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年後,當克里斯蒂著手把《空谷幽蘭》搬上舞台時,她把赫爾克里·波洛從中刪去了。很難不做出這樣的決定,在所有的案子中,這是很不適合他的一個。難以想像他會在鄉下買房子,而且後來就再也沒提過。由於這個案子基本與物理線索無關,他幾乎是完全依靠人物性格的分析來破案。克里斯蒂在《自傳》中說他並不適合這個案子,她說得相當對。很可能是出版商的壓力導致她把波洛硬插到這個環境裡;自從三年前的《啤酒謀殺案》以後他就沒在長篇小說中出場。他在將近一百頁時才在小說中出場,更不尋常的是,他的法語習語幾乎完全不見了。舞台劇版還刪除了戴維·安格卡特爾這個人物,這完全是個多餘的人物,他不在場並不會有任何不良效果。

  十三號筆記本中的本書筆記緊隨《死亡終局》,後跟《致命遺產》,這個順序對應了出版的順序。十三號筆記本中的頭一個有趣之處,是《空谷幽蘭》的構思過程中曾有兩個書名被考慮過,兩者都反映了完稿小說中的一些元素。這些事件發生在一個悲慘的周末,許多人物都在不斷懷念舊時快樂的日子——這一主題貫穿小說始終。

  悲慘的周末

  返程

  伊莉莎白·薩弗納克[亨里埃塔]

  露西·安格卡特爾

  格溫達——她外甥女[米奇]

  約翰·克里斯托/李奇微

  格爾達·李奇微

  維羅尼卡·克雷

  愛德華

  亨利·安格卡特爾

  一大早,安格卡特爾太太——格溫達——可憐的格爾達,等等[第1章]

  隔壁的赫·波

  注意外甥女的名字格溫達被棄用了(或許是因為與格爾達很相似),改成了米奇。但從寫作《沉睡謀殺案》的最新時間表(參見第7章)來看,可能也與那部小說中的格溫達有關。約翰·克里斯托(醫生)的備選名字,李奇微,後來變成了他所研究的疾病的名字。

  情節要點簡要地分布在十三號筆記本中的六頁上:

  約翰在諮詢處——換擋——因格[爾達]而生氣——伊麗[莎白]以及她出色的車技

  愛[德華]在工作室里

  愛德華——神經質——狡猾的聰明人

  要點

  格爾達,率直的樣子,因為她發現約翰的通姦行為

  安[格卡特爾]太太——十分曖昧

  愛德華——愛戀伊麗[莎白]。

  伊麗[亨里埃塔]―試圖非常巧妙地阻擋格

  一點黏土,暴露了她自己

  以格爾達企圖殺伊麗結束

  更多的要點可以從三十一號筆記本中挑選出來:

  格[爾達]拿手槍——向約翰射擊——把手槍放進編織袋——或者把手槍放進長沙發下的狐狸披風和錢包里。亨里埃塔發現了——把手槍放回收藏架

  警長來找亨利爵士——打聽手槍的情況。另一把手槍丟了嗎?

  亨利爵士搪塞——最後說是的

  是在手槍皮套里的嗎?

  是的

  皮套在維[羅尼卡]小屋附近的路上找到——樹叢里?

  格爾達帶出兩把手槍——<用其中一把射擊>把皮套放在維的毛皮披肩里,然後射擊——丟進編織袋,另一把放在約翰的屍體旁,或者跟蹤約翰進入小屋——丟下皮套——回來跟蹤他到池邊——向他射擊——回到家中藏起手槍?

  在驗屍審訊時發現了手槍?格傑恩從雞蛋里拿出手槍——把它放進了書房。

  亨里埃塔的確試圖阻擋格爾達,不過她並沒有使用“一點黏土”的詭計。她也沒有為了誣陷維羅尼卡·克雷而把手槍放進她的毛皮披肩里,不過在舞台劇的改編中,手槍在維羅尼卡的手提包中被發現。克里斯蒂憑藉她所特有的豐富創意,簡要地勾勒出了幾種用手槍和皮套誣陷他人的手法,並在小說中分別使用了這些要點中的一些元素——兩把手槍、亨利爵士失蹤的手槍、格傑恩和雞蛋。

  克里斯蒂在三十二號筆記本中列出了一組已經重新排序的字母序列(但不知何故,沒有F.G和I),不過這個序列與小說並不完全相符。注意她在這裡用“回聲”指稱小說,這個書名反映了丁尼生引語的最後一句話:

  《回聲》的結尾

  赫·波在泳池邊的座位上——警長的人來回走動——格蘭特來到他面前——捉弄他

  A.必須找出剛才開火的手槍——克[雷]太太沒有時間藏手槍——肯定把手槍藏在了附近[第26章]

  B.他們都有動機——安太太和戴維——埃德蒙德和亨里埃塔。波說案情解答——離開正軌,而非逼近真相——格[蘭特]說有時我認為他們都知道——波說他們的確知道。[第26章]

  C.安太太——關於真相——會很滿意[第27章]

  H.米奇停止婚約[第27章]

  D.波在家——警長——他們找到了手槍[第26章]

  E.米奇和愛德華和汽油[第28章]

  J.波和亨利艾塔找到了手槍皮套[第29章]

  致命遺產

  1948年11月12日

  世間事,也有漲潮時節,及時把握,便能致富……

  ——莎士比亞,《朱利尤斯·凱撒》

  ——————————

  戈登·柯羅德在一次空襲中遇難,他年輕的新婚妻子羅莎琳繼承了一筆財產。赫爾克里·波洛由於一起神秘的死亡事件,來到了沃姆斯利·威爾,他發現柯羅德的家人急需錢財,有充足的理由殺害羅莎琳。那麼,為什麼死的不是羅莎琳呢?

  ——————————

  《致命遺產》又是一部書名出過麻煩的小說(像《命案目睹記》和《奉命謀殺》)。最初的書名是《漲潮》或《潮水》,後來發現泰勒·卡爾德威爾最新的小說名叫《潮水》。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散布在十三本筆記本中的三十頁筆記中,沒有一處提到書名《奉命謀殺》(或者本書最終的美國版書名《潮水》)。在小說正文中,引語出現在第二部第十六章。其實,書名,以及作品本身的源起過程,都要複雜得多。在日期為一九四七年九月的一封書信中,克里斯蒂的經紀人提到了《奉命謀殺》的一個修訂版,以及“修改工作非常出色”。這段話讓人痴迷,但依然是個謎,筆記本和現存的通信中都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對其做出解釋。

  《奉命謀殺》是情節最複雜的克里斯蒂作品之一。首先,沒有一樁命案與開始看起來的一模一樣。第一樁命案被認定為謀殺,實際卻是一起意外;第二樁命案被認定為自殺,實際上的確是自殺(不過克里斯蒂的老讀者們會懷疑是謀殺);第三樁命案被認定為自殺,卻是一樁謀殺。如此的解答組合在克里斯蒂的作品中是獨一無二的。

章節目錄