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此刻張三見到王媛文又驚又喜,當聽她說王金亭中毒,趕快過來探視。只見王金亭顏色未變,笑著道:“我沒有中毒啊!”王媛文著急地說:“我明明看見洞庭在扇上抹了毒藥。張三要摸王金亭那隻摸扇的右手,王媛文急道:“張三爺,你不要摸爹爹的手,上面有劇毒。”王金亭笑得更響了,說道:“媛文,你胡說些什麼呀!我還沒責怪你呢,你怎麼不聽爹的勸告,一個人跑到南京來了呢!”王媛文認認真真地說:“爹,我說的是真的呀!”張三見王媛文急得要哭的樣子,有點相信了,說道:“王大人,咱們還是請個郎中來看看吧。”
王媛文和張三來到客店,張三叫王媛文服侍王金亭,自出門去找郎中。他問了幾戶人家,都說在夫子廟東街有個藥鋪,那裡有個老郎中。張三又急沖衝來到夫子廟東街,正走著,猛地撞著一個人,那人是個中年漢子,北方人裝束,穿一件青色小褂,藍布褲子,打著綁腿,他皮膚呈枇杷色,骨骼結實,眉眼伶俐,流露出一種譏笑的神氣。張三抬頭一瞧,頓時眉眼笑成一條fèng,大叫:“張策兄弟!”那中年漢子正是“臂聖”張策。張策也認出張三,朗聲笑道:“原來是張三爺,你怎麼到了這裡?你我同歲,怎麼你是兄,我是弟呢!”張策說著,開懷大笑。張三問:“闊別幾年,烤肉季聚會後,你到了哪裡?”張策嘆道:“一言難盡!八國聯軍打北京之前,我就出了北京城,一直飄搖在外,我到過山西、陝西、甘肅,以後又回了老家直隸香河縣。在老家憋悶了幾年,想到這江南逛一逛,順便找點雜活做做。”張策問道:“這幾年你在哪裡?總呆在北京嗎?”張三把這幾年的遭遇說了,又敘了如何為王金亭保鏢到浙江辦案,路遇洞庭等惡徒以及王金亭摸扇中毒等事。張策道:“我學過幾年中醫,學武術時師父又教了我如何鑑別創傷和防治之法,你不用找郎中了,我去瞧瞧!”
張三帶張策來到客店,見王金亭臉色茶白,猶如白紙,正斜倚在炕頭,王媛文正急得淌淚。張策過去摸了摸王金亭的脈,臉上漸漸滲出冷汗。
張三問:“怎麼?有危險。”張緩緩道:“這是著了一種非常危險的毒貼,叫做蒲葵毒,是用普陀山上的錫礦泉水和蒲葵製成,順著指甲fèng能滲入體內,人著了此毒,開始沒有感覺,毒性發作後身上發冷,輕則二十天,重則十天會慢慢冰冷而死。”王媛文一聽,急得落下淚來,顫抖著問:“先生,難道就沒有解藥嗎?”張策道:“據說普陀山普濟寺的法雨長老有這種解藥,喚作白果丸,現在只有去找他了。”張三沉吟一會道:“媛文留下照料王大人,想洪升的餘黨一時不會再一搔擾,我和張策兄弟到普陀山走一遭,索回白果丸來救王大人。”張策道:“救人要緊,我們即刻就動身。”
張三和張策往東疾行,來到海邊,雇了一條漁船,夫奮力朝南劃來。漁船行駛了三天三夜,這一天清晨,只見前面出現一個美麗的海島,島上風光秀麗,洞幽岩奇,古剎琳宮,雲煙繚繞。漁夫高興地指著那海島道:“那就是普陀山了,這是海天佛國,又是東方的天涯海角。”
漁夫把船靠了岸,張三把船隱到一個巨礁之後,他摸出一大把銀兩交給漁夫道:“你先在這裡呆一會兒,我們到普濟寺,一會兒就回來,你再送我們回去,到時再給你銀兩。”漁夫點點頭,將身子靠在礁石腳下,掏出菸袋鍋抽起煙來。
張三和張策走上山來。普陀山與安徽九華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並稱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此山被稱為世外桃園、蓬萊仙境和南海勝景。普陀山有室皆寺,有人皆僧。明代徐如翰詩云:“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是普陀山三大名寺,此外還有大乘庵、悅嶺庵、楊枝庵、紫竹林禪院和梅福庵等。普陀山層岩危嶝,奇石壁立,cháo音洞、梵音洞、朝陽洞、觀音洞、靈佑洞等洞壑幽勝,別有趣味。山上奇岩怪石各呈姿態,有熊羆上山、牛羊飲溪等石,有的危而不墜,有的欲墜若扶,有的崩石若斧,陡立如門。有人曾把普陀山和西湖相比:“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
------------
夫子廟他鄉遇故知 普濟寺法雨施詭計(2)
------------
普濟寺在白華頂南,靈鷲峰下,為山中供奉觀音大士的主剎。張三和張策穿過御碑亭、海印池和八角亭等,沿著莊嚴路走了三里,來到大圓通殿之前,有個和尚迎了出來,張三向他說了來意,請他稟告法雨長老。一會兒,那和尚下來,說道:“長老在藏經樓內,請你們進去。”三人穿過鍾檔、天王殿,來到藏經樓內,只見有60多歲的老老,披著火紅的袈裟,手裡握著念珠,口中念念有詞:“直為探奇過上方,居然台殿水中央。到知海岸真孤絕,遙望瀛洲亦渺茫。石洞寒cháo鳴梵唄,竹林明月放圓光。鯨波一洗烽煙息,仰見慈雲遍八荒。”長老瞟了張三一眼,又吟道:“漫說當前一寺紅,凌雲樓閣兩相同。九龍殿已偕山老,五鳳門尤對海雄。佛古尚能施法雨,僧勤竟少出家風。廊回檻繞疑無路,只聽鐘聲打半空。”張三見長老停頓,剛欲施禮說話,只聽長老咳嗽一聲,徐徐吟道:“緣岩度壑各擔簦,翠合奇環賞不勝。竹內鳴泉傳梵語,松間剩海露金繩。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更笑呼童扶兩腋,溯風直上最高層,法雨長老吟罷,又咳嗽一聲,才問道:“二位遠道而來,為的何事呀?”張三道:“我有個朋友中了蒲葵毒,生命垂危,聽說您這裡有解毒的白果丸,特來求丸。”你那朋友叫什麼?“張三道:“王金亭,是朝延的欽差大臣,到浙江來查巡撫洪升的罪行,王金亭先生是當今的海瑞,喬裝私訪至此,沒想誤中了洪升帳下一個叫‘鐵扇子’洞庭的毒扇,現臥床不起,請長老看在浙江百姓的份上,恩賜白果丸一顆。”法雨長老聽了,微微一怔,轉而大笑說:“佛家乃慈悲之本份,我不能見死不救,但白果丸是普陀山的名貴藥材,只能待明日法會,當著眾僧之面賜予你們。”張三道:“多謝長老。”法雨長老對旁邊站著的那個和尚道:“快帶他們到迎松齋歇息,明日一早請他們參加法會,不要怠慢他們。”
那和尚帶他們來到後面一座僧樓,只見上書“迎松齋”三個金字。和尚把張三和張策讓到裡面,請張三住西屋,張策住到東屋。張三見屋內布置齊整,有金幔翠紗,綿裘彩被,硬木桌椅,名人字畫等,真正雅致。張策又把漁夫請了上來,他與漁夫同住東屋。
這一天,那和尚依照法師吩咐,帶張三、張策遊了法雨寺、慧濟寺、多寶塔、正趣亭、楊枝庵、大乘庵、海天佛國石、金沙、觀音跳等名勝古蹟,準備的午飯和晚飯都非常豐盛。直至很晚,三人才入睡。
張三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想著自從跟隨王金亭南下後,在燕趙之地,齊魯之邦,金陵帝王之鄉遇到的坎坷、風雨,百感交集。想到王金亭一個正人君子,一心報效國家,沒想遭此暗算,不禁黯然失神。張三想到浙江面姓在洪升的yín威下,苦苦掙扎,有人被逼得背井離鄉,沿街乞討;有人含羞自縊身亡;有人在水牢中受盡煎熬;又有人今淚賣血度日……自覺責任重大,他不禁暗道:“張三啊,張三,你生為北京一壯士,死亦為燕趙之鬼魂,豈能栽倒於艱辛危難之中……他的眼前又浮現出王金亭倉白悲愴的面容,王媛文悲痛欲絕的眼神。想到張策兄弟仗義救人,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肝腸,不禁感慨萬分。想著,想著,昏昏睡去。
正睡間,只覺身子往下沉,他睜開雙眼,只覺那床正往下沉,全身已被繩索綁住,他掙脫不開,大叫一聲:“張策兄弟!”那床下沉到地下洞穴內,下面的天花板又自動合上,只見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
張三自知中計,心中叫苦不迭,幾次想起身,都動彈不得,他痛苦地大叫:“張三啊,張三,想不到你也有今天!王大人可嘆死在我張三手裡!”他的聲音撞擊著洞壁,發出響亮的回聲,回聲過後,張三聽到遠處有隱隱的哭聲……
------------
李教師家室傳三皇 夏魯僧黃寺授鐵襠(1)
------------
這哭聲淒切、悲愴,令人心碎。這是誰在哭?是哪個老婦人?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聽著這哭聲,張三覺得兩眼發酸,想哭,又哭不出來。這哭聲把他帶回遙遠的故鄉,那直隸束鹿簡陋的茅舍,這哭聲多象是娘的聲音,也是這樣淒切、悲涼,這樣動人心魄!
1862年,直隸束鹿趕上旱災,酷日當空,田地出現裂fèng,人們叫苦不迭。有的農家被迫背井離鄉;賣兒賣女;地主老財乘機敲詐勒索,窮人生活陷入絕境。這一天傍晚,張家村一戶普通簡陋的農舍里傳出嬰兒的啼哭,這哭聲響亮、動人,劃破了寂靜的田野,給悶熱的天氣增加了清新。
屋內一盞破油燈下,幹了一輩子農活兒的莊稼人張老漢眼巴巴地望著剛剛生產的妻子,說不出話來。他的妻子面容憔悴,臉色象菜葉子。她淌著眼淚望著剛剛出生的小生命,那男孩長瘦,小嘴狠命地張著,象是要吸吮著什麼。那女人無力地抬起布袋似的奶子,塞到孩子的嘴裡。孩子拼命地吸吮著,猛然他好象覺得受騙了,小臉抽搐著,發出一陣啼哭。
張老漢嘆了一口氣,目光又落在守在炕頭上的兩個男孩子身上,他們都光著腚,面黃肌瘦,目光呆滯,一高一矮,一前一後,悄悄地瞧著剛出生不久的小弟弟。
張老漢慢慢來到妻子面前,用滿是老繭的手撫摸著妻子亂蓬蓬的濕發,顫聲道:“這年頭,地都曬出了窟窿,逃荒的象趕集,弄不好老大和老二都養不活,這小的咱們就別要了,擱到村頭大路上,他要有福氣,趕上個善主兒,興許還能活下來……”說著淌下淚來。
那女人默默地點了點頭,木然地俯下身子親了親孩子的臉蛋,把他交給丈夫。張老漢一咬牙,一跺腳,抱起孩子,飛也似撞出門外。
“嗚嗚……”女人的哭聲嚎得人心慌。
“哇,哇……”孩子的哭聲把人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
過了有一袋煙的功夫,張老漢失魄喪魄地過來了。他倚在門框上,一聲不吭,只是大口大口喘著粗氣。
一個中年婦女風風火火地闖進來,一手抱著方才那個孩子,一手拎著半籃子榆樹葉窩頭,罵道:“你們好狠的心腸喲,再窮也不能扔孩子啊!”中年婦女把籃子放到炕上,用臉親著孩子的小臉蛋,喃喃說道:“多好的男孩,瞧,這眼睛真有神,有我這個嬸子在,就不許你們拋下孩子,咱們再窮也要保住孩子,要死就都死在一起,死個痛快!”
王媛文和張三來到客店,張三叫王媛文服侍王金亭,自出門去找郎中。他問了幾戶人家,都說在夫子廟東街有個藥鋪,那裡有個老郎中。張三又急沖衝來到夫子廟東街,正走著,猛地撞著一個人,那人是個中年漢子,北方人裝束,穿一件青色小褂,藍布褲子,打著綁腿,他皮膚呈枇杷色,骨骼結實,眉眼伶俐,流露出一種譏笑的神氣。張三抬頭一瞧,頓時眉眼笑成一條fèng,大叫:“張策兄弟!”那中年漢子正是“臂聖”張策。張策也認出張三,朗聲笑道:“原來是張三爺,你怎麼到了這裡?你我同歲,怎麼你是兄,我是弟呢!”張策說著,開懷大笑。張三問:“闊別幾年,烤肉季聚會後,你到了哪裡?”張策嘆道:“一言難盡!八國聯軍打北京之前,我就出了北京城,一直飄搖在外,我到過山西、陝西、甘肅,以後又回了老家直隸香河縣。在老家憋悶了幾年,想到這江南逛一逛,順便找點雜活做做。”張策問道:“這幾年你在哪裡?總呆在北京嗎?”張三把這幾年的遭遇說了,又敘了如何為王金亭保鏢到浙江辦案,路遇洞庭等惡徒以及王金亭摸扇中毒等事。張策道:“我學過幾年中醫,學武術時師父又教了我如何鑑別創傷和防治之法,你不用找郎中了,我去瞧瞧!”
張三帶張策來到客店,見王金亭臉色茶白,猶如白紙,正斜倚在炕頭,王媛文正急得淌淚。張策過去摸了摸王金亭的脈,臉上漸漸滲出冷汗。
張三問:“怎麼?有危險。”張緩緩道:“這是著了一種非常危險的毒貼,叫做蒲葵毒,是用普陀山上的錫礦泉水和蒲葵製成,順著指甲fèng能滲入體內,人著了此毒,開始沒有感覺,毒性發作後身上發冷,輕則二十天,重則十天會慢慢冰冷而死。”王媛文一聽,急得落下淚來,顫抖著問:“先生,難道就沒有解藥嗎?”張策道:“據說普陀山普濟寺的法雨長老有這種解藥,喚作白果丸,現在只有去找他了。”張三沉吟一會道:“媛文留下照料王大人,想洪升的餘黨一時不會再一搔擾,我和張策兄弟到普陀山走一遭,索回白果丸來救王大人。”張策道:“救人要緊,我們即刻就動身。”
張三和張策往東疾行,來到海邊,雇了一條漁船,夫奮力朝南劃來。漁船行駛了三天三夜,這一天清晨,只見前面出現一個美麗的海島,島上風光秀麗,洞幽岩奇,古剎琳宮,雲煙繚繞。漁夫高興地指著那海島道:“那就是普陀山了,這是海天佛國,又是東方的天涯海角。”
漁夫把船靠了岸,張三把船隱到一個巨礁之後,他摸出一大把銀兩交給漁夫道:“你先在這裡呆一會兒,我們到普濟寺,一會兒就回來,你再送我們回去,到時再給你銀兩。”漁夫點點頭,將身子靠在礁石腳下,掏出菸袋鍋抽起煙來。
張三和張策走上山來。普陀山與安徽九華山、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並稱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此山被稱為世外桃園、蓬萊仙境和南海勝景。普陀山有室皆寺,有人皆僧。明代徐如翰詩云:“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是普陀山三大名寺,此外還有大乘庵、悅嶺庵、楊枝庵、紫竹林禪院和梅福庵等。普陀山層岩危嶝,奇石壁立,cháo音洞、梵音洞、朝陽洞、觀音洞、靈佑洞等洞壑幽勝,別有趣味。山上奇岩怪石各呈姿態,有熊羆上山、牛羊飲溪等石,有的危而不墜,有的欲墜若扶,有的崩石若斧,陡立如門。有人曾把普陀山和西湖相比:“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
------------
夫子廟他鄉遇故知 普濟寺法雨施詭計(2)
------------
普濟寺在白華頂南,靈鷲峰下,為山中供奉觀音大士的主剎。張三和張策穿過御碑亭、海印池和八角亭等,沿著莊嚴路走了三里,來到大圓通殿之前,有個和尚迎了出來,張三向他說了來意,請他稟告法雨長老。一會兒,那和尚下來,說道:“長老在藏經樓內,請你們進去。”三人穿過鍾檔、天王殿,來到藏經樓內,只見有60多歲的老老,披著火紅的袈裟,手裡握著念珠,口中念念有詞:“直為探奇過上方,居然台殿水中央。到知海岸真孤絕,遙望瀛洲亦渺茫。石洞寒cháo鳴梵唄,竹林明月放圓光。鯨波一洗烽煙息,仰見慈雲遍八荒。”長老瞟了張三一眼,又吟道:“漫說當前一寺紅,凌雲樓閣兩相同。九龍殿已偕山老,五鳳門尤對海雄。佛古尚能施法雨,僧勤竟少出家風。廊回檻繞疑無路,只聽鐘聲打半空。”張三見長老停頓,剛欲施禮說話,只聽長老咳嗽一聲,徐徐吟道:“緣岩度壑各擔簦,翠合奇環賞不勝。竹內鳴泉傳梵語,松間剩海露金繩。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更笑呼童扶兩腋,溯風直上最高層,法雨長老吟罷,又咳嗽一聲,才問道:“二位遠道而來,為的何事呀?”張三道:“我有個朋友中了蒲葵毒,生命垂危,聽說您這裡有解毒的白果丸,特來求丸。”你那朋友叫什麼?“張三道:“王金亭,是朝延的欽差大臣,到浙江來查巡撫洪升的罪行,王金亭先生是當今的海瑞,喬裝私訪至此,沒想誤中了洪升帳下一個叫‘鐵扇子’洞庭的毒扇,現臥床不起,請長老看在浙江百姓的份上,恩賜白果丸一顆。”法雨長老聽了,微微一怔,轉而大笑說:“佛家乃慈悲之本份,我不能見死不救,但白果丸是普陀山的名貴藥材,只能待明日法會,當著眾僧之面賜予你們。”張三道:“多謝長老。”法雨長老對旁邊站著的那個和尚道:“快帶他們到迎松齋歇息,明日一早請他們參加法會,不要怠慢他們。”
那和尚帶他們來到後面一座僧樓,只見上書“迎松齋”三個金字。和尚把張三和張策讓到裡面,請張三住西屋,張策住到東屋。張三見屋內布置齊整,有金幔翠紗,綿裘彩被,硬木桌椅,名人字畫等,真正雅致。張策又把漁夫請了上來,他與漁夫同住東屋。
這一天,那和尚依照法師吩咐,帶張三、張策遊了法雨寺、慧濟寺、多寶塔、正趣亭、楊枝庵、大乘庵、海天佛國石、金沙、觀音跳等名勝古蹟,準備的午飯和晚飯都非常豐盛。直至很晚,三人才入睡。
張三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想著自從跟隨王金亭南下後,在燕趙之地,齊魯之邦,金陵帝王之鄉遇到的坎坷、風雨,百感交集。想到王金亭一個正人君子,一心報效國家,沒想遭此暗算,不禁黯然失神。張三想到浙江面姓在洪升的yín威下,苦苦掙扎,有人被逼得背井離鄉,沿街乞討;有人含羞自縊身亡;有人在水牢中受盡煎熬;又有人今淚賣血度日……自覺責任重大,他不禁暗道:“張三啊,張三,你生為北京一壯士,死亦為燕趙之鬼魂,豈能栽倒於艱辛危難之中……他的眼前又浮現出王金亭倉白悲愴的面容,王媛文悲痛欲絕的眼神。想到張策兄弟仗義救人,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肝腸,不禁感慨萬分。想著,想著,昏昏睡去。
正睡間,只覺身子往下沉,他睜開雙眼,只覺那床正往下沉,全身已被繩索綁住,他掙脫不開,大叫一聲:“張策兄弟!”那床下沉到地下洞穴內,下面的天花板又自動合上,只見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
張三自知中計,心中叫苦不迭,幾次想起身,都動彈不得,他痛苦地大叫:“張三啊,張三,想不到你也有今天!王大人可嘆死在我張三手裡!”他的聲音撞擊著洞壁,發出響亮的回聲,回聲過後,張三聽到遠處有隱隱的哭聲……
------------
李教師家室傳三皇 夏魯僧黃寺授鐵襠(1)
------------
這哭聲淒切、悲愴,令人心碎。這是誰在哭?是哪個老婦人?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聽著這哭聲,張三覺得兩眼發酸,想哭,又哭不出來。這哭聲把他帶回遙遠的故鄉,那直隸束鹿簡陋的茅舍,這哭聲多象是娘的聲音,也是這樣淒切、悲涼,這樣動人心魄!
1862年,直隸束鹿趕上旱災,酷日當空,田地出現裂fèng,人們叫苦不迭。有的農家被迫背井離鄉;賣兒賣女;地主老財乘機敲詐勒索,窮人生活陷入絕境。這一天傍晚,張家村一戶普通簡陋的農舍里傳出嬰兒的啼哭,這哭聲響亮、動人,劃破了寂靜的田野,給悶熱的天氣增加了清新。
屋內一盞破油燈下,幹了一輩子農活兒的莊稼人張老漢眼巴巴地望著剛剛生產的妻子,說不出話來。他的妻子面容憔悴,臉色象菜葉子。她淌著眼淚望著剛剛出生的小生命,那男孩長瘦,小嘴狠命地張著,象是要吸吮著什麼。那女人無力地抬起布袋似的奶子,塞到孩子的嘴裡。孩子拼命地吸吮著,猛然他好象覺得受騙了,小臉抽搐著,發出一陣啼哭。
張老漢嘆了一口氣,目光又落在守在炕頭上的兩個男孩子身上,他們都光著腚,面黃肌瘦,目光呆滯,一高一矮,一前一後,悄悄地瞧著剛出生不久的小弟弟。
張老漢慢慢來到妻子面前,用滿是老繭的手撫摸著妻子亂蓬蓬的濕發,顫聲道:“這年頭,地都曬出了窟窿,逃荒的象趕集,弄不好老大和老二都養不活,這小的咱們就別要了,擱到村頭大路上,他要有福氣,趕上個善主兒,興許還能活下來……”說著淌下淚來。
那女人默默地點了點頭,木然地俯下身子親了親孩子的臉蛋,把他交給丈夫。張老漢一咬牙,一跺腳,抱起孩子,飛也似撞出門外。
“嗚嗚……”女人的哭聲嚎得人心慌。
“哇,哇……”孩子的哭聲把人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
過了有一袋煙的功夫,張老漢失魄喪魄地過來了。他倚在門框上,一聲不吭,只是大口大口喘著粗氣。
一個中年婦女風風火火地闖進來,一手抱著方才那個孩子,一手拎著半籃子榆樹葉窩頭,罵道:“你們好狠的心腸喲,再窮也不能扔孩子啊!”中年婦女把籃子放到炕上,用臉親著孩子的小臉蛋,喃喃說道:“多好的男孩,瞧,這眼睛真有神,有我這個嬸子在,就不許你們拋下孩子,咱們再窮也要保住孩子,要死就都死在一起,死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