,說我性子野,關在籠子裡就憋死了,不像德琳姐姐,關在籠子裡也能唱出歌來。德琳拍了她一掌,可未說別的。過後容琳跟李昊琛說起,說看二姐姐的神情,柔眉順眼的,看樣子,對這親事心裡是歡喜的。李昊琛笑,說你那是未看見更歡喜的人,學了當日入宮見元成的情形,「桂尚服領了人給他試吉服,有要改動的,穿了脫,脫了穿的,他一絲兒不耐沒有,連個眉頭都不皺,一直笑微微的,像個……」,搖搖頭,不好說太子殿下笑得像個傻子似的。

  不提李昊琛如何取笑,轉眼間,三月十六到了。京城這一天的景象,唯有嘉德三十年的元夕夜或可一比,真真是萬人空巷,尤其從東宮到太傅府一路,簡直人山人海,及至禮炮響,儀仗出,禮樂簇擁太子殿下御馬而來,百姓已然跪伏一路,恭祝聲不絕於耳,直將他送進太傅府去。

  傅、容二命婦並八位教引嬤嬤昨日已入府,此時各為接引和禮讚,從太子拜、太傅揖到太子再拜、太傅復揖直至引著盛裝的德琳出、父西面而戒、母施衿結褵,種種繁縟的禮節之後,元成始將德琳迎出太傅府,看著她被扶上十六抬喜轎,方回身上馬,自有禮官唱宣「起」,沿街百姓又是跪拜誦祝,元成意氣風發,頻頻抬手宣免——林林總總,不復盡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